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熟语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它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语言活动中反复加工锤炼而成的。因此,蕴含着中华民族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文化观念。军事熟语是涉及军事文化内容的成语、俗语、谚语、惯用语、歇后语的总称,它是我国几千年军事战争经验的总结。军事熟语的来源可分为源自古代文化典籍和源自民间口语两类。  相似文献   

2.
不同语言的熟语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反映出强烈的民族文化特征。由于德汉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不同,字面意义、形象意义相同的熟语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隐含意义。熟语中的文化因素往往是翻译中的难点。文章以德汉熟语为研究对象,通过叙述和比较总结出德汉熟语所反映出的不同文化内涵的主要表现,在此基础上对双方之间翻译的原则和技巧进行探讨和总结,从而对双方的翻译活动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社会之反映,而熟语更是人类社会经验和社会心理的浓缩,德汉熟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性别歧视现象,它反映的是西方基督教和希腊罗马文化同中国儒家文化在对待女性上的相似性。本文试从文化的角度来探讨德汉熟语中的男尊女卑现象。  相似文献   

4.
熟语体现了所在地区的人们对自然环境、生活习惯、风土人情等的通常表达。在语言交际中对熟语的了解与翻译,有利于了解不同地区的民族文化。在不同语种的翻译中,熟语的异同最能反映不同文化的特点,也最是熟语翻译的难点。以泰、汉熟语中的形象词语为例,对泰、汉熟语中的形象词语的翻译进行探讨,有利于了解两个民族间的文化以及促进双方的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熟语是语言的精华,是语言中最能反映民族特色的部分,也是一面反映民族文化的镜子。熟语虽然语言简练,但是体现出了丰富的人文文化。泰语中的"■■"[kin33](吃)类熟语,是泰民族语言中特色鲜明的语言素材,也是泰民族在千百年历史发展进程中文化的沉淀和结晶。通过对"■■"[kin33](吃)类熟语的分析,揭示"■■"[kin33](吃)类熟语中所蕴含的文化,进一步认识和了解泰民族的价值观念,从而有利于泰中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6.
宁德方言熟语包括谚语、惯用语、歇后语,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蕴含着丰厚的区域文化积淀。方言熟语反映当地的地理环境、文化心态、地方习俗和历史,是方言文化遗产的结晶。  相似文献   

7.
神仙信仰是道教信仰的核心内容,道教仙人形象常常被引入熟语,围绕其传说与供奉习俗,创作产生了大批精彩的熟语。熟语是重要的文化信息的载体,它所表现的内容之一便是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产物。通过道教神仙人物熟语的研究,可以了解当时社会人们对神仙的特殊情感,发现、探索从中所反映出的文化现象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从特别的视角获取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8.
熟语最简单而又集中地反映了使用该语言的民族其独特的人文环境和人文传统。不同民族语言其熟语 的形成与该民族的自然环境、文化传统和其语言结构自身的特点息息相关。从理解和翻译的角度而言,不同语言 的熟语之间有三种关系:一致关系、相应关系、不相应关系。  相似文献   

9.
中德两国文化源远流长,形成了各自独特的熟语。德汉熟语间的翻译其实是两国文化的再现。文章从文化视角出发,运用直译法、直译加注法、形象转换法或意译法对德汉熟语进行互译,力求在目的语中保持熟语的源语文化风貌,以促进中德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0.
熟语作为一种规约性语言,被广泛地使用在日常交际之中。汉日熟语所带有的知识性、民族性存在异同:一方面,汉日熟语都具有规约性和不变性等特点;另一方面,而由于中日两国的文化习惯、自然环境、文化认知的语境不同,且看待和观察事物的视点、深度亦存在差异,这对两种语言中熟语的形成、运用、理解等带来不同。  相似文献   

