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刘禹锡与白居易刘禹锡何时与自居易相识?贞元九年,刘禹锡登进士科、宏辞科。十一年,登拔萃科。贞元十六年,白居易登进士科。十九年,登拔萃科。元和元年,登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刘禹锡的科名在白居易之前。白居易《梦得前所酬篇有“鍊尽美少年”之句因思往事兼詠今怀重以长句答之》云:“鍊尽少年成自首,忆初相识到今朝。昔饶春桂长先折,今伴寒松取(一作‘最’)后凋。”自注:“昔登科第,梦得多居先;今同暮年,洛下为老伴。”这首诗,只能说明白居易对刘禹锡先登科第表示羡慕,不能认为自居易在应试时就认识刘禹锡。白居易有《为人上宰相书》,是写给韦执谊的。书中说:“今主上肇抚苍生,初嗣  相似文献   

2.
据有关史料记载,薛涛与同时代著名诗人有酬赠唱和者,除元稹外,集中可见尚有白居易、刘禹锡、王建、杜牧、雍陶以及显宦兼诗人的武元衡、段文昌、李德裕等。(武、段、李另章论述,)当然,与其他著名诗人的唱和之作还有不少,仅就蜀人费著《笺纸潜》记述便有廿十人之多,只可惜都亡佚了。 其中,白居易《赠薛涛》一诗,颇堪玩味,其诗《白氏长庆集》不载,诗见计有功《唐  相似文献   

3.
令狐楚是唐代宰相之一,曾数领诸镇节度,颇有政绩。他又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骈文作家,白居易一再呼为“诗敌”,刘禹锡称之为“今日文章主”,史官则谓:“宰相令狐楚,一代文宗。”(《旧唐书·元稹传》)他曾有《漆奁集》130卷,《全唐诗》录存其诗1卷近60首,《全唐文》辑存其文5卷约140篇。他不仅“夜半授衣”培育了李商隐,而且与当时诗人张籍、王建、刘禹锡、李逢吉、白居易、贾岛等广为酬唱,更以奉诏纂进《元和御览》导引一代诗风。令狐楚的文学史地位是特别的,但又是为学术界所忽略的。本《年谱》侧重于令狐楚之仕历浮沉、文学交游、作品系年诸项,受篇幅限制,且为《简编》,意在对展开令狐楚之研究有所推动  相似文献   

4.
长庆四年八月,刘禹锡由夔州赴任和州开启“刺和”生涯,刘禹锡的“刺和”生涯给和州留下了短暂的惠政,也给后世留下深刻的文学记忆。关于“刺和”起迄时间、“刺和”诗文创作和“刺和”影响颇惹争议。经逐一辨析后认为:“刺和”起讫时间为长庆四年十月二十六日至宝历二年冬;“刺和”诗文中《晚泊牛渚》写于赴任和州途中,《金陵五题》写于和州任内,《洗心亭记》非作于和州,《陋室铭》宜为刘禹锡所作,另有赠答白居易的佚诗未被今之《刘集》收录;“刺和”影响功非一代,至今仍有遗泽。  相似文献   

5.
白居易诗云:“诗到元和体变新”;《旧唐书·元白传评》载:“元和主盟,微之、乐天而已。”清冯班也说:“东坡云:‘诗至杜子美一变’,按大历之时,李杜诗格未行。至元和、长庆始变,此亦文字一大关也。”由此可见:元和年间是唐诗大变的重要时期,而这大变的主盟者,则应包括元稹、白居易在内的韩愈、孟郊、李贺、刘禹锡等元和诗人。对唐诗大变的主盟者——元稹的诗歌,  相似文献   

6.
薛涛工诗词 ,与唐代著名诗人元稹、白居易、张籍、王建、刘禹锡、杜牧等都有唱和 ,其诗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值得研讨。  相似文献   

7.
一、《赠康叟》诗辨疑白居易《赠康叟》诗云: 八十秦翁老不归,南宾太守乞寒衣。再三怜汝非他意,天宝遗民见渐稀。这首诗除王汝弼选编的《白居易选集》选入外,一般很少有人谈及,而王注有几处颇令人费解,值得探讨和商榷。《白居易选集》在《赠康叟》诗后的“康叟”条下注云:“清王士祯《古夫于亭杂录》以  相似文献   

8.
黄石市郊临江有座峭耸壁立的西塞山,长期以来,人们多以之为西晋伐吴、使吴国“千寻铁锁”沉江一役之地,又以为唐朝刘禹锡《西塞山怀古》诗所咏即此。如《湖北通志》(1921年刊本)在《舆地志·山川》之“大冶西塞山”条下,即引刘禹锡诗,又明清两代修撰之《大冶县志》,亦引刘禹锡诗,并将山列为“大冶八景”之一,名曰  相似文献   

9.
白居易的诗近三千首。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把他众多的篇什,分编为“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四类。以《新乐府》和《秦中吟》为代表的“讽谕诗”,大多是在他作谏官时写的。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成就。这些诗,或同情劳动人民,或揭露统治阶级,笔锋犀利,尖锐泼辣,往往一针见血,莫不鲜明地表达出诗人的政治态度,是白居易诗歌中的精英。七言歌行体《琵琶行》和另一首著名叙事长诗《长恨歌》被编在《感伤》一类中,也都是白居易很具  相似文献   

10.
刘禹锡的两首“低徊沉着启人遐想”的怀古诗赏析李剑秋要想深刻理解“片言可以明百意”的刘禹锡的怀古诗,首先就要了解他多次遭贬的生平事迹。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是中唐时期的优秀诗人,又是著名的思想家。他与柳宗元、白居易志同道合,诗才...  相似文献   

