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探究自卑感对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的影响及社交回避和苦恼的中介作用,采用智能手机成瘾量表、自卑感量表和社交回避和苦恼量表对660名本科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女生在手机成瘾、社交回避和苦恼上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在手机成瘾和自卑感得分上,大二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大一和大三学生;在社交回避和苦恼得分上,大二学生显著高于大一学生。(2)自卑感、社交回避和苦恼与手机成瘾显著正相关。(3)自卑感可以显著正向预测手机成瘾,社交回避和苦恼在自卑感和手机成瘾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大学生网购成瘾对心理幸福感的影响,构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着力考察社交隔离和自我情绪调节在二者关系中所起的作用。采用大学生网络购物成瘾量表、青少年社交偏好量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以及Ryff心理幸福感量表对330名高校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网购成瘾对心理幸福感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社交隔离在网购成瘾与心理幸福感的影响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社交隔离的中介作用会受到自我情绪调节而影响心理幸福感。大学生网购成瘾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中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成立,其中社交隔离起中介作用、自我情绪调节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中文网络成瘾问卷、修订的同伴支持问卷和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分别测量大学生的网络成瘾与同伴支持、总体自我价值感,并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大学生同伴支持与总体自我价值感显著正相关,同伴支持与网络成瘾显著负相关,总体自我价值感与网络成瘾显著负相关。大学生同伴支持和总体自我价值感对大学生网络成瘾有显著负向影响,且同伴支持对网络成瘾的影响部分通过总体自我价值感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网络成瘾是当今高校面临的新课题。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网络成瘾原因的分析,探讨预防机制,提出改善网络成瘾现象的方法;号召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加强自身抵抗力;健全心理辅助机制,开展心理健康咨询与疏导。  相似文献   

5.
探究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心理控制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青少年学生网络心理调查量表"和"心理控制源量表"对52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心理控制源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有15.3%的大学生网络成瘾;非成瘾大学生与网络成瘾大学生在他人控制(P=0.042<0.05)和机遇控制维度(P=0.035<0.05)有显著差异,大一与大二(P=0.005<0.05)、大一与大四(P=0.001<0.05)网络成瘾发生率成显著差异,他人控制和机遇控制分别与网络成瘾总体和部分维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5);他人控制和机遇控制对网络成瘾总体和部分维度有一定的预测力,预测力在0.25左右.分析认为大二和大四是大学生网络成瘾调控的关键期,大学生的他人控制和机遇控制与网络成瘾总体及部分维度有中等程度的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自我认同感与网络成瘾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南京市200名在校大学生,采用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问卷(IUS)?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情感量表(PANAS) ?自我认同感量表进行施测?结果:积极情感与网络成瘾呈显著正相关,与自我认同感相关不显著;消极情感与网络成瘾相关不显著;自我认同感与消极情感?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与网络成瘾呈显著负相关;大学生网络成瘾可以显著预测自我认同感;消极情感对于网络成瘾与自我认同感的关系有显著的调节作用?结论:网络成瘾?自我认同感?主观幸福感之间有显著相关关系;自我认同感可以预测网络成瘾,且消极情感可以起到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应对方式与网络成瘾倾向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使用应对方式量表和清华大学白羽等修订的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对天津市部分高校的大学生进行问卷测试,探讨大学生应对方式与网络成瘾倾向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不同网络成瘾倾向的大学生在应对方式上存在差异,解决问题、求助、合理化与网络成瘾倾向呈高度负相关;自责、幻想、退避与网络成瘾倾向呈高度正相关。自责、解决问题、求助、幻想对网络成瘾倾向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372名广西高校的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进行调查,探讨外界应激源与应付方式对于大学生网络成瘾的不同作用。研究发现:大学生中有网瘾组和无网瘾组在人际关系应激、学习压力、受惩罚和其它应激4个因子上有显著差异;两组被试在幻想、自责、退避、合理化4种不成熟的应付方式上也有显著差异;以上4种应激因素对于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是通过应付方式的完全中介效应来实现的,因此大学生不成熟的应付方式特点是导致其发生网瘾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9.
研究采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和UCLA孤独量表对61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与孤独感之间的内在关系。结果发现:大学生网络成瘾和孤独感相关显著,特质孤独是导致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水平和学习压力与网络依赖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网络成瘾量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和压力测试问卷对400名山东高校的在校大学生施测。结果:网络正常使用者,即没有网络依赖的占大多数,为63%,网络使用过度者为28.8%,有网络成瘾倾向的为4.9%,网络成瘾者为3.3%;不同网络依赖程度的大学生,他们的人际交往水平和学习压力程度存在着显著差异(P〈0.001);大学生的网络依赖与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均存在着显著的相关;人际关系水平和学习压力程度对大学生的网络依赖情况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结论:大学生学习压力和人际交往水平能够预测网络依赖。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作为当今生活和工作不可缺少的工具,对人类生活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同样对于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也会产生影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容易因为依赖网络而产生网络成瘾,最终影响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文中就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于网络成瘾心理疏导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2.
选取24名网络成瘾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针对实验组学生网络成瘾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开出对应的体育运动方法进行干预。结果表明:实验组学生在运动后网络成瘾测评数值得分降低幅度非常明显。体育运动对于促进大学生心理康复有积极作用,从而有效地戒除网瘾。回测数据表明,运动处方对大学生预防和戒除网络成瘾具有效性和可...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网络心理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生是网络使用者中最活跃的群体,网络正以极大的广度和深度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本文从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影响的理性分析、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调查及与其他特质的相关研究、大学生网络成瘾调查及相关研究等三个方面对国内已有的重要研究加以评述,以期促进对大学生网络心理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展开。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心理障碍的关系。方法:运用Youg编制的网络成瘾临床诊断问卷对就诊的130名偏头痛大学生进行调查,其中对于符合网络成瘾的大学生再运用SCL-90自评量表进行测试评分,同对,选择相同人数的非网络成瘾大学生进行对照。结果:130名偏头痛大学生中符合Yong临床诊断≥5分指标的人数为52人,诊断为网络成瘾症。SCL-90自评量表对52名网络成痛大学生测评结果显示因子分≥3分者45人,检出率为86.54%。非IAD大学生中因子分≥3分者12人,检:出率为23.08%,经统计学处理,检出率有明显差异(x2=42.28,P〈0,01)。结论: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心理障碍成正相关,且网络成瘾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合并程度明显高于非网络成瘾的失学生。  相似文献   

