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养     
我到罗马旅游,找到两条专卖古董的大街,一家一家进去看。有一家进去后,我就埋头看小雕塑、小文物,然后向一位很有风度的老先生问价钱。问了几件,老先生都说不卖,我说:"为什么不卖呢?"他说:"这是我的店,你进来了,不跟我打招呼,就在那里看,然后问我卖不卖,我不卖。"  相似文献   

2.
两代人之间     
黄世玫 《老友》2010,(3):45-45
在一位老先生80岁的寿宴上,老先生与子女之间就"父亲"的认识问题,有一段精彩的对话。老先生说:"当爸爸啊,就好像是一个球。在利用价值最高的时候,孩子们你争我夺,常常伸手要钱,在这个时候,爸爸就像是篮球一样;等到这个做爸爸的退休以后,价值越来越低,孩子们就你推过来,我推过去,这个时候,爸爸就  相似文献   

3.
1997年9月22日,台北。 渐次凋零的蒋介石家族,第二代中硕果仅存的蒋纬国,于当天晚间病逝。他在人间81个春秋。 蒋纬国的一生,从他扑朔迷离的身世与仕宦从政的道路,都充满着曲折与争议。他虽是蒋家的一员,却受到蒋家的排挤,郁郁不得志。蒋纬国把自己的回忆录题为《千山独行》,大有“知音少,弦断有谁听”之慨。 笔者有机会,幸遇蒋纬国的挚友、部下张慕飞先生,在黄浦江畔张先生豪华的新寓里,以及南京的一家宾馆,先后盘桓多日,他给我细说蒋纬国,其中有外界知之不多的内幕。  相似文献   

4.
孔老先生是圣人,这毋庸置疑,可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是谁成就了孔老先生的圣人称号?是他自己,抑或还有别的人?前段时间看到一则关于孔老先生与弟子颜回的故事,似乎要让我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话说,孔子在陈国和蔡国之间的地方受困缺粮,饭菜全无,七天粒米未进,体力不支,白天也只能躺着休息。颜回不知道从哪里讨来一些米,回来后就煮起了饭,快要熟了。孔子却看见颜回用手抓锅里的饭吃。一会儿,饭熟了,颜回请孔子吃饭。孔子假装没看见刚才他抓饭吃的事,起身说:"我刚才梦见了先父,这饭很干净,我用它先祭过父亲再吃吧。"颜回回答道:"使不得!刚才  相似文献   

5.
还是在1993年11月,澳门民间自发组成了一个文化、教育、新闻代表团访问台湾。澳门国际文化交流中心董事长、《澳港台旅游》杂志社社长方德华光生参加了这个访问团。期间,他随团第一次访问了蒋纬国。那时的蒋纬国担任“中华战略学会”会长。其後,在1995年3月28日,方德华率《澳港台旅游》杂志一行6人,第二次专程拜访了蒋纬国。同年7月,他赴台参加由新同盟会发起的一个民间研讨会,蒋纬国出席会议并进行了演讲,会议期间,方德华三访蒋纬国。第四次,是1996年12月3日,方德华得知蒋纬国因病重住进医院,专程赴台看望蒋纬国,与躺在病榻上…  相似文献   

6.
唐榕 《百姓生活》2010,(9):54-55
近年来,随着蒋介石日记的解密和蒋纬国口述自传在内地的出版,蒋纬国的身世之谜已经拨开了迷雾。对于自己的复杂身世,蒋纬国从不在意,虽身处重重迷雾之中,他迷而不惑,反而从中培养出丰富的情感。  相似文献   

7.
谜语故事     
拦车考孔子孔夫子周游列国,来到燕国,进城门不多远,见一少年拦住马车说:"我叫项方,听说孔老先生很有学问,特拦路求教。"孔夫子笑着说:"小孩儿,你遇到什么难题啦?"项方问道:"什么水没有鱼?什么火没有烟?什么树没有叶?什么花没有枝?"孔子说:"江河湖海,什么水里都有  相似文献   

8.
难忘的16岁     
徐刚 《成才与就业》2014,(24):35-37
正我的16岁似乎已经很遥远了,但其实也只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当时正逢改革伊始,社会酝酿着巨变,我被上海市第六十一中学录取,开始了高中生活。恩师"老先生们"提起高中生活,就不得不说学校里的众多老先生,当时对老师不论男女一律尊称为"先生"。他们个个儒雅庄重,博古通今却要言不烦,教学格外精彩。面对他们,我和同学们不敢放肆、不得不收起自己的不安分,踏踏实实地对待课业。在他们的谆谆教导下,我探知到文学的风雅、历史的深邃、科学的浩瀚。  相似文献   

9.
正今天大家推举我为新一届研究会会长,由衷感谢!我有何德何能当此重任?窃以为主要是两点:一是我比在座的老先生们年轻一些、比青年才俊们要年长一些,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二是因为我罩着"北京大学"的大背景。既在其位,自当勉力谋政。下面我想对今后的工作谈几点想法。一是确立一个宗旨。在秦少游学术研究中力求坚持:弘扬民族正气,提升理论水平,净化学会氛围,推进秦观研究。  相似文献   

