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本文通过考察云南小凉山彝族嘉日家支在通婚范围、婚姻自主权、婚后生活方式和离婚等方面的情况,认为受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的影响,家支外婚、等级内婚以及包办婚姻仍普遍存在于小凉山地区的城镇及广大农村。但近三十年来,随着小凉山彝族社会与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新的社会文化及婚姻观念正影响着新一代的彝族青年。本文在考察嘉日家支婚姻现状的基础上,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与总结,探究彝族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如何发挥作用并自我调适。  相似文献   

2.
在彝族地区推行社区矫正,离不开传统法文化等本土社会资源的影响。彝族传统法文化包含彝族习惯法、家支血缘制度和毕摩文化等内容,社区矫正理念与彝族传统道德价值观和家支群体意识存在一定的交融性。如果能充分挖掘传统法文化中的合理内核,将有助于提高矫正效果,为彝族地区的犯罪矫正提供多元化路径。  相似文献   

3.
《伍湛民族学术论集》(四川民族出版社1999年10月出版)是一本作者自选集,收文22篇,25万字。其论述涉及民族理论学、民族学、民族法学、方志学等。作者多年从事民族工作,熟悉民族地区的社会情况,尤其对凉山彝族,酉阳、秀山土家族地区的许多问题,有深切的感受。如研究凉山彝族的两篇文章《当前四)11彝族地区家支问题态势述略》和《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家支制度初探》,谈论了他对彝族家支问题的看法,指出了彝族家支问题的危害性。这是需要理论勇气的。我们知道,凉山彝族走向现代化面临的现实社会问题中,家支问题是令人头痛、较难妥善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当代凉山彝族家支聚会及其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凉山彝族同一家支的男性成员经常举行聚会,其规模也越来越大,这种情况在彝族聚居的布拖县、昭觉县、美姑县尤为突出.农村和城镇彝人大多热衷于本家支的聚会活动.家支聚会是彝族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延续,是彝族人民在集体所有制解体后的一种社会需求和心理需求.家支聚会既起到一些积极的作用,也存在一些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徐铭 《民族学刊》2017,8(4):15-21,97-98
本文利用民族学者的凉山彝族社会历史调查报告,从家支组织形态与功能、家支权力结构与德古、社会变迁中的家支与德古三个方面论述彝族家支(血亲社会组织)与德古(权力人物)的结构与功能.笔者认为凉山彝族家支与德古的传统性和现代性并非此消彼长的两个对立物,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复杂而多面的,传统性不仅具有顽固性,而且会吸收现代性的某些成分从而获得新的生命,家支与德古具有适应社会变迁的能力.传统与现代结合为一种协调的模式,构成了彝族在当代社会的特定民俗.这就是现在凉山彝族农村的地方政治.在当代社会,德古继续扮演什么角色要看他们接受新知识、新的价值观念以及理性权威程度而定.民众在家支上的同质性极高,所以他们不缺乏家支从属感与认同观念,缺乏的是对现代文化的了解,对现代社会的认知,对身处经济极不发达社会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6.
姚平  李戬 《民族论坛》2012,(6):110-112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历史瑰宝。彝族传统家支文化伦理道德思想曾在彝族社会发展过程中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论述彝族传统伦理道德思想,辨清其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并学会摒弃其消极因素,发扬其积极因素,对在当今社会制度变迁的下彝族社会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他留人是彝族的一个支系,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永胜县和华坪县的各个村落之中。他留人的婚姻文化主要经历了从对偶婚到姑舅表优先婚,再到现代专偶婚三个不同阶段。他留人在婚姻文化的变迁过程中,从族际内婚制到族外婚扩大了其通婚范围,族际共同的婚姻生活有助于消除关于他者的消极刻板印象,另外在互相通婚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化涵化,也是族际相互认同的基础。这些都有助于消解当地人“水牛是水牛,黄牛是黄牛”这样泾渭分明的族群身份认同意识,进而实现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本文拟从彝族他留人的婚姻文化变迁这一视角入手,探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藏族社会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诸如抢婚、买卖婚、交换婚、招养婚、童养婚、指腹好、多偶婚、对偶婚以及自愿妮等多种已知的.特色鲜明的婚姻嫁娶习俗.在此我们想要初步探讨的是除此之外的两种鲜为人知的特殊婚姻形式,即比武争偶和斗智决偶的婚俗。民间故事和传说.以及至今仍在藏区某些地方流传的遗风,正是我们分析、研究和最终断定在西藏早期历史发展的各个时期都曾不同程度地流行此两种婚俗的主要依据。近几年来,笔者根据藏族民间故事,传说中所反映的有关古代婚俗的内容.结合对历史的分析和对卫藏地区社会风俗的实地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9.
四川凉山彝族地区民主改革前处于奴隶制社会,不仅有森严的等级制度,还有与奴隶制社会相适应的一种特殊的家支组织。当时的凉山地区基本上处于封闭状态,始终没有形成统一的政权,也没有成文法。在这种情况下,家支制度和家支组织在一定程度上起着维护奴隶制度政权的职能...  相似文献   

10.
转房婚是古代兄弟共妻与姊妹共夫婚姻形式的残留,随着一夫多妻婚的消除以及人们道德伦理观的变化,转房婚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然而这种婚姻形态在如今的河湟汉族中间仍有遗迹,考察其长行不绝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古代汉族转房婚的历史沉淀,二是河湟地区历史上诸民族转房婚的渗透,三是财产和子嗣观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仫佬族传统的婚姻模式中存在入赘婚和嫁娶婚,"两头走"是21世纪初仫佬族比较盛行的一种婚姻模式。过礼和上香两种仪式共同促成了仫佬族"两头走",是其文化内涵的重要体现。"两头走"是仫佬族传统文化应对现代文明自我调适的结果,对整合家庭资源、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壮大人口与增进族际交流、维护社会稳定等发挥着重要作用。政府应在与仫佬族文化具有相似性的地方鼓励"两头走"的婚姻模式,作为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过渡。  相似文献   

