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革命,延续两千多年的皇权制度被推翻,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近年来关于辛亥革命期间民族问题方面的研究与评价主要集中在对革命派民族主义所起到的作用、辛亥革命时期引发的边疆危机、民族地区开展的辛亥革命、"五族共和"思想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多民族国家的建构及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等方面。其中,分歧难免。  相似文献   

2.
梁启超保卫共和制度的斗争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居何种地位,主要应由其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以及梁与同时代政治家的比较中来确定. 中国社会当时的主要矛盾是什么?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这是判定保卫共和之举的历史意义的基本参照物. 民国初年,中国的社会状况是否如同人们通常所言:资产阶级共和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了呢?从广义上说,诚然如此;从严格意义上说,还没有达到这种程度.辛亥革命推翻“大清”天下,结束了两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但是,民主政治并未一蹴而就,共和制度也远非坚如磐石. 资产阶级,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中下层,这是辛亥革命的领导力  相似文献   

3.
"革命"、"共和":清民之际政治中坚概念的形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辛亥革命导致近代中国政治话语系统的深刻变更 ,典型的表现便是“革命”与“共和”两词汇从古典义向现代义转换。“革命”的古典义是变革天命 ,指改朝换代 ;“共和”的古典义是“相与和而共政事”,指贵族分享国家管理权。 1 9、2 0世纪之交 ,随着社会变革的推进和西方文化的传入 ,二词内涵发生异动。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 ,承袭“汤武革命 ,顺天应人”、“相与和而共政事”的传统话语 ,又汲纳来自英、法的社会革命论与来自法、美的共和主义思想 ,赋予“革命”、“共和”以现代义 ,与世界义接轨。而日本人幕末、明治时期借用汉字旧词“革命”与“共和”意译西方术语“revolution”与“republicanism”,被流亡日本的中国政治家及留学生传输回中国。这两个挟带西学内涵的汉字词为方兴未艾的中国近代革命—共和运动所采纳 ,成了辛亥革命乃至整个中国近代的中坚概念。“革命”与“共和”经历“中国创制的古典词—传入日本并发生演变—近代日本借以意译西方术语—从日本逆输入中国”这样一个跨国度、跨文化的传播过程 ,其间还发生改良派与革命派对两概念不同诠释的论战 ,其结果是现代义、世界义的“革命”与“共和”概念在中国逐渐普及。然而 ,现代义、世界义的“革命”与“共和”理念在中国被正确理解、健全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先生在革命实践中认识到民族问题对国家前途具有重要意义。辛亥革命前他提出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学说,辛亥革命后提出“五族共和”的思想。五四运动后,其民族观发生了重大变化,他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对外坚持反对帝国主义,争取中华民族独立;对内主张民族平等。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代史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屈辱史,香港的丢失是其中最沉痛的一页.中国近代史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奋起抗争、追求民族解放和民权自由的斗争史,而每一次革命都离不开香港的参与和贡献.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辛亥革命是一次最重大、最有意义的跃进,它推翻了封建腐败的清王朝,创建了民主政体.而在这一次革命中,香港的作用尤其巨大.反过来,辛亥革命的冲击,也给香港华人社会带来了民主观念的深入和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本文探讨的便是近代香港与辛亥革命的深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五族共和”是孙中山在辛亥革命爆发后担任临时大总统期间,提出的解决当时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也是当时孙中山民族主义的重要内容。这一基本原则虽有很大的局限性,而且到1920年以后,孙中山便扬弃了它,但作为当时孙中山民族主义的重要内容,作为我国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解决国内民旗问题的纲领,孙中山主张的“五族共和”是有着深劾的历史背景的,同时在我国民族关系思想史上也应有一定的历史地位。深入研究这一问题,对于进一步了解孙中山这位“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的思想,对于我国民族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是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7.
辛亥革命是现代中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革命.从教育的维度回顾这场革命,其伟大意义不仅在于结束了一个封建王朝,建立了现代国家,开启了共和时代,还在于实现了教育由旧学向新学的历史转变.辛亥革命前后绍兴近代教育风起云涌的发展历程,正是一个生动的例证.而其中起着直接和主导作用的,是带有辛亥革命印记的地方志士仁人和先进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8.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这次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确立了民主共和的国家政体,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民主主义的觉醒,推动了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在辛亥革命这个历史大变动的时期,曾出现过一股无政府主义思潮。辛亥革命时期,传播这种思想,而主要在国内活动的,其影响又是很大的,要算刘师复。刘师复颇受中国无政府主义者的崇敬和“倾  相似文献   

