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身心二元对立的观念往往被视为东西方文化的核心分歧,东方思维注重整体性,而基督教主宰下的西方文化则更强调灵与肉的二元对立。从神话学的视角返回到各自的思想脉络之中,可以发现这种二元对立的身体观念更多是现代性的结果,与启蒙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兴起密切相关。从神话学的角度整合研究不同文化中的身体观对于反思现代性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概要介绍了东西方文化的特点,并阐述了东西方文化对服饰的色彩、外形、图案、结构、装饰等方面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东西方文化是内质互异的两种体系的文化。宗教,由于对各种文化形态具有一种极强的整合力,因而成为这两种文化体系不同内质的集中体现。而且,在造成东西方文化异质的诸种文化因素中,逐渐上升到了首要的位置。在东西方文化冲撞日趋激烈的今天,考察东西方文化的不同内质,对东西方文化总体品貌进行比较,这对于促进东西方文化艺术的共同繁荣,无疑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4.
该文阐释了批评策略和文化深层动因之间的互动关系.集体主义文化和个体主义文化是孕育东西方文化差异的"母体";个体独立性则是东西方文化趋异的"发动机".个体独立性不仅是东西方两大文化集团的分水岭,也是东西方文化对于不同阶段不同对象施以不同批评策略的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5.
主体性与平等原则是文化交流的规律,这已被历史和现实所证明。东西方文化发展造就了不同的人权观。作为思想文化的一部分,东西方人权观之间的交流必须建立在自主选择和平等对话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6.
东西方文化在最基本价值观,即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上表现出的巨大差异是最值得关注的。对这种差异的深刻理解,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英语,而且能更准确地理解西方社会文化,从而实现东西方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7.
池田大作提出把人的心与心联结起来的“精神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新道路,从他坚信“内修”的东方文化价值、身体力行推动东西方文化交流以及重视民众力量和价值三个方面,可以领略池田大作旨在通过沟通东西方文化、推进建立和平世界的思想智慧。  相似文献   

8.
不同的文化会孕育出不同特色的艺术。东方插花起源于中国传统文化,流传到日本后得到了发扬光大;西方插花体现了西方文化特点并与商业行为有更多的联系;而现代插花则是东西方插花融合的产物。东西方插花的起源、发展和融合,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东西方文化的传播和交流。通过一种特有的女性文化的形成,这种传播的多维效果受到了社会思维习惯、生活方式和文化格局等多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解构日本文化是日本问题研究的热点;对日本文化类型的定性有“杂种文化”、“嫁接文化”、“吸取—变形”文化、家族主义、集团主义等,本文阐明“古代日本文化的‘排邪意识’”是新的视角;日本文化是关联着东西方文化,又有别于东西方文化的文化形态,本文以日本明治维新之前为时空界域,分析日本社会处理本土文化即神道教与外来文化即佛教、儒学、道教之间关系时的思维模式和思想历程,解析日本文化的特质  相似文献   

10.
东西方文化交融是历史的必然。本文通过对日本 3次教育改革的初步探讨 ,得出东西方交融对教育影响的一些基本特点 ,并由此对我国的教育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经济全球化的结果导致东西方文化碰撞愈加激烈 ,信息化加剧了东西方文化的冲击。在这样的大提前下 ,文化的提升是商品经济社会一切竞争行为的后盾 ,这在艺术设计领域显得尤为突出。因此 ,重塑文化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历史的角度看 ,设计与文化原本就有着不解之缘。中国自古有“礼仪之邦”的美称 ,礼是中国文化的根本特征。  相似文献   

12.
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撞击融和 ,必然带来社会思潮的昂进与嬗变。二十世纪初与末东西方文化的两次论争 ,带来了中国社会广泛而深刻的变革。然而 ,对于“文化”这一概念 ,论争双方始终没有统一的定义界说与逻辑前提。文化之间的比较论争 ,由于民族文化所给定的价值取向、思维习惯、行为预期与个性心理的不同 ,从而形成迥异的文化心态。重塑民族新的文化人格 ,端正东西方文化交流融取的文化态度 ,是消除学术争执与解决民族现实问题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13.
电影翻译是翻译文化中的一个子集,它既是一种文化产品,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商品。片名就是它外包装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彩的片名在实现其票房价值的同时也能够实现其艺术价值,更好地发挥其文化传播的功能。然而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导致了某些文化意象的不等值,造成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障碍。翻译英语影片片名时,应根据不同的需要从文化意象的等值、修润及重构三个方面着手,传达原作的神韵。  相似文献   

14.
1913年泰戈尔之获诺贝尔文学奖一是被西方主流文化所接受,他的诗契合了当时读者的阅读期待视野.二是因他是东西方文化激荡相融所诞生的一位巨人,其融通了东西方文化,又超越了它们的局限,从而获得了世界的意义,也超越了他的时代而获得永恒.  相似文献   

15.
日本当代哲学家末木刚博致力于东西方逻辑和文化比较研究数十年,成果颇丰。末木在《东方合理思想》等论著中对中国、印度和西方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思想比较研究的成果是引入注目的,他论东西方文化中对立和融合两种合理性的见解也有其合理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东西方文化的异同是个亘古不变的话题。Lakoff和Johnson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提出的隐喻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条理解东西方文化及影响的新思路。东西方文化尤其是文学作品中对"月亮"这一客观存在的理解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之处。本文将从体验哲学的角度,就莎士比亚戏剧中的"月亮"隐喻与中国古代名著《红楼梦》中的"月亮"隐喻作出比较与分析,尝试性地探讨"月亮"隐喻在两种语言中的认知模式和优势分布格局,剖析其体验哲学的根基和各自文化特异性的渊源。  相似文献   

17.
文化冲突与文化和谐是一对矛盾。以和谐发展理论为指导,使东西方文化由冲突走向和谐,实现二者的互动共生,是跨文化交际中刻不容缓的任务。东西方文化在由冲突到和谐的全过程中,文化平等论是走向和谐的前提;文化共性论是走向和谐的基础;日益频繁的交流是走向和谐的桥梁;实现跨文化交际是走向和谐的手段;在和谐互动中实现双赢是跨文化交际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8.
从文化角度剖析了福建民营企业的文化底蕴,探讨全球化观念、东西方文化差异对福建民营企业文化底蕴的交叠影响,推动福建民营企业进行文化整合,实施文化管理,以先进文化力促进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探讨文化维度的基础上提出,集体主义和个体主义是孕育东西方文化差异的"母体";个体独立性是促动东西方文化趋异的"发动机".个体主义文化重个体、个性和竞争,强调个体独立性的培养.个体主义文化强调"每一个个体"的平等权利以及个体独立性观念和个体独立性行为的挥洒,社会因此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某一个个体"独大的现象由此被削弱,个体的权益和集体的利益都得到了保障.在个体主义文化中,个体和集体是一对奇妙的辨证统一体.  相似文献   

20.
17世纪之交的澳门成为沟通东西方经济的重要国际商埠,并构筑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而且还是天主教在远东的传教基地和中心。这对中国及有关国家的经济,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传播起了积极作用。但其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