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探讨母亲守门行为、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和父亲参与教养之间的关系,采用母亲守门行为量表、幼儿同伴交往能力量表、父亲参与教养问卷对四川省三所幼儿园内241名幼儿父母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母亲守门行为显著负向预测幼儿同伴交往能力、母亲守门行为显著负向预测父亲参与教养;2)母亲守门行为可直接影响幼儿同伴交往能力,也可通过父亲参与教养间接作用于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研究结果显示,母亲的开门行为与父亲有效参与幼儿教养能够提升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2.
采用秦玲玲修订的《家庭教养方式问卷》和韩丕国等人所编制的《学前儿童害羞量表》对郑州市普通幼儿园104名小班幼儿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幼儿害羞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父母对男孩较多采用偏爱型家庭教养方式;母亲学历越高越倾向于采用温情与理解型家庭教养方式;2)家庭月收入越低的幼儿其同质-被动型羞怯程度越高;母亲学历较低的幼儿越容易产生公众-被动型羞怯;3)温情与理解型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害羞有着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即父母所给予的温情与理解越多,幼儿害羞的可能性越小。  相似文献   

3.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对1031名“80后”父母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父亲比母亲更溺爱孩子;“85后”父母更加民主;“80后”父母会同时采用民主和专制的教养方式;父母受教育水平可以预测民主型教养方式,家庭收入可以预测专制型教养方式。建议新时期父母教养方式的选择要尊重生命、回归教育本质,通过开设家庭教育通识课提升教养能力。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旨在了解家长教养方式、父母参与与幼儿科学问题解决之间的关系,以及父母参与在家长教养方式与幼儿科学问 题解决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以“幼儿科学问题解决测验”为研究工具对福建省五所幼儿园226 名幼儿(M=62.1,SD=7.14)进 行测评;以“中国家长教养方式问卷”“父母参与问卷”为研究工具对参与测评的幼儿家长进行问卷调研。研究结果表明:权威 型家长教养方式与幼儿科学问题解决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专制型家长教养方式与幼儿科学问题解决之间呈现显著负相 关关系;父母参与与幼儿科学问题解决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父母参与在权威型家长教养方式与幼儿科学问题解决之间 起到完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比41.87%。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母亲婚姻满意度与幼儿焦虑的关系并检验母亲教养方式在其中产生的作用,本研究使用婚姻满意度分量表、父母 教养方式问卷和幼儿焦虑量表对643 名幼儿及其母亲进行施测。结果发现:(1)幼儿焦虑各维度不存在性别差异,但在躯体伤 害恐惧上存在显著年龄差异,具体为5~6 岁组幼儿躯体伤害恐惧水平显著高于4 岁及以下组幼儿,而与4~5 岁组无显著差异; 4~5 岁组幼儿躯体伤害恐惧水平与4 岁及以下组幼儿间无显著差异;(2)婚姻满意度与溺爱型、放任型、专制型、不一致型教养 方式及幼儿焦虑各维度均呈显著负相关,而与民主型教养方式呈显著正相关;(3)教养方式在母亲婚姻满意度与幼儿焦虑的关 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4)教养方式在母亲婚姻满意度与强迫-冲动障碍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教养方式在母亲婚姻满意 度与社交恐惧、母亲婚姻满意度与分离焦虑、母亲婚姻满意度与躯体伤害恐惧、母亲婚姻满意度与广泛性焦虑的关系中起部分 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摘 要:目的:为明确父母教养方式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业拖延的作用机制,本研究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考察了自我概念在二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以及成就动机的调节作用。方法:以1181名小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对其学业拖延程度、父母教养方式以及自我概念和成就动机进行调查。结果:1)在控制了性别、年级和独生与否后,父亲教养方式对学业拖延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而母亲教养方式对学业拖延的预测不显著。2)自我概念能够在父母教养方式与拖延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3)成就动机对中介路径后半段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结论:自我概念很有可能是父母教养方式影响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业拖延的重要中间环节,而上述中介效应会受到成就动机的调节。  相似文献   

7.
