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 (一)伦理学是一门价值科学。伦理学主要是以不同于事实认识的价值认识为其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向人们提供一个关于人生和道德的价值观念系统。人对外部世界有着认识和价值两种关系,这两种关系通过实践活动的内导作用,转化为人的意识结构,使人对外部世界的观念区分出两个层次,即认识的和评价的。马克思认为,人对外部世界的抽象概念的把握(认识)不同于实践精神的把握(评价),它们是人对事物的不同的反映形式。事实认识的任务在于把握对象“是如何”,认识的结果是制定有关对象的科学、真理系统;价值认识所要解决的任务则是客观对象“应如何”,以及活动主  相似文献   

2.
在价值的基础、内涵和结构等价值论的基本问题上历来存在着众多分歧,本文针对这些分歧阐述了对价值论的这些基本问题的见解。作者认为,价值的存在论基础在于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有用性,而价值的伦理学基础则在于事物的有用性、欲望的指向性和事物对欲望的满足性,因而存在论的意义上的价值是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有用性,而伦理学的意义上的价值则是人的欲望所指向的、能满足人的欲望的事物的有用性。文章还以人为中心把价值区分为“人的价值”与“对于人的价值”、“目的价值”与“手段价值”。“目的价值”和“手段价值”的根据都在于“合目的性”。“合目的性”是理解价值的关键,是价值的特质之所在。  相似文献   

3.
思维方式是人们运用概念、范畴等思维工具来反映认识对象的理性认识方式,是思维形式(概念、判断、推理、假说、想像、直觉等,也包括思维的程序)和思维内容(问题、对象)的统一。作为人们在实践活动与认识活动中形成的、对实践活动与认识活动的普遍方式及事物联系的普遍方式的反映,思维方式具有历史性和个体差异性。价值观念指人们对各种事物和现象的价值的认识和评价,是价值关系在人们意识中的观念表现。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之间是互相影  相似文献   

4.
论道德推理     
晏辉 《江海学刊》2013,(5):5-13
作为一种基本的理性能力,推理是人对必然的事物和可能的事物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作出新判断(结论)的过程。人作为面向未来事情的存在物,是必然要进行推理活动的。对必然事物的判断构成事实推理,对所意愿事物的判断构成价值推理即实践推理;事实推理以万物循以产生的规律为基础,实践推理以万物应该循以产生的规律为前提。而在实践推理的域限内,有以追求快乐和幸福为目的的实践推理,称之为价值性的实践推理;有以考量观念和行为正当性为旨归的实践推理,可称之为有关正当性的实践推理,即道德推理。道德推理乃是德性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善恶观念的充分运用,又是实践智慧的充分显现。道德推理可能表现于行为的动机、过程和结果中,但其自身却是观念性的活动。道德推理可能伴随着情感体验,但其自身却是理性化的过程。在不同的社会生活语境下,道德推理的适用范围和运行方式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5.
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司法公正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构建和谐社会,必然要以公平正义为其核心价值。要把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贯穿于法治的全过程,就必须维护司法公正。司法本身就蕴含着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司法公正是司法机关通过司法活动来体现的公平正义,司法活动正当性的关键在于司法公正。司法公正对于维护和实现民主法治、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安定有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探讨人对自然的“伦理性”关系不同于探讨人与人的伦理关系 ,这涉及到我们如何重新理解“自然”的观念 ,以及在何种意义上把握这种“伦理性”关系。只有把自然理解为“活的”存在 ,依据马克思的自然的人化、人的本质对象化的思想 ,在人的“超生命”的生命活动中才能生成和建构这种“伦理性”的关系。这种关系就是所谓的人对自然的“生命价值”的创造 ,也是一种真实的人本主义的理论态度。  相似文献   

7.
道德价值的判断,或者说道德评价,就是对事物、事件和人的行为,在道德意义上进行估量和预测的观念活动,并在此基础上作出判断、选择和评价,用以影响主体当下的或今后的价值定向和价值追求。观念活动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评价性和判断力,它能根据主体的愿望和要求,表现出对于自然的选择性和自觉性,使人类超越动物界仅仅顺应自然和享用自然恩赐的本能活动。这种评价性和判断力,是人类创造性的表现,也是人类实践中来自主体本质的价值定向和价值确证。因此,道德价值的判断问题,也是伦理学或道德哲学的基本理论课题。  相似文献   

