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6 毫秒
1.
现代社会信用关系的高度发展主要表现在:政府信用不再仅仅是为了弥补财政赤字以及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建设,政府信用已运用到调控宏观经济之中,其基本作用的升级是与现代社会信用的高度发展相一致的。证券信用在虚拟经济中的风险远远高于在实体经济中的风险。电子商务信用成为现代社会信用关系发展的一项重要的新内容。信用卡是现时代信用关系高度发展的显著标志。新的信息技术创造了新的信用形式,也实质上提高了现代信用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经济信用危机的社会伦理解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信用首先应当被理解为一种社会交往关系类型 ,对于经济信用危机现象的认识应当置于社会信用危机这一普遍背景中把握。经济信用关系是特定社会伦理关系的特殊表达 ,其核心是权利—义务平等交换之交换正义。当社会制度性安排不能有效维护这种权利—义务交换正义关系时 ,则表明这个社会缺失正义的伦理关系 ,并有可能出现较为普遍的经济信用危机现象。  相似文献   

3.
市场经济呼唤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市场经济是一种高度发达的社会分工体系,因而信用关系空前发达复杂。现代社会分工体系是在现代信用关系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现代信用关系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和灵魂。本文分析了我国社会信用的现状及其危害,信用缺失的原因,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目标和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4.
信用是社会交往的必备纽带 ,却不会自动地得到遵守。信用体系出现危机 ,从根本上说 ,是社会中的信任氛围稀薄的反映。信任是应付不确定性和高风险的社会策略。信任问题的复杂性在于 :它不仅是制度设置问题 ,还更深地关联着社会文化和道德价值生态问题  相似文献   

5.
人类历经了三种交易形式 :实物交易、货币交易、信用交易三个阶段。自从人类社会产生了商品交易行为 ,也就产生了交易活动中的信用关系。特别是以物易物的交易进化到以货币作为媒介的商品交易之后 ,商品的赊销和货币的借贷行为便逐步普遍化 ,信用关系就成了商品交换行为的常见伴生物。现代信用工具的使用 ,都建立在信用的提供者和使用者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因此 ,信用乃现代社会之根基。生活中 ,无信用 ,则无交换可言 ;无信用 ,则无贸易可言 ;无信用 ,金融无从谈起 ;无信用 ,市场经济无法存在。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 ,而契约又是以信用为前提的。  相似文献   

6.
我国目前的企业信用现状及其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泽纯 《理论界》2003,(1):75-76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已基本步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轨道。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之间交易关系和交易行为更多地表现为信用关系,不仅银行信用关系日益广泛,而且企业间的商业信用规模也不断扩大,与市场经济信用关系发展紧密相连的“社会信用”机制开始发挥其纽带作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现代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由于实行市场经济的时间较短,我国社会信用发育较晚,信用体系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这在客观上严重制约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必须尽快建立我国社会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   

7.
杨丽洁 《理论界》2004,(3):168-168
社会信用体系是现代市场体系的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交易以信用为前提,更多地表现为信用关系。现代市场经济就是建立在错综复杂的信用关系基础上的信用经济。市场化程度越高、市场规模越大,信用关系就越复杂,社会信用体系的作用也越明显。一、充分认识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意义(一)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是建设我国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以全球统一的信用体系为支撑,信用环境对全球范围内资源配置的影响越来越大。我国要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  相似文献   

8.
陈明 《北方论丛》2017,(5):154-157
现代信用和信用制度是资本逻辑下信用关系资本化的结果.具有主体性结构的资本将信用当作工具和手段,并使其从属于资本逻辑扩张的需要和目的.信用关系的异化深刻影响现代社会的社会关系、制度规范和思想观念.信用危机和金融危机是资本逻辑固有矛盾的必然结果,最大限度地威胁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存续.  相似文献   

9.
李士涛 《理论界》2003,(5):32-32
一、信用是社会的必须首先信用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人类经济发展史实质就是信用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的过程。原始社会并没有信用一说。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出现了以商品赊销和预付贷款为基本形式的商业信用、以贷款为主要形式的银行信用和以消费贷款为主要形式的消费信用。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发展,还出现了国际信用,可以说,没有信用,就没有今天全球经济的繁荣发展;而不讲信用,必然会阻碍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信用是人类文明的果实。它体现的是最根本的法律关系和社会关系,反映的是整个社会交往赖以维系和发展的基础。其次信用又是市场经…  相似文献   

