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奴隶制社会法律研究的可喜成果──《凉山彝族奴隶社会法律制度研究》读后徐晓光1956年民主改革以前,四川凉山彝族社会长期处于奴隶制社会阶段,这种社会形态已经延续了近两千年之久。在大一统的封建国家内,凉山彝族奴隶社会为什么能存在这样长的时间,原因固然很多...  相似文献   

2.
《伍湛民族学术论集》(四川民族出版社1999年10月出版)是一本作者自选集,收文22篇,25万字。其论述涉及民族理论学、民族学、民族法学、方志学等。作者多年从事民族工作,熟悉民族地区的社会情况,尤其对凉山彝族,酉阳、秀山土家族地区的许多问题,有深切的感受。如研究凉山彝族的两篇文章《当前四)11彝族地区家支问题态势述略》和《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家支制度初探》,谈论了他对彝族家支问题的看法,指出了彝族家支问题的危害性。这是需要理论勇气的。我们知道,凉山彝族走向现代化面临的现实社会问题中,家支问题是令人头痛、较难妥善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徐铭 《民族学刊》2017,8(4):15-21,97-98
本文利用民族学者的凉山彝族社会历史调查报告,从家支组织形态与功能、家支权力结构与德古、社会变迁中的家支与德古三个方面论述彝族家支(血亲社会组织)与德古(权力人物)的结构与功能.笔者认为凉山彝族家支与德古的传统性和现代性并非此消彼长的两个对立物,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复杂而多面的,传统性不仅具有顽固性,而且会吸收现代性的某些成分从而获得新的生命,家支与德古具有适应社会变迁的能力.传统与现代结合为一种协调的模式,构成了彝族在当代社会的特定民俗.这就是现在凉山彝族农村的地方政治.在当代社会,德古继续扮演什么角色要看他们接受新知识、新的价值观念以及理性权威程度而定.民众在家支上的同质性极高,所以他们不缺乏家支从属感与认同观念,缺乏的是对现代文化的了解,对现代社会的认知,对身处经济极不发达社会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4.
凉山广大劳动人民,在共产党的領导下,經过偉大的民主改革,廢除了殘酷的奴隶制度,并且走上了合作化的道路,工农业生产飞跃發展,凉山的面貌正在迅速改变着。目前值得重視的一个問題是,奴隶制度的殘余部分——家支制度,仍然在广大群众中有着深厚的影响。代表这种家支制度的反动的民族上層分子、家支头人,仍然利用家支制度的偷理观念籠絡群众,反对共产党的領导,反对以解放了的奴隶为核心的基層政权,并企圖纂夺这个政权,反对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結的政策措施,散布反动的民族主义,破坏民族团結,同时公开在經济上繼續剝削压榨劳动人民,这就严重  相似文献   

5.
徐铭 《民族学刊》2014,5(2):46-52,120-121
本文旨在引用学人的民族学资料和凉山彝族人的“尔比尔吉”(格言),检讨“死给”与依赖心理的关系。凉山彝族人结构性的高“死给”(自杀)率与社会盛行的依赖家支(家族)心理相关联。其次,在凉山社会彝人已习惯于靠自己、家人与家支的帮助以求自保的生活方式。第三,凉山社会拥有自己的习惯法,默认“死给”的合理性。第四,男子(含女性)气概、勇气与肢体攻击的“粗狂”荣誉概念持续于彝族社会,并被视为正面价值。这些无疑助长了“死给”文化,可能也是凉山现代社会形成过程中无力的一个表征。  相似文献   

6.
从吐蕃王朝崩溃到元朝统一中国这四百余年间,藏族社会处于由奴隶制逐渐向封建农奴制过渡的时期。政治上由九、十世纪间之极度分散,逐渐出现了十一世纪后的僧俗首领各据一方。其中有两个由吐蕃赞普后人建立的政权,一个在西藏阿里,另一个即是在今甘青地区的唃厮罗。哟厮罗政权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的地方割据政权。其首府设在  相似文献   

