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清末留日学生译书在中国近代翻译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相关史料证明,清末留日学生注重对欧美及日本的人文社会科学类书籍的翻译,表现出独特的文化取向,这种文化取向的产生,既是中日文化相互作用、相互交融的结果,也是清末留日学生译者群体文化倾向的真实反映。  相似文献   

2.
清末派生留日旨在通过日本输入西方近代文明,翻译日书为其重要手段。浙江省早期留日学生在这一活动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译书汇编杜为留日学生创办的第一个翻译团体,浙江籍留学生占该社主要人员的三分之一以上并发挥了重要作用;陆世芬专门主持教科书译辑社,向国内提供了一批普遍受欢迎的中学教科书。渐江籍早期留日学生中,除习军事者外,其余几乎都参加了译书活动,他们有的侧重于负责编辑出版工作,有的侧重于翻译,他们的译书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  相似文献   

3.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我国教育史上是一个令人瞩目的转变时期,留日学生和大量的日文书籍翻译对我国近代教育发展和社会变迁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正如冯自由在《革命逸史》中所说"日本维新以后以翻译西书为汲汲今其国人与泰西各种学问皆贯串有得,颇得力于译出和文之书"。以译书为视点,考察留日学生对晚清时期日书中译概况。数以万计的留日学生回国后,成为近代中国学习日本和西方先进文明的重要媒介,不仅对近代中国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中国教育向着近代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最先现代化的领域是语言,在20世纪初就基本形成。而近代中国新词汇的形成发展,受到日本翻译西方书籍创译的汉字词汇的影响。日本语言在明末清初也受到中国翻译西学词汇的影响。从17世纪开始,中日都开始与西方接触,在以后的各个时期,特别是进入19世纪后,日本向西方学习优于中国,造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留日学生大量翻译日本书籍,日本制的专业术语大量进入中国。这些术语,主要促进了汉语言双音节、三音节及四音节词空前增长,前缀、后缀的词缀化构词法大大发展,动补结构的新词大量出现,动词的名词化现象突出等等,极大地丰富了汉语词汇,提高了汉语的表达能力,使汉语成功地适应了科技和文化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张小仑 《21世纪》2001,(4):58-58
俗话说:吃水不忘挖井人。当我们今天在享受油画、话剧等艺术形式所带来的精神娱悦的时候,是不是也应该回头望望,寻找一下曾经给与我们这些东西的人,衷心地表示我们现代人的谢意呢! 二十世纪初的留日生从日本引进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直接影响了中国近代的政治变革和思想演变。日本变成了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重要跳板,致使近代中国的文化在一些方面受到了日本很大程度的影响。 留日学生引进日本文化的最主要手段是翻译书籍。1897年罗振玉等人以《农学报》杂志为阵地,组织人翻译了一批日本出版的农业科技书籍,揭开了中国人翻…  相似文献   

6.
近代留日学生杂志是近代中国人留日史以及近代报刊史上的一个独特存在。近代中国人留日始于1896年,20世纪之后进入繁盛时期,留日学生杂志的兴起发展与留日热潮相对应,在20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间达到鼎盛状态,留日学生杂志多达近百种,形成海外留学史上的一个奇迹。这些杂志具有鲜明的同一特征:关切国家民族危机的国族意识,放眼世界追求新知的开放性,追求变革革命的前趋性。从"留日""学生""杂志"的视角出发,对于这一空前绝后的历史和思想文化现象进行系统考察,可以把握描述其整体结构和多元意义,还原一群中国留学生在明治日本末期通过杂志呈现的独特景观。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代,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和世界文化步入中国的历史阶段。这里,中国留学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桥梁作用,其中留日学生的贡献最为卓著,而留日学生创办的期刊之贡献则尤为卓著。 据不完全统计,当时留日学生在日本创办的期刊达78种之多。最早者当推郑贯公、冯自由  相似文献   

8.
随着"基督教与教育"关系的重要性逐渐被在华传教士认同,一批高质量的教会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地开始在神州大地涌现而来,由此学校教材的缺失开始成为创办学校者面临的一大问题,为了尽快摆脱这一棘手的局面,经过一些传教士商议相继成立了几个学校教材编译机构,如学校教科书委员会、广学会等。这些机构不但为教会学校提供了急需的教材,也为清政府所办的洋学堂提供了所需的教科书。客观地讲,此举对我国近代新式学堂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是不容抹煞和忽视的。  相似文献   

