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的”是繁峙方言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助词,它的语法功能是多方面的。本文选用了许多含义不同的助词“的”的例句,来讨论它的语法功能。“的”表示结构,相当于普通话的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地”、结构助词“得”。“的”表示动态,相当于普通话的“着”、“着呢”、“了”。“的”表示能愿,相当于普通话的“应该……”、“动词+不+得”中的“得”。“的”表示趋向,相当于普通话的“到”。  相似文献   

2.
正确的理解是掌握和运用知识的基础.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讲练现代汉语语法学界至今尚有争议的助词"了",更应重视学生的正确理解.教师要深入浅出、简单明了地讲明"了"的不同的语法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由易到难,避开学生母语的干扰,使留学生能够正确地使用助词"了"进行交际.  相似文献   

3.
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准确地掌握汉语是我们汉语教学工作者应该认真研究的问题。为了帮助少数民族学生理解和掌握“了”这个词的意义、用法和译法,本文试图从语音、词义、语法角度对“了”字及其维吾尔语译法谈谈个人粗浅的看法。一、读音汉字中有不少字是同形异音的,如果不能很好地掌握在什么地方该读什么音,便不能正确地表达意思。“了”是个单音节的多音调,有三种读音:le、liǎo、lià(一)当助词用时读le。如:  相似文献   

4.
“被‘的’化”是指结构助词“地”“得”在使用中被“的”挤占和替代的现象。我们随机选取《齐鲁晚报》和《山东商报》各一期,量化统计了“地”“得”“被‘的’化”的表现,探讨了原因,主张高校“现代汉语”课应强化结构助词教学。  相似文献   

5.
日语属粘着语.如果句子缺少助词、助动词.那么人们就几乎无法表达自己的意思,听者也就不知所云了。在日语文章中,助词“”频繁地出现,但它决非汉语中的“和”以及英语“and”所能比,用途要广泛得多。现代日语中的助词“”是一个用法多、广、杂的助调,因此掌握好“”的用  相似文献   

6.
河北中南部方言结构助词“的、地、得”的主要语音形式为独立音节“的”尾,部分方言兼有“的”变。通过对变音区域和重点方言的考察,发现“的”变有“直接合音”和通过增音型“的”尾合音两种方式。对结构助词“的、地、得”在河北中南部各地不同的语音形式和在特定方言中的音形差异进行分析,有助于建立该地区结构助词较为完整的语音历时演变链。  相似文献   

7.
思维与学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还要给他们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这比传授科学知识更为重要。我国古代学者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科学知识浩如烟海,而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学生的学习时间不能无限延长,因此使他们具有独立地汲取知识的本领,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我认为如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也就掌握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学生能够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进行独立思考,就能提高学习效果。思维是极为重要的认识过程。人们在生  相似文献   

8.
洞口方言能性"得"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洞口方言中“得”的语法功能十分丰富,可以作动词、助动词、助词(包括能性助词、结构助词、完成体助词)、语气词及构词成分。本文只分析洞口方言的能性“得”字,即表可能性的助动词“得”、半自由动词“得”和能性助词“得”的语义、语法结构特征,同时与普通话作比较,并追溯它与汉语史能性“得”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问卷调查分析显示:(1)处于汉语中、高级学习阶段的哈萨克族学生在使用汉语否定结构时,会出现一些带有普遍规律性的偏误;(2)母语负迁移所造成的偏误很少出现,而目的语知识负迁移造成的偏误已经占优势;(3)学生对汉语否定结构的掌握程度与学生的汉语水平并不完全成正比;(4)学生正逐渐形成汉语否定结构的规则和系统,但还不能正确地运用这些规则。  相似文献   

10.
现代外语界巳普遍认为,只教会语音、语法、词汇、篇章等知识并不能使学生真正地掌握了解这门语言,也不能保证学生能恰当地在一定化氛围内使用这门语言。实践证明:要熟练地掌握并运用一门语言,必须具备以下两类实际知识:一、有关语言本身的结构/体系方面的知识,即所谓的“语言三要素”-语音、语法、词汇这三个方面的实际知识;二、与该语言有关的各种社会、历史、化背景方面的知识,包括各种“非语言的”或“超语言的”交际知识及交际规则。语言的使用只有兼备上述两种知识,才能充分、完整地发挥语言的化交际功能。化导入与外语教学,一个早巳是老生常谈的课题,一个依然具有相当现实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结构助词字有三个,它们分别是“的”、“地”和“得”。在作文时,许多同学常用混这三个助词,特别是把“的”和“地”用混的情况最为普遍。其实这三个助词并不难区分它们的用法:一般说来,“的”字用在名词或名词性的词语前面,起修饰限制作用,是单句里定语的一个标志。如“我的笔  相似文献   