11.
郁贤皓先生的大作《唐刺史考》(江苏古籍出版社 ,1 986)是当代最重要的唐史研究著作之一。从总体上看 ,本书考校精当 ,内容完备 ,嘉惠学林 ,功德无量 ,诚是当代唐史研究工作者的案头必备之书。不过 ,正如金无足赤、白璧微瑕 ,本书也存在着偶有考证不当之处。如本书卷一三九《江南东道·苏州·李谅》条下云 :“牛僧孺有《李苏州遗太湖石奇状绝伦因题二十韵奉呈梦得乐天》 ;刘禹锡有《和牛相公题姑苏所寄太湖石兼寄李苏州》 ;并指李谅。”(P1 686)  按 :关于李苏州赠牛僧孺太湖石事 ,除了牛僧孺、刘禹锡有诗纪之外 ,白居易也有《奉和牛相公…  相似文献   

12.
白居易《长恨歌》 这首诗作于唐玄宗元和元年(806),是写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与这首诗同时并立的还有一个《长恨歌传》(陈鸿《唐人传奇小说》)。《长恨歌》和小说《长恨歌传》是相结合的,陈鸿和白居易是好朋友。他们年青的时候,白居易初作官,他还有个朋友叫王质夫。白居易、陈鸿和王质夫,他们三个经常在一起游山玩水,谈起唐玄宗和杨贵妃的  相似文献   

13.
一,关于白居易的《和燕子楼诗》 白居易的《和燕子楼诗》,题咏的是故武宁军节度使张愔的爱妾盼盼坚守燕子楼不嫁的本事。前人评价甚高,以为“一唱三叹,余音绕梁。似此风调,虽起王昌龄、李白辈为之,何以复加。”(《唐宋诗醇》)“燕子楼”因而成为诗文中常用故实。然而这诗历来颇遭误解,还生出许多附会,以致造成文学史上一桩冤案。为了说清问题,现将白居易的原序原诗全录如下:  相似文献   

14.
刘禹锡是中唐的一位著名诗人,在当时即被白居易称为“诗豪”。但关于这位“诗豪”的婚姻问题,两《唐书·刘禹锡传》无只字记载.唯们日唐书》本传仅云:“子承雍,登进士第,少有才藻。”建国后,卞孝先生在《刘禹锡年谱》中首次对其婚姻概况进行了勾勒,认为:“妻D氏,先卒。继配D氏。”据此可知,刘禹锡一生凡两娶。卞州普》的依据是,首次结婚有刘禹锡的《伤往赋》及序可证,续弦则在《传信方》中有所记载。具体则为:禹锡《伤往赋》平云:“予授室九年而统。”其时禹锡约三十岁左右《赋》云:“坐匡康兮抚婴儿。”可见有一子系元配…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文学史上,白居易是一位高产作家,为了系统梳理白居易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有必要全面收集和整理相关文献资料。出于这样的考虑,在《白居易诗评述汇编》基础上,结合近半个世纪以来古籍整理和学术研究的新成果编撰而成的《白居易资料新编》,对于推进白居易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白居易为应试编纂《策林》,其中与政治和文学相关的内容,反映出白居易对"讽教"的特别关注和独到见解。白居易的"讽教"观源于《诗经》的"美刺比兴",但《诗经》强调自上而下的政治教化,而白居易强调自下而上的讽谕、箴规,这种源于传统又有别于传统的诗歌主张,成为其创作"惟歌生民病"的"讽谕诗"的理论基础。同时,"讽谕诗"的创作也与白居易自身的因素密切相关,其"惟歌生民病"的"讽谕"精神,一是出自"兼济天下"的道义情怀,二是本于"贵民"的政治思想,三是源于诗人的个人遭际。从理论到创作实践,"讽谕诗"经白居易发展成熟,后来成为唐朝诗人以诗讽谏的一种范式。  相似文献   

17.
刘禹锡(公元七七二——八四三年)在文坛上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刘白”。他所处的唐代中叶,是一个政治动乱的历史时期,而文学倒是有了新的发展,呈现出诗人辈出,名作如林的盛况。这里,当然也有着刘禹锡的一份贡献。王世祯在《唐人万首绝句选凡例》中称:“中唐之李益、刘禹锡,晚唐之杜牧、李商隐四家,亦不减盛唐作者。”这话是有道理的。  相似文献   

18.
元稹诗中的政治内容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写政治讽谕诗早于白居易;《新题乐府》、《乐府古题》的政治内涵;《连昌宫词》的政治讽刺意味。其总体成就虽略逊白居易一筹,但从当时总体情况来看,能与白居易相肩随者,也只有元稹一人而已。  相似文献   

19.
有几位学者认为白居易婚前与一位少女湘灵发生过恋情,然而所谈甚简,或有讹误。有鉴于此,笔者阅读了白居易的诗集,查证了各种资料,得出了他婚前恋情比较确切的时间、地点和相恋过程中的一些细节,现陈述于次,期望前辈、专家教正。笔者的基本根据是白居易本人的4首诗:《潜别离》、《感情》、《长相思》、《生离别》。因此,首先应分析这几首诗是不是写婚前恋情的。  相似文献   

20.
同样是向民间诗学习,刘禹锡所达到的境界是委婉含蓄,白居易却流于直露。而就通俗哲理诗而言,白诗缺少锤炼,风格俚俗,比较而言,刘诗却多了几分锤炼和雅驯。白知己之短,推人之长,这是真正艺术家的态度。他特别钦佩刘禹锡的"雪里高山头白早,海中仙果子生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等诗句,应当从这个角度来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