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颜景虎  陈文殿 《齐鲁学刊》2005,4(5):123-126
休谟哲学在西方哲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休谟哲学从对经验主义立场的肯定到建立在经验主义基础上的对理性认识能力的怀疑,这一哲学思想的变化对自近代以来的认识论哲学的怀疑论思想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它开启了康德哲学对理性的重新考察以至整个德国古典哲学的理论历程。同时,体谟的怀疑主义思想对胡塞尔开启的现象学运动,对欧美分析哲学、欧洲大陆的存在主义哲学等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怀疑论者拥有三种潜在的实践方案:(1)仅以不怀疑的信念作为行动基础的保守主义;(2)坚持怀疑论和实践相分离的分离主义;(3)放弃真和实在对实践的约束,依据佯装信念来行动的虚构主义。然而,这些实践方案在合理性、可行性、契合性三个评价标准之下均存在一些较为严重的困难。综合来看,虚构主义是其中较为可取的一个潜在实践方案。  相似文献   

3.
张明仓在《求是学刊))1997年第6期撰文指出,在哲学史上,怀疑论是一种经过艰辛的探讨而形成的怀疑客观世界的真实存在和获得客观真理的可能性的哲学学说。以往,人们对怀疑论的传统批判显得过于笼统而缺乏应有的针对性。事实上,怀疑论是一个统称,由于怀疑对象、论题、程度等的差异,怀疑论是具有多种形态的,它既不同于科学意义上的怀疑精神,也不同于不加分析地否定一切的盲目怀疑态度。怀疑论在哲学史上具有独特而不可替代的地位,这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怀疑论提出的一系列哲学问题和难题是构成哲学必不可少的要素,它们决定…  相似文献   

4.
方刚 《学术界》2005,(5):203-207
追求确定性的知识是人类理性的一种倾向,而这种倾向在哲学史上始终面临着怀疑论的挑战.西方哲学自古希腊以来一直存在着这两种思想的纷争.但是,围绕怀疑论者所提出的问题的争论大都是从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这一层面展开的,这样的争论因为与人们的信念相关往往很难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本文试图从分析维特根斯坦对摩尔反驳怀疑论之论证的反驳入手,提出驳斥哲学怀疑论的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5.
论怀疑     
在西方哲学史和科学史中,有许多“真理与疑间互为滋养”的例子,不少在人类知识宝库中做出卓越贡献的哲学家和科学家,或是提倡科学怀疑的方法,或是受到怀疑论学说的影响。例如,笛卡尔把普遍怀疑的原则作为他的哲学的出发点;阿伯拉尔对神学经典提出一百多条疑问;爱因  相似文献   

6.
本文依据希腊怀疑论思想资料的汇总者——塞克斯都.恩披里柯的《反语文学家》的写作编排,从“引论(写作宗旨)”、“语法技艺”、“语言的叙述”和“文本的诠释”等四个方面对希腊怀疑论的语言哲学进行简要的评述,期望能从希腊怀疑论的语言哲学中透析出那浓浓的“反表象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7.
魏开琼 《云梦学刊》2009,30(5):159-160
怀疑主义问题是西方知识论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在当代西方知识论中更是受到普遍重视。康德把我们没有任何令人满意的证据来反驳否认外部世界存在的怀疑主义称为是“哲学和人类理性的耻辱”:黑格尔宣称:“自古以来。直到如今,怀疑论都被认为是哲学的最可怕的敌人”奎因则认为:“休漠的难题就是人类的难题”。既然是耻辱,则不能不设法消除;既然是敌人,则不能不设法战胜;既然是难题,则不能不设法解答。  相似文献   

8.
鲁绍臣 《河北学刊》2005,25(1):112-116
在康德的知识论中,纯粹自我意识同物自体一样是终极的,并且构成了康德先验主义的基础。经验自我意识的提出是西方近代哲学克服经验主义阶段的标志之一,而康德的纯粹自我意识则克服了笛卡儿"自我"实体化和休谟怀疑论的缺陷,开创了德国古典哲学的辉煌时代。但是,正是纯粹自我意识的超验性和与非生活性,使其又陷入了新的理论困境。  相似文献   