10.
刘军 《兰州学刊》2006,25(4):165-167
现代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完备的信用规范体系。信用规范体系主要由两大部分构成,即信用制度和信用道德。社会信用问题的产生与信用规范体系的不完善是分不开的。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不断完善信用制度,积极培育信用道德。  相似文献   

11.
现代经济信用是经济伦理视阈中的一种关系实体.在这种实体中,经济关系与道德关系在历史性的社会博弈基础上,凸现着两者之间围绕着均衡的复杂性变动.相对完备意义上的经济信用应该是经济关系及其价值与道德关系及其价值相互博弈而达于均衡的一种态势体现.现代性的信用危机的深层缘由就是对这种均衡的破坏.因此,重建现代经济信用必须回归两者之间的均衡态势.  相似文献   

12.
广东作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较早较快的地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至今却仍未能令人满意,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普遍缺乏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用意识和信用道德观念,信用中介服务的市场化程度也较低.因此,要强化社会主体的信用观念和信用意识,培育信用文化,提高整个社会的信用水平;要加快信用信息网络建设;促进社会信用服务中介机构的发展,完善法制,规范信用关系;发挥政府在信用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论媒体信用     
媒体作为社会公器既是自由的 ,又具有其无法推脱的责任。社会政治、经济以及文化价值等因素对媒体信用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在现代社会 ,制度控制和伦理制约是媒体信用塑造的两个基本层面  相似文献   

14.
我国目前普遍存在着大量失信现象,加大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本.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信用文化丧失的结果.大量的经典信用文化和现代信用资料证明,信用文化在提高全民族的信用意识和信用道德,改善我国信用状况、建设现代化信用体系上.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15.
现代信用社会与征信社会是两个既有联系但又并不完全等同的概念。现代信用社会应是以制度信任为基本支撑,以人际信任为交往基础,社会信用体系健全完善,信用文化建设卓有成效,实现社会成员互信互利的和谐社会。现代信用社会显然比征信社会层次更高,征信社会仅仅是现代信用社会建设的第一阶段。现代市场经济交易经济、契约经济、信用经济和法治经济的特征,使现代信用社会建设成为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内生要求。  相似文献   

16.
<正>现代市场经济的一大特色是信用的广泛发展、信用的急剧膨胀、信用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全面渗透。信用关系已从最初的银行业务和经营活动扩展到几乎所有的支付活动和交易过程,各种信用方式已为社会接受并迅速成功地发展。其生命力来自于它既提高和促进个人及社会经济活动的运行水平,又为社会的契约制度提供了强有  相似文献   

17.
信用规范对交易行为的调节,是信用所涵蕴的人文精神通过人们的交易行为获得实现的过程。首先,它是自主自由的人格精神对交易行为的要求和在交易行为中的体现。其次,它是一种体现人的平等和正义精神的行为。交易必须是公正和正义的,它一方面以社会正义为前提,另一方面又具体地体现和实现社会正义。最后,它的结果必然是形成交易行为的合理化,形成体现自由和公平正义精神的节制和秩序,从而实现人性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满足人性的社会交往的基本需要。  相似文献   

18.
刘高林 《船山学刊》2009,(2):200-202
信用在传统中国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维系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秩序,与传统的农业经济与身份社会达成和谐。但在现代以来,随着工商业经济和“陌生人”社会的发展,信用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发生了断裂。这也是现代信用危机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9.
何志扬  熊莉萍 《理论界》2005,(9):165-166
政府信用决定着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它在社会发展和政府管理过程中有着决定性的地位和作用。由于种种原因,当前我国政府信用存在诸多问题,政府信用缺失较为严重。本文列举政府信用缺失的主要表现,从政府管理体制层面剖析了存在的原因,并就如何建设政府信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论现代信用文化建设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信用”一词可以从多个视角来把握,问题在于不仅要深化每一个视角的内涵,还要从更高的层次来认识。“现代信用文化”不仅把信用在道德、经济、法律等意义上的规定包含在自身内,而且使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从而赋予它们以新的特点、新的功能。只有把信用提升到文化层次即信用文化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信用,才是对信用的更高层次的理解,也才能培育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信用文化,从而推动社会信用体系的真正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