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人才管理学将人才分为两大类:显人才和潜人力。显人才,是已被社会承认的人才,即平常所讲的人才。潜人才,简而言之,即已经成才,但不被社会承认的人才。  相似文献   

2.
现代人才管理学将人才分为两大类:显人才和潜人才。显人才,是已被社会承认的人才,即平常所讲的人才。潜人才,简而言之,即已经成才,但尚未被社会承认的人才。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加强医院文化建设,促进医学人才素质提升进行了论述。从医院文化人才建设的实质内涵论述了以人为本是医院文化人才建设的根本要求,是医院文化人才建设的基本保证,是医学人才素质提升的重要作用机制。加强医学人才的职业道德建设,强化医学人才德才培养,促进医学人才知识的不断更新是医学人才素质提升的主要因素。改善人才环境建设,大力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医学人才,吸引、留住人才,并把医学人才素质的提升融入医院文化人才建设水平的提高中,创造出高素质医学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4.
蒋刚 《决策探索》2009,(22):61-61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着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新形势下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就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人才工作,不断拓宽人才工作思路、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为实现企业科学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5.
小康大业,人才为本。近年来,恩施州把人才工作纳入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揽人才工作,把促进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努力创新“三大机制”,大力实施“人才强州”战略,使人才总量有了较快增长,人才素质有了一定提高,人才地位得到提升,人才工作环境进一步优化,为全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6.
刘胜男 《决策》2010,(6):I0006-I0007
当前,安徽已经进入厚积薄发、加速崛起的新阶段,未来的发展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技支撑,更加需要各类人才贡献聪明才智。构建安徽人才高地,培养吸引使用好各类人才,已经成为安徽人才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构建安徽人才高地就是要使安徽成为人才数量多、质量高、结构好、效益突出的区域。在各类人才中,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分别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关键人才,是“推进科学发展、加速安徽崛起”的关键人才,是决定安徽刨新能力高低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黄萍 《办公室业务》2023,(21):109-111
高校人才建设主要有两种途径,分别是内部人才培养和外部人才引进。通过外部人才引进更容易获取高校所需人才,因此,当前很多高校对人才引进工作越来越重视。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高校人才引进工作的模式、流程以及方法均发生了变化,高校必须结合新时代背景积极探索人才引进工作的新方法。本文分析了高校开展人才引进工作的必要性,探讨新时代高校人才引进工作发生的变化,并制定了高校开展人才引进工作的策略,以期为高校开展此项工作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8.
西部大开发,关键在人才。内陆贫困山区机制不活、人才匮乏的现实,已经严重地影响了经济社会发展。人才政策是人才开发的伟大杠杆。内陆贫困山区要想在西部大开发中摆脱被动地位,赢得更多的发展机遇,就必须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指导下,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人才措施和经济措施,构建“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的政策环境,开创人才开发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9.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要求。这一精辟论述,对于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人才资源是企业生产力发展的宝贵资源,抓住了人才,就抓住了企业发展关键环节。要切实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善于培养人才,发现人才,激励人才,保护人才,努力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氛围,为企业人才充分施展才能创造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0.
1、流动增值人才的使用效益与人才的流动率成正比例。 美国管理学者调查证实,一个企业中,最高创造力的人往往是从其他组织转移进来,并在本单位工作2—3年的人。人才流动不但是调整人才队伍结构,优化人才资源配置的需要,也是人才自身成长发展、实现价值的需要。为了使人才更便捷自由地流动,各企业及其主管部门必须树立人才资源共享的人才观念,畅通人才进出渠道,引进自己短缺急需人才,输出本单位富余闲置的人才,在动态中优化配置,实现流动增值。  相似文献   

11.
树立科学人才观做好新形势下的人才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建山 《决策探索》2010,(14):39-39
国以人立,业以才兴。要建立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科学的人才观,是对于什么是人才、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如何用好人才等一系列问题的科学珊口正确态度。我们要正确理解人才内涵,最广泛地培养人才、集聚人才,科学合理地评价^才、使用人才。“以人为本”是科学人才观的指导思想。要求我们把促进人才健康成长和充分发挥人才作用放在首要位置,积极创造条件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相似文献   

