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侯叶  王少斌 《城市观察》2021,74(4):87-94
在消费文化中,消费的符号化是最重要的特征.消费文化对人们生活方式和认知方式的影响也反映在了城市空间形象和城市建筑形象中.结合体育建筑的自身特性,提出城市体育建筑的符号化主要集中在类似于城市摩天轮的结构符号化、类似于商业建筑媒介界面的表皮符号化以及类似消费品品牌价值的明星建筑师三方面.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身国情以及中国体育建筑在消费文化影响下的片面追求符号化现象,进行"适宜的结构表达""理性的表皮设计""正确理解国外明星建筑师"的中国城市体育建筑发展理性思辨.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和商业社会的发展,城市开发建设不同程度地蚕食历史建筑,破坏历史街区的整体风貌。历史建筑是人类发展痕迹的见证,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地域文化。保护历史建筑也是保护地域文化。粤港政府在历史建筑保护工作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通过分析粤港两地历史建筑保护措施,提出对城市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冯军  朱一航  罗永泰 《城市》2010,(1):65-67
一、引言 从1840年起,随着开埠通商和商业的逐渐繁荣,天津成为近代史上与西方文化撞击、融合最广泛、最前沿的城市之一。城市建筑受到中西两种设计思潮的影响,逐步形成了风格各异的历史风貌建筑,素有“万国建筑博览会”的美誉。这其中既有中国传统风格的四合院、庙堂、寺院,  相似文献   

4.
任致远 《城市》2014,(8):3-8
正每座城市都是建筑林立,这些建筑构成了城市的立体空间形态和形象,蕴含了历史文化和现实文化的价值取向、技术进步和艺术追求,承载着城市的文化记忆,成为人们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文化表达实体和客观印象。在城市文化的大舞台上,自然山水环境是舞台的布景,道路交通体系是搭建舞台的框架,建筑则是活跃在舞台上的主  相似文献   

5.
路红  徐连和  傅建华  孔晖 《城市》2012,(11):38-41
一、概述天津作为中国近代第一批开埠城市,先后出现了九个国家的租界,这在世界城市的发展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九国租界遗存的历史风貌建筑及其建设过程中派生的多元文化,已成为今天城市建设中不可忽视的历史文脉和宝贵的文化资源。这些历史风貌建筑既是建筑文化的集中反映,也是天津城市特色的主要特征和宝贵的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好历史风貌建筑,对于传承天津历史文脉,提升天津城市文化品位,打造展示天津  相似文献   

6.
尤坤  王华新 《城市》2012,(1):57-60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保护城市文化就是在为城市保留特色与发展的根基.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历史建筑、历史街区的保护越来越受到城市规划管理者的重视,各级历史文物、历史风貌建筑逐步得到维护与修缮.在以土地换取经济发展、城市更新如火如荼的当下,对历史街区、历史文化环境的保护越来越成为历史文化保护的重点.一、国外经验总结从国外的实践经验来看,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主要经历了3个阶段:一是单体建筑的保护,用整修的方式应对建筑的现有功能;二是环境与街区的完整保护;三是历史街区的振兴、功能复兴与经济复兴.  相似文献   

7.
建筑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经济、政治、文化等活动的重要载体。城市建筑的地位作用使人们对它格外地关注和重视。马克思主义的建筑环境观认为:建筑是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力主导下的"广义组织"的一部分,并反映了潜在的社会关系、压力和矛盾。本文旨在通过对建筑在城市中的职能作用及变革历程的分析,探求建筑在城市中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夏婕 《城市》2010,(11):72-73
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建筑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建筑是人类改造自然的一种物质成果,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有的艺术形式体现了人类文化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9.
林耿  马璐  陈洁 《城市观察》2014,(5):28-37
以北京路传统商业街区为案例,分析其建筑文化在街区发展中的角色和影响。指出由标志性建筑景观、建筑肌理、建筑与文化事件等构成的建筑文化是北京路商业街区竞争力的核心。与其当下繁荣的商贸文化相比,前者更是展现整个街区文化气质的核心和灵魂。当经济职能发展趋同时,应该全面焕发传统商业街区整个建筑文化体系的魅力,以激发其更强大的发展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安家》2009,(7X):170-177
<正>引言:有人说建筑是批判的历史。的确,关于中国当代建筑我们有太多的问题需要探讨。改革开放30年,当代中国建筑走过了一段怎样的路程?中国建筑创作在借鉴西方的道路上如何实现融合与创新?现代与传统如何调和?保护与重建孰轻孰重?中国建筑的个性在那里?……诸多问题需要求解。房子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然而,在汹涌的房地产开发浪潮中,我们对建筑文化的思考,建筑设计的自主创新,却是如此微乎其微。作为专业地产媒体,《安家》一直密切关注着这一领域,我们希望推动中国地产建筑文化的健康发展,亦期待更多的人来关注中国建筑——这一十分重要的民族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表征。本文集中了十几位中国当代建筑界的翘楚人士,他们中间,既有在建筑业实战多年的著名建筑师,也有知名的建筑理论家、评论家,还有建筑教育界的教授学者。老辈与新辈的专家们或批判或褒扬、或激昂或淡定,无一例外都流露出对中国当代建筑艺术与文化发展的深刻体味与执着热情。  相似文献   

