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欧洲规模较大的蒙文手抄本与木刻本的收藏品似乎已为人们所描述,并以目录的形式为学者们所利用。尽管人们知道有一些蒙文文献收藏于捷克,并为著名的蒙古学家巴维尔·鲍查(PavelPoucha)博士所拥有,但详情却不甚了了。然而目前,设在布拉格的科学院东方研究所却正在编制一份收藏于布拉格的所有蒙文手抄本与木刻本的目录①。根据调查情况推断,布拉格共有四处收藏有蒙文文献,它们是:国立美术馆东方部、查尔斯大学文学院远东系、纳普尔斯特克(Naprstek)博物馆以及基里·希玛(Jirisima)博士私人的藏品②一、查尔斯大学远东系的藏品…  相似文献   

2.
布拉格之旅     
正布拉格是最值得一去的国外城市之一,它是捷克的首都,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也是第一个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而受到保护的城市。1000多年前,布拉格就是捷克王国的政治中心了,在14世纪中叶查理四世的统治时期,布拉格成为了罗马帝国兼波希米亚王国的京城,从而达到鼎盛时期,并兴建了当时中欧、北欧和东欧的第一所大学——查理大学。布拉格依山傍水,古迹众多,城内受到重点保护的历史文物就达2000多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布拉格老城区里的每一条大街小巷  相似文献   

3.
一关于作者及《绞刑架下的报告》。作者尤利乌斯·伏契克(1903——1943),捷克斯洛伐克著名的反法西斯战士、优秀的共产党员和作家。他生于布拉格一个工人家庭。一九二一年,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刚成立,十八岁的伏契克就入了党;同年,他进入布拉格大学文学院学习,刻苦地致力于文学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研究,并开始为共产党报刊和其他进步刊物撰稿。在学习期间,他是共产党学生组织中的积极活动者和工作者。一九二八年,捷克资产阶级发动了对共产党的全面进攻,在这一严峻时期,伏契克对党无限忠诚,立场坚定,毫不动摇。这一年,党指派他为文艺与政治评论刊物《创造》的总编辑和党中央机关报《红色权利报》的编辑委员。伏契克用笔作武器,无情地揭露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和没落,热情歌颂无产阶级的革命和斗争。他很  相似文献   

4.
1989年6月22日,我和宫胁淳了在剑桥大学蒙古内陆亚细亚研究机构进行了访问和演讲。现以我们的见闻为基础,对该研究机构和英国蒙古协会的情况作一介绍。毋须多言,剑桥大学是英国排名第二的古老大学,究其起源,应追溯到1284年最初设立书院之时,1318年经罗马教皇认可成为大学。剑桥大学的蒙古内陆亚细亚研究机构(Mongolia and Inner Asia Studies Unit)成立于1986年5月。在英国,蒙古学研究主要是在伦敦大学的东方、非洲学部(Scb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London)和利兹大学进行的。领导伦敦蒙古学研究的是C.鲍登教授,他在1984年退休。此前,O.拉铁摩尔教授已于1970年退休,其继  相似文献   

5.
文章主要阐述布拉格学派在语言规划方面的实践与研究以及最新的理论发展——语言管理理论(Language Management Theory)。布拉格学派积极参与了捷克标准语规范化理论的研究与实践工作,并提出了"语言培养"(Language Cultivation)的概念,对现代语言规划理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随着语言规划研究从宏观走向微观,布拉格学派提出了语言管理理论,将语言管理分为简单管理和组织性管理;简单管理仅对个人交际行为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管理,组织性管理则是基于个人交际之上,涉及多个交际情境,往往由相关机构参与的语言管理。语言管理理论认为语言管理是一个过程,包括偏离规范、注意、评价、选择调整方案和实施调整方案等不同阶段。  相似文献   