12.
壮族传统的通婚圈具有封闭性特征,主要表现在近婚、族内婚以及婚姻缔结依靠亲友网络促成等几个方面.20世纪80年代以后壮族的社会流动加快,通婚圈出现了转型性变迁,通婚的空间距离扩大,族际联姻增多,婚姻信息的获取突破了传统的渠道.影响壮族通婚圈变迁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发展、户籍管理的松动、社会交往范围扩展和婚姻对妇女影响的改变.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政府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来控制膨胀的人口,政策执行较为彻底的地方,独生子女或双女户的核心家庭增多.21世纪初,不愿采取嫁娶婚或赘婿婚的第一代独生子女家庭突破传统婚姻形式,采取且称“并家婚姻”的形式:可称作不嫁不娶,两个家庭按婚前协商好的顺序,均为新人办酒席、备婚房,新的并家婚家庭与各自原生家庭组成“多核心组合式家庭”.婚后维系双边亲系,双边继嗣,双边居住,双边“奶奶”称谓,及承担双边父母的养老及财产继承等.“并家婚姻”既是传统父系家族主义的变通性适应策略,体现着传统文化的韧性,又对当下新婚育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基于法律人类学角度,任何一种法律都植根于一种文化,彝族聚居区的社区矫正离不开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在彝族乡土社会,民间权威的本土力量对社区矫正的影响和干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如何既能实现刑罚的惩罚功能,又能实现行刑社会化的矫正功能,应以有利于当地社会秩序的和谐为基本价值目标。彝族传统家支文化呈现的群体性、伦理性、权威性、包容性和延续性等特征与社区矫正的矫正理念和非监禁理念存在一定程度的契合基础。如果能积极利用家支力量对个体行为进行矫正与改造,将促使社区矫正的运行更适合"本土化"的发展实际。  相似文献   

15.
卓仓藏人的骨系等级婚制及其渊源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扎洛 《民族研究》2002,(4):65-72
生活在青海东北部的卓仓藏人 ,根据每个家族有无狐臭体味遗传及其程度 ,把整个社会划分成三个骨系阶层 ,每个阶层就是一个内婚群体。由于经济等方面的原因 ,跨阶层婚姻在卓仓藏人中也是允许的。其中 ,以较高阶层的女性嫁给较低阶层的男性为表现形式的下嫁婚 ,因其社会意义明显而更为常见。这种跨阶层婚姻使社会保持了一定的流动性。本文还对卓仓藏人骨系等级婚制的渊源做了初步探讨 ,认为这一制度源自卓仓藏人的迁出地卫藏地区 ,并进而可追溯到古代印度社会 ,但后来又受到安多藏区地域文化及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北朝皇室婚姻关系的嬗变与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南北朝的婚姻制问题上,传统看法是这一时期婚媾侧重于门第阀阅,即使皇室也不例外。郑樵在《通志》中就曾指出:“自隋而上,官有簿状,家有谱系;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这种说法和士族婚姻制完全相符,与南朝国婚“並用世胄”也很吻合,但同北朝皇室的婚配情况则不尽相同。本文试图探究北朝皇室婚媾的嬗变及特点、它与南朝婚媾的异同,以及对北方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徐铭 《民族学刊》2012,3(3):24-28,100-101
扎巴藏族的母系制走婚习俗,历史文献包括当代的道孚县志都无记载.冯敏《扎巴藏族——21世纪人类学母系制社会田野调查》一书的“婚姻”部分首次运用人类学方法详细考察了扎巴藏族母系制走婚习俗与父系制初期的婚姻家庭形态,并讨论其对人类婚姻体系演进史的意义、对偶婚比走婚进步的意义以及母系制婚姻存在的解释.透过该书的材料可以发现,扎巴藏族婚姻的变异与男女分工及社会经济状况、国家的婚姻法和计划生育政策紧密相关.面临村寨搬迁的扎巴藏族要妥善安置,不要影响如母系制婚姻家庭的人伦关系.  相似文献   

18.
彝族是个具有悠久传统历史文化的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用自己创造的古老文字记录了内涵丰富的历史文化,留下了卷帙浩繁的文献典籍。彝族自古以来讲究礼仪,且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在社会活动和生、婚、丧生活三部曲中,各种礼仪都用歌这种形式来完成。彝族的各种传统礼俗歌大致分为“曲谷”(恋歌)、“阿买恳”、“陆外”(婚歌)、“恳洪”(丧歌)等。  相似文献   

19.
满族不仅在文化生活、语言文字等方面有其自身的特点,而且在风格习惯上也与我国其他兄弟民族有不同的地方。尤其是她的婚姻制度,下茶、过礼、坐财、跨马鞍、跨大盆、箭射彩舆、揭盖头等整个成婚过程,都是别具一格的。而夜婚制度的长期奉行,更是满族组织家庭的特殊手段。300多年来,由于满族入关后分居祖国的东西南北中,其风俗习惯,尤其是婚姻程序和制度,受当地社会生活的影响,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但其夜婚制度仍可按迹寻踪,追寻出当时的风貌。这对于我们研究满族婚姻史、研究满族家  相似文献   

20.
中缅跨国婚姻在云南边境地区是普遍现象,且在近十多年中数量呈逐渐增长的趋势。因民族和地域的差异,中缅跨国婚姻在边境地区呈现出不同特征,如跨国族际通婚、招赘婚以及部分外籍配偶拥有中国户籍等。中缅跨国婚姻的特征表明:其本质应在民族社会结构基础上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