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试论法的效益刘培峰一“效益”本是经济学名词,它是指以最少的成本获取最多的收益。将“效益”一词引进法学领域,就是要求我们的法规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其功能,实现其潜在价值,缩小法律的实际功效与法律固有效力的距离,实行两者的有机统一。据此,我们可以把“法的效...  相似文献   

2.
李巧兰  朱秀兰 《河北学刊》2007,27(2):210-213
儿化词在形式上是一种有标记的词语,在语义上它们体现出表小称爱的相似性,这种语义上的家族相似性,是以这样的认知为基础的由人的“小者”称“儿”,进而推及有生命的动物和植物中的小者,再进而到无生命的器具、天文、地理类名词,指其形状、体积、面积等较小者,从对自己子女的喜爱、亲昵的感情出发,从而推及其他有生命和无生命的娇小东西,从而使“儿”具有了表达“喜爱的感情色彩”的意义。这一认知基础,可以从儿化词的形成过程得到印证。  相似文献   

3.
流氓     
朱立立 《东南学术》2003,(2):115-118
远古时代 ,“流氓”一词并无贬义 ,“氓”指的是民 ,“流氓”则指失去土地和家园的游民或流民。但在词义的历史变迁中 ,流氓一词逐渐缩小了其指称对象范围 ,“流氓”一词一般用以指称“游民阶层中的腐败分于”。① 文明社会中 ,无论从法律层面还是从社会道德角度看 ,“流氓”这个语汇的日常含义都毋庸置疑。作为一个贬义词 ,“流氓”指僭越常态伦理的若干越轨、不法乃至罪恶的言行。十分有趣的是 ,这个社会学的概念竟然是中国新文学批评史之中一个活跃的范畴。批评家对“流氓”的理解呈现出有趣的两面性。一方面 ,在部分人心目中 ,它似乎与…  相似文献   

4.
“商上”一词本意为财库或管家,后代指达赖喇嘛或其他宗教领主的整个办事机构实体,这两层含义在文献中皆可见使用,可证“商上”源于“强佐(phyag-mdzod)”.“商上”一词指代达赖喇嘛整套办事机构实体的用法,可能最初由蒙古语而来.汉语中“商上”作为达赖喇嘛或其他宗教领主办事机构的总称,然在藏语里原词“强佐”仅指财库、管家.可见“商上”一词的使用,体现的是外部视角,反映了西藏地方领主性政体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何伟  张建中 《理论界》2004,(2):149-150
一、腐败的含义和构成要素“腐败”一词源于生物学用语,是指动物或植物发生变质的过程及结果,即而失去原来的机能和功用。现为人们所常谈的“腐败”是指社会成员中的个别人,背离为人之道或背离本来职责而蜕变本质的社会现象。腐败是一种社会异化现象。腐败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来说,凡是个人在公共领域或私人领域违背社会道德的行为,都可以视为腐败行为,如:黄、赌、毒等行为,同时它也包括狭义的腐败。从狭义来说,腐败是指公职人员利用公共权力,达到谋取某种私利的行为。我们在这里所要分析的只是狭义的腐败,也就是人…  相似文献   

6.
现行宪法文本中共出现了 79处“法律”一词 ,依据波斯纳对“法律”一词含义的三分法和我国传统上对“法律”一词的广、狭义分类法 ,宪法文本中的“法律”一词有着不同的含义及所指。这种分析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宪法  相似文献   

7.
李小平 《云梦学刊》2012,33(2):136-139
"窠"本义为"鸟巢",引申指人及其他动物的栖身之所或植物和颗粒状物体。作为量词最初称量的是植物,隋唐以绛称量的对象非常宽泛,包括动物、草本木本植物、印章、文字图案等。"窠"称量的草本植物主要指一蔸由多株组成的丛生类植物,木本植物主要指低矮的没有明显主干的小灌木。后来称量鸟兽昆虫及人的"窠"被"窝"替换,称量植物的"窠"被"棵"替换,称量印章的"窠"被"颗"替换。"窠"的量词用法没有进入现代汉语。  相似文献   

