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申力雯 《社区》2008,(20):14-14
我已不再读书.当然不等于我不再思考。 作为一个写字的人不读书是不可思议的,但我是一个率直的人,在这崇尚包装的时代,我始终觉得包装是一种枷锁:我是一个喜欢轻松的人,一生追求的是简单的生活。 我曾经是个爱读书的人,现在不读书是有理由的。第一个理由:为了降低生命的成本。  相似文献   

2.
钱文忠 《社区》2011,(8):4-5
在这篇文章中,我要谈论的是读书生活。读书生活居然要谈论?这似乎也说明读书已经和我们生活的年代有那么一点格格不入了。因为我们都知道.如果在一百多年前、科举制度还没有崩溃之前,甚至说在科举制度崩溃以后不久,这个问题是不会拿来作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来谈论的。因为读书,恐怕是当时中国人心目当中唯一的正道,所以不必谈论。就像我们活着一定要吃饭,今天没有人谈论我们的吃饭生活。  相似文献   

3.
什么叫政治?政治就是把尽可能多的人拉到自己的阵营中来。反过来,如果我们的立场、感情、欲求与大多数人的相悖逆,无论出于什么理由,都叫做在政治上不正确。引导群众达至特定的政治目标是不能靠强扭的,顺势而为、因势利导,是最基本的政治方针,  相似文献   

4.
感情与理智     
每个人都有两匹马,感情和理智。当感情和理智各司其职,或者当感情和理智并驾齐驱、相辅相成,我们的生活就会和谐幸福,我们的心就会踏实祥和。反之,如果感情和理智背道而驰,我们的心就会彻底失衡,我  相似文献   

5.
孙惠芬 《社区》2008,(23):6-6
对我来说,创作和阅读就像两个吊桶打水,一个上来了,一个自然就下去了。我在写作时,不能读书,我在读书时,也不能写作。长篇小说《吉宽的马车》交稿后,我一直在阅读。我是一个没进过大学校门、只有初中文化的写作者,对我而言,书不仅仅是食物,还是灯塔,它除了养育我让我成长,还进一步照亮我的人生经验,焕发我的艺术想像,开启我对生活的思索。  相似文献   

6.
毛姆  刘文荣译 《社区》2011,(14):4-4
我要强调的是,读书应该是一种享受。不错,有时为了对付考试.或者为了获得资料,有些书我们不得不读,但读那种书是不可能得到享受的。我要谈的读书.它既不能帮你获得学位,也不能帮你谋生:既不会教你怎样驾船,也不会教你怎样修机器,却可以使你生活得更充实。只是,要想得到这样的好处,你必须喜欢读才行。  相似文献   

7.
分宜一小黄梅生校长常对在职老师说:"老教师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看到老同志的健康,就是我们的幸福!"为了这个朴实的理由,黄校长高度重视离退休干部工作,以一颗儿女之心坚持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照顾、感情上贴近老教师,认真落实"两个待遇",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在全校师生中形成了尊老、敬老、爱老的氛围。  相似文献   

8.
语言天然是与生活相联系的,它产生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它作为一种工具,用来反映人们生活中获得的知识、印象、思想、感情等等。语文学习,也不能脱离生活,脱离了就会枯燥乏味,劳而寡欢。只有与生活相联系,才能生动活泼,学得又快又好。学生学习主要在课内,虽然课内也要联系生活,但毕竟以学习书本为主,  相似文献   

9.
政府职能现代化的障碍很多,但这绝对不能成为我们畏缩不前的理由,我们已经进入了21世纪,历史也不允许我们把这一艰难的重任再留给后人。无论多么艰难.我们都应义无返顾地加怏推进政府职能的现代化。舍此,我们将失去在国际舞台上与强国对话的资格,因为时代早已证明,国家能不能强盛,很大程度上就看国家的政府能否顺应时代潮流,为国家民族的繁荣提供先进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0.
为啥这样忙     
正我今年已经七十有三。俗话说,人过七十古来稀,按理说我应该颐养天年,十分悠闲。而我现在每天十分忙碌,有时恨不得一天有二十五个小时。我每天在忙什么呢?忙读书、忙讲课、忙旅游。我不但自己学,还组织他人一起学,而且我越学越感到要继续学。忙储备知识"活到老,学到老",这是古训,也是我的座右铭。人活在世上不能不学习,脑子空,生活就没意思了。而要使自己思想常新,就得多读书、多看报。读书学习可以使人视野开阔、生活充实、精神愉快、延年益寿。人从年轻变老,那是自然规律,但是我们的头脑不能空。我从科研工作岗位上退休后,并没有退出社会生活,而是继续学习,用知识充实生活。  相似文献   