11.
解若兰  喻鹏  王越 《安家》2009,(9X):58-67
中国崛起的世纪,经济腾飞的世纪,文化复兴的世纪;国学风靡的时代,审美觉醒的时代,建筑回归的时代。步入盛世的中国在民族自信心与文化自豪感空前强烈的时代背景下,清醒而坚定地向传统文化寻找根源、脉络与方向,中国建筑也开始清醒而坚定地回归中式传统与国学文脉,真正拥有传统文化之魂的"中国建筑"正在由梦想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2.
陶品竹  孟冲 《城市》2012,(10):42-44
一、引言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是指通过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室内环境改善及室外资源优化整合等方面的综合性改造,使既有建筑具备绿色品质,达到绿色建筑标准。我国既有建筑存量巨大,而其中绝大多数都存在能耗水平偏高、环境影响偏大等问题,这种现象不仅加剧了城市资源环境负担,而且严重制约着城市科学发展和城市功能的优化提升。推动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彻落实绿色城市发展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在“全球化”的环境中进行大规模的现代化改造,这对中国地域建筑无疑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全球化与中国地域建筑的问题变得越来越尖锐,如何在潮流发展中保护地域建筑和开发地域文化成为一个重大的命题.文中选取典型地域的建筑类型,挖掘地域建筑和文化之间内涵,提出地域特色建筑和现代化建筑并存,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付伟  张绍波 《职业时空》2008,4(1):111-112
一、高等学校建筑文化的内涵 作为一种艺术的体现,建筑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建筑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民族)的历史、价值以及所属地区的区域特征等在群体或个体建成环境中的反映。建筑文化是由“内核”文化与“外缘”文化构成的。  相似文献   

15.
历史风貌建筑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金  罗永泰 《城市》2010,(3):63-65
就旅游的特殊吸引力而言,历史风貌建筑本身就是这种吸引力的一部分,它作为城市重要的文化遗产,是城市文化的象征、城市形象的体现、城市品牌的浓缩和城市文脉的传承。深人挖掘珍贵的文化旅游资源,对提升城市形象与品牌、挖掘城市旅游资源等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徽州建筑文化是富有代表性的传统建筑文化,由于其本身历史悠久,使它固有一些特定的理论特征。天井是徽州建筑内部标准化的空间,本文通过分析其典型的物质特征、场所精神等功能,以期对现代建筑及室内设计提供一个强有力的参照及经验性借鉴,使设计者合理地解决传统文化及现代建筑中的继承与创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祖刚 《城市》2011,(6):77-79
文化广场是指以较多文化内涵为主要建筑特色的较大型场地,是在城市区域开辟的供市民休闲娱乐的公共空间与文化活动场所。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文化广场伴随城市建设逐步发展起来,一批风格各异的大小广场相继建成。  相似文献   

18.
哈尔滨近代的建筑发展史中,由于殖民侵略,出现了中西方建筑交融的现象。哈尔滨作为最先被殖民侵略的城市,最先出现了中西方建筑相结合的产物——"中华巴洛克"。这是中国建筑与西方建筑的完美结合,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本文将从客观的角度对哈尔滨的历史文化进行简单的概括。对"巴洛克建筑"的特点进行分析,深入解析巴洛克建筑与中国建筑相结合的特点,中华巴洛克建筑的历史价值与现实价值,中华巴洛克建筑目前的现状与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9.
路红 《城市》2012,(6):16-17
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国大地上由此掀起了谈文化、抓文化的热潮.城市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如何提炼、建树、传承和展示城市文化,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当下探讨天津的现代城市文化如何建树、如何传承,非常及时,也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城市现代化快速发展的时期,必须建设一批最先进的现代建筑,与此同时也要注重对文物古迹的保护,使现代建筑与古建筑协调发展.一个城市的历史遗迹或具有特殊意义的古建筑是城市发展的见证,它标志着当时的文化特点和科学技术水平,只有将这些历史遗迹、风貌建筑完好地保存下来,才能延续一个城市的历史,形成城市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