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石太客运专线太行山隧道膏溶角砾岩地层,围岩松动压力和膨胀压力大。对圆形、马蹄形、椭圆形三种断面型式进行计算、分析对比,提出膏溶角砾岩地层区段隧道的合理断面型式。  相似文献   

2.
王立忠 《山西老年》2011,(10):20-20
抗战时期,榆次城南15公里的东阳镇一带,是太行山根据地与革命圣地延安往来的一条重要交通线。  相似文献   

3.
商周之际,周人通过"戡黎"行动控制商都朝歌之西的太行山通道,拉开了周人灭商的序幕。春秋初年,晋国控制了太行山要道"轵关陉",晋国多次出兵中原,都是凭借这条便捷的太行山要道。到春秋晚期,太行山的中段、南段、尾段,都已经成为晋国的境内山脉。晋国把太行山作为自己的"内山",为战国初期的韩、赵、魏"三晋"跻身"战国七雄"奠定了雄厚的战略基础。  相似文献   

4.
正悬挂在山崖绝壁上的郭亮村,是一个地势险峻、景色秀美的古老村寨。40多年前,为了走出与世隔绝的太行山深山,村民们历时六载,在崖壁上一锤一锤凿出了一条千米石洞,这才与外界通车。这条绝壁长廊,也被外国游客赞叹为"世界第九大奇迹"!从此,郭亮村便以奇绝山水和"挂壁公路"而闻名于世。因先后有  相似文献   

5.
主要介绍太行山隧道进口浅埋围岩段开挖与支护技术,新技术、新工艺、新机具、新材料“四新”技术在该围岩段的应用,以及通过监控量测对围岩开挖支护参数进行调整和修正,优化施工方案,指导施工。  相似文献   

6.
主要介绍太行山隧道进口断层破碎围岩段及影响地段保持和控制工程地质体稳定的措施和施工手段,以及通过监控量测,来调整和修正围岩开挖支护参数,优化施工方案。  相似文献   

7.
结合太行山隧道进口工程施工,介绍高动力、高压电力设备的合理选型配置和注意事项.通过实践,达到了预期的技术目标和要求,既保证了隧道的安全、优质、高效施工,又节约了隧道施工成本.  相似文献   

8.
褒斜道是古代关中通往汉中的一条交通要道。这条道路沿褒斜河谷而成,北起郿县之斜口,南至褒城县之褒口,全长470里。穿越险境,傍山伴水,凿石架木,下撑以柱,上覆以板,是为栈阁,因名褒斜栈道。东汉永平年间在栈道南口人工开凿了一段隧道,世称石门。长16.3米,通宽4.2米,南口高3.4米,北口高3.7米。石门内壁及其南北数里的断崖间以及  相似文献   

9.
主要介绍太行山隧道进口快速施工技术,重点详细的介绍了其中机械设备选型配套及科学施工组织管理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钟华波 《社区》2009,(26):36-36
在巴西里约热内卢有一家再平常不过的桑巴舞学校。在这个几乎男女老少都会桑巴舞的国度里.这样一家普通的桑巴舞学校一点也不显眼。然而,这所学校近百年来却有一条奇怪的校规.而正因为这条校规,它成了远近闻名的舞蹈学校。  相似文献   

