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装备制造业属于传统的装备制造业,产品自主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薄弱,在新型装备制造业发展领域缺乏延伸。对装备制造业发展因素进行分析,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SPSS软件和主成分分析法提取技术创新能力、资金支持、人才培养投入、产业体系进程4个主成分来反映全部指标信息,旨在找到装备制造业现代化进程的主要影响因素,加快由传统装备制造业向现代装备制造业转变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中国制造业创新绩效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造业是创新的主要领域,也是增强国家产业竞争力的基础。通过采用DEA方法,从总体与省域的视角对2000年到2009年的中国制造业创新绩效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表明,制造业创新能力逐年提高明显,并有逐步加强的趋势;中国制造业省际技术绩效水平总体呈稳步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3.
高等院校是人才培养和科技产出的主阵地,高等教育投入的增加能够促进高等教育的产出,通过人才和智力输送促进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构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和中介效应模型,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可以研究我国不同地区高等教育投入对科技创新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高等教育投入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存在地区的异质性,东部地区促进作用高于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促进作用则不明显;高等教育投入可借助科技创新发挥中介效应,间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但中介效应明显弱于直接效应。根据实证分析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第一,加大高等教育投入,合理配置地区比例;第二,加快科研成果转化,留住各领域的人才和技术;第三,推动地区间高等教育和技术领域协调发展,促进高等教育和技术资源跨地区流动。  相似文献   

4.
中国装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动态变动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水平是一国制造业整体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装备制造业尽管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缺乏自主创新能力、量大质弱、低端产品比重高。通过Malmquist指数方法研究,对我国装备制造业1995-2008年间的全要素生产率动态变动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装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提高6.4%,主要原因是技术变化水平的提高,且在不同时期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对我国装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存在一定差异。实证分析结果为未来我国先进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影响和决定一国制造业的基础和核心竞争力。十九大以来,我国制造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就是不断创新、加强与国际接轨力度。基于2006—2015年我国装备制造业的面板数据,构建DEA Malmquist模型测度各类装备制造业在各年份的自主创新能力,以为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价提供一条新途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整体呈上升趋势,每年以8%的比率增长;从TFP指数分解来看,2012—2013年、2013—2014年这两个时间段的TFP指数呈不稳定增长态势,先快速增长之后快速下降;对7类装备制造业子产业的创新能力测度发现,除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创新效率指数M小于1外,其余产业均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大多数子产业的 PTEC与 SEC值都等于1或趋向于1,纯技术效率变化以及规模效率的变化对装备制造业子产业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基于开放式创新视角, 针对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创新国际化活动对其创新能力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创新国际化活动能够有效提升其产业创新能力, 而其中研发资金的投入, 是现阶段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因此, 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可通过以下途径来提高其国际创新能力:优化R&D投资环境, 吸引来华投资;拓展技术市场, 搭建国际交流平台;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相似文献   

7.
在“互联网+”和“一带一路”背景下,跨境电商与制造业集群不仅要成就自身发展,更要实现协同发展。通过对产业集群及升级、跨境电商和协同演化等现有理论研究进行梳理总结,深度剖析我国跨境电商和制造业集群发展现状,论证两者协同发展的必要性,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推进我国跨境电商与制造业集群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着力加大政府部门扶持保障能力;增强电商与制造业企业的创新能力;壮大港航物流支付主体支撑能力。  相似文献   

8.
东北装备制造业区域合作的重点、模式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三省装备制造业沿哈大铁路线和沿海经济带呈倒"T"型结构布局,地域特征明显;东北三省装备制造业行业门类齐全,优势产业突出,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但东北三省装备制造业在研发上缺乏省际间的横向联系和共性技术研究;在生产上缺乏省际间的分工协作,产业关联性差;在布局上同构现象严重,缺乏与域外地区的协作互动。笔者从区域视角对东北三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现状进行了评价,阐述了东北三省装备制造业区域合作的重点领域、主要模式,并提出了加强产品开发,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强化省际之间的协作互动,提高区际间协作配套能力等区域合作发展对策,从而促进东北三省装备制造业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作为制造业的重要中间投入,生产者服务进口和FDI提高了一国的专业化分工和生产率,从而促进了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提升.文章根据中国制造业2000-2011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与生产者服务业FDI相比,生产者服务进口对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促进效应要更为明显,而且二者都更能促进资本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提升;保险服务、其他商业服务、专有权与特许权使用费进口最能促进制造业尤其是资本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出口竞争力;通讯服务、计算机与信息服务进口可显著促进资本技术密集性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提升,但对劳动密集性制造业出口竞争力没有显著影响;建筑服务和金融服务进口对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我国汽车业三阶段的市场开放的回顾,研究在其中的技术引进、创造性模仿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演化,揭示我国汽车业技术学习过程和产业创新能力的关系。针对存在的管理体制混乱、产业规模小而全等影响创新能力发展的问题,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LED行业专利现状、各国LED技术专利特点、我国LED领域专利技术存在的问题、未来全球专利格局的特点和趋势,剖析LED行业专利壁垒成因,提出加强我国LED产业专利战略研究、提升我国LED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利用情报学领域的布拉德福定律对约3000个与中药相关的IPC分类技术进行了统计分析,确定了1988-2009年我国18类中药领域的核心专利技术。以"企业专利密度"考查我国中药核心专利技术的分布规律,可见作为第一阶梯的北京、天津、山东、贵州以及江西的中药核心专利技术占有明显的优势,企业核心专利密度在11.38-7.83之间;其次是作为第二阶梯的我国中部和西南地区包括四川、浙江、江苏和上海在内的1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企业核心专利密度在4.56-3.76之间;再次是作为第三阶梯的包括山西、西藏、新疆、宁夏以及青海在内的我国西北、东北以及东南地区,企业核心专利密度在3.72-1.53之间。虽然第二、三阶梯企业专利密度较小,但却有其不能取代的特色。  相似文献   

