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2014年4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对现行刑法和刑事诉讼法7个法律适用问题作出解释。其中,4条刑法解释,涉及单位犯罪、虚假出资、骗取社保和食用珍贵野生动物。在解释草案中明确: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骗取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社会保险金或者其他社会保险待遇的,属于刑法第266条规定的诈骗公司财物的行为。  相似文献   

2.
刑讯逼供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利用职权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使用肉刑或变相肉刑,逼取口供的行为。我国《刑事诉讼法》第43条规定,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实践中,以使用策略为名实施刑讯逼供手段的不当行为屡禁不止。笔者将其成因归为三类:  相似文献   

3.
《老年人》1998,(1)
什么是洗钱罪?编辑同志:从去年10月1日起,修订后的新刑法已经实施。在学习新刑法中,大家对第一百九十一条规定的洗钱罪都感到陌生,因为平时连“洗钱”这个词也没听说过。希望您在刊物上作一通俗解释。乃文乃文同志:本世纪20年代,美国一金融投机商购置了一台投...  相似文献   

4.
韩欢 《现代妇女》2014,(10):122-123
随着我国法律对人权日益重视,笔者决定尽自己所能探讨一下非法拘禁罪,以求弥补我国刑法学对非法拘禁罪部分情形研究不足之现状。我国《刑法》(1997年)第二百三十八条规定:“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条第四款还规定:“为索取债务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依照前两款规定处罚。”  相似文献   

5.
刑事立案监督是指人民检察院对刑事立案主体的立案活动是否合法所进行的法律监督。它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职权。它对于刑事立案主体依法立案、解决司法实践中有案不立、有罪不究、以罚代刑等现象,纠正打击不力.对于维护国家司法机关以及司法机关工作人员的形象,维护国家法律的尊严,保证国家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对公安机关不立案的监督问题有了专门的规定,但随着刑事立案监督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6.
"严而不厉"与"厉而不严"是刑法学家储槐植教授所提出的两种刑法立法思想。前者的立法思想在最近新修改的《刑法修正案(九)》中有着深刻的体现,"严而不厉"的立法思想进一步体现了刑法对于"犯罪控制"与"保障人权"的机能。通过我国刑法与刑事诉讼法中的一些规定表明了我国正在从"厉而不严"法律思想向"严而不厉"这个法律思想转变。  相似文献   

7.
我国刑法第13条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据此,犯罪的基本特征可以归纳为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与应受刑罚处罚性。  相似文献   

8.
孙裴 《现代交际》2010,(6):106-107
“疑罪从无”又称“无罪推定”,它是我国《刑事诉讼法》和《刑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其最本质的要求是:在审判中如果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就应认定其无罪。在司法实践中,侦查机关有时由于主、客观原因,往往对有些案件的事实未能查得水落石出,出现了疑难案件。对于这类案件应当如何处理,不同的诉讼制度做法不一。本文通过对疑罪从无原则理论上的探讨,以及如何在司法实践应用该原则的论述,揭示疑罪从无原则的理念,重点探讨疑罪从无原则的意义,提高司法人员运用该原则的能力,切实保障当事人的合法利益。  相似文献   

9.
我国《刑法》第217条规定:“以营利为目的,有下列侵犯著作权情形之一,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它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违法所得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制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美术作品的。”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社会危害性理论在我国刑法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并对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发挥着重大作用。新刑法颁布之后,随着罪刑法定原则在我国的刑事立法化,社会危害性的重要地位受到了许多学者的质疑和诘难.是否保留社会危害性概念这一问题直接关涉到我国刑事立法与刑法理论的发展方向,并牵涉到罪刑法定原则的贯彻与实施。  相似文献   

11.
监狱法是我国第一部监狱法典,具有独立的法律地位,对中国法治建设有着深远而重大的意义。监狱法是监狱法治的逻辑起点,保障了罪犯人权,完善了我国刑事立法与司法体系,同时监狱法存在一些问题,与刑法、刑事诉讼法存在矛盾与冲突,影响了行刑模式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2.
律师刑事辩护权的行使对于保障人权、促进司法公正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在我国的法律制度中应该充分保障律师的执业豁免权.但对于豁免权的范围不应无限扩大.而应限定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刑法第306条正是对律师刑事豁免权范围的限定,不宜废除.但是应对刑法第306条设定严格的入罪条件,减少司法实践中被滥用的风险,以切实保障律师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3.
透支生命     
透支生命文/海岭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1993)刑复字第168号刑事裁定书裁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五十五条第一款第五十三条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第二条第一款第(1)项规定,栽定如下:核准甘肃...  相似文献   

14.
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是我国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它与罪刑法定、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一起构成我国刑法的三大基本原则。我国刑法学界对于刑法平等是单纯的司法平等,亦或是立法平等与司法平等的统一,争议颇大。本文将以此为切入点,针对我国现行刑法中在实质平等制度设计上存在的缺陷,对刑法平等原则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5.
【摘要】为了体现刑事诉讼法中的公平正义原则和保证诉讼民主.在强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保障的同时,对于刑事被害人的权利保障应当予以重视,虽然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在保障刑事被害人权利方面的规定更加完善,但在关乎被害人最密切经济赔偿权却在法律中是一个空白和滞后的状态。本文旨在探索建立国家补偿制度,对被害人以救助,给以经济补偿,防止给其造成二次伤害,从而真正地实现保障人权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6.
罪刑法定原则是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是人权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法律的实施是离不开人的参与。法官如何正确行使其自由裁量权对社会有着极大的影响。本文主要通过罪刑法定原则和刑事自由裁量权的概念,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与在现实司法活动中的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17.
明辉 《老年人》2007,(3):53-53
问:对于人民检察院决定不起诉的案件。被害人如果不服,该怎么办? 肖虹 答: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对于有被害人的案件,决定不起诉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将不起诉决定书送达被害人。被害人如果不服,可以自收到决定书后七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申诉,  相似文献   

18.
2011年2月25日刑法修正案(八)在万众瞩目之下终于通过。文中根据刑法修正案(八)并结合我国刑法第十三条但书之规定,浅谈一下笔者对醉酒驾驶入罪的依据,以及危险驾驶罪的法律规定之不足和修改的问题,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陈玉娟 《现代妇女》2014,(7):113-1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转型,犯罪行为呈现出新的特点,刑法也随之几经发展、完善。这对我国刑事立法的影响可谓是意义深远,因此,把握好刑法在我国社会转型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助于更好的认识刑法、利用刑法,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四十八条: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之规定,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这里的人没有限定职业,所以,从事警察职业的人有作证的义务;其次,警察作为特定为人民服务的人,作为人民的公仆,他也应当无条件地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第三,警察作为某些案(事)件的知情者或办理者,也应当承担作证的责任。因此,警察应当具有作证的义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