9.
在中、西、日文化互动过程中,有一批汉字术语经历了从中国古典词-传输日本-日本借以对译西洋概念,使其内涵发生近代转换—转换后的该汉字术语又传输回中国。此种"侨词来归",正是中日文化面对西方文化东渐而发生互动的一种表现形态。本文以"卫生"、"物理"、"小说"为例,阐述此一论题。  相似文献   

10.
戊戌变法前后,许多优秀的西方学说被译为日文。梁启超非常重视翻译日文书籍。流亡日本后,阅读了大量日译西文著作,开始用多种形式和通俗活泼的语言,向中国介绍这些西方文化。范围涉及哲学、社会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以及文学等,并以其独特的风格对近代日译西学的传入热潮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翻译实践之中,错译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但是翻译教材的编者经常把错译的例子当作范例让学生来学习和模仿,这就会把学生导入歧途.本文通过对于几个译例的分析评点和矫正,期望说明在翻译中广博的知识基础才是译者成功翻译的最重要的因素和基础,也是成功编书的基础.否则,译者和编者都会严重地误导学生和读者,教材的权威性也会被破坏.  相似文献   

12.
翻译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系统的翻译理论和技巧的学习,将学生置于翻译活动中领会其动力,领会将一种语言中的内容转移到另一种语言中去的思维过程。通过学生在翻译实践中所犯错误的分析提醒翻译教师在翻译教学的同时也要注意教材的处理,注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努力通过翻译教学这一手段使学生学会思索,思索如何把别人的想法忠实地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13.
翻译教学的目的不是传统翻译教学方法中着重讲解的翻译技巧,而是要建构学生良好的翻译意识。利用"神翻译"这一学生感兴趣的网络现象,可以解构英语专业学生原有的错误翻译意识,并帮助他们重新建构正确的翻译意识,即语境意识、对等意识和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14.
英语本科专业的笔译教学长期以来围绕着"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众说纷纭,各行其是.为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文章就翻译理论与翻译技巧的教学问题、以及翻译教材的使用和翻译教学的方法等问题作了探讨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教学翻译与英语教学--一个长期被人忽视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外语教学实践中 ,翻译一直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 ,而在理论界 ,它却经历了一个从兴盛到衰败再到复苏的过程。近年来 ,随着交际教学法的局限性逐步被认识 ,西方外语教学界 ,尤其是后交际法的倡导者对翻译的作用重新给予了肯定。本文试从历史以及现实的角度对翻译与外语教学的关系进行重新认识 ,并结合中国学生的学习特点分析了外语教学现状 ,预示了“教学翻译”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从课程要求、课程设置与教材、师资队伍、翻译教学方法四个方面,有针对性地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工作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针对学生翻译能力的提高和培养,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方法提出了参考性的建议,希望能引起广泛关注和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在翻译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讲解翻译理论和技巧,同时还要注意导入足够的文化背景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异域文化。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应该关注文化导入的重要性,注重导入内容、导入方法,促进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随着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改革的不断深化,英语翻译日益受到重视,体现了对学生英语输出能力的更高要求。通过实验研究,发现经过一定时期的翻译训练,学生的翻译水平有所提高。因而高校英语教师应改变翻译教学边缘化的现状,重视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  相似文献   

19.
跨文化传播是人类文化由文化源地向外辐射传播的散布过程。旅游资料翻译正是文化传播的承载者和实现者。运用跨文化传播理论进行旅游资料翻译活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以我国一些具体旅游景点名称翻译为例探析翻译现状并以跨文化传播理论的理解模式为指导结合翻译策略提出合理的翻译建议。  相似文献   

20.
摘要:随着“汉语热”的流行,研究对外汉语生词翻译问题的学者也逐年递增。但是,对日汉语教材生词的翻译问题研究成果却 寥寥无几。以对日汉语中使用范围最广的《我的汉语教室》一书为例,首先对比分析国内外对日汉语教材生词翻译问题的研究 现状;再对教材中存在的生词翻译问题进行了收集分类;最后罗列出造成生词翻译问题的形成原因,提出相应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