8.
重新理解法律移植——从“历史”到“当下”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历史主义的法律移植研究存在着基本缺陷。本文提出 ,为了更好地展开法律移植实践 ,深入理解法律移植的实质也即廓清“法律移植与广义‘立法’活动是同质的” ,非常必要。以此为基础 ,本文认为 ,从“法律与政治”的应然关系入手 ,在“当下”社会共识的建立中寻找、追求 ,是解决法律移植问题的一个新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9.
论法制     
一、法制的概念 我国古代文献里就有法制这个词。《礼记》记载“命有司、修法制、缮囹圄,具桎梏。”商鞅也主张:“民众而奸邪生,故立法制、为度量以禁之……法制明则民畏刑。法制不明,而求民之行令也,不可得也。”当时的“制”字作裁断解释,不是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法制”一词的含义。 日本把德文Rechtsstaat一词译为法治国(参看岩波法律辞典),是针对警察国家而提出的,是指司法独立,行政机关依行政法进行统治的国家。在过去,我们在英文翻译  相似文献   

10.
哲学界认为,假象是同真象相反的、以否定方式或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我认为,这种“假象”之说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 假象不是现象 列宁使用的假象一词,是从黑格尔的《逻辑学》一书中借用而来的,指的是“外观”,黑格尔使用的假象(schein)一词的原意是“映现”或“映象”、“外观”也好,“映现”也好,意思是同一的,都是指“本质自身在自身中的表现”,绝无假象也是一种现  相似文献   

11.
公道与公正、公平、正义等词含义基本相同,都是人类追求的一种理想状态。人情即为人之常情,生活中多指人情世故。法制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法律制度。在加强法制建设的今天,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就必须抵制或铲除人情因素防碍法律的贯彻和实施,消除腐败,自然有利于社会公道、公正、民主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2.
五、主义:劳动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20世纪人类思想和社会发展中的主要进步势力,但“社会”一词,却很难准确地表示其应有的含义(关于“社会主义”一词的考证,请见拙著《劳动社会主义》,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不论汉字还是西语,这个词都是表示集体、群体、联系、联合等义。当我们说“社会”时,可以指社会形态,或超出个体的总体联系。社会从人类形成就已出现。“主义”则是指一个总体性意识的主要思想、观念。当我们说,“社会主义”时,其词义表示就是总体联系的观念,那么,它似乎可以指所有关于社会的观念。为此,我在“社会主义”前面加上“…  相似文献   

13.
“迷信”一词的含义,依据《辞海·迷信》辞条的解释,是指相信星占、卜筮、风水、命相和鬼神等;也指盲目地信仰或崇拜。站在科学的立场看迷信,它的确是麻醉人民的鸦片,是与科学根本对立的社会意识,如果任其泛滥,只能导致社会愚昧落后。因此,必须无情鞭挞,坚决反对。但我们在长期的反迷信宣传教育中,通常在“迷信”二字之前加上“封建”一词,不仅令人费解,也使人感到“迷信”一词的义旨非常狭窄。迷信本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社会精神、心理现象,从人类自身发展的历史来看,它源于原始自然观和神话自然观。之所以长期存在,代代相传,以至形成深厚积习…  相似文献   

14.
一、英美法上的按揭按揭是借鉴英美法的制度,从其来源来看主要是由英语mortgage一词翻译而来的,大陆法律界一般译为“抵押”,香港法律界一般译为“按揭”。在英美法上按揭源于英国复杂的土地制度的基础上产生的,英美法按揭是指以土地或动产为了担保给定债务的履行或其他义务的解除而进行的转移和让渡,其基本意思是:此种担保可以此类债务或其他义务的清偿或履行而解除,即使存在其他相反的约定。也就是说,按揭本意是指财产中的某种利益为担保一定款项的支付或者某种其它债务的履行而进行的让与或其他处分。英美法按揭的核心是通过强调…  相似文献   

