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以庚辰本为底本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82年出版、1996年修订的《红楼梦》发行已逾百万部。它标志着百年红学的一大转折——《红楼梦》的通行本由程本变为脂本。这个转折的方向是正确的,但人文本在校勘、处理庚辰本抄胥误抄、妄改曹雪芹原著文字等问题上留有不少遗憾,尚存在着因音、形、意而误的字句,脱漏或衍出的字句,校者的误改等七个方面的失误之处。为此,笔者以为要恢复或接近曹雪芹原著的面貌,必须根据所有脂本(包括程甲本)作“择善而从”的校勘。  相似文献   

2.
孙温绘全本《红楼梦》着力于大背景下整体画面的描绘,注重剧情的连贯性,讲究以故事情节的铺叙取胜,服饰秀雅工整,润泽明丽,涉及人物全面。而以改费派为代表的晚清《红楼梦》绘本和以戴敦邦为代表的当代《红楼梦》绘本则是侧重描绘故事剧情的精采片段,在画面形式和内容上与孙温绘本存在着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一部仅残存前十回的《红楼梦》旧抄本日前在上海的一次拍卖会上花落深圳,被年轻的书画收藏家、《红楼梦》爱好者卞亦文先生收藏。抄本存前十回正文文字,正文前残存第三十三回至八十回共48回的回目。著名红学家冯其庸先生将此残抄本与现存的11种早期抄本及程甲本逐字进行了对勘,认为其文字绝大多数同于早期抄本而异于程甲本,从而认定“这确是一个残脂本”。在京的部分红学专家也从该抄本的残存状貌、纸质墨色、抄写款式、特殊用字、回前诗的格式和避讳字的写法等方面考察,一致认为这是一部早期抄本的残本;又从脂评本和程高刻本的版本异同比照分析,认定其底本文字为脂评本系统,许多方面有与其他脂评本可互相参证处。并由此本避清康熙“玄”字讳,即或缺末笔、或改为元字,而不避道光皇帝讳,可大致确定抄成年代当在清嘉庆朝或之前。其中此本独出的文字更具有重要的版本价值。冯其庸先生在10月31日的《光明日报》上撰长文予以专门介绍,引起了国内外红学界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众所周知,版本研究一直是《红楼梦》研究的主要方面之一,相信这部新抄本的出现及流布,必将促进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为此,我们专门约请发现及收藏者卞亦文先生及红学家林冠夫先生、杜春耕先生及红楼梦研究所的学生任晓辉先生谈谈对此抄本的初步看法,以期引起学术界的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以庚辰本为底本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82年出版、1996年修订的<红楼梦>发行已逾百万部.它标志着百年红学的一大转折--<红楼梦>的通行本由程本变为脂本.这个转折的方向是正确的,但人文本在校勘、处理庚辰本抄胥误抄、妄改曹雪芹原著文字等问题上留有不少遗憾.尚存在着因音、形、意而误的字句,脱漏或衍出的字句,校者的误改等七个方面的失误之处.为此,笔者以为要恢复或接近营雪芹原著的面貌,必须根据所有脂本(包括程甲本)作"择善而从"的校勘.  相似文献   

5.
将卞藏本《红楼梦》与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及其他重要本子作比对,发现数量很大的重要异文。卞藏本数量很大的重要异文在《红楼梦》已知重要本子中独一无二。文章列出的卞藏本一至十回有64处重要异文,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之外的其他重要本子只有极个别几处基本相同。从卞藏本与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大量重要文字差异的基本特征,可以得出结论:卞藏本底本早于甲戌本,卞藏本的底本属于早期脂本。  相似文献   