11.
军事教育学是军事学与教育学交叉形成的新兴学科。设立军事教育学科既是新时期国防建设高素质人才、国民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又是军事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于国于民都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军事教育经过20多年的发展,无论是在学科理论基础、学科建设实践还是学科设立的政策依据方面,都具备了设立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2.
军垦文化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半个多世纪以来屯垦戍边历史中逐步积淀而形成的一种有着独特内涵的文化类型,它体现出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其中凝聚了诸多代表社会发展方向的先进性因素。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发挥军垦文化的精神作用,就要尊重军垦文化的传播规律,强化军垦文化的传播意识,树立军垦文化的营销传播观念。  相似文献   

13.
新疆自古就是我国西北边疆的战略屏障。为了防御北方民族的侵扰,稳定河西,屯垦新疆成为历代统一王朝经略边疆的重要目标。凡有军兴,必有屯政,兵屯成为解除国家威胁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和保障。因此,历代兵屯在西北边疆经略中发挥了戍边、保证军事后勤供应和稳定社会的作用,具有先行主导的重要战略价值。新中国成立后,由于进疆大军的生产建设,初步奠定了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的物质基础和社会基础,为国家西北边疆安全、新疆行政管理制度建设和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时代作用。  相似文献   

14.
源远流长的长安文化为灿烂辉煌的华夏文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今又为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所关注,其形成的原因、历史客观规律及发展前途非常值得探析。分析认为,周、秦、汉、唐等十三朝古都所在地的长安在中国的历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学术地位;特殊的地理位置、悠久的传统文化、频繁的中外文学艺术交流等因素,促使长安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宗教、艺术等领域,在全国。乃至世界上都处于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的鸦片战争开始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被迫打开国门但仍处于传统社会的中国从蒙昧中醒来,开始了向西方学习、救亡图存的艰难历程。中国的早期近代化,首先开始于国防近代化。军事近代化走在了中国现代化的最前列,新式军队在推动中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作为民族国家的主要象征,军队的强弱关系着一个国家、民族和社会的命运,而军队的强大与觉醒程度也直接影响到中国革命的发展。因此,研究晚清的军事近代化进程及影响,能使我们了解军队在近代化进程中扮演的角色,从而加强军队的现代化建设,更有效地发挥军队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6.
军事堡寨聚落的研究是乡村聚落史和中国建筑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军事堡寨是一种防御性聚落。河北军事堡寨的形成与发展,既与当地传统聚落的发展密切相关,又深受燕赵文化的影响和推动。同时,也受明代大规模重修长城的推动与制约。通过对河北明代军事堡寨的调研和资料的归纳整理,分析军事堡寨的成因,探讨其修建过程,并着重总结军事堡寨的分布规律及类型和特征。  相似文献   

17.
军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应围绕和谐文化化育和谐人格,和谐人格建设和谐社会的思路,注重实现军校校园文化中精神、制度、行为、环境四种文化结构在建设中的合和。通过努力建构与时俱进、谋赢求真、坚守“军魂”、和而不同的军校精神文化;以人为本、合律合拍、刚柔并济、科学规范的军校制度文化;执着使命、追求卓越、团结合作、公平竞争的军校行为文化;生态和美、布局协调、军风醇厚、品位高雅的军校环境文化,不断提升和丰富军校和谐校日文化的品质和内容。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和谐文化的品质和特点进行,重点把握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凸显“军魂”、和而不同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8.
新疆屯垦文化是中华文化中极具特色的文化,是屯垦军民把内地各区域文化与边疆文化相结合,把民间文化与军旅文化相结合,在开发边疆、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火热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新疆屯垦文化是具有浓厚地域特色和汉文化特征的一种融合性文化。新疆屯垦文化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始终把国家的需要与个人的发展相结合,体现的是全局观,是中华民族的利益。面对当今社会发展和复杂的国际地缘政治斗争,屯垦文化因其内在本质特征,具有其独特的生命力,并在创新中走向新生。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文化在毛泽东战略决策思想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由于种种原因,毛泽东除了去过前苏联外,一生未践西土,也从未受过正规的军事教育。毛泽东的许多重要决策思想是其充分消化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并结合具体的革命与建设实践逐步形成并走向成熟的。从中国实际国情出发,在调查研究基础上进行决策和毛泽东的军事战略思想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案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