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韩国由权威主义向政治民主化转型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80年代末韩国实现由权威主义向政治民主化的转型 ,这是韩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也是权威主义统治日益腐败的结果 ,而民主化运动的不断高涨则是促成政治转型的最直接原因。从韩国政治转型的过程中可以得出两点教训 :一是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 ;二是发展中国家在选择自己的政治模式和发展战略时 ,必须根据各自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经济社会现状建立和发展适合自己的民主政治形式  相似文献   

2.
“民主发展”是比较政治学视域下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以所谓“第三波民主化”浪潮为分界点,可将研究历程分为“政治发展”和“民主化”两个阶段。在“政治发展”理论范式下,研究问题为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现代化。研究者将政治行为体二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致力于得到一般性的研究命题,并未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的内部发展差异,但是民主化的区域性研究思路已经初步显现。在“民主化”理论范式下,研究问题为非民主政体国家如何进行民主转型和民主巩固。近年来,研究者们则在后发国家转型前政体的区域性差异,以及民主化的区域特征和地区性限制方面投入了更多关注。虽然两大理论范式都使用区域性研究方法,但是研究目标和侧重点方面的差异却导致两者在一定程度上处于分割状态。为了确保学术发展的延续性,应考虑如何在两者之间建立联系,这是比较政治学研究应进一步注意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韩国市民社会萌芽于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后在长期的威权统治时期一直保持震荡前行的发展态势。在“汉江奇迹”与美国民主政治思想和秩序的影响下,韩国市民社会获得了快速发展,并促进和助推了韩国政治民主化的转型。韩国政治民主化完成转型之后,得益于宽松的政治环境,韩国市民社会迎来了发展高峰,组织化、专业化程度不断提升,对韩国民主政治的作用与影响与日俱增。韩国市民社会内部也开始分化为“保守派”与“进步派”,参与政治生活的一致性被割裂,加之中产阶级的脆弱性等复杂因素的影响,韩国市民社会的未来发展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相似文献   

4.
现代韩国虽然一开始就是以民主体制为基本的政治框架,但实际上长期实行“行政上位的行政与政治一体化”的体制有很强的独裁色彩,其主要原因是:总统通过执政党在议会中所占的绝对优势来控制议会;韩国政党的“私党”性质;韩国军方的政治介入;司法机构没有起到任何牵制行政的实质性作用等。自第十三届总统选举开始,韩国政治开始了由独裁向民主的转化,至第十六届总统选举,韩国政治表现出了很大变化,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三十多年来对韩国政治发挥绝对影响力的“三金政治”走到了尽头;世代交替;在总统选举的活动方式上与以往相比具有很大的差异;新当选的总统没有以往总统所负的那种政治负担;地区冲突得到了一些缓和。可以预见,韩国政治走向将有很大变化。根据韩国民主化的实现过程可以认为,实现民主化的必要条件是各种社会权力的平衡、法制化、理性讨论。  相似文献   

5.
黄生成 《兰州学刊》2007,(10):31-34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面临着政绩合法性的困境、分配冲突、民主化的诉求、腐败蔓延等诸多挑战,而渐进有序地扩大政治参与是应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挑战的根本要求,朝向共和主义制度迈进是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参与型政治文化民主性质论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参与型政治文化的民主性质首先在先天性自主人格设计中得以体现。自主人格系由该政治文化载体的公民的政治身份及“法制人”的社会身份所限定,并由民主性质的公民心理、公民理论等蕴育而成。其次在民主价值取向中得以体现。就政治内容而言,它主要取向于“输入目标”和“作为能动参与者的自我”;就载体而言,它囊括了民主阶级、民主阶层以及利益群体;就生态环境而言,它与民主政治、市场经济、高科技息息相关。再次在民主政体中得以体现。参与型政治文化是隐形民主政体,它以法制精神、民主型政治道德、多元宣传与舆论形态指导并支配显形民主政体,决定民主政体的民主性质,其自身的民主性也在民主政体的整体运行中活化。  相似文献   

7.
台湾政治转型从一开始就与本土化联系在一起 ,本土化体现了岛内民众希望当家作主的民主诉求 ,有其正当性的一面 ,但本土化运动常常被岛内政治利益集团所利用 ,作为政治斗争的工具。台湾政治转型始于蒋经国时期的政治民主化 ,基本上顺应了西方民主化浪潮 ,但到了李登辉主政后期和陈水扁执政时期 ,政治本土化成为他们推行分裂主义的政治工具 ,台湾政治转型正在被引向极端本土化方向。  相似文献   

8.
自生秩序是人类生活的基本秩序,它是人为秩序存在和运行的前提和基础。人类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乃至国家本身也经历了一个长期演化的过程。渐进式政治发展是政治发展的优选模式。这种政治发展模式不会破坏自生秩序,能够保持制度变迁的连续性,使新旧制度顺利衔接,民主化转型能够以和平的方式进行,转型后的民主制度也比较容易巩固。  相似文献   