为从父母教养效能感和祖辈参与教养角度探讨幼儿问题行为的形成机制,采用祖辈参与教养量表、父母教养效能感量表、幼儿问题行为量表对332名3-6岁幼儿进行测量,研究发现:幼儿问题行为情况由高到低依次为:多动注意问题、品行问题、同伴交往问题、情绪症状,幼儿问题行为在幼儿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及祖辈参与教养高、低组间存在显著差异;祖辈参与教养与父母教养效能感、幼儿问题行为两两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父母教养效能感在祖辈参与教养与幼儿问题行为之间存在调节作用;提高父母教养效能感会有效降低祖辈参与教养对幼儿问题行为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8.
对城市小学高年级学生早恋倾向预测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进行研究。以小学生早恋倾向问卷、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为测评方式。结果表明:小学高年级学生早恋与父母教养方式多维度之间有显著的相关;父母教养方式中,母亲的拒绝、否认因素可以进入小学高年级学生早恋倾向预测的回归方程,预测。  相似文献   

9.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及终身教师,父母及家庭教养方式对子女发展的影响是众多研究者所关注的焦点。长期以来,父、母亲在家庭中的角色差异造成其学历和教养行为对儿童发展的作用也有所不同。通过对88名学前儿童实施创造性动作和活动测验,主要由母亲完成家庭基本信息和教养行为问卷,考察学前儿童创造力的发展趋势及父亲和母亲学历、教养行为对学前儿童创造力的影响及差异。结果发现:3-6岁儿童创造力呈U型发展,4岁是幼儿创造力的下降点;母亲的学历对学前儿童的创造力的独创性有正向影响;母亲的教养方式不影响学前儿童创造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吸毒服刑人员攻击性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父母心理控制之间关系,使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PBI)、父母心理控卷(PCS-YSR)、Buss-Perry攻击性量表(BPAQ)对安徽省合肥市滨湖戒毒所内300名吸毒服刑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人口变量学统计结果显示:66.7%的被试者毒龄超过5年,67.8%的被试者第一次接触的毒品为冰毒,91%的被试者未接受过高等教育,92%的被试者第一次吸食的毒品从朋友处获得。问卷、控卷与量表数据统计分析表明:父母教养方式中父亲的冷漠因子、过度保护因子以及母亲的过度保护因子与被试者的攻击性行为呈显著正相关;父母心理控制与父母教养方式中父母的冷漠因子、过度保护因子呈显著正相关,与父母的自主性因子呈显著负相关;父母心理控制与被试攻击性行为呈显著正相关。而母亲的过度保护、自主性因子和父母心理控制对被试者的攻击性行为具有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采用儿童长处与困难问卷(Strength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教养方式与维度问卷(Parenting Styles and Dimensions Questionnaire)及自编幼儿及家庭调查问卷,调查陕西省幼儿心理健康水平及其家庭教养方式的现状,继而探究家庭教养方式与幼儿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关联性,为预防和减少幼儿心理问题的发生,促进早期家庭养育指导提供实证依据。结果表明:家庭教养方式是幼儿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预测因素,专制型、放任型教养方式与幼儿心理风险增加相关,权威型教养方式与幼儿心理风险降低相关。建议:重视西部地区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善用权威教养弱化专制教养,同时加强对家长教养方式的早期指导与干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父母文化价值取向、父母教养方式与初中生羞怯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338名初中生及其家长进行初中生羞怯量表、教养风格问卷及个人主义一集体主义量表的测试与统计分析。结果:(1)父母的个人主义取向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初中生自我表现性羞怯、指向陌生人的羞怯以及面对负性评价羞怯;(2)父母教养方式可显著预测初中生羞怯的部分维度;(3)父母集体主义取向通过教养方式的中介效应影响初中生的自我意识羞怯。结论:父母文化价值取向、父母教养方式与初中生羞怯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父母集体主义价值取向会通过影响父母的教养方式进而影响子女的羞怯状况。