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德育场力及其整合与优化机制探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德育场力是指德育工作者为实现德育目标而采取的各种德育方式交互作用于德育对象所产生的向德育场“场源”运动的力量。德育场力是一个矢量,它具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个要素,其整合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影响德育场力的主要因素有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方法、教师素养、学生素质、师生关系、德育空间和德育时间等。应通过全方位德育、全过程德育、切入学生道德经验系统、显性德育方法和隐性德育方法有机结合、优化德育环境等途径来整合和优化德育场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一类具耗散的Schrodinger方程的整体吸引子的存在性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这类系统在特定的抽象空间中存在整体吸引子.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无穷维动力系统中(2+1)维长短波方程整体吸引子的存在性.运用Galekin方法构建了该系统的弱吸引子,并证明了所构建的弱吸引子是强吸引子.  相似文献   

4.
受物理场、学习场、信息场等的启发而提出德育场的概念 ,把在德育过程中学生所处的德育氛围 (包括环境和教育 )及其与学生自我意识之间构成的相互关系状态称为德育场。认为社会环境的影响起着决定性作用 ,教育起着主导作用 ,而环境和教育都须通过学生的自我意识而起作用。加强德育工作 ,必须重视社会环境的治理和优化 ,注重教育的科学性 ,注意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5.
考虑一维周期边界条件下BBM方程解的渐近行为,给出了其有限维渐近吸引子的存在性,即通过构造有限维渐近解序列,证明了该序列不会远离方程的吸收集,并在长时间后无限趋于方程的整体吸引子.  相似文献   

6.
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互动德育场,是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生活化,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需要,也是拓展德育场域,实现全方位、全时间、全空间、全过程的大德育格局的重要保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互动德育场,必须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在德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在此基础上做好学校与家庭互动德育场、学校与社会互动德育场、社会与家庭互动德育场建设的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7.
浅析德育实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三部分来分析德育实效性。第一部分通过分析“德育”、“实效”、“德育目标”及“德育功能”来分析德育实效的内涵;第二部分分析了德育实效性的构成要素,即评价主体、评价客体和评价标准;第三部分分析了德育实效性的四个特点,即动态性、长期反复性、差异性和层次性。  相似文献   

8.
现代西方德育理论以批判传统理论为起点。20世纪初,由杜威倡导的进步主义德育理论,以柯尔伯格为代表的认知学派等,都是对传统进行反思和批判的产物,以永恒主义、要素主义为代表的新传统德育理论,又以重振传统德育为己任,从而引发了传统德育理论与反传统德育理论之争。现代德育观念在理论渊源上与两大哲学思潮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有着密切的关系。作为德育理论的哲学基础,无论是人本主义,还是科学主义,都存在偏颇之处,为了满足现代社会发展和人自身发展的需要,当代德育理论必须要寻求两者的平衡和融合。新德育理论是在不断地总结和借鉴传统德育理论和现代德育理论各自的理论基础和长处的基点上发展起来的,我们在分析现代西方德育理论时,一方面要批判其阶级实质和历史局限性,同时,也必须借鉴和汲取其合理内核,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德育理论  相似文献   

9.
德育工作必须关注文化整合在德育过程中的功能和力量。因此,无论是德育过程理论水平的提升,还是德育实践的有效进行,都要求我们对德育过程中的文化整合进行深入、全面的探讨。德育过程中文化整合的基本内容有:精神文化要素、物质文化要素、制度文化要素和行为文化要素。德育过程中文化整合何以可能是指德育过程中文化整合的前提性,即对德育过程中文化整合的根据、意义进行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10.
论主体性德育对传统德育的超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体性德育是对传统德育的一种超越,这种超越表现为:在价值取向上从“工具性”转向“主体性”,在德育目标上从培养“圣人”转向“平民”,在德育过程上从“他律”转向“自律,在德育方法上从“理性方法”转向“理性方法和非理性方法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高校的德育工作是整个公民道德建设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客观上要求高校的德育工作要在大系统的规范下,按照系统工程的要求运作出具有高校自身特色的德育工作模式。本文通过对高校德育工作的环境及存在问题的思考,提出了四年制本科生“四个阶段”的德育系统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2.
网络视域下的文化丰富多彩而又内容庞杂,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青少年正处在心理发育期,缺乏对多元文化的选择和判断能力,很容易受到网络消极文化的影响导致道德失范.实现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模式,构建现代德育观,对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实现网络德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国多元文化的社会现实给学校德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一方面拓展了学校德育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使学校德育增加了取舍不同文化价值观的难度,也加大了学校德育把握的难度和要求。在多元文化社会里,多元文化的冲突极大地影响了学校德育的内容、效果等,导致学校德育效果甚微。为此学校德育要主动应对多元文化挑战,适时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方法,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和而不同"的思维方式,在德育内容取舍上做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在德育方法改进上做到宽容、对话、参与。  相似文献   

14.
关于主体性道德教育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道德教育的种种弊端并结合时代的要求,提出了主体性道德教育思想.主体性道德教育代表着一种与传统道德教育截然不同的面貌、观念和思维方式.文章还对主体性道德教育基本理念及在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做出一些思考,以期能有利于促进学校道德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科学理性起源于人类的特定思维和行为方式,它影响着人类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同时也影响着人类的行为方式。本文从科学理性的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和方法论的角度,探讨了科学理性的基本特征及其在建构德育研究问题域中的表现,认为建构德育研究问题域必须要有真实性、创新性、合理性和批判性。  相似文献   

16.
论大学生的道德判断和选择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道德教育,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基本手段,要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既不能简单诉诸认知.也不能简单地诉诸情感和行为训练,应着眼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关键是发展学生的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适应变化着的社会;有利于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有利于学生责任意识的增强。  相似文献   

17.
公民道德教育以公民为立足点,有别于传统德育。正是公民道德教育的”公民”意蕴,为我们探索高校德育的改革,思考新时期高校德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和途径提供了新的视角。高校公民道德教育应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礼仪教育为切入点,以诚信教育为重点,并合理借鉴国外成功经验,乃是高校公民道德教育的切实之举。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存在诸多问题 :忽视学生的心理特点 ,把德育目标当作德育起点 ;忽视受教育者自身的实践活动 ;德育功能认识片面。本文认为 ,对确定性知识的执迷 ,对学生主体性的“藐视” ,重道德认识 ,轻道德需要与道德实践是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文章就此提出了一些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结合高校德育实效性问题,从哲学思考的角度对德育的对象、德育的目标、德育的内容等方面进行论述。认为学生应是德育的主体;在道德教育活动中,我们不仅要重视德育的过程,更应注重道德的实践;在教学内容上,应根据德育的目标,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活动,重视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