15.
为了了解大学生网络成瘾状况,及其与社会支持、自尊的关系,采用网络成瘾诊断量表、社会支持量表、自尊量表,对黑龙江省某医学院532名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性别的大学生之间网络成瘾率存在显著差异(P0.01)。不同年级之间网络成瘾率无差异(P0.05)。成瘾组与非成瘾组在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社会支持总分、自尊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网络成瘾量表得分与社会支持量表的各个分量表以及自尊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P0.01),自尊与社会支持量表的各分量表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1)。结论:针对网络成瘾的大学生应该采取积极的认知行为疗法。  相似文献   

16.
3大学生;;网络成瘾;;心理健康教育随着网络的发展与普及,互联网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心理状态都有较大的影响和冲击。指出网络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透视大学生“网络成瘾”原因,探索“网络成瘾”对策,对于引导大学生正确上网,拥有健康的网络心理具有积极的作用。0武汉科技学院学报Journal of Wuhan Textile S.n.T. Institute117-119B844.2F102;H127;1;4;B;F;HF1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调查及干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成瘾这一现象越来越受到心理学界的关注.通过充分调查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现状后发现:上网时间、网络的可获得性、网络的使用功能等与网络成瘾有密切的关系,人格特质、社交需要、从众心理等方面是网络成瘾的重要影响因素,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不同程度应该实施不同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8.
本调查采用网络成瘾量表和自编青少年上网状况调查问卷对辽宁省某市4所中学的701名学生进行调查,以探索初高中学生群体的网络成瘾状况。研究发现,辽宁省初高中学生网瘾的比例为6.3%,男生与女生在网络成瘾率上呈显著差异(X2=4.667,P<0.05);网络成瘾状况总体变化趋势是由低年级向高年级呈逐级下降趋势;学校类型对初、高中学生网络成瘾发生率没有显著影响;多数中学生网龄为4年以上,成瘾者与未成瘾者的每日上网时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学生手机成瘾与特质焦虑、使用动机的关系,为应对大学生手机成瘾,合理使用手机提供参考。 方法:采用手机成瘾量表、特质焦虑量表和手机使用动机量表,对分层随机抽取的湖北省三所高校的800名被试进行测试。 结果:8.4%的大学生手机成瘾检出率。手机成瘾与特质焦虑显著正相关(r=0.46,P<0.01),并且特质焦虑对手机成瘾有正向预测功能(F=63.13,P<0.001)。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建构三者的关系成立(RMSEA<0.08,IFI,CFI,GFI,NNFI均高于0.9),路径图显示,手机使用的娱乐动机在特质焦虑和手机成瘾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结论:部分大学生存在着手机成瘾,特质焦虑是诱发手机成瘾的重要原因,手机使用的娱乐动机在二者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是网络使用的重要群体,现有研究多以网络成瘾或网络的消极影响为研究目标。现有研究很少探讨网络使用对大学生生活的积极影响,不同的网络功能、上网时间、网费、年龄与性别等都可能是影响大学生知觉网络积极影响的重要因素。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发现网络新闻、网络聊天与网络娱乐(看小说或电影)可以正向预测网络使用受益,但是年龄与性别两个人口学变量可以负向预测网络使用受益。同时,研究也发现网费、年龄、网络游戏与网络聊天可以正向预测网络使用的消极影响。网络功能对大学生知觉网络影响有重要意义。大学教育应该积极引导大学生使用网络新闻与网络娱乐功能,回避或限制他们进行网络游戏或网络聊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