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主要从文化人类学角度解读鄂东永丰村舞龙灯习俗,并依据布迪厄关于实践研究的核心概念--惯习、结构和场域等展开论述.文章指出,舞龙灯习俗从惯习看,是村庄历史图腾的再现;从结构看,是村庄精英集团的盛会;从场域看,是村庄势力范围的界定.这三者共同作用,促成村庄认同意识的升华.  相似文献   

2.
基于现代社会的问题与危机,莫斯回溯古式社会的交换形式--"总体呈献体系",找到了疗治现代社会病症的药方--社会的"总体性"构建--由德性自觉、经济理性和制度强力彼此交融而成的社会规范和行为方式,并视之为引领社会进步和光明的根本指南.但各种多变而混乱的社会事实表明莫斯的现代旨趣呈现的是一种乌托邦式的美妙幻想.  相似文献   

3.
英国社会人类学家和中国问题专家王斯福教授(Stephan Feuchtwang)主编的<制造地方:国家工程、全球化与地方回应在中国>(2004)与美国华人学者周景(景页)博士的新著<重新塑造中国公共哲学与中国妇女解放>(2006)是近年来把"地方"(place)和"空间"(space and sphere)的方法论应用于"中国研究"(Chinese Studies)的范例.  相似文献   

4.
"反思中国发展--文化与社会的视角"国际学术会议于2008年4月24至25日在美国哈佛大学所在地剑桥召开.来自美国的哈佛大学、波士顿大学、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佛蒙特大学(青山大学)、戴维森学院,中国中山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广西民族大学、中南民族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上海大学等高校三十多名人类学者与社会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围绕国际与国内移民、邻里社区、国家与社会,女性、宗教、网络游戏、村民选举、民族文化与旅游、生计与文化、社会转型与发展等议题展开了讨论与国际对话.  相似文献   

5.
族群认同感建构的社会学分析:以新疆“民考汉”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族群认同的讨论已成为社会学族际关系研究的一个重要视角.本项研究以新疆地区的一个特殊群体--"民考汉"为例,探讨影响族群性的文化特征与主观认同,并试图对影响"民考汉"族群认同的民族结构和制度安排进行客观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我们对于中国西北边疆发展史进行研究分析时,不管是何种历史阶段都必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中国的所谓"中原文化常规模式(Chinese norm)"①及其与"边缘社会(marginal societies)"的互动和交流程度在于何种发展阶段。在此值得注意的是草原的游牧部落逐步引入到中原文化的社会模式而演变为其常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心"与"边疆"(centerand periphery)在各自文化模式中的张力平衡和调节程度;从上述这两个文化模式显露的混合社会(mixed societies)及其复合型结构。本文在此强调的是边缘社会内的某些群体可以同时属于两个文化圈,即置身于中原农耕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之间,从没被赋予其文化身份的合法性,逐渐发展成游牧半农耕社会独有的生活方式。无论是何种历史朝代,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中游牧社会与中原之间的关系是沿着中国的边疆互动格局的演变而变化,也是上述三方面问题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7.
以考古发现及古代流传的"孝子故事图像"为中心,讨论"二十四孝"形成过程中的女性形象及"社会性别"的历史与文化建构诸问题.其关注的要点有儒家伦理与行动--"孝道"中的女性形象;古代女性规范--"妇道"与"孝道"互渗中的女性性别建构.希望借助这个历史中的"性别"解读,拓展对中国妇女史、性别史以及两性关系等议题的讨论空间.  相似文献   

8.
古代蒙古社会有关生态保护的法律散见在"约孙"(习惯法)、<大札撒>(成吉思汗法典)、元朝典章制度和北元时期的蒙古法典之中,其保护的范围包括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由于古代蒙古社会是以动物为中介,以人、自然为要素而构成的,法律特别重视对动物,尤其是家畜--马的重点保护.宗教因素曾经引起古代蒙古社会的生态规范的部分嬗变,但其生态保护法的精华部分仍被明清民族法制继承下来.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一个民间花会人士追逐社会声望经历的考察,展示了北京民间社会近百年行香走会历史的一个侧面,分析了"社会声望"在中国传统社会的价值和意义及其存在与消亡的社会文化背景,说明了社会对人们主观价值追求的制约.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社会互构论"--一种用世界眼光对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进行刻画和阐释的社会学理论系统.分析了西方建构主义思潮的启示作用和基本缺陷,表明了社会互构论自身的特点,并对社会互构论的内容作了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1.
刘瑞 《民族研究》2006,(5):74-78
有学者认为,《旧唐书》等文献中的"雄王"是从《水经注》中的"雒王"讹变而来,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本文通过文献学和语言学的分析,认为2005年初广州出土南越木简中"雄鸡"简反映的命名特点与交趾地区"厥气惟雄"的风俗不仅地域上同在南越国境内,而且时代相同,应有紧密联系.南越木简的发现表明,《旧唐书》等文献中"雄王"的写法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2.
通过5·12汶川大地震救援进程的推进案例,分析了国族与族群在具体情境下的转换规则,并探求其中的文化蕴含.  相似文献   