15.
有组织贪污,是贪污经济犯罪行为的一种形式,是二人或二人以上共同进行的贪污犯罪行为。在中国法律中,“贪污”是指国家工作人员、集体经济组织工作人员或其他经手、管理公共财物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本文使用的“贪污”概念是中国法律概念。国际上一般使用的“贪污”概念,外延要大得多,还包括了中国法律中的贿赂、挪用、诈骗等内容。贪污犯罪在中国各种经济犯罪活动中,一直处于比较突出的地位。中国政府对此问题是非常重视的,坚持进行严厉打击,并采取积极的预防对策。鉴于近年来有组织贪污问题上升较…  相似文献   

16.
李培锋 《学术论坛》2002,23(2):115-117
英国中世纪前期的领地统治 ,并不是铁板一块的封建法统治 ,而是封建法、国家法、习惯法的并存与交织。这种多元法律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 ,它体现了统治阶级的意志 ,便于他们依法行使特权 ,“合法”地实施“人治”;另一方面 ,它也为其他阶层提供了切实的斗争手段 ,使一般自由农与维兰都可凭借习惯法来依法捍卫自身利益。其结果是大大弱化了领地统治的“人治”色彩 ,使其较早迈向了法治轨道  相似文献   

17.
黄德启 《学术探索》2016,(4):103-107
在现存的“春秋决狱”事例中,只有一例是董仲舒直接以儒家经义对抗君主命令做出的超越法律的判决,而仅此一例又可证明中国古代自然法思想的践行,其他五例都是运用儒家经义解释实在法律,进而深化或细化法律规定、纠正法律的偏颇或者弥补法律的缺失。中国古代“引经决狱”的事例展现给我们的,不仅不是枉顾法律、非法司法的司法恣意,相反,却是一个依凭“高级法”理念,通过运用解释技术进行司法造法,进而试图以司法制衡立法、限制行政的“能动司法”图景。“春秋决狱”中内含的“司法审查”因子能为我们提供一种传统法律资源,为破解社会转型期产生的“良性违宪”或“公民不服从”难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汉语和英语中都有丰富的实物颜色词。汉语实物颜色词的色系分为红系、黄系、绿系、白系、蓝系、黑系、青系、紫系及其他9种,英语实物颜色词的色系分为红系、黄系、绿系、白系、蓝系、黑系及其他7种。汉英这些实物颜色词都来源于植物名称、动物名称、珠宝名称、金属或矿物名称、食物名称、用品名称、人与人体、自然现象等。  相似文献   

19.
‘文化’探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一词在西方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5世纪的希腊。当时,希腊人已把文化世界(Nomos)与自然界(Physis)、文化定律(Nomol)与自然定律(Logos)区别开来。①在这一区别中,自然指的是“不经过人类加工过的客观世界或自然宇宙。”②而文化则是人造的现象世界,它是习惯、风俗、制度等等的总和。例如,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苏格拉底把文化与习俗等同。与此相适应,自然定律(Logos)是必然的,人们必须听从的。而文化定律则是或然的,人们可以评判与修改的。按照苏格拉底的观点,哲学智慧的功用之一就是引导人们去听从自然以及批评与改造文化。在古罗马与中世纪前期,讨论文化甚少,讲伦理化的自然很多。谈得最多的是宗教意义上的人的教化。到了中世纪后期,文化一词的拉丁文“Cultura”开始出现。但它既没有古希腊人讲的Nomos的含义,也没有中世纪宗教教化的内容与色彩。它的意思简单地指人对自然物的加工、耕耘与养育。如对土地的耕耘和对动物的饲养。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与现在的“农业”一词有许多相通之处。把文化与人的修养与提高联系在一起是从17世纪开始的。17世  相似文献   

20.
聂晓轩 《南方论刊》2011,(11):93-96
“风神”本指人的风采神态,也有人用以指诗词的艺术风格。“风神”一词既指稼轩其词的意境和又见稼轩其人的风采,稼轩田园词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风神,大体分为俗我之境、忘我之境、大我之境三大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