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如何实现我国耕地供需总量动态平衡文/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雷锡禄一、1957年以来我国耕地减少过多1.新中国成立至1957年,全国耕地面积是净增加的,1957年以后,耕地面积逐年减少。1958年至1995年,全国耕地面积净减少25289万亩,平均每年净...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业部副部长范小建3月6日表示,由于国务院严格加强对耕地的保护,中国自1996年以来耕地面积锐减的趋势在去年得到扭转,但以现有耕地面积保证粮食安全的形势依然严峻,预计到2020年中国耕地缺口在1亿亩以上。范小建是在旁听十届人大河北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后作出上述表示的。他说,2004年国务院加大耕地保护力度以后,成效比较明显。“九五”和“十五”期间,全国耕地被占用的速度非常快,从1996年的19.51亿亩减少到2004年的18.37亿亩,8年平均每年减少1425万亩。2004年种过耕地减少1200万亩,加上历史漏报的因素,全年总计减少1400万亩…  相似文献   

3.
云梦,地处江汉平原中部,属于湖北省孝感地区,素有“三楚腹地”之称。全县耕地面积37.7万亩,总人口54万,人均占有耕地只有0.7亩。所辖清明河乡现有耕地19427亩,总人口33218人,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不足0.6亩。因此,人多地少的现实条件就成了影响和制约云梦农业发展的一个客观因素。其实,就全国而言,人均占有耕地也只有1.4亩左右。人多地少不仅是云梦而且也是全国农业发展的基本前提。由这样一种基本前提衍生出农村发展中的许多问题。仅就云梦而言,有下面三个方面就是当前农村工作中值得重视的问题之所在。  相似文献   

4.
小资料     
□我国现在的人均耕地面积是1,2亩,为世界人均的1/4。 □1957年我国耕地面积曾达17.6亿亩。1958年至1968年,全国累计减少耕地6.11亿亩。  相似文献   

5.
华北平原水资源农业利用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华北平原水资源农业利用问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朱希刚华北平原是中国最大的平原,面积3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平原总面积的1/3左右。华北平原地区现有人口18亿左右,人口密度平均为每平方公里550人,现有耕地面积25亿亩,人均占有耕地14...  相似文献   

6.
(一) 1973年,农业部综合历史情况,公布的粮食种植面积已下降到16.6亿亩,45年,耕地减少3亿多亩,平均每年消失耕地700多万亩。 近几年的情况更为严重,乱占,滥用耕地有增无减。1985年,全国第一次非农占地高潮,占用土地面积多达1500万亩。1990年后,各类“圈地”占用耕地猛增,1991年占用耕地比上年增加30%以上,而且占用的土地绝大部分都是高产粮田和菜  相似文献   

7.
耕地: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耕地面积大量减少 中国不仅是一个幅员辽阔、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大国,也是一个土地资源严重不足的发展中国家,960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中耕地面积仅19亿亩,人口达13亿,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6亩,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众所周知,人口与耕地的关系,是一个国家国情的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方面,特别是在我国,耕地与人的关系表现出比其它  相似文献   

8.
使用安徽省1990-2011年的统计资料,以近20年来耕地数量变化状况扣粮食生产安全为研究对象,同时计算最小耕地面积和压力指数,并运用GM(1,1)灰色理论对人均耕地面积、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压力指数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安徽省研究期内耕地总体上不断减少,前期持续下降,后期耕地面积有所增加;安徽省粮食产量总体上在波动中呈增长趋势,尤其2004年以来增长幅度较大;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压力指数变化幅度不明显。(2)GM(1,1)灰色模型预测表明,自2011年至2017年的7年里,安徽省实际人均耕地面积、S一和耕地压力指数随经济发展均不断减小.但对于粮食安全生产压力不大。  相似文献   

9.
中国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技术与制度创新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中国耕地资源的数量、质量、产量及产值效率现状。结果表明,我国人均耕地十分贫乏,并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中、低产耕地面积大,高产耕地面积小。农业人口人均耕地面积大的地区,耕地顷均产值都较低。产量排位靠前的地区,其产值并不一定高。为合理、高效利用有限的耕地资源,实现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出了使用新的农业技术、改善粮食生产条件、健全法制、提高耕地资源管理水平等技术创新战略,以及增加农业科技投入、进行体制改革、调整粮食种植结构、设立土地开发基金等制度创新战略。  相似文献   