12.
现代外语界已普遍认为 ,只教会语音、语法、词汇、篇章等知识并不能使学生真正地掌握了解这门语言 ,也不能保证学生能恰当地在一定文化氛围内使用这门语言。实践证明 :要熟练地掌握并运用一门语言 ,必须具备以下两类实际知识 :一、有关语言本身的结构 体系方面的知识 ,即所谓的“语言三要素”———语音、语法、词汇这三个方面的实际知识 ;二、与该语言有关的各种社会、历史、文化背景方面的知识 ,包括各种“非语言的”或“超语言的”交际知识及交际规则。语言的使用者只有兼备上述两种知识 ,才能充分地、完整地发挥语言的文化交际功能。文化导入与外语教学 ,一个早已是老生常谈的课题 ,一个依然具有相当现实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小学阶段是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思想品质形成的基础阶段.如果忽视了这一阶段的思想教育,那么我们培养的小学生就犹如大海中航行的轮船失去了风帆,很难达到成功的彼岸。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方法很多,有讲故事、讲道理、说服等等,但我却认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应从“点”育起,才能够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相似文献   

14.
泰国留学生习得汉语结构助词“的”偏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收集泰国学生作文自然语料,对单项定语结构助词“的”使用偏误进行统计分析,并运用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总结偏误成因。研究认为遗漏主要是由母语负迁移或语内负迁移形成的,而误加和误代主要是由于目的语规则过度泛化形成的。结合偏语类型及偏误成因,分析得到泰国学习者习得“的”的难点是名词作定语时“的”的显现与隐含。由于汉泰语结构助词的使用规则并不完全相同,在教学中要掌握汉泰语结构助词隐现规律的差异,对易发生母语负迁移的定语类型进行汉泰语对比教学。  相似文献   

15.
“助词”的出处及原指助词,是现在语法学上的一个词类。“助词”一词的出外,几部大型词典上引证不确。新版《辞源》未收此条目(收了“助字”)。新版《辞海》收入,但只是解释说“特殊的虚词。附着在词、词组或句子上表示某些附加意义。一般分结构助词(的、地、得)、...  相似文献   

16.
“的,地、得”三个结构助词被规定分别用在定语,状语之后和补语之前,年头不能说短了。语法书上这么规定,语文教师这么讲,报刊编辑这么用,……照说早该不成问题了。然而,至今除了专门从事文字工作的和具有相当文化程度的人而外,把“地、得”写成“的”的,仍然极为普遍。要把这三个字严格区分开来,看来容易,实则不然。吕叔湘先生就“的”与“地”曾发问道:“这种分别是不是必要?可不可以只写一个‘的’?”1982年出版的电大试用教材《现代汉语》(中册)的词类表里首先(就我所见)以“的”取代了“地”。至于“的”和“得”,吕先生认为“维持两种写  相似文献   

17.
《朱子语类》重叠式副词的语义、语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语义来看 ,《朱子语类》副词重叠式与原式相比主要有三种情况 :一是义项的减少 ,二是义项的增加 ,三是语义的分化。从语法功能上看 ,原式一般修饰单音节词 ,重叠式一般修饰双音节或多音节的词或者短语 ;原式后面一般不能带结构助词“地”、“的” ,而重叠式一般可以带结构助词“地”、“的”。  相似文献   

18.
湖南汨罗湘语的持续体标记极为丰富,多达22个,可分“状态持续”“事件持续”两种,其用法存在交叉,但各有独特的使用环境。其中,“事件持续”标记语义上还存在“使然”“非使然”之别。这些标记遵循东南部方言的演化规律,“状态持续”标记“起、到、得、住”由同形动词经动相补语或实现体助词阶段虚化而成,“起个、到个1”则是持续体助词“起/到”与量词“个”发生词汇化的结果;“事件持续”标记结构上类似于唐宋白话中的“在里”,由介词结构语法化而来。  相似文献   

19.
文章结合日语教学 ,对日语中助词的功能、种类等进行了阐述 ,通过对助词的意义、类别以及在句子中的作用、用词搭配和接续关系的归纳和介绍 ,使得学生对日语中助词的使用和理解更加明晰 ,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日语。  相似文献   

20.
小学低年级学生,因心理的发展处于“初始”阶段,不能很快地适应学校教育的一般形式。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采取过渡的教学方法,从趣味性、直观性、实践性、多样性、鼓动性等方面激发学生的兴趣,逐步培养他们获得知识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