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数学实验教学就是指恰当地运用数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从而发现数学问题、提出猜想、验证猜想和创造性地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活动.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编排和学生学习的需求,适度地进行数学实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合情推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突破教学的难点、培养学生探究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以及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2.
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实践初中数学生活化的过程中,如何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增强学生在生活中的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本文从数学教学的情境创设、例题、练习的设计以及学生的数学活动等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与做法,与诸位交流磋商.  相似文献   

3.
数学语言,按不同的表达方式可分为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是数学素质的重要反映,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方面.有些同学在数学问题面前望而却步的主要原因是感到语言抽象难懂.近年来高考数学试题加强了数学语言的的考查,如信息阅读、应用题等.离开了数学语言,数学思维无法正常进行,一切数学问题都无法解决,  相似文献   

4.
数学教学的过程是数学交流的过程,近年来数学交流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本文回顾了数学交流的提出,阐述了数学交流的内涵、数学交流的类型与形式,以及课堂中数学交流必须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数学不仅是一门逻辑的学科,也是一门美的学科。但多年来过分强调学科体系让许多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感受不到数学美,尤其是对文化基础相对较弱的职业学校学生而言更是如此.为了激发职业学校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应该利用各种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一起充分发掘数学中的美,这样既美化了数学教学,也提高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数学语言是以数学符号为主要词汇,数学法则、定理、公式等为语法规则构成的一种科学语言。该文阐述了数学语言的分类及特点,强调了在数学教学中进行数学语言教学的必要性,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学生在数学语言理解上的常见困难及教学措施。  相似文献   

7.
分析如何运用数学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兴趣和数学能力.并结合教学过程,重点阐述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等做法.  相似文献   

8.
数学交流能力已成为当今国内外数学教育共同关注的内容.本文从重视教学中的倾听、重视对数学语言的理解和培养、进行“说数学”训练、培养“写数学”的习惯,即从“听”、“读”、“说”、“写”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培养师范生的数学交流能力.  相似文献   

9.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是一种强烈而持久的动机,它和一定的情感相联系,能推动学生去探求知识,孜孜不倦地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扣人心弦的开场白、风趣幽默的语言、和谐融洽的氛围、恰当的比喻、合理的类比、数学的应用、数学的美等都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10.
封军 《百色学院学报》2003,16(6):122-125
传统数学教学重知识传授 ,轻能力培养 ,已经不能满足素质教育的需求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在数学教学中 ,学生应该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应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行数学的学习。  相似文献   

11.
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既要在更新教育理念、树立数学教学素质观的前提下,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要在合理布局课堂结构、优化数学教学方式上去探讨、去发展,以期达到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提高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目的,使素质教育在数学教学中得以具体、全面的实施.  相似文献   

12.
乔惠芳 《新天地》2011,(11):239-239
一个学期来,我在高二数学教学中,体会到课程改革后的数学课堂应创设富有探索性、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那样不仅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主要做了这些工作: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素质教育要以“德”育为核心.教师和学生都应有一定的“德”作为做人的基础。教师应充分了解数学教学现有的现状,大胆改革、转变观念,抛弃过时的成才观和不合理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的知识背景和学习能力设置恰当的、合理的学习情境,建立有如微机学习的多样化的学习系统,让学生有较多的选择学习方式的余地,让学生更有主动性、创造性,应把数学发生、发展、完善的全过程暴露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活跃、积极、平等的学习过程.全面很高学生素质才是教学的真正目的。  相似文献   

14.
数学交流是指在数学课上,要让学生做口头和书面的表达,善于把自己对数学的理解,用语言、符号、图表和别人交流。牵引人的交流能力来改变职校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现状。培养数学交流能力,是激发学生智力素质发展的突破口,是激发学生非智力素质发展的突破口,同时可以释放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数学交流能力要重视与学生加强在生活上的沟通交流、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学会积极极主动地相互倾听等。  相似文献   

15.
微分几何是大学基础数学课程。本文认为在该门课程教学中要充分注重数学美的教学,这不仅仅是通常认为进一步数学学习和研究的需要,而且是数学教育作为文化教育的一部分,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和做事力求完美的态度有很好的育人意义.大学专业课程的教学应把育人放在正确的位置上.  相似文献   

16.
数学思维品质是评价和衡量学生数学思维优劣的重要标志.本文基于反思学习,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我监控、自我反思的学习习惯,从而达到优化学生思维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数学课程标准》使用了较多的“经历……的过程,获得……的体验(感受)”,可见,数学学习离不开个体的体验.小学生需要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再创造”,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做数学”,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说数学”,在联系生活中体验“用数学”.小学生体验学习,是用心去感悟的过程,在体验中思考、创造,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8.
现代教学论研究认为,学生的学习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一种综合活动,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促进学生的发展需要非智力品质的支撑.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充分关注学生非智力品质的培养,使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好奇心、探索欲和自信心得到充分的发展,促进情感体验与智力发展的整合.  相似文献   

19.
王文晶 《新天地》2011,(9):64-64
在评价学习的过程时,要关注学生的参与埕度,合作交流的意识与情感、态度的发展,同时,也要重视观察学生的教学思维过程,评价结果要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呈现,以定性描述为主,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哪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学生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吸纳过程,而是以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主动的内在建构过程,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参与度决定了数学学习的有效性。《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主导者,需优化组织数学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体验和感悟,提高数学学习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