11.
太行山隧道是石太客运专线的重点工程,是目前我国在建最长的铁路山岭隧道。该隧道在DK85+055~DK93+900之间穿越累计4 410 m长的膏溶角砾岩地层,这种软岩硬土地层胶结极差,强度低、水理性强,并且有弱膨胀性。为保证隧道的正常施工,掌握围岩动态和支护结构的工作状态,施工过程中进行了系统的监控量测工作,分析了围岩压力、支护应力特征和洞室稳定性状态,反馈信息,指导施工,为隧道顺利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乌鞘岭隧道是兰新线重点控制工程,是国内最长的单线铁路隧道。该隧道穿越四条区域性大断层,地应力高,围岩软弱、破碎,隧道变形大。针对高应力条件下的软岩隧道大变形特点,在F4~F7断层区段,开展了系统、全面监控量测。根据实测数据,深入分析了支护压力、支护应力的规律及特征,及时将信息反馈给设计与施工,为工程施工提供了主要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盾构法作为地铁隧道施工的一种主要施工方法已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施工引起的地层移动和地表沉降是盾构隧道设计和施工中非常关注的问题。以广州地铁三号线某盾构区间的两条水平平行隧道为研究对象,运用三维有限差分法对盾构隧道施工引起的地层移动和地表沉降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得出了两条盾构隧道开挖面距离、注浆压力的大小对地表沉降的影响规律,取得了一些新的认识和具有实用价值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4.
钟华波 《社区》2011,(35):36-36
在巴西里约热内卢有一家再平常不过的桑巴舞学校。在这个几乎男女老少都会桑巴舞的国度里,这样一家普通的桑巴舞学校一点也不显眼。然而.这所学校近百年来却有一条奇怪的校规,而正因为这条校规,它成了远近闻名的舞蹈学校。原来,这所学校除了在教学时间之外,其他时间都免费向所有人提供跳舞的场地。但是,学校对来跳舞的人却有严格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大二的一天傍晚,她和同寝室的女友穿行学校前那条马路时,被一辆汽车撞倒,肇事司机逃逸而去,女友不知所措地哭叫。这时,路过的他背起她就往附近的医院跑。因抢救及时,她安全脱险。她从女友口中了解到他和她们是校友,他的家在太行山深处的一个小村,他12岁时父母双双病故,由乡亲资助才走进这所大学。  相似文献   

16.
关于炎帝神农氏,论者多以为起源于陕西宝鸡.检索先秦文献却发现,有关神农氏活动的记载皆集中于太行山及其周边地区,而“宝鸡说”却找不到任何根据.“宝鸡说”所据以立论的“姜水”,据《山海经》言则在太行山中.汉唐以降文献披露了相同的信息.而在太行山地区至今仍存有大量与神农氏相关的祭拜建筑、传说遗迹以及习俗活动.同时据考古所得,最早的粟作农业遗址,也集中在太行山地区.文章以古典文献为依据,结合方志碑刻、地方传说、民俗信仰、生态环境、考古发现,对神农氏与太行山地区的关系作了系统的论述,认为太行山地区是中国粟作农业的发祥地,也是神农氏活动的主要区域.  相似文献   

17.
没有路的路     
崔鹤同 《社区》2008,(2):1-1
韩国的首尔有一条清溪川。20世纪60年代,清溪川是一条清澈幽静的河流。很可惜,清溪川后来被污染了,河水浑浊不堪,臭气冲天。于是,当地政府就把这条河加上“盖子”,把它封死了,“盖子”下面是排污河,上面成了一条路。20年后,这里的交通却越来越拥挤。为了缓解日益拥挤的交通,于是清溪川被改建成了一条高速路。  相似文献   

18.
从历史上看,复杂的军事斗争、多元的文化交流、密切的贸易往来使得太行山区域之间以及区域内部的联系十分紧密,形成了复杂的网络关系。随着现代化的扩展,这种网络和流动关系不断加深,并日益复杂化。开展环太行山区域研究,就需要在整体观的视角下,考察乡民聚落、走廊通道、文化景观、历史遗产之间的复杂关系,在构建区域整体研究框架的同时,达致对区域社会了解与文明类型理解。环太行山区域研究,是在华夏文明起源核心地带所展开的从“文化自觉”到“自觉发展”动力的探寻。这既是对“文化自觉”的理论继承,也体现了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9.
《阅读与作文》2010,(9):44-45
在河南省沁阳市西北太行山里的一条大峡谷中,隐蔽着一个神秘的小村庄,这个村庄拥有一个诡异的名字——封门村。  相似文献   

20.
济水原是一条独自入海的河流,因曾与黄河、长江、淮河并称为"四渎"而名扬天下.但在"四渎"之中,惟有这条河流被历史湮没了,成了一条"名存实亡"的河流.那么这条河流是如何形成的?它的流向及流经的区域如何?济水与黄河的关系如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