6.
弗朗兹·卡夫卡(Frarlg Kafkal 1883—1942)是犹太血统的奥地利捷克籍的德语作家,1883年7月3日生于布拉格的一个有六个儿女的中产阶级家庭。他是长子,他的父亲赫尔曼·卡夫卡是一个白手起家的百货批发商,从波希米亚迁到美丽的古老城市布拉格。布拉格当时属于奥匈帝国。他的父亲“坚强、健壮、食欲旺盛、声音洪亮、能言善辩、自满自足、自视高人一等、坚韧不拔、沉着镇定、通晓人情世故、有某种豪爽气度。他的母亲尤  相似文献   

7.
《二六七号牢房》是伏契克不朽的遗著《绞刑架下的报告》的第三章。尤利乌斯·伏契克是捷克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举世闻名的民族英雄和杰出的新闻工作者。他在1903年2月23日生于奥匈帝国所属的波希米亚的京城布拉格。父亲是旋工,母亲是裁缝。他同名的叔叔是捷克有名的作曲家。伏契克自幼受到捷克文化的熏陶,同时又是在真正的工人中间长大,  相似文献   

8.
布列什(Р.Бурещ,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力图以现行的道德观和传统道德理论的轨迹来理解当今生态的实际。这里所说的是怎样把对待动物和植物的态度列入道德调节的领域,而这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蒙古语诸方言和书面语中存在着等复合形式的动词,这是无可置疑的。一九六○年清格尔泰教授在《蒙古语动词》中最先把它称为名动词~2.一九六五年笔者在《内蒙古大学学报》(蒙文版)上曾发表过《蒙古语名动词》一文.当时还不知道蒙古语西部方言中是否有名动词.一九七四年到西北民族学院工作以后,西部方言中经常使用的名动词又引起我的极大兴趣.于是重审了《蒙古语名动词》.现试图再论蒙古语名动词,以求教于专家学者.一、什么叫名动词?按照现行蒙古语教材和蒙汉词典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1956—1954)关于蒙古族杰出的作家尹湛纳希及其作品 额尔敦陶克陶内蒙古日报(蒙文)1956 年12月3日蒙古语文(蒙文)1957年 第2期光明日报1957年10月6日从石桌到一层楼曹都毕力格蒙古语文 (蒙文)1957年第l期纪念尹湛纳希额尔敦陶克陶蒙古语文 (蒙文)1957年第5期关于尹湛纳希的《白云》诗曹都毕力格 花的原野(蒙文)1957年第3期《一层楼》中的白老寡是怎样的人?曹 都毕力格蒙古语文(蒙文)1957年 第5期尹湛纳希研究论文集(蒙文)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2年与《一层楼》有关的两个间题曹都毕力 格蒙古语文(蒙文)1957年第8期试论《青史演义》中的有些…  相似文献   

11.
建国以来,国内蒙古语文界的学术研究取得了十分喜人的成果,其中引人注目的是:1964年由内蒙古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蒙古语教研室编写、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现代蒙古语》(蒙文版)和1980年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清格尔泰教授的《现代蒙古语法》(蒙文版)。前者是集各家特别是建国以来蒙古语研究之大成,是集体研究成果的结晶,它全面、系统地探索和阐述了现代蒙古语的语音、词汇、语法和修辞诸方面的规律与特点,揭示了蒙古语发展的历史特征和规律,  相似文献   

12.
联合国文教组织于1958年9月24—30日在布拉格查理大学召开了一次国际间相互了解与和平合作的科际会议。出席这次会议的有来自17个国家的将近30个社会科学家,其中包括埃及和日本(该两国在历届会议上并未派出代表)。大会主持者是捷克的联合国文教组织全国委员会。大会听取和讨论了自1956年的一次大会预先计划排定的几次专门学科会议以来所提出的报告。接着大会转入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建议,这个研  相似文献   