9.
《文史哲》2015,(6)
在古今中西之争愈演愈烈的现代中国,恢复国学的可行途径之一即是将儒学的传统理念参与中国现代国家的构建。在政治架构中,中国古典共和理念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家族法传统和双主体法权。以这两种传统为代表的共和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石。中国古典共和观的传承价值在于:家长制指导下的精英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现代民主制度的修正;政治在社会的范畴中以一种教化的形式作用于人民并让共同体成员自愿服从;家族主义和精英主义传统、善的政治观、国家社会个人的连续性,这些中国古典共和思想的本质理论都能够继续为现代的制度设计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彻底怀疑论(radical skepticism)是当代知识论研究中一个棘手的难题。它主张我们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是不可能的,典型的代表形式有笛卡尔的恶魔论证、普特南的缸中之脑等。在这些情景中,认知主体无法从主观上分辨出真实的现实世界和构想的虚拟世界,因而被怀疑论者指摘无法真正拥有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维特根斯坦在《论确实性》中反驳了这种形式的怀疑论,他认为怀疑是有尽头的,怀疑必须依赖于某种确实性。他把这种确实性比作枢轴(hinges),认为枢轴是认知实践得以展开、怀疑成为可能的前提。  相似文献   

11.
我中宋代理学大师朱熹和德国古典哲学代表黑格尔,作为中西传统形态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集大成者,他们的哲学观以及由此决定的艺术、美学观在中西传统形态的艺术哲学和文  相似文献   

12.
鲁绍臣 《学术界》2005,(3):189-194
纯粹自我意识在康德的知识论中,同物自体一样是终极的,并且构成了康德先验主义的基础。经验自我意识的提出是西方近代哲学克服经验主义阶段的标志之一,而康德的纯粹自我意识则克服了笛卡儿“自我”实体化和休谟怀疑论的缺陷,开创了德国古典哲学的辉煌时代,但正是纯粹自我意识的超验性和与非生活性,使其陷入了新的理论困境。  相似文献   

13.
韩彩英 《北方论丛》2015,(2):117-120
希腊化时期怀疑主义的哲学精神倾向对当时以至后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希腊化地区盛行的怀疑主义学派、犬儒学派、伊壁鸠鲁学派和斯多葛学派等主要哲学派别,或者持有对既定理论的怀疑精神,或者持有对现实生活的批判态度。他们有着共同的颠覆传统和批判现实的哲学精神倾向,而且他们在学术传承和思想观点上多有交叉,他们之间的差异只在于关注领域和实践态度上。  相似文献   

14.
张岱年在20世纪30年代完成的《中国哲学大纲》一书,是一部以"中国哲学问题史"的形式来阐发中国传统哲学的特色与精义的代表作,并鲜明地显现了他的学术性格:立足于中西哲学比较的视域来发现中国传统哲学的特色与精义,并进而于其中发现在中国思想世界引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的生长点。他的这一工作主要围绕四个相关联的问题而展开:(一)中西哲学比较何以可能?(二)在中西哲学比较中如何呈现中国传统哲学的特色?(三)在中西哲学比较中如何昭显中国传统哲学的精义?(四)在中西哲学比较中如何揭示中国新哲学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15.
林安梧强调,本质主义引起了方法学上的谬误与错置,治中西哲学不能陷入"本质主义"的圈套。例如,不能说中国人没有自由意志,先秦儒家就很重视自由意志,只是后人把它磨损掉了。他倡导"后新儒学",提出"约定主义",主张通过"五证"的方法回到原典,使中国文化在学习民主科学中起调节作用。欧阳康认为,哲学的本性就是对话,但在中国哲学界,马克思主义哲学曾经处于独尊地位,对话一度困难。1978年以后,哲学界最大的进步是哲学本性的恢复,走上了对话之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了自己学术化的发展方向,并且与"西马"相比具有自己的优势,但是还应继续倡导一种平等开放的心态。邓晓芒认为,我们现在还谈不上反本质主义,本质主义实际上是理性精神,是一切对话的平台,中国历来缺少它。儒家的自由意志只是现象,其本质上并不尊重自由意志,只是把规定好了的东西(如天道等)让人去选择。这些问题离开本质主义都说不清。郭齐勇认为,哲学最重要的本性是宇宙论式的终极关怀,这是中西哲学沟通的平台。中国哲学中的天道是自由意志的前提,而西方基督教的上帝、康德的"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同样也是前提。除了理性之外,"智的直觉"更重要,它是生命和实践的学问,与马克思实践哲学也是相通的。  相似文献   

