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运用中介效应分析研究非正规金融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运用ordered logit模型研究社会资本在非正规金融与主观幸福感关系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非正规借入对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负向影响,其中消费、健康的途径存在中介作用,而创业的途径没有发挥中介作用;非正规借出对主观幸福感也存在显著负向影响,收入的途径存在中介作用;社会资本对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同时对非正规金融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存在调节作用。通过采取措施强化以上影响机制的积极作用,削弱其消极作用,可以缓解非正规金融活动带来的主观幸福感损失。  相似文献   

2.
[摘要]采用修订后的创伤后成长问卷(PTGI)、领悟社会支持问卷(PSSS)以及自编震后创伤暴露程度调查表对汶川县430名震后初中生进行调查,旨在探讨领悟社会支持在创伤暴露程度和创伤后成长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主观害怕程度对创伤后成长有正向预测作用;领悟社会支持在主观害怕程度与个人力量、生活欣赏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在主观害怕程度与他人关系、新的可能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农转居"居民感知当前中国不同社会领域社会变迁,其社会变迁感知、评价、主观支持资源、社会支持资源和主观幸福感之间具有复杂关系,中国"农转居"居民的社会心理处境表现在农转居居民的年龄、教育程度、就业状态对主观幸福感、和社会支持的影响有显著差异;教育程度高中以下的无业新居民主观幸福感、社会支持显著低于其他新居民;社会变迁速度地感知和评价、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相关显著.对社会变迁的主观评价在社会变迁速度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起到中介作用;社会支持通过主观支持这个有调节的中介变量来影响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感恩和幸福感的关系——自尊的中介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大学生感恩与幸福感的关系以及自尊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本研究采用VIA-IS中的感恩子量表、主观幸福感问卷和Roseberg编制的自尊量表对闽南师范大学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得到426份有效问卷。结果表明:(1)女生感恩倾向显著高于男生;(2)感恩、自尊与幸福感各因子之间相关显著;(3)感恩对幸福感影响显著,自尊在感恩和幸福感之间的中介作用显著。结论:感恩显著影响幸福感,自尊在二者之间起显著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选用幽默风格量表(中文修订版)、社会支持评定量表、Campbell幸福感量表对395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四种幽默风格对主观幸福感、社会支持均具有预测作用;(2)社会支持在嘲讽型、亲和型、自贬型幽默与主观幸福感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3)亲和型幽默、自强型幽默对提高主观幸福感起到积极作用,而嘲讽型幽默、自贬型幽默不利于主观幸福感的提高。结论是,社会支持在幽默风格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中具有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幸福感是人类追求的终极目的,为考察社会阶层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中介效应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和反应曲面分析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大学生安全感和社会支持在主观社会阶层对主观幸福感影响关系中的作用。结果发现:(1)主观社会阶层能预测主观幸福感,安全感在主观社会阶层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起中介作用;(2)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关系,主观社会阶层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受社会支持的调节。为了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在关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关注个体的安全感和社会支持等心理层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以685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讨孤独感在大学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二者关系间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发现:⑴大学生社会支持、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孤独感变量之间两两相关且均达到显著水平;⑵大学生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产生正向影响作用;⑶在社会支持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中,孤独感起着部分中介作用,且占据优势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福建省某高校选取704名医学生,采用自编人口学变量问卷、自我控制量表、生活节奏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进行问卷测试。结果发现自我控制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r=0.511,P<0.01);自我控制与生活节奏呈显著正相关(r=0.494,P<0.01);生活节奏与主观幸福感呈现显著正相关(r=0.409,P<0.01)。自我控制水平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β=0.41, P<0.01),自我控制水平能够正向预测生活节奏(β=0.49,P<0.01)。生活节奏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β=-0.22,P<0.01)。生活节奏在自我控制和主观幸福感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0.1059,占总效应的20.7%。兴趣爱好在自我控制和主观幸福感中起到调节作用(β=0.084, t=2.73,P<0.01)。  相似文献   

9.
运用2021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在建立二元Logit模型基础上,使用非线性模型的中介效应检验-KHB方法对“合群”效应进行分解,探讨了“合群”与当前中国民众主观幸福感的关系,验证了“合群”对民众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并进一步比较分析了其中介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合群”可以显著提升民众的主观幸福感;“合群”通过影响社会信任水平和社会联结程度,进而影响主观幸福感;社会信任水平和社会联结程度是“合群”影响主观幸福感的重要中介机制,其中介效应比例存在一定差异,社会联结程度的解释比例要高于社会信任水平。在此基础上,证实了“合群”对民众主观幸福感增进作用的存在,也为更好地认识“合群”如何有效地促进民众主观幸福感提供了微观证据。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家庭社会阶层与大学生择业焦虑的关系及就业公平感与自尊在二者间的链式中介作用,研究采用主观社会经济地位Mac Arthur阶梯量表、客观社会阶层问卷、就业公平感问卷、自尊量表、择业焦虑问卷对57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主观家庭社会阶层与就业公平感、自尊两两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且三者皆与择业焦虑呈显著负相关;(2)就业公平感、自尊显著负向预测大学生择业焦虑,主观家庭社会阶层分别通过就业公平感、自尊的单独中介作用以及就业公平感与自尊的链式中介作用对大学生择业焦虑产生影响。研究结果有助于从家庭社会阶层的视角理解大学生择业焦虑的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