13.
蒙古语授课专业大学新生适应教育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了新时期蒙古语授课专业大学新生入学后存在的环境、语言、生活、人际交往、学习和心理等方面的适应问题,建议通过入学教育、学习指导、沟通交流、心理健康教育等途径提高新时期蒙古语授课专业大学新生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4.
克烈特 .L .扎木茨仁先生是当今蒙古国有影响的历史学家之一。他于 1 92 9年出生于蒙古人民共和国苏赫巴托尔省一个牧民家庭。 1 95 3年毕业于蒙古人民共和国国立大学历史系。 1 95 3年至 1 95 7年在蒙古人民共和国师范大学和国立大学任教。 1 95 7年至1 96 2年曾到北京大学攻读研究生课程。回国后 ,在蒙古人民革命党中央委员会高级党校任蒙古史教员。 1 96 8年蒙古人民共和国科学院成立东方研究所时调到该所工作。1 96 8年他与苏赫巴托尔合作编写出版了《蒙古人民共和国历史文献精粹》一书。1 972年编写出版了《蒙古人民共和国历史》(中学…  相似文献   

15.
1953年,蒙古人民共和国科学院科学考查队在库苏古尔省阿尔布拉格县第三巴格所属德勒格尔汗山南,,德勒格尔河(北岸一座叫阿勒坦·噶达斯“北极星”)的小石山稍北不远,发现了十三世纪蒙古蒙哥汗的石碑、宫殿遗址和城镇废墟。②……  相似文献   

16.
希玛是著名的欧洲学者之一,他献身于蒙古学的研究事业。希玛对职业的选择问题作了这样的回答:“从幼年起,东方特别是蒙古一直吸引着我,它是那么遥远,但同时,在我心目中又是那样近……。”捷克斯洛伐克学者希玛撰写了300多部学术性著作及论文,其中许多作品译成不同的语言。他撰写的许多著作介绍了蒙古民族的历史、文化、文献及风俗习惯。希玛在蒙古学家的  相似文献   

17.
国际东方学者大会于1960年8月9~16日在莫斯科举行第25次会议。大会的非洲研究部是在斯顿堡天文学研究所举行的,主持人是宝脱金(I.Potekhin)教授和奥特路格(D.A.Olderogge)教授。大约有110人参加这次会议,包括人数众多的苏联学者和5位非洲学者。参加会议的较为一般的非洲学者有:路席契卡(K.R.Ruzicka,捷克);辛茨,台姆曼,布脱纳(Ursula  相似文献   

18.
仅仅在数年之前,柏林洪堡大学的学者们仍持有这样一种见解,即蒙古学这一学科是“民主德国的一个产儿”。尽管对蒙古语言与蒙古历史的研究工作在1945年前就已展开,但那却几乎都是中国学研究的副产品。然而柏林洪堡大学的档案所显示的却完全是另一回事。早在本世纪初,柏林洪堡大学的蒙古学研究即已开始。这一切要追溯到威尔海姆·格鲁伯(卒于1908年7月2日)值得称道的工作。他在任职东方学研究院的高级讲师期间,除教授汉语与满语外,也教授蒙古语。也许正是格鲁伯将蒙古语引进了这所学院的课堂。  相似文献   

19.
1983年8月31日在蒙古人民共和国首都乌兰巴托召开了第一次苏蒙民族学学术报告会。这次会议是按照苏联科学院(民族学研究所)和蒙古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制定的科学协作计划召开的。会议共听取了21篇报告,其中苏方7篇,蒙方14篇。蒙古科学院副院长、历史研究所所长·纳查格道尔吉致开幕词,他强调了苏蒙两国民族学合作的目的,以及1983年两国学者在乌布苏省共同进行田野考察的成果。  相似文献   

20.
日本阿尔泰学者会议(野尻湖库里勒台)是以蒙古、满洲、突厥为研究对象的阿尔泰学学者,或者更广泛地说是以北亚、中亚为研究对象的学者们的集会。第25届会议于1988年7月17—20日在长野县野尻湖饭店举行。参加学者共30人,其中蒙古学学者有:石桥崇雄(国土馆大学)、宇野伸弘(东洋文库)、梅村坦(立正大学)、海老泽哲雄(埼玉大学)、冈田英弘(东京外国语大学亚非研究所)、小田寿典(丰桥短期大学)、北川诚一(弘前大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