9.
辛亥革命前,一部分革命党人在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将东三省、内外蒙古、新疆、西藏、青海在内的广大疆域排斥在中国领土之外,只想在汉族传统疆域十八行省恢复建立汉族国家。十八星旗就是这种思想的产物,这是由于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受阶级、思想的局限性使然。虽然它与“五族共和”的精神相悖,但在当时十八星旗仍然起到了号召人民起来推翻清王朝统治的巨大作用,是一面革命的旗帜。  相似文献   

10.
鸦片战争后,民族主义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主导力量”。辛亥革命时期,章太炎以传统观念看待“异族”统治者,引经据典宣传反满;在推动革命爆发的同时,又模糊了革命的最终目标。孙中山则把反满口号与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目标始终联系在一起,而且还把民族革命与政治革命紧密结合起来,在提高国人近代民族意识觉醒程度的同时,也为辛亥革命规定了基本正确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周恩来同志在孙中山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大会上,明确指出:“辛亥革命,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虽然这个革命失败了,但是它结束了中国二千年的封建帝制,在中国人民中散播了民主共和思想的种子……”。  相似文献   

12.
试图运用历史学与社会学相结合的理论 ,将辛亥革命这一伟大历史事件置于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动态历史过程中加以剖析。我们认为清末新政是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重要历史时期 ,革命党人的革命活动 ,对新政的实施起了促进作用。辛亥革命中断了清末新政 ,却并未中断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进程 ,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习俗等层面的转型都前进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13.
辛亥革命前,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派反封建斗争的革命纲领,它体现了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它也反映了中国资产阶级自身的矛盾。“民生主义”乃为孙中山继“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提出“民生主义”的“社会革命”纲领。这个革命纲领,既表现出中国资产阶级的特殊性格,则又反映出二十世纪初所处的时代特点。 孙中山所主张的“民生主义”,其内容所含有的主观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外历史上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近代民主革命是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的鸦片战争之后开始的,而中国的近代化历程在经过了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义和团等诸多运动后,到二十世纪初才发展成为一场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就是辛亥革命。 一方面,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建立了共和,大大地推进了中国的近代化历程,另一方面,由于新政权的迅速易手,徒有共和之名,却无共和之实,所谓“失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正是辛亥革命的这两种结果,人们在给予其过多赞誉的同时,对其未能使中国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状况,又  相似文献   

15.
“五族共和”思想对民族地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族共和”思想是中国资产阶级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政治纲领。文章阐述了“五族共和”思想对于推动各民族积极响应辛亥革命,反对复辟帝制,拥护共和民国,巩固中华一统局面起到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辛亥革命后,中国革命党人进行了民主共和政体的大胆尝试。无论是宋教仁的"内阁制",还是孙中山的"总统制",虽未能深入到中国的土壤之中,但中国的民众因此经受了民主共和思想的洗礼,使追求民主成为中国近代革命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7.
七十年前,伟大的革命民主主义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树立了民主共和的旗帜。这是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革命。在这次革命中,正如胡耀邦同志所说:“许多  相似文献   

18.
辛亥革命时期,陈布雷任上海《天铎报》记者。他思想激进,倡言革命,大力声援武昌起义,积极宣传共和思想,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揭露,为革命的宣传作出了贡献。陈布雷的活动奠定了他在新闻界中的地位,使他成为中国近代著名的记者。  相似文献   

19.
辛亥革命“失败”辨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辛亥革命一直被认为是失败的,但历史事实证明它并未失败。成功与失败的标志应该是革命目标实现与否,辛亥革命实现了预定的目标,就应该是成功的。临时大总统之孙下袁上不应是革命失败的标志。反帝反封建作为中国革命的任务,是辛亥革命十年后才正式提出的,后人不应要求前人完成后来才提出的任务。革命带来的并非只是“假共和”,民国也并不只是“招牌”。  相似文献   

20.
梁柱 《中华魂》2011,(10):11-15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征程中经历的一次伟大的历史性巨变。它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统治.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在中国人民中间广泛传播了民主共和思想.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绩,留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东西。全面总结辛亥革命的历史经验。对于我们正确认识近代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是有重要的历史启迪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