11.
分析新课程语文的特点主要有:一是开放性。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相等.生活的任何内容都离不开语文,只要有意识地学习.在生活的任何场合都可以学到语文。二是情感性。“文章不是无情物。”不仅文章,就连我们民族的文字也个个充满着感情色彩。教师带着感情教,才有可能教好;学生带着感情学,才有可能学好。离开了感情因素去单纯地学知识,是导致学生对语文厌学的重要原因之一。三是灵活性。语文学科的知识体系不像其他学科那样呈现线形或链条形排列,而是螺旋式上升。因而语文学习的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不是很严格,是相对而言的。  相似文献   

12.
读杂书     
舒乙 《社区》2011,(8):8-8
我觉得读书对于人来说,就像水和空气一样,是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我觉得读书是一个不需要谈论的问题,但是现在人们偏偏很爱谈这个话题.就好像这是一件新鲜事、一件特别需要谈论的事情一样。很难想像一个人不读书,或者说读书变成一件特殊的事情,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相似文献   

13.
王平 《金陵瞭望》2010,(3):15-15
有一个问题我曾百思不得其解。现在从上到下不能说不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可是千群关系为什么总不像“过去”那样融洽呢?一位老领导告诉我“这是一个感情的问题”。我认为这话一语中的。战争年代。党员干部就生活在群众之中.离开了群众就有掉脑袋的危险。经过血与火的洗礼,干群之间感情很深。五六十年代干群关系也很朴实。那时候的干部工农出身多。  相似文献   

14.
王涛 《社区》2011,(5):16-16
在这个“知识就是力量”的时代,不读书就意味着落后,意味着被淘汰.读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里就不再赘述!下面,让我们来共同品味一番王国维读书“三境界”。自会有所感有所悟有所得:  相似文献   

15.
晕书综合征     
赵毅衡 《社区》2008,(35):16-16
图书馆工作人员告诉我,先前调查“国民读书习惯”时,那些对“去年你读过几本书”作尴尬回答的人,给的理由都是“忙不过来”、“没有时间”。但是前两年出现了一个新的答复,大多数年轻人给的是:“我一看书就头晕。”  相似文献   

16.
人们常说作文即生活。谁都知道生活的贫乏、感情的枯竭必然导致作文的假大空。然而,指责之余.我们是否应该正视今天的学生应考压力大、难有闲暇体悟生活与感情空间?  相似文献   

17.
学会读书     
徐锐 《社区》2008,(26):55-55
以往,读书,似乎是一件神圣的事。如今,读书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一种极为普遍、极为普遍的事。所有的书不外乎两种:一种是实用的,一种是精神的。  相似文献   

18.
钱科峰 《社区》2014,(29):11-11
“绿衣捧砚催题卷,红袖添香伴读书。”红烛佳人,西窗伴读,古人这种读书意境曾经是许多读书人的美好向往。然而时过境迁,佳丽多在夜总会,窗前多是网游人。在现代人的文化生活中,一个ipad玩一宿,一部手机捧半天,就是缺失了捧书夜读这档事,家里可以没有书,却不能没有wifi,读书者几何?我们已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19.
安力戈 《社区》2009,(8):20-20
有一种东西,它能给予孩子永久的慰藉,给予人纯净的心灵。以及对生活的达观态度,那就是书。读书,能陶冶人的情操,开阔人的视野,启迪人的智慧,还能激发人们奋发向上的热情和力量。对孩子来说,读书更能为他们打开一扇门,使他们懂得雅致和怜悯,远离野蛮和荒谬。因此,我们一家三口,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读书作为我们共同的爱好。阅读成了我们一种浪漫的时尚。  相似文献   

20.
陈湘鹏 《人力资本》2008,(12):56-57
争议:职场小说带领我们向前进? 逛一逛书店,你会看到今年人们不读书,读书就读《杜拉拉升职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