7.
彝族先民进入阶级社会后,在婚姻形态上形成了等级内婚、民族内婚、家支外婚、姑舅表婚以及转房婚等特点;在明清彝族社会的急剧变革中,改流相对彻底并有大量汉族移民进入的滇黔地区逐渐打破其原来的婚姻传统,而凉山彝族地区却由于家支制度、宗教力量、习惯法等传统势力以及商品经济不发达、彝汉矛盾尖锐等一系列因素影响或制约,其传统婚姻的特...  相似文献   

8.
解放以后,经过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我国大小凉山地区彝族社会的奴隶制度,已经被彝族人民彻底废除了。过去被压迫被奴役的奴隶,已经成为国家和本民族的主人,实现了人民公社化,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幸福道路。关于民主改革以前,大、小凉山地区彝族的社会经济结构的问题,在我国学术界中,还有不同的意见。除了认为是奴隶制或基本上是奴隶制这个意见以外(如:“教学与研究”·一九五六年第八——九合期·胡庆钧同志的文章,“民族研究”·一九五八年第一期·夏康农等同志的文章);有的认为是封建制或基本上是封建制(如:“光明日报”·一九五七年四月五日·张英达同志的文章,“云南大学学报”·一九五八年第一期·江应梁同志的文章);还有的认为是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阶段(如:“民族研究”·一九五八年第九期·施修霖、陈吉元两同志的文章)。梁山同志和陈可畏同志的两篇文章,是赞成奴隶制、不同意封建制或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意见的。发表在这里,供同志们参考。今后有关凉山地区彝族社会经济结构问题的不同意见的文章,本刊还准备发表。  相似文献   

9.
凉山的什么变化最大?在凉山彝族自治州成立30周年前夕,我带着这个问题访问了那个地方。答案是多种多样的。谁都会滔滔不绝地讲出一大堆凉山的变化。的确,30年来,凉山的变化是翻天覆地的。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1956年进行了民主改革,废除了延续两千年的奴隶制,凉山彝族人民跨上了时代的骏马,走上了社会主  相似文献   

10.
当代凉山彝族家支聚会及其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凉山彝族同一家支的男性成员经常举行聚会,其规模也越来越大,这种情况在彝族聚居的布拖县、昭觉县、美姑县尤为突出.农村和城镇彝人大多热衷于本家支的聚会活动.家支聚会是彝族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延续,是彝族人民在集体所有制解体后的一种社会需求和心理需求.家支聚会既起到一些积极的作用,也存在一些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吐蕃奴隶制社会中的奴隶阶级由来已久。松赞干布时吐蕃奴隶制更加完整,为了巩固和发展吐蕃奴隶主政权,此时对奴隶阶级划分了各种等级,以便针对不同等级的奴隶进行更好地役使和管理,使这些奴隶在吐蕃社会中发挥最大作用。对奴隶阶级划分等级这一重大措施,有力地推动了吐蕃社会的发展,赤松德赞时吐蕃奴隶制政权之强盛,无疑与此有关。随着吐蕃社会的发展和演变,奴隶阶级虽然也有了相应的变化,但其社会作用和影响始终关系到藏族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鲜卑族早期国家政权具有浓厚的氏族血缘组织与初期国家行政、军事组织相结合的游牧宗法奴隶制的特征,并在封建化的过程中长期存留。  相似文献   

13.
四川西南部凉山彝族地区,在民主改革前还保留着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第一个剥削形式的奴隶制度。在这个社会里,奴隶和奴隶主两阶级的矛盾一直是对抗性的,不可调和的。广大被压迫的奴隶群众,为了挣脱奴隶制的锁链,进行了无数次的反抗斗争。他们除了经常用怠工、破坏工具、虐杀牲畜、逃跑等等方式来进行反抗外,有时还杀死奴隶主和烧毁奴隶主的房屋,以至进行集体的武装斗争。特别是近百年来,由于奴隶制内部阶级矛盾的进一步激化,奴隶集体反抗奴隶主的事件愈来愈多,规模愈来愈大。据不完全统计,人数在三十人以上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了清代凉山彝区的土司制度与改土归流问题。作者认为,从清初至康熙年间,清王朝在凉山彝区保留了土司制度。到雍正年间,伴随改土归流在相邻地区进行,在没有弄清凉山彝族社会状况下,在凉山也宣布实行改土归流。而事实上,在凉山改土归流并未实行,只在凉山边缘浅山坝子地带推行州县制度。雍正以后,针对不同的情况,清王朝在土司制度与改土归流问题上采取了比较灵活的政策,从而一部分土司仍被保留下来,而另一部分土司被革除,使凉山边缘某些地方走上了封建制道路。到清末,为达“筹边援藏”的目的,清王朝在凉山腹地又宣布搞改土归流,并有废奴之议,但终因黑彝奴隶主势力的反扑,未能如愿。  相似文献   