6.
中国书店藏程乙本《红楼梦》是目前影印出版的较为完备的程乙本之一。该本与他本众多相同的活字倒置现象表明中本、陈评本、津图本应属同一版次;诸本之间出现的异文,极有可能是抽换活字造成的异植字现象;部分文字的涂改,大都是改误为正,即修订后的程乙本亦存在讹误。此外,该本批语亦自具特色。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脂评本自上世纪30年代胡适"发现"以来,一直被红学界认作研究《红楼梦》最有价值也是最为可信的本子。但对脂评在《红楼梦》问世后一百七十余年方始"出世",其真实性究竟如何,后人还是有权利质疑的。欧阳健《还原脂砚斋》一书对脂砚斋及脂评本的存在提出了许多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奉脂评本为红学研究圭臬的人为保卫自己的"精神饭碗"和"研究成果",必须作出有效的反应,否则己之研究成果当存在付诸东流的危险。  相似文献   

8.
南宋绍兴九年临安府刻本《文粹》是现存《唐文粹》的最早刻本。文章从公私书目对此本的著录、书名问题、绍兴本的面貌等几个方面对绍兴本进行了考察 ,并推测了绍兴本与北宋宝元本的关系 ,重点将绍兴本与历代重要版本作了对勘 ,说明从明徐刻本开始 ,已逐渐偏离宋本面貌 ,至清代许增刻本 ,据它书校改的情况更为严重。从而突出绍兴本在文献方面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借助乾隆年间及稍后的笔记文献等史料,并结合对《红楼梦》程本与现行脂本的比较,分析了“脂本”与程本、乾隆抄本与“脂本”、“甲戌本”与“乙卯本”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乾隆抄本《红楼梦》的内涵,又为处在困境中的《红楼梦》版本研究指出明暗。  相似文献   

10.
在详参各新版本材料的基础上,张国风先生收集了《太平广记》大量的佚文和异文,经过严谨的考辨分析,为学界提供了 一个文字准确、错误较少、可供依据的《太平广记》新本,即《太平广记会校》。然该书仍存在一些错讹之处,现择《太平广记会 校》无需校改及无需补字之二十余条,以作商榷。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一书问世时恰逢北京乃至全国刻书的“盛世”。程伟元、高鹗二人搜集、整理、印刷120回本《红楼梦》客观上保护了《红楼梦》抄本免遭流散湮没之厄运,他们付出的努力是永远值得记忆的。毫无疑问,北京刻书业的蓬勃发展,促进了《红楼梦》120回本的快速出版,同时刊印本的大量普及又促进了北京刻书业的进一步繁荣。刻本出现后,《红楼梦》成了畅销书,如同今人所说“红楼夺目红”。《红楼梦》的大普及引出“红学”的应运而生。据当代红学史家的研究,“红学”肇始于脂评,发展于嘉道。但作为一个学术术语,“红学”一词当出现在同光年间。自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程高本《红楼梦》行世后,《红楼梦》从北京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2.
编者按:1959年,中华书局出版了标点本《史记》。此书由顾颉刚先生亲自主持整理,选用经张文虎校订刊刻的金陵书局本为底本,加以分段标点,并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校改了一些文字讹误。就总体而言,校点本体例科学、内容完整、校勘精审、标点正确,体现了新中国古籍整理的成就,为读者、研究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但由于《史记》的版本、史料都非常复杂,研究成果汗牛充栋,加之成书较为仓促,所以在标点、校勘诸方面仍有一些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我们深深感到,要做好此项工作,必需要集思广益。这里发表的一组文章,即是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学者在校点《史记》过程中形成的一些基本认识,期望能对《史记》校点的相关问题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清代《红楼梦》评点家陈其泰曾对《红楼梦》的回目加以拟改,但并未引起学者们的重视。顾鸣塘先生在《中国古代小说百科全书》“陈其泰”词条中专门对其《红楼梦回目拟改》进行了评述,认为它“多为败笔”,基本上持否定态度。笔者却认为,虽然它对个别回目的拟改值得商榷,甚至是败笔,但对大多数回目的拟改还是有道理的,不仅丰富了《红楼梦》研究的内容,而且还体现了陈其泰对《红楼梦》研究的真知灼见,是对红学研究的一大贡献。它在学术史上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4.
《四库全书》本《唐才子传》是四库馆臣以《永乐大典》"事韵"、"姓氏"中文字缀合而成的。与《永乐大典》原文及元刊本相校,《四库全书》本在体例和文字方面均有改动,但其中异文对《唐才子传》校勘的价值不大。  相似文献   