9.
2011年初中东地区发生了轰动世界的政治变革,这对中东政治民主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政治民主化的过程往往曲折反复,蒂利的政治过程研究途径摈弃了民主化理论中传统的结构主义和政治转型解释机制,将重心放在民主化和去民主化过程中关键事件和重要机制的研究。将这种研究途径用于分析中东民主化进程,解释国家和公民是如何经由各类政治过程逐步突破公共政治的隔绝、扩大政治平等、实现民主协商,这对于解释中东地区的政治变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创新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进入了一个以社会政治领域深层次改革为重点和难点的新改革时代,政治场域的民主化、法治化及其治理转型已经成了大势所趋,而通过制度创新、体制改革和宪政认同来重新整合和聚合多元化社会、保障改革开放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必然选择.在这个转型过程中,宪法治理始终处于核心位置,并伴随着适应社会政治领域深层次改革要求的“政治传播革命”.这就要求我们开创中国气派的政治传播研究,结合中国实际与改革目标从宪法治理的视角,开创新时期政治传播研究的新境界.本文还进一步探讨了政治传播在未来公共政治场域结构生成中的功能地位,并展望了政治改革与传播革命的耦合与共振机制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后期发生的全球性政治变革浪潮催生了民主化研究。研究者围绕民主转型的特点和阶段、民主转型的条件、转型之后民主制度的选择、民主如何得到巩固以及如何促进民主的国际化等问题展开研究。西方民主化研究在看待后发展国家的政治转型时,往往将早期民主国家作为范型,以西方民主国家的体制和成功经验为标准来衡量转型国家,将政治转型等同于民主转型,将西方自由主义民主作为民主化的目标,主张民主化不需要前提条件而可以发生在任何一个国家,认为民主化就是政治精英设计和推动的结果。这种意识形态化的研究,损害了研究本身的客观性、科学性,对此,我们有必要从认识论的角度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2.
网络民主在转型期中国的意义与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洋 《天府新论》2009,(2):11-15
与西方相比,中国的网络民主有独特的发展背景与生成路径.网络民主在拓宽利益表达渠道、整合民意与提高政治参与水平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这让人们对网络在中国民主化进程中的作用寄予了希望.然而,网络民主的进一步发展受到转型社会政治心理、议题选择与体制困境的多重阻碍.只有坚持走制度化道路、努力规避民主本身的异化,并同时构建稳健的网络政治文化,才能引导中国的网络民主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邱芝 《理论界》2014,(1):50-52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俄罗斯政治文化经历了深刻的变迁,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政治认知从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政治情感从情绪化向理性化转变,政治人格从依附型向自主型转变,政治意识从国家全能型向国家主导型转变。市场经济的推动、民主政体的确立、公民社会的发展与全球化的影响是俄罗斯政治文化变迁的重要动力。俄罗斯政治文化的变迁,实质上是一个不断培育与建构民主政治文化的过程,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和谐社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消除传统的载体中存在的不和谐因素,充分发挥载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就必须对载体进行创新。载体创新应该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和谐统一的原则和与时俱进的原则,载体创新的途径包括优化管理载体、整合文化载体、拓展活动载体、巩固课堂载体、寻找新兴载体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在传统的东亚地区,朝鲜是个比较典型的儒教国家。权力与文化高度融合,构成了儒教国家政治文化的核心特征。这种独特的政治文化,在塑造了超稳定的传统秩序的同时,也给朝鲜向现代国家转型带来了很大障碍。在外力的作用下,朝鲜最终解体,为其政治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适应性变迁开辟了道路。在此基础上,战后韩国通过自主发展,实现了经济繁荣和政治民主,完成了向现代国家的顺利转型。  相似文献   

16.
政治民主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经历了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和伯里克利改革三个阶段,这也是旧体制解体、民主建立以及民主巩固的三个阶段。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衡量应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即民主政治的结果、民主政治的内容、民主政治的程序。衡量雅典民主政治的质量,目的是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马奔 《学术探索》2006,(4):11-14
任何事物的产生、发展和存在,都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民主化本身是不足以产生民主化的,一个国家也只有在某些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发生民主化。民主化需要的条件是多种多样的,但经济发展和政治文化一直是理解民主化的两个重要视角,通过对它们的探讨,可以更好地理解它们与民主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任何领域的政治改革,都离不开相关领域的经济改革为其必要的基础和条件,而经济市场化对政治体制改革更有着强大的促动作用,具体表现为经济市场化进程迫切要求改革高度集权的政治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适应现代市场经济规律的民主调控体系;市场化进程要求改革政治权力运行体制和机制,消除腐败现象;这一进程还要求改造小生产社会政治心理,规范社会成员的政治行为.政治民主化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价值目标,同时也就规定了政治改革所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9.
试论21世纪中国大学生政治参与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初期是中国民主化进程发展的关键时期,大学生的政治参与会影响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全面分析21世纪中国大学生政治参与状况,进一步探讨如何从内容、途径、方向三个方面对大学生的政治参与进行积极引导.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政治民主化和经济市场化是其主流和趋向.政治民主化和经济市场化是一个社会基本结构的转变,这个转变过程既要冲破原有的政治经济秩序,同时又会出现群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重新分配.要想实现新旧体制的顺利转变,把小康社会继续推向深入,需要我们在政治和经济领域遵循一个共同的道德准则-公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