12.
<正>人才是医院发展的第一要素,人才打造医院品牌,人才塑造医院未来。在人才引进的基础上,如何加强优秀青年医学人才的培养成为医院高质发展的重要目标。本文初步思考了医院优秀青年医学人才的培养策略,例举某三级公立医院的优秀青年医学人才培养实践,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拓宽人才培养渠道,为优秀青年医学人才成长搭建平台、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3.
人才作为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传播者、推动者,对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企业的发展和昌盛,始终起着关键性作用。新世纪新阶段实施人才兴企战略,使人才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有了人才不等于就万事大吉,如何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管好人才、减少不必要的人才流失;也成为当前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优秀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如何加强人才管理,促进企业的发展,是任何一个企业都无法回避的问题。文章从分析当前企业人才管理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对其中的科学人才观的缺位、人才结构有待优化、人才机制有待完善这三个主要问题进行了剖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实践体会,提出了企业人才管理机制创新的对策与建议,认为要建立有效的人才选拔机制,有效的人才使用机制和有效的人才评价机制,方能实现企业人才管理目标。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才管理的创新,人才派遣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呈现出勃勃生机。本文从人才派遣的内在特征入手,结合世界先进人才派遣制度,揭示了当前人才派遣工作的问题和应对策略。明确了政府部门用政策手段不断优化派遣发展环境的重要性,提出了现阶段人才派遣的发展趋势,对当前和今后人才派遣工作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企业人才建设要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流的企业依靠一流的人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在国内企业之间、国际企业之间的人才争夺日趋白热化的情况下,企业能否建立一种有利于人才成长和发展的良好机制尤为重要,它是企业能否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能否做强做大的关键。因此,要保证人才的均衡发展,在企业内部营造一种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进而吸引人,留住人,笔者以为,正确处理以下四种关系尤为重要。正确处理好技术人才与管理人才的关系,克服重技术人才轻管理人才的现象。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是现代企业人才的两大组成部分,是企业发展壮大的两根支柱,随着…  相似文献   

17.
面对知识经济需要怎样的人才的疑问,专才与通才的二难之辩久争不下,复合型人才又只能作为概念性的内容供人们去发挥,根据需要进行延展。时值新世纪,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邹东涛先生切合时机地提出了自己的人才观,主张培养“十”字型人才。根据他的观点,人才可以分为4种,形象地称之为“一”字型人才、“Ⅰ”字型人才、“T”字型人才和“十”字型人才,用以取代专才与通才的旧说。“一”字型人才的知识面比较宽,但缺乏深入研究,难以创新;“Ⅰ”字型人才在某一项专业领域挖掘比较深,但知识面狭窄,很难将各种知识借鉴…  相似文献   

18.
吸引、培养、留住人才,发挥人才的最大潜能,是现代企业发展的根本。笔者从事IT行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多年,对IT企业和IT人才有着比较深入的了解,文章主要结合自身工作经验阐述了人才对IT企业发展的意义,探讨如何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为人才发展做好企业的支持。  相似文献   

19.
《领导文萃》2011,(1):134-136
中组部副部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指出.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要把握人才的实践性特征,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人才,在使用过程中评价人才,在干事创业中培养人才。要切实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把以用为本的理念贯穿人才工作的方方面面,坚持用当适任、用当其时、用当其才,组织和引导人才在社会实践中锻炼自己。  相似文献   

20.
《领导工作研究》2002,(2):24-24
我国加入WTO后,首先将面对的是人才问题。精通外语、擅长谈判、信息业等9种人才将成为紧缺人才。这9种紧缺人才分别为:一、信息业人才、信息咨询员,电脑网络人才将受青睐,谁抢先掌握最新信息,谁就掌握市场主动权。二、文秘专业和精通谈判的人才。市场的开放,各种各样商务活动频繁.急需大批谈判和文秘人员。三、精通外语又学有专长的管理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