15.
《金瓶梅》崇祯本,以眉批来区分,主要有3种类型,即三字行眉批为主的、以东洋本为代表;四字行眉批为主的、以北大本为代表;二字行眉批与四字行眉批数量不分上下的、以天津本为代表。分析此3种版本间的序列关系,主要就是探寻它们之间的承传情况以及其祖本和刊刻的早晚。通过对各本的序跋、插图、回目、卷题、眉批、侧批、正文文字以及东洋本正文的缺叶等诸多方面的比较可知,东洋本与北大本具有共同的祖本,东洋本沿袭了祖本,而北大本改变了行款;天津本又从北大本一类而来,且第1回正文回目由"弟兄"改为"兄弟"。  相似文献   

16.
“沐皇恩”“延世泽”是高鹗续改本(《红楼梦》中的结局部分,历来为红学家几乎是众口一词地斥之为“一条光明的尾巴”,认为它不仅严重违背了曹雪芹的原意,而且也严重削弱乃至抹杀了《红楼梦》悲剧的社会意义。但事实上,高鹗续改本《红楼梦》在二百年来却一直赢得了《红楼梦》的所有读者,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使小说的社会意义得以充分显现。近年来,红学界重新审视和评价高鹗续书的功与过。其中,有争论,也有共识。相信最终会有一个客观公正的结果。在此,本文仅对《红楼梦》中“沐皇恩”“延世泽”的描写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7.
陈毅研读《红楼梦》陈毅自幼就爱读中国古典文学书籍,其中一本是《红楼梦》。他刚满10岁时,寄居外婆家,在青海寺学堂师从陈玉堂就读,看过残本《红楼梦》。若干年后,陈毅在成都学校读书时,曾对《雅俗抄》书中所说的“看了《红楼梦》、《西厢记》、《三国演义》等书,就会诲淫诲盗”这段文字,写批语道:“余幼时曾读过《红楼梦》、《西厢记》、《三国演义》等书,并未学偷盗。看书不能看表面,要看实质”。1928年,陈毅随朱德上井冈山。有次毛泽东与贺子珍谈到《红楼梦》,这启发了陈毅再去找《红楼梦》来读。当时处于十年内战时期,斗争艰苦,条件险…  相似文献   

18.
脂批本不是仅仅只有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三种,而是共有十二种。绝不是“由同一个骗子,在土作坊里制造出来的。”但“红学”确实面临危机:危机之一,“红学”已陷入新的模式,不能自拔;危机之二,红学界信息不灵,“闭关锁国”;危机之三,未能有力地贯彻“双百”方针。救治之道在于,按照小说创作的规律,深入研究《红楼梦》文本,创造出《红楼梦》研究的新模式;《红楼梦》研究对外开放;彻底贯彻“双百”方针。如此,《红楼梦》研究将开拓出一个新天地!  相似文献   

19.
1927年,胡适发现了甲戌本,这在“新红学”研究史上是划时代的贡献。次年,胡适发表对甲戌本的研究报告,使“新红学”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从此,为数不少的《红楼梦》旧抄本被陆续发现。胡适收藏甲戌本的三十四年间,曾多次将该本提供给学人加以研究。他推动了甲戌本和《红楼梦》版本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文章将《乾隆抄本》与程甲本、程乙本的文字进行比较、分析,指出三种版本各 异的情况及规律,指出不同的原因是程高在校对时没按原稿逐字校核,这样 就增加了改动的随意性。从而否定了范宁等人认为程高本是改稿本,而不是 定稿本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