10.
我国正陷入这样一个怪圈,在耕地不断遭到鲸吞蚕食,闲置土地面积逐渐扩大的情况下,耕地面积却能保持约十五亿亩的统计数字。我国是一个多山之国,耕地面积只占国土面积的百分之十四,可开发的耕地资源极其有限。虽然我国耕地总面积和美国不相上下,但若按人均耕地面积来计算的话,我国则处在世界倒数的位置。在五十年代初期,我国人均耕地面积达到2.7亩,而2006年的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报告显示,人均耕地面积已锐减到不足1.4亩,这也是中央一直高度重视国家土地问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广州市近20年来耕地、人口和粮食动态变化的基础上,采用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对其1995—2015年的粮食安全状况进行分析,并运用线性模型和三点滑动平均法对未来五年的耕地数量、人口数量和粮食总产量进行预测。研究表明:1995—2015年广州市耕地面积和粮食总产量都不断减少,且在最小人均耕地面积持续减少的情况下,耕地压力指数始终大于1且继续上升,表明过去20年广州市耕地资源流失情况严重,粮食供需矛盾突出和粮食安全形势严峻。未来五年广州市耕地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将继续减少,人口数量进一步增加,虽粮食总产量发展趋势较为平稳,但人均粮食占有量却将继续减少,粮食安全问题依然严峻。据此提出提高粮食单产水平、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制度、合理控制人口增长和多渠道进行粮食储备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一、困境分析: 困境之一:人地关系紧张,土地细分,规模经营受阻。 我国人多地少的矛盾由来已久,现阶段人地关系一直处于紧张状态,主要表现为:第一,人口逐年增加,耕地逐年减少。1978年至1993年,人均耕地由0.1公顷降到0.08公顷,已不足世界人均耕地的1/4。第二,农村耕地锐减令人触目惊心。八十年代后期强化了土地管理,耕地锐减势头有所遏制,但平均每年仍以30万公顷的速度在减少。第三,可开垦的宜农荒地面积有限,且开垦的投资大。从我国土地资源统计资料看,宜农荒地约0.33亿公顷,其中可开垦的仅0.067亿公顷。然而这0.067亿公顷宜农荒地大多分布在农业生产条件较差的边远地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障碍因素,需较多的整治投资方能作为农业用地。  相似文献   

13.
<正> 中国是一个拥有11亿人口的大国,人口众多,土地资源匮乏,目前人均耕地面积不到1.5亩,即占世界7%的耕地上要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从发展的眼光看,我国的耕地面积还会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而逐年减少。因此,农业要想有一个大的发展,走扩大耕地面积的路子是行不通的,必须在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和有效利用土地资  相似文献   

14.
短期内脱贫效果显著的扶贫模式———鲁山县“万人帮扶”扶贫模式调查文/董劲威一、鲁山县和万人帮扶脱贫工程鲁山县位于河南省西部,是全省24个深山区县之一。全县80万人,耕地面积53万亩,人均耕地066亩,是国务院确定的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到1995年...  相似文献   

15.
2004年粮食产量的恢复性增长,其实质是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增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扭转持续几年下降局面,全年达15亿亩,比2003年增加0.1亿亩。但土地特别是耕地资源供给趋紧,是我国粮食生产乃至整个国民经济长期平稳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1999年,我国每个农业经济活动人口耕地面积0.2公顷,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5。2003年,我国耕地只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3%,人均耕地仅有1.43亩,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40%,北京、天津、上海、浙江和广东等6省市的人均耕地不到0.8亩。其除了人口的基数大和增长因素,还有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和非农建设等方面的原因。因而耕地保护必须统筹好与这三个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苏州市被占用的农用土地规模空前。根据中国民主同盟苏州市委员会的调查,从1998年至2002年的5年中,苏州市的耕地面积由458.96万亩减少到430.74万亩。若按人均耕地面积1.2亩计算,约有33.86万农民已失去土地。失地农民问题开始引起普遍关注,2004年5月笔者到苏州市昆山径河村进行调查,近距离接触了十余户失地农民。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地大物博,原本是爱国主义的吟唱,如今成了历史咏叹调。 ——题记 在我们的国家里、在我们的中小学课本上,一直这样显耀:我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国土,地大物博,美丽富饶。今天,国家土地局的一份报告作出这样的显示:目前,我国人均土地面积只有12亩,不及世界人均的1/3;人均耕地面积只有1.2亩,仅为世界人均的1/4。全国有1/3的省、区、市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亩。耕地资源的不断锐减,生存空间的越发狭窄,着实令人惊颤!  相似文献   

18.
晚清田赋负担水平若干问题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清时期,政府统计的田赋收入由约0.3亿两渐增至0.5亿两,而实际征收的田赋估计要增加1倍。与此同时,由于物价上涨等因素,农业产值也有明显的增长,清末实际征收的田赋额尚不到农业产值的3%。从这一角度看,田赋负担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但由于耕地占有不均,大量的农业剩余为封建地主所有。此外,由于人均耕地面积明显减少和人均农业产出的下降,晚清田赋实际负担水平较清代前期有较大幅度下降的观点并不成立。  相似文献   

19.
安徽省位于中国东南部,长江、淮河天然地将安徽划为淮北、江淮、江南三个区域。全省土地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占31.2%,丘陵占29.5%,平原31.3%,湖泊和洼地占8.0%。2000年末全省耕地面积6344.3万亩,人均耕地面积1.06亩。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不再以土地作为生存和发展的唯一来源,不少地方出现了耕地抛荒现象。耕地抛荒现象确实产生了不少负面效应,但它客观地反映了现阶段农产品的供求关系,同时它还表明了农民经营行为的理性化。而且,它很可能标示着农村土地利用的长期态势。最近安徽省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队对全省…  相似文献   

20.
农业面临三大压力 北京农业大学土化系教授杨志福委员在政协小组发言中,列出了一组数字: 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是11.9‰,每年净增1400万人。从1990年到2030年,40年间全国就要增加4.9亿人, 美国一家研究所根据遥感卫星技术测出我国每年减少耕地1275万亩(含占用土地、水土流失、沙化等)。另据农业部最新统计,去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1400万亩。到2030年,我国耕地将比现在减少1/4到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