8.
许中云 《云梦学刊》2009,30(1):116-119
随着理性主义在当代的日渐崩溃,西方艺术创作观念逐渐从把握事物之间同一性、普遍性的“无中生有”,转换为重视事物之间相通性、相关性的“有中生无”。挪用、复制、拼贴等艺术行为应运而生。任何对象都蕴涵审美因素,在传统的艺术观念中这一点被遮蔽了,挪用、复制、拼贴等正是对这一现象的深刻洞察。把握的方式不同,对象的性质就会不同。上下文关系的转换.使得一切事物都可以成为艺术品。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基本的理性能力,推理是人对必然事物和可能事物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推出新判断(结论)的过程。人作为面向未来事情的存在物,是必然要进行推理活动的。对必然事物的判断构成事实推理,对所愿事物的判断构成价值推理,即实践推理。事实推理以万物循以产生的规律为基础,实践推理以万物应该循以产生的规律为前提。而在实践推理的限域内,有以追求快乐和幸福为目的的实践推理,称之为价值性的实践推理;有以考量观念和行为正当性为旨归的实践推理,可称之为正当性的实践推理。不同的社会结构类型决定着价值性实践推理的强弱,也决定着两种实践推理何者优先的客观逻辑。任何时候都有实践推理,但在一个由资本的运行逻辑所推动的全面生产与消费的社会环境下,实践推理又有其独特的功效:对欲望而言,实践推理具有激发效应;对意义来说,实践推理有扩展效应。于人类而言,从有限的价值中扩展出无限的意义来,追求合理而和谐的实践推理才是我们所主张和坚持的。  相似文献   

10.
一、评价问题在价值论中的地位 评价,顾名思义,就是对价值的评估、评定、评判、比较、预测;总之,是对价值的观念把握活动,是人们把握价值的一种形式。评价作为把握价值的对象性活动,必然涉及到它与对象即价值是什么关系这个问题。评价与价值的关系问题可以说就是价值论的基本问题。 众所周知,价值主观论和客观论是西方价值论中长期争论至今仍未停止的论战,透过他们的各种观点和论据,我们看到,根本的分歧是对评价和价值的关系作如何的回答,认为价值评  相似文献   

11.
价值创造的途径和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不是自然事物的属性,而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客观对象与人的关系。人与对象的价值关系的形成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与人们的实践水平密切相关。物质产品生产越来越精神化。价值创造在现代社会与任何活动一样都有一个提高效率和效益的问题。为了有效地进行创造价值的活动,做好制度的安排和观念的引导是至为重要的。其中处理好价值创造的投入产出比例,社会管理的限度,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这三项原则性的问题,是建立高效率社会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基本的理性能力,推理是人对必然或可能的事物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作出新判断(结论)的过程.对必然事物的判断构成事实推理,对所意愿事物的判断构成价值推理即实践推理;事实推理以万物循以产生的规律为基础,实践推理以万物应循以产生的规律为前提.而在实践推理的域限内,有以追求快乐和幸福为目的的实践推理,可称之为价值性的实践推理;有以考量观念和行为正当性为旨归的实践推理,可称之为有关正当性的实践推理,即道德推理.道德推理是德性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善恶观念的充分运用,又是实践智慧的充分显现.道德推理可能表现于行为的动机、过程和结果中,但其自身则是观念性的活动.道德推理可能伴随着情感体验,但其自身却是理性化的过程.在不同的社会生活语境下,道德推理的适用范围和运行方式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3.
评价与价值,不能因为都内含着“价”就笼而统之。现当代已经高度社会化了的人的实际活动过程充分表明,评价属于认识活动范畴,价值或价值观念则属于改造活动范畴,并通过改造性实践观念的现实化呈现出来。认识是改造的前提,而认识中所内涵的评价则是建构改造性实践观念的指示器,也是与价值观念内在统一的切合点。人的认识既是对自然的认识,也是对社会的认识,因此,评价就以不同层次、不同性质的形式展现出来,并成为确立科学发展观和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根据。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所指涉的对象或客体是由人类、社会、环境、自然所构成的一个整体,生态文明中的"生态"意味着人类—环境—自然三者相互关系中自然界的本源性和优先性,而其中的"文明"则意指人对社会—环境—自然之间内在关系的观念把握,以及对人类—社会—环境之间价值关系的实践建构。生态文明的内在逻辑包含着不可或缺且相互关联的三个方面:对生态系统及其运动的自在的和必然的规律的观念把握,对社会系统与生态系统辩证关系的社会建构,以及对人类—社会—环境之间新型价值关系的实践解读。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中,有一些引人入胜的新颖视角对我们研究活动十分有助。陌生人视角要求研究者不是从狭隘的个人经验出发,不抱有先入为主的观念而要有社会学的想象力,将研究活动与广阔的社会背景联系起来,对熟悉的的社会现象用新的眼光来观察。群体性视角要求研究者在考虑问题时要超越个人,要研究群体的结构,群体的区位环境和群体的特性对个体的影响和制约,将个人行为放在群体的背景中进行解释。透视性视角要求研究者在研究社会信息时,透过表面的、虚假的、复杂的现象,了解事物的隐功能、人们活动的内幕和社会的另一个侧面,掌握事物真实的、实质的因素,最终把握事物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6.
现代中国人的心理取向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现代中国人的心理取向实证分析叶南客心理取向是个较宽泛的表述,它既包括了我们常常提及的大众心态或社会心理,也具有对特定事物的价值评价和观念的取舍,从而构成了人的行为活动的内在基础;对个体而言,它是一种精神境界,是人的现代化中的一个最深层的内涵要素,对社...  相似文献   

