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物多样性公约》是国际上讨论传统知识最富成效的法律框架。10多年来,为推动传统知识的保护,《公约》缔约方大会设立了不限成员名额特设工作组以专门负责传统知识相关议题履行与后续谈判的机制;制定并实施了履行第8(j)条及相关条款的多年期工作方案;通过了旨在加强建设项目社会影响评价和文化影响评价的"阿格维古自愿性准则"和旨在促进尊重传统知识的"特加里瓦伊埃里道德行为守则";2010年通过《名古屋议定书》,建立了传统知识获取与惠益分享国际制度;还确定了传统知识保护特殊制度的基本组成部分。2010年以来,《公约》缔约方大会已经通过多项决议以促进传统知识的保护、可持续利用与惠益分享,习惯性可持续利用和特殊制度建立将是《公约》未来谈判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可持续意义的建设项目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持续发展对建设领域提出新的要求 ,应用发展经济学、环境资源经济学的相关理论 ,指出传统项目评价的不足 ,并给出可持续意义的建设项目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3.
陈占彪(《社会科学报》编辑,上海社科院文学所文学博士,文化研究博士后,以下简称“陈”1:能否谈谈您对大陆近几年来传统文化热的观察,您是如何评价与评估的?  相似文献   

4.
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全面发展是我国已确定的重大战略。如何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如何评价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或者说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应取何种价值观念,这是社会发展理论中的深层次问题。布朗在《建设一个持续发展的社会》中提出的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念是有一定启发意义的。莱斯特·R·布朗是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著名的农业科学家,著有《没有世界的世界》、《民以食为天》、《第二十九天》、《建设一个持续发展的社会》等书。《建设一个持续发展的社会》干1981年出版,1984年译成中文由科技文献出版社出版。该书共两部分,第一部分是《…  相似文献   

5.
《周易》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睿  李泽琛 《东岳论丛》2005,26(4):143-145
《周易》一书中保留了大量有关我国传统建筑的史料,对我国的建筑文化影响深远。《周易》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作出了哲学阐释,形成了巨大的理论贡献。源自《周易》的宗法礼制也渗透到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对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形成了影响,堪舆相宅理论也是由《周易》的术数与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等理论相结合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6.
政府绩效评估:新的理论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府绩效评估,就是政府自身或社会其他组织通过多种方式对政府行为所产生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的影响和效果进行分析、比较、评价和测评的活动。要有效开展绩效评估,必须从理论层面充分认识开展绩效评估的意义,找准绩效评估体系和评估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探索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和开展有效评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导思想下社会发展问题的若干思索毛家杰,吴新华《中国21世纪议程》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既对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又对于造福人类、造福子孙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由于传统的经济增长战略仅考虑单一的经济增长因素.评估社会进步的主...  相似文献   

8.
庞跃辉 《河北学刊》2002,22(5):33-37
人类社会正向知识社会迈进。知识社会是建立在对知识价值的深刻认识和充分利用基础上的一种社会形态,是以知识型人力资源为其社会主体,通过大力营造学习、传递、利用、创造、共享知识的社会取向和运行机制,深广开发、充分利用知识价值,以实现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加快发展。知识社会的生成对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环境产生着巨大影响。科学把握知识社会的本质特征,深刻认识知识社会的生成环境,切实拓展知识社会的创建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湾甸傣族乡帕旭村历史悠久,生态环境独特。当地的神树、水、竹、水稻种植以及狩猎、采集、山林管护中有大量的生态知识,涉及自然、伦理道德、禁忌、风俗习惯和生产生活方式,是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规律而取得的经验智慧,影响着当地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是抑制经济发展对自然环境消极影响的有效力量。通过“文化生态”的理论视角,运用田野调查和“深描”民族志方法对此进行研究,能从理论和实践上弥补目前传统文化对自然生态环境影响研究的不足,推动我国少数民族村寨依赖当地传统文化和生态环境发展经济的研究转向——由“外部援建”转向“内部发生”,从根本上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二如前所述,在文章的第二部分,我将向中国读者介绍,苏联东方学家和汉学家是如何研究传统问题的。既然东方发展中国家传统的和当代的融合问题是我国东方学家的中心问题,那么我就简要谈谈我对《东方社会的进化:传统的和当代的融合》一书的评论。这篇书评发表在1986年第2期《远东问题》杂志上,题为《中国传统文化中评价个性的标准》。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文化与人力资本的关系出发,对布迪厄文化资本理论及其与经济学的关系进行了考察。文化资本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同属新资本理论,以关注非物质性资本的社会与经济价值著称。人力资本论强调学校教育对行动者获取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认为教育投资是基于行动者自由意识与意志的理性行为;而文化资本论则重视早期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两方面的作用,认为文化资本的积累主要是通过再生产的方式完成的。本文认为,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对经济学家们重新思考文化的经济价值、进而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牟钟鉴在《哲学研究》86年第9期发表了《中国传统哲学的评价及其历史命运》一文,《红旗》杂志87年第2期予以转载,现将其主要观点摘登于后:牟钟鉴认为,中国是文明古国,传统文化对近代以来的中国社会影响十分深广,以至于在近代历史上产生了一种常见的现象,即社会每进入新的转折时期,总要引起一场对传统文化的大反省,并且总  相似文献   