13.
西藏英文翻译采用汉语拼音Xizang取代Tibet,能够更准确地表达西藏作为地名的真实含义,符合国家地名翻译的规范标准,获得国际上中国的文化话语权,抵制十四世达赖分裂集团提出“大藏区”分裂祖国的图谋.  相似文献   

14.
古迪(Jack Goody)在追忆其所亲历的英国人类学的转变时说过以下一段话: 涂尔干的事业,对于人类学家界定其问题意识,无疑起到巨大影响,而这种影响不仅来自埃文思-普里查德本人,而且也来自那些受牛津大学训练的学者以及诸如福忒思、格拉克曼、斯瑞尼瓦斯(Srirvivas,1916-1999)等较年长的学者,这些人像杜蒙一样,曾担任该大学的教员.  相似文献   

15.
李翎 《西藏研究》2006,(3):59-62
敦煌藏经洞出土了许多精美的幡画,其中有的注明为“引路菩萨”。通过图像特征,可以确定这种“引路菩萨”属于观音菩萨的一种身形,其宗教功能是作为阿弥陀佛的助手,引导死者往生西方净土。同时,在藏传佛教造像中广泛流行的“莲花手”观音,虽然在造型、名号上与前者并不相同,但经过笔者的考察,证明汉传佛教中的“引路菩萨”与藏传佛教中的“莲花手”在宗教功能上是一致的,是观音菩萨在不同的宗教系统中所呈现的不同图像样式。  相似文献   

16.
严庆 《民族研究》2006,(4):20-29
"整合"和"民族整合"两词在当前的学术论著中出现频繁,学者们对"民族整合"的理解也各不相同.实现学术话语的趋同性认识和使用,有利于消除歧异性理解,形成认知上的共识.本文在对"民族整合"的不同表述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并认为"民族整合"是不同于民族融合和民族同化的功能和过程.  相似文献   

17.
吐蕃统治敦煌时期设有大监军使,简称监使,又称为节儿监军,藏文写做khri spyan或rtse rjespyan,即万户悉编或节儿监军,也可简称为节儿,是仅次于敦煌乞利本(khri dpon,万户长)的当地第二号军政长官,主管军事、司法、农业生产等事务。另外,吐蕃在敦煌还先后设置了汉人部落监军、汉人监军(rgyavi spyan,亦译为唐人观察使)等官员,地位在大监军使之下。在吐蕃统治下的河陇、西域及其他地区也设有悉编(spyan)一职,为吐蕃在该地区的重要职官。这一职官对后来河西归义军政权的职官制度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8.
历史视野中的"全球化"与"民族-国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勇 《世界民族》2007,4(2):13-18
“全球化”与“民族-国家”是一个矛盾统一体。一方面,它们是矛盾着的对立面,全球化的发展似乎注定要带来对民族-国家及其主权的否定;另一方面,它们又是统一的,它们统一于人类社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之中。二者都是由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扩张所引发的必然的社会结果,并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只要资本主义还存在,只要阶级还存在,无论全球化如何发展,民族-国家都不会消亡。  相似文献   

19.
《想象的共同体》中的"民族"与"民族主义"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族”和“民族主义”在概念界定上的模糊及由此导致的实践层面上的泛滥,使它们成为某种不言自明的东西。一系列贴上民族主义标签的伪命题有助于政治色彩的动员,却无益于认识民族主义的本质。对于它们的历史根源及历史变迁,不同领域的学者有其各自不同的视角,安德森在《想象的共同体》①一书中就试图从人类学的角度对民族主义这个“异常现象”提出一个比较令人满意的解释。一、民族产生的根源安德森开宗明义地给民族下了一个定义:“它是一种想象的政治共同体———并且,它是被想象成为本质有限的,同时也享有主权的共同体(inherentlylimite…  相似文献   

20.
释“息”     
本文主要就几本工具书中的"息"的解释进行了分类,得出一共有两个"息"字:一个是基本义为"呼吸",并由此引申出"蕃滋"、"子女"、"利息"等诸义的"息";一个是表示古方国名和娃的"息",它们是同音字,并且指出这种同音关系是一种偶然,二者之间没有联系.还简要分析了"息"与"媳"、"熄"、"癔"、"螅"、"蒽"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