15.
蒙古奴隶制初探——蒙古诸部统一前的社会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吉思汗统一诸部于一二○六年建立起统一的蒙古族政权以前,蒙古的社会性质如何?是氏族制,抑或奴隶制?长期以来众议纷纭,始终未得到园满解决。一种意见认为,蒙古族没有经过奴隶制发展阶段,而且游牧民族也不可能形成奴隶制。诸部统一前,蒙古族是处在氏族制末期,奴隶虽然存在,但只是家庭奴隶,这是原始社会末期的现象。诸部统一后,蒙古族越过奴隶制发展阶段,直接由氏族制过渡到封建制。另一种意见主张,诸部统一前,蒙古族是处在奴隶制发展阶段,当其迈出原始氏族制之  相似文献   

16.
关于解放前凉山彝族社会(以下简称彝族社会)的性质问题,在我国学术界中讨论已久,迄今仍未取得一致的意见。我认为该社会是奴隶制社会,现提出一些粗浅的认识,并就有关问题,与认为是封建制的束世征同志和认为是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阶段的施修霖、陈吉元同志商榷。一、奴隶制和封建制各自的特殊点人们认识事物,必须注意它的特殊点。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对于物质的每一种运动形式,必须注意它和其他各种运动形式的共同点。但是,尤其重要的,成为我们认识事物的  相似文献   

17.
“五胡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的汉化是其自身发展的需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胡十六国”时期建立政权的少数民族的氏族部落组织早已析解,宗族部族组织已经形成,由同姓、异姓,甚至不同民族的宗族、家族、家庭形成了部族或地区性的行政组织,都已发展到家族一宗族奴隶制阶段。这与形成周公、孔子思想的夏商周的家族一宗族奴隶制相比,在本质上是处于相似的发展阶段。因此,这些少数民族的汉化,既是其自身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其内部结构机制发展的结果。他们之所以如饥似渴地吸取以孔子思想为核。心的汉族文化,是因为孔子的思想和伦理观念,以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最高宗旨,是他们处理好宗族内部及其与外部的关系,依靠宗族统治部族国家的思想武器,也是他们发展壮大走向中原的法宝。  相似文献   

18.
天南地北     
天南地北四川省凉山彝族地区,有巴莫家三姊妹--大姐巴莫阿依模是彝族的第一位女博士,二女儿巴莫曲布模,硕士毕业后留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从事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工作,三女儿巴莫乌萨模新闻系本科毕业,是四川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她们生于凉山,长于凉山,为了让世界上的人...  相似文献   

19.
论李继迁     
论李继迁李蔚李继迁(公元963年—1003年)是夏州地方政权的重建者,也是西夏国家的开基者。李继迁所处的时代,正是宋太宗削平群雄,统一宇内,和党项社会进人奴隶制阶段。李继迁在夏州地方政权中断的情况下,动员一切可能动员的力量,联辽反宋,终于恢复了夏州故...  相似文献   

20.
明亮  王苹 《民族学刊》2019,10(6):23-31, 116-119
因地理生态和历史文化原因,凉山彝族地区长期处于深度贫困状态。凉山彝族地区的贫困治理是我国反贫困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凉山扶贫起点比全国整体意义上的扶贫开发要早,其发展进程得益于我国扶贫政策、理论体系和实践探索的不断完善。在脱贫攻坚和精准脱贫时代,民族地区已成为国家贫困治理的主战场,相关经验对于全国和全世界反贫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当前,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正处于关键时期,需要尊重民族群众的主体地位,增强扶贫政策的有效落地性,处理好现代性与地方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