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母亲育儿压力在其工作-家庭冲突和儿童问题行为间的中介效应,以工作-家庭冲突量表 (WFC)、简式育儿压力问卷 ( PSI-SF)和长处和困难问卷(SDQ)为测量工具对627名工作母亲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工作-家庭冲突、育儿压力、儿童问题行为三个变量之间呈两两正相关关系;2)育儿压力总分在工作-家庭冲突及儿童问题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育儿压力中育儿愁苦、困难儿童两个因子在工作-家庭冲突及儿童问题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亲子互动失调因子则无显著中介作用。研究结论:母亲工作-家庭冲突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儿童问题行为,可以通过育儿压力,尤其是育儿压力中的育儿愁苦、困难儿童两个因子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健康中国行动》明确指出,要对包括单亲在内的处境不利学生给予重点关爱。在家庭结构缺损、父母一方教养缺位的情况下,儿童更容易陷入发展困境,表现出各种适应不良问题。亲子沟通作为亲子互动和家庭教育的核心机制,对儿童的积极发展和健康成长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问卷调查191名单亲家庭儿童发现,与2135名完整家庭儿童相比,单亲家庭农村儿童的外向性、谨慎性、宜人性和开放性水平都明显更低,他们在与父亲(母亲)的沟通方面开放性更低、存在问题更多,并且单亲儿童的情绪性、宜人性和谨慎性特点能够显著预测他们的亲子沟通状况。农村单亲父母需要注意营造积极情绪氛围、掌握科学方法、尊重并顺应儿童的个性差异,才能更好地突破亲子沟通困境,发挥其促进儿童发展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两个样本分别追踪父/母亲教养方式与青少年外化行为之间的影响机制,并探讨同伴关系的调节作用。父/母亲教养方式采用爱荷华青年和家庭量表,由父/母亲自评测得;外化行为采用青少年自评量表(YSR),由学生自评测得;同伴关系由同伴提名获得。结果表明:父亲教养方式与青少年外化行为之间的影响是双向的(β=-0.15,p < 0.01;β=-0.28,p < 0.001),母亲的是单向的(β=-0.28,p < 0.001);两者在不同同伴关系之中差异显著(父亲△χ2=163.00,p < 0.001;母亲△χ2=185.95,p < 0.001)。结论: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外化行为之间的影响机制是不同的;同伴关系对两者的调节作用显著;良好的同伴关系可以补偿父母缺乏监控、缺乏说理、严厉体罚的消极作用。总之,监控、说理、民主父母教养方式和良好的同伴关系共同决定青少年以后长期的社会适应。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问题行为早期发现测验(PPCT)》,对小学高年级儿童的问题行为与家庭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以期为预防小学生高年级问题行为出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有效地评估母亲守门行为,能够为进一步探究母亲守门行为特点及其在父母协同教养儿童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奠定一定的基础。基于前期访谈研究成果和母亲守门行为概念结构,按照严格的问卷编制流程编制了符合心理测量学要点的本土化母亲守门行为问卷。该问卷共26个项目,包括支持性母亲守门行为(含显性支持和隐性支持两个维度)和限制性母亲守门行为(含隐性支持和显性支持两个维度)两个分问卷。问卷的信效度良好,可以作为母亲守门行为评量工具。  相似文献   

18.
家庭教养方式对大学生网络依赖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网络依赖组与正常组大学生进行比较研究,分析父母教养方式中父亲教养因素、母亲教养因素与大学生网络依赖行为的相关影响,探索家庭中父母教养方式、亲子关系在网络依赖行为预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及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方法:以415名大学新生为被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进行调查,并以刚入学的高考成绩作为其学业成就的指标。结果:心理健康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高考成绩与心理健康多个分量表之间存在着普遍的显著相关。回归分析发现,父亲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预测效应极其显著。结论:父母教养方式显著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父亲教养方式能很好预测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廊坊市1所幼儿园230名幼儿为被试,使用问卷调查法考察幼儿说谎行为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家庭环境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幼儿说谎行为无年龄及性别差异;家庭环境的娱乐性能负向预测幼儿说谎行为,即家庭娱乐性水平越低,幼儿说谎越多;幼儿性别在家庭环境成功性与说谎之间起到调节作用,成功性程度越高,预示男孩说谎越多,而对女孩说谎则无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