16.
林安梧强调,本质主义引起了方法学上的谬误与错置,治中西哲学不能陷入“本质主义”的圈套。例如,不能说中国人没有自由意志,先秦儒家就很重视自由意志,只是后人把它磨损掉了。他倡导“后新儒学”,提出“约定主义”,主张通过“五证”的方法回到原典,使中国文化在学习民主科学中起调节作用。欧阳康认为,哲学的本性就是对话,但在中国哲学界,马克思主义哲学曾经处于独尊地位,对话一度困难。1978年以后,哲学界最大的进步是哲学本性的恢复,走上了对话之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了自己学术化的发展方向,并且与“西马”相比具有自己的优势,但是还应继续倡导一种平等开放的心态。邓晓芒认为,我们现在还谈不上反本质主义,本质主义实际上是理性精神,是一切对话的平台,中国历来缺少它。儒家的自由意志只是现象,其本质上并不尊重自由意志,只是把规定好了的东西(如天道等)让人去选择。这些问题离开本质主义都说不清。郭齐勇认为,哲学最重要的本性是宇宙论式的终极关怀,这是中西哲学沟通的平台。中国哲学中的天道是自由意志的前提,而西方基督教的上帝、康德的“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同样也是前提。除了理性之外,“智的直觉”更重要,它是生命和实践的学问,与马克思实践哲学也是相通的。  相似文献   

17.
尽管各派现代西方哲学家都在力图反对传统西方哲学中的基础主义,但是在他们批判基础主义的过程中却不可避免地显露出新的"基础",因此我们可以说,现代哲学的多元基础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对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最为根本的挑战在于,以既往的传统形而上学基础主义的思维模式切入世界这个混沌,我们容易限于同一性的死亡哲学;而取消同一性的基础主义的哲学观听任多元、相对主义的哲学观实际上又容易使世界陷入混沌而使人无所适从。如何面对这种多元基础的事实,如何重新选择一种平面切入现实的混沌?我们在此以一种多元基础主义的哲学观,即"文化的相对—哲学的绝对"的哲学观,尝试作一回应。  相似文献   

18.
离散化的希腊化世界是希腊怀疑主义得以发轫的社会现实,希腊哲学考释中心从物理自然中经语言逻辑到社会伦理的层层递进,是希腊怀疑主义之风得以盛行的认识发展逻辑的必然,任意性和约定性这一“语言囚笼”以及语言发展的日益抽象化,则是希腊怀疑主义得以勃兴的语言发展的逻辑根由,而希腊怀疑主义对古典希腊各种形而上学的“反讽”性的抨击,颇具“反逻格斯中心主义”的后现代色彩。  相似文献   

19.
论中西文化的泛审美主义与泛科学主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文化偏于审美性而西方文化偏于科学性,甚至中国文化具有一种泛审美主义的倾向,而西方文化具有一种泛科学主义的倾向.这表现在中西的文字、哲学、法律、伦理、文学与文学批评的各个方面.但是在现代,中西又有双向融合的文化倾向.  相似文献   

20.
西方近代哲学史上,康德因为著名的“三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完成了对古典哲学的清理工作而享有崇高的哲学地位。与康德的“三大批判”遥相呼应,现代西方哲学实际上也因为完成了对传统哲学的“三大批判”而引人注目。传统哲学的基本信念表现为本体论上的实体主义、认识论上的理性主义、方法论上的科学主义。富于批判性的现代哲学家在每个环节上都向传统哲学提出了根本挑战,从而走上了对实体主义、理性主义、科学主义的“三大批判”。一、实体主义之批判从本体论上看,西方古典哲学是一种实体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