10.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老鞋匠,四十多年来一直在进入城镇必经的道路上修补鞋子。有一天,一位年轻人路过,正要进入这个城镇,看到老鞋匠正低着头修鞋,就问道:"老先生,请问你是不是住在这个城里?"老鞋匠缓缓抬起头,看了年轻人一眼,回答说:"是的,我在这里已经  相似文献   

11.
我爱散步,经常在小区里看到一对老夫妇。老太太坐在轮椅上,表情木然,由保姆推着。老先生总是跟在旁边,不离左右。老先生话很多,老太太则不怎么说话。笔者经常看到老先生给老伴喂水果、喂水。老太太呢,好像总是担心老先生走远,紧紧攥着他的手。老先生就老老实实地让她攥着。这对老大妇肯定很恩爱。一次偶然的机会,老先生向我讲述了他和她的婚姻经历,令人惊讶不已。  相似文献   

12.
“湖口兵变”是国民党政权败退台湾后发生的两次“兵变”之一,有30余名国民党中高级将领涉案。虽然并没有证据表明蒋纬国涉案,但他受影响极大。此后,蒋纬国基本上失去了蒋介石的信任,也为蒋经国所排挤,政治地位从巅峰坠落谷底,政治前途由“一片光明”转入“暗淡无光”。可以说,此次“兵变”是蒋纬国人生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13.
娱乐乐透透     
恶作剧一位老先生沿街缓慢地行走,看见一个小男孩正在够一个门铃,但门铃太高,怎么也够不到。心地善良的老先生停下来对小孩子说:我来帮你按铃吧。说完他使劲地按铃,整个房子里的人都听到了铃声。  相似文献   

14.
人生与草稿     
小时候,父亲让我向一老先生学书法,用废旧报纸练字多年,可自己一直没有大的进步。老先生对父亲说:“如果你让娃儿用好纸来写,可能会写得更好。”从此以后,父亲就按照他说的去做了。  相似文献   

15.
曙光 《社区》2013,(7):54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灵隐街道曙光社区工作者葛芳周末一早到社区值班,结果一位老先生比她还早一步守在办公室门口,开口第一句话:"我来给我女儿找对象!"社区怎么会干上"红娘"的差事?事情还得从2012年初社区开通的"民情邮局"说开去。社区设立"民情邮局"的目的,是让居民有啥需要帮忙解决又不好开口的事,通过写信的形式告诉社区。可没承想,收到的绝大多数信都是要求给子女介绍对象的。  相似文献   

16.
2000年年初的一天,长春朝阳沟公墓。一对老夫妻伫立在一个墓碑前,老先生三鞠躬后,站在那儿一动不动,两行热泪顺着满是皱纹的眼角流下,流到脸上,已经结成冰了。老太太说:“姐姐,我和文寿来看你来了,你安息吧。”她拉着老先生的手:“我们走吧,你会冻感冒的。”老先生的泪还在流着,脸上的冰在增多加厚,他喃喃地说:“让我多陪她一会儿吧。” 这位老先生名叫张文寿,刚从台湾来,他是带着妻子来祭悼结发妻子赵丽欣的…… 1942年冬天,正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读书的张文寿组织参与了中国学生和苏联学生的“反满抗日”学潮。学潮结束后,张文寿上了日本宪兵的黑名单,为免遭毒手,他和几个学潮组织者在得到信息后逃出了学校。  相似文献   

17.
正美国的一本畅销书《一生要做的1000件事》中这样写道:"如果你一生要做1000件事,其中一件事就是要到厉家菜馆去吃饭。"到后海附近打听羊房胡同11号,附近的人都知道,除了给你指路,还会好心地提醒一句:"是去厉家菜吧,那儿吃饭可贵。"流出宫廷的御膳房菜谱厉爱茵是厉家菜现在掌门人,她是菜馆创办人厉善麟老先生的长女。老先生共有三女一子,  相似文献   

18.
<正>因为好奇,我问了褚时健先生一个问题,"褚老,您最快乐是什么时候?最艰难是什么时候?"老先生的答案是:"别人认为我最快乐的时候,我不快乐。"两个月前,在云南哀牢山嘎洒镇,我见到了传说中的褚时健先生。他穿着泛黄的圆领衫,领子都洗卷了黑色的裤子松松垮垮,站在村口的小饭馆等我们。听说我们要来,他上午10点多就在这里,等了我们两个多小  相似文献   

19.
轻松一刻     
《社区》2012,(1):58-59
泻药一位老先生到药铺去:"劳驾,请您给我一剂泻药。"药剂师把一剂泻药递给他。"见效快吧?"老先生问道。"特快!您看对面的酒店,离这儿大约50米远吧?只要您一跑到那酒店,一定会见效!"过了一会儿,老先生愁眉苦脸地又来了。"您还要一剂,老先生?"药剂师问。"药剂师先生,我来是为了告诉您,您多估计了两米!"  相似文献   

20.
推门的勇气     
瘦马 《可乐》2008,(12):47-47
被人敲打,正好抖落身上灰尘。我从小就痴迷绘画。有人介绍了一位书画界老前辈,于是我拿着自己精心绘制的画登门拜师学艺。老先生却说,自己轻易不收弟子,除非我的画能打动他的心。之后,我拿着自己的作品三次登门拜师。第一次,老先生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