13.
论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创新的哲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佟曾  王洪明 《理论界》2003,(4):101-101
知识经济作为继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后的又一种经济形式已经席卷而来,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都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知识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大量的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并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这对教育提出了很大挑战。教育是知识生产、传递、学习和应用的核心活动,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又是参与知识生产、应用与创造的主体,所以教育实际上是知识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为了知识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必须创新。在教育创新的理论基础中,哲学作为世界观的学说和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为教…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长江三角洲部分城市投资政策环境的个案比较调研,结合理论分析,指出了西部大开发在改进投资政策环境中应该注意的关键问题即致力于地方社会资本的培植、信任关系的建立与维系,在积极融入全球化进程、克服地方特殊主义,走向普遍主义的同时,注重引导和弘扬地方特色与传统文化,以获得长久的动力,求得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孟子》作为传承儒家思想的载体,在变化的社会形势下阐发了仁义礼智信耻等观念,并在社会政治、经济、伦理道德等方面形成了新的理解,由此丰富了儒家思想体系,从而在中华民族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几千年来,《孟子》思想作为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及传统文化的主流话语之一,其所彰显的价值与意义,指导着传统社会的人生建设,对中华民族的绵延发展起到了凝聚和推动作用。重视并汲取《孟子》思想的精华,使之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对于现代人类的生存需求以及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构建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我国海岛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人地关系矛盾最为尖锐的地域系统,海岛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体现为经济脆弱性、环境脆弱性和社会脆弱性的相互交织状态.我国海岛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主要内容:对海岛资源开发保护、海岛经济发展的研究;对海岛旅游发展及其影响的研究;对海岛社会文化变化的研究;对海岛生态环境承载力的研究;对海岛可持续发展系统的研究;对海岛可持续发展支撑体系的研究等.我国海岛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不足与展望:理论研究滞后,不仅缺乏海岛这种特殊区域类型的可持续发展的规范研究框架,应用研究也不足;应当加强海岛可持续发展的系统研究;海岛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需要进一步拓展.  相似文献   

17.
[摘 要]来自同一社会文化背景的成员都具有关于这一社会文化的共同的知识,在交际过程中,这些共同知识作为背景知识常常被交际双方所省略。如果被省略的部分与语篇外的文化背景知识有关,那么这部分的缺省就是文化缺省。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补偿由这种具有鲜明文化特性的文化缺省所造成的意义真空。以珍妮·凯利(Jeanne Kelly)和茅国权翻译的《围城》为例,分析了译者所采取的几种翻译方法以及译者如何补偿《围城》中所体现的在中国社会文化中作为预设的文化和情境认同在英语文化中的缺失。  相似文献   

18.
本文力图从哲学的层面上对人的全面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理论两者之间的关系加以诠释.从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上的一次新飞跃,可持续发展将使经济文化发展与人类社会的良性发展统一起来,可持续发展在"两个文明"的并重与协调发展中,实现社会文明的全面进步,可持续发展理论是从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协调统一中认识和把握发展规律等四个方面认识和阐释人的全面发展与经济文化发展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是改变社会、促进社会变革与进步的重要动力,因为若没有一定的高等教育提供最基本的有熟练技术和受过教育的人才,任何国家或地区都不可能确保真正的、依靠自身力量的可持续发展。何况,当今社会已经逐渐变成知识型社会,高等教育正作为个人、社区和国家在文化、社会经济和环境方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0.
赵丽清 《理论界》2003,(4):62-63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推动历史发展不竭的动力。”新的时代需要的是知识创新和技术的创新,而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首要条件是文化创新。因此,新形势下医院文化建设的创新对于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对医院文化的认识文化是一个历史的现象,每一个社会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并随着物资生产的发展而发展。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同时,又给予巨大的影响和反作用于一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时代发展到今天,有识之士们认识到,文化是社会发展、前进过程中的政治、经济并列的三大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