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社科纵横》2022,(1):20-23
走好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需要首先厘清"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生成逻辑。从历史、理论、实践三个维度对"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进行学理性剖析后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沉淀于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征程,源自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与超越,立足于人民需求和国内国际新目标、新挑战。  相似文献   

2.
现代化是人类历史发展不可阻挡的必然趋势。百余年间,世界现代化潮流浩浩荡荡,涌现了西方现代化、苏联现代化和拉美现代化三种不同的发展模式,并将古老中国拖入现代化的渊薮之中。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开启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之路。历经从“中国的现代化”到“中国式的现代化”再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自主探索过程,中国共产党成功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高阶现代化、内生现代化与和平发展现代化的新路,实现了对西方异化模式、苏联僵化模式和拉美依附模式的扬弃与超越,为继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贡献了新的理论智慧和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3.
马文武  况成兰 《创新》2023,(4):12-22
现代化有其一般性和特殊性,中国式现代化遵循了世界现代化一般规律,以工业现代化、城镇化、科技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等作为基本要件推进,同时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领导力量、人口规模、发展过程、目标指向方面又独具中国特色,实现了现代化建设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结合。中国式现代化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展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明前景,以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真理价值,破除了“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误区,开辟后发国家现代化新样板,推进人类现代化进程进入新阶段,重构世界现代化版图新格局,不仅对中国,而且对世界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探求》2020,(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行改革开放、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国家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很深的"中国烙印",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与世界文明发展的大趋势具有一致性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实践,为人类社会发展积累了经验和提供了参考模式,为破解困扰人类社会的种种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展现了新希望,表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借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现代社会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5.
陈侨予 《探求》2023,(6):14-20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此波澜壮阔的伟大征程中,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夙愿和光荣梦想,也是近代以来人类社会在全球化发展中形成的世界性潮流。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视阈下未来五至十年的外交工作作出了一系列新的战略部署和全面谋划,系统地回答了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外交、怎样办好新时代外交等重要问题,为我们全方位开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本文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辩证统一关系,探寻中国式现代化视阈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论逻辑及在现代化新征程上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现代化是一个世界性潮流,实现现代化是各国人民的共同向往.现代政党的执政能力、领导水平等,集中而鲜明地体现在其...  相似文献   

7.
《探求》2020,(5)
深圳作为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的践行者和开拓者,40年的发展历程创造了世界城市化和现代化的"中国式"奇迹,也为我国改革开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在经济、政治、城市治理和文化创新等多方面取得了令全国乃至全世界瞩目的成就,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的排头兵。  相似文献   

8.
张鲁宁  张芳 《社科纵横》2009,24(10):20-22
新中国的60年,是和平发展的60年。从“社会主义工业国”到“中国式的现代化”再到“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新中国主张和平发展,是合乎国情适应世情的必然抉择。新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历史性改变了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期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际,中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既吸收了世界各国现代化实践的成功经验,又着眼于本国实际形成了鲜明的中国特色.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体现在人口规模巨大的国家中、共同富裕的进程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中、和平与发展的道路中.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成功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和人类文明新形态。在叙事话语维度,中国式现代化叙事话语的积极建构是对西方现代化叙事话语的精准解构,解构与建构在中国式现代化叙事话语的演进过程中呈现双向互动;在显著特征维度,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共建与共享,凸显为依靠人民建设和促进人民共享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在世界意义维度,中国式现代化彻底打破了现代化与西方化的简单等同、极大鼓舞了发展中国家自主探索现代化、不断推动了人类社会实现整体文明进步。一言以蔽之,中国式现代化从根本上历史性地超越了西方现代化,不仅始终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而且正在引领人类社会现代化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1.
《社科纵横》2015,(9):28-31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的战略部署,明确地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并对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和推进法治中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邓小平同志作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他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提出了科学系统的法治思想,对我国法治中国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文章主要论述了邓小平法律思想的来源、内容及时代价值,以期对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社科纵横》2016,(12):110-114
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古已有之,西方法治思想更是源远流长,通过研究法治观念古今中外的历史演变,可以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观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的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总要求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相似文献   

13.
王永红 《探求》2005,(Z1):72
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最近一轮现代化就强烈地烙上了"中国特色"的印记,用邓小平同志的话说就是"中国式的现代化".邓小平同志开启了中国式现代化之门,创立了独特的邓小平现代化思想.江泽民同志的现代化思想则是在继承邓小平现代化思想的基础上,在系统总结世界各种现代化理论和模式的经验教训前提下,立足中国的国情和实际,结合不断发展变化的国内、国际形势,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逐步形成的.  相似文献   

14.
李三虎  刘立 《探求》2023,(1):5-16+34
党的二十大报告锚定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中国式现代化、怎样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最具战略性的问题。以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明确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根本政治保证,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根本政治方向,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根本政治立场,按照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规定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特征要求,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物质政治精神社会生态协同发展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理解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要义,对于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是历史的必然,它是多方面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思想理论条件;世界主题的转换和现代科技的发展是时代条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是外部条件;以毛泽东为首的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是国内条件;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历史文化条件.深入系统地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历史条件,是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的需要,是更好地用该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西方资本逻辑支配的现代化模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道路彰显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优越性。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现代化实现从传统到现代的历史变革具有进步性,但是,在经济层面上,资本逻辑支配下的现代化以残酷地剥削、物质主义膨胀和对外扩张掠夺实现资本的增值;在社会层面上,为维护资产者的利益造成严重的贫富分化决定自身短暂性的历史命运。中国式现代化以共同富裕抑制两极分化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摒弃物质主义膨胀造成人的精神价值失落,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对生态危机和对外扩张掠夺的侵略本性,为人类文明发展探索出一条新的现代化模式。因此,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批判和超越西方现代化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特殊的国情走出一条新的道路,以实践的魅力彰显中国方案的世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严强 《阅江学刊》2014,(2):7-13
国家治理概念在近几年的学术研究中时时出现。将国家治理与现代化结合起来,将国家治理现代化作为一个国家改革攻坚阶段的重大战略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启动新一轮思想解放运动的标志。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在扬弃旧式现代化之后探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之路。国家治理现代化不仅让改革具有了新的意义,而且赋予社会治理创新全新的性质,规定了未来中国式社会治理的新体系。  相似文献   

18.
道路的选择关系国家兴衰、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如何选择符合自身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是各国面临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开创了一条崭新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从理论逻辑来看,马克思关于现代化的基本理论和观点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提供了理论支撑;从实践逻辑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分阶段、有步骤地统筹推进的结果;从价值逻辑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而实现了对以资本逻辑为主导的西方现代化模式的超越。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成功开创,超越了传统现代化模式,创造了人类文明崭新形态,具有深远的世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9.
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20.
解放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必须具备的精神状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和发展以解放思想为前提和先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前进过程中,矛盾问题的解决和今后复杂局面的应对都要求继续解放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