17.
一 决策可以分为理论决策和实践决策两大类。理论决策是将感性的认识材料抽象、升华和确定为某种理论。实践决策是将科学的理论具体化和确定为某种实践观念或者物质改造的未来模型。这二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人作为决策活动的主体,不仅必然要表现出自己的主体性,而且这种主体性也必然要对形成决策发生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正确地把握和认识人在决策活动中的主体性及其作用和影响,必定有益于提高各种决策活动的科学性,有助于深入把握人作为主体在各种层次上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8.
晏辉 《社会科学》2022,(5):11-21
“范式”是所指与被指之间的相互共属和共在,其间存有固定的亲缘性。用以指称被指的概念、话语和逻辑必须与被指的“是其所是”具有对称性;所指在何种程度上澄明着被指,被指就在何种程度上被揭示着。事物法则只有被理性法则澄明着、揭示着,才以被指的方式敞开着、呈现着。“现”与“见”就是相互共属和共在。依照事物法则与理性法则的亲缘关系,价值哲学作为所指必须以理性法则的样式揭示、显现和澄明作为被指的价值世界。价值世界是流动的善,它以“不再是”“正在是”和“尚未是”的样式立在那里,它自在地“所是”着,而作为有意愿、有目的和有理性能力的人,作为有理性的存在者,是非要有所指于这个充满流动性和生命力的善的世界的,因为创造、分配和享用价值世界是人的宿命,人是价值性的存在物。价值哲学就是人的价值性存在的理论方式。为此,它就必须以“不再是”“正在是”和“尚未是”为指称对象,以断面思维、段落思维和历史思维将其呈现在表象里、把握在意识中。这就是价值哲学把握当代生活世界的三种范式,其深层次的思维方式乃是发生学的致思范式。而被价值哲学三种致思范式所把握的当代生活世界,乃是一个以全球化为背景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它不但改变着由...  相似文献   

19.
广松涉认为,胡塞尔的“意向性本质直观”不过是人们交互主体地、观念地、逻辑地把握事物的纯主观意识形式,是观念的符号。但实际上,人们对事物的观念把握或“本质直观”,如果脱离人们的社会实践及主体际交互主体的语言交流,它们是很难实现的。因此,这就需要对人们是怎样通过社会实践和相互间的语言交流而形成了他们关于对象世界的对象意识、以及这种对象意识的双重认识构造和“四肢结构”关系予以理论的解析。于是,广松涉独具特色的认识论由以形成。  相似文献   

20.
哲学理论的评价,是哲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试就此谈一些粗浅意见,以就教于同志们。一对哲学理论的评价,从总体上说,必须坚持科学性认识和价值性认识的统一,正确处理哲学思想的真伪划界问题,确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总体性评价和细节性评价的原则。人们对外部世界、对外部观念的把握有认识和评价两个层次。对一种哲学理论观念的把握也包含有科学性认识和价值性认识。科学性的认识,即指准确地理解这一哲学理论的内容,认清它本来的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