13.
在产品内分工成为国际主要分工模式的背景下,开展自主创新、外国技术溢出对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影响研究对于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的目标而言具有十分现实且重要的作用。为探讨自主创新、外国技术溢出对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影响作用,并进一步明确一国技术吸收能力在这一过程中的效应,文章首先在理论层面上分析了自主创新和外国技术溢出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作用及其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借助2018版TIVA数据库,测算了从2005年到2015年这11年间的中国制造业行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进而构建了行业层面上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位数回归、面板Tobit等研究方法实证检验制造业自主创新、外国技术溢出对其全球价值链攀升的影响及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自主创新是拉动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的主要引擎;而外国专利申请引致的技术溢出和外商投资引致的技术溢出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攀升有阻碍作用,是造成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的主要因素。但外国专利申请引致的技术溢出和外商投资引致的技术溢出均可以经过制造业的消化吸收后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攀升产生正向影响,这说明制...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十三五"时期我国工业经济发展总体状况和产业结构优化情况进行了系统研究.五年间,我国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充分发挥产业体系健全优势,生产经营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多种经济成分和各区域板块共同发展,收官之年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制造业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同时,工业领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装备制造业支撑作用持续增强,高技术制造业发展迅速,工业品出口结构继续优化,发展新动能不断增强,有效推动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最后,本文针对"十四五"时期进一步优化我国产业结构进行深入研究,提出要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围绕增强产业链供应链水平、强化企业创新能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等方面下功夫,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继续保持我国工业经济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工业机器人产业技术发展和创新对提高我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在对湖北省27家工业机器人企业进行调研的基础上,面对工业机器人发展缺乏核心产品和龙头企业,未形成完整产业链的现状,应着重做好顶层设计、健全创新平台、培育产业集群和加强支撑服务,通过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增强机器人本体创新能力;突出集成应用,打造一批拳头产品;以整机企业带动配套产业发展,培育行业龙头。  相似文献   

16.
以辽宁省装备制造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我国、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的现状,对辽宁省装备制造业技术结构进行经济效益分析和投入-产出分析。研究发现,2012年辽宁省装备制造业技术结构处于较不合理的状态,具体表现为人员投入存在不足,R&; D投入不足; 在产出方面能源消耗过大; 产出数量过剩、产出质量不足。因而,辽宁省亟待对装备制造业技术结构进行优化调整。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中国航空航天制造业2006—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了中国航空航天制造业科技创新能力的环境影响因素和作用路径。研究结果显示:中国航空航天制造业的经济环境、市场环境、人才环境和政策环境对其科技创新能力均有显著但程度不同的正向影响。其中,市场环境和经济环境对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较强,政策环境与人才环境对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相对较弱。认为应通过优化市场环境,增大经费投入,发挥政府调控服务作用,加强人才体系建设来提升中国航空航天制造业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8.
在对现有文献的研究基础上,通过分析成功实施制造业服务化战略的企业经验,从专业优势、顾客的参与和体验以及网路化协作三方面对制造业服务化提升我国制造型企业创新能力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数字经济背景下,选择适宜的创新模式,与数字化转型有效协同,是发展中经济体参与国际分工并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基于2005—2018年中国16类制造业投入产出、进出口贸易等数据,实证检验了技术创新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以及数字化投入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自主创新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模仿创新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数字化投入显著抑制了自主创新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积极影响,即在自主创新领域表现出“数字化创新悖论”;同时,数字化投入也抑制了模仿创新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消极影响,但作用并不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计算机、电子和光学设备数字化投入以及电信数字化投入的调节效应与全样本的回归结果基本一致,IT和其他信息服务数字化投入反而会强化模仿创新的消极影响。因此,数字经济时代,在不断提高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同时,要格外注重增强数字经济与技术创新的契合度,快速提升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分隔壁精馏塔节能技术的研究进展,基于对相关专利的检索和统计,分析了国内外的专利申请趋势、重要申请人、专利技术的发展方向,为分隔壁精馏塔技术的研究和中国申请人申请专利提供参考.目前,由于能源紧缺,各国都在积极研究分隔壁精馏塔技术,德国是该领域专利申请数量最多的国家,中国在该领域起步较晚,中国申请人应在提高科研能力的基础上重视专利布局,保护自身专利技术,提高全球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