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可以成长为一个独立、自信、有个性的人。然而,没有人天生就独立自主。我们不能指望孩子在成长阶段一直躲在父母的羽翼下,只是因为年龄到了,就一下子变得独立、懂得掌控自己的人生。在此之前,他们需要学习和练习,学习自己做决定,练习为自己的决定承担后果。作为家长,同样也需要学习,学会放手,学习支持和帮助他们。上海一所颇具口碑的中学校长,同时也是一位妈妈,从女儿4岁开始,就实行一切"听"孩子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她到底是怎么做的。  相似文献   

2.
正爸爸对于家庭的意义就像一棵参天大树,用繁茂的枝叶庇护着妻子和孩子,为家庭提供保护和支撑。爸爸更能激发孩子的独立、冒险精神,孩子和爸爸的游戏总是充满了惊险刺激。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爸爸绝对不能缺席!  相似文献   

3.
“每个孩子都有一个精神胚胎,这个精神胚胎藏有心灵成长密码,只有孩子通过自己的体验、感受和思考,才能解开这个密码。”女儿果果刚上小学的时候,老师隔三岔五跟我“投诉”。  相似文献   

4.
虞雪梅 《职业》2015,(7):187
人的成长包括身体成长,知识与技能的成长和心里成长,心里的真正成长才是个体综合素质提高的真正内因,心里上的成熟是个体成熟的标志。其实孩子心目中的榜样也在不断的成长,作为一名老师,家长要利用好榜样在孩子心里的力量,更好的去教育自己的学生,孩子。  相似文献   

5.
书香碟影     
《好孩子好习惯——孙云晓23年家教精华》孙云晓著漓江出版社习惯决定命运。性格决定人生。怎样使孩子在快乐的成长体验中养成好的习惯?怎样帮助孩子矫正不良习惯?如何发现孩子身上的成功者的潜能,使孩子健康成长,走向成功?这是天下父母关心的话题。以现代成功教育理念享誉海内  相似文献   

6.
人的成长包括身体成长,知识与技能的成长和心里成长,心里的真正成长才是个体综合素质提高的真正内因,心里上的成熟是个体成熟的标志。其实孩子心目中的榜样也在不断的成长,作为一名老师,家长要利用好榜样在孩子心里的力量,更好的去教育自己的学生,孩子。  相似文献   

7.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中国传统的家庭教养模式下,母亲对孩子的教育以及亲子关系的构建形成了孩子生命的底色。著名作家池莉在其小说《来吧孩子》中所记述的自己女儿吕亦池的成长过程,每个片段和故事都透露出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值得探究。本文主要从母亲与教育、池莉与《来吧孩子》以及从书中所体会到的教育启示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相似文献   

8.
李黄珍  樊明茹 《职业》2011,(7):20-21
她关注儿童成长十余年,立志用心理学来为生活疗伤,收效颇佳;她又是一位成功的母亲,有个令自己骄傲的独立坚强的儿子。她娓娓道来的故事和感受多年的亲子体验,值得你细细品味。正如她所说,“每个孩子都是坚强的,关键是你想不想让他坚强起来。”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一方面想脱离父母,另一方面由于意识到经济上、自理能力上等的不足,还需要依赖父母,这会使青少年感受到一种持续的压力。他们不再希望所到“某某家的小孩”这些字眼,意欲建立自己的个体认定,但又不得不维系与父母的关系。父母的心情也是一样,他们既希望孩子独立,尽快成熟,又希望孩子继续依赖,对自己百依百顺。于是,父母行为、态度可能传递给成长中的孩子以双重信息。孩子与母亲的冲突多于孩子与父亲的冲突,也许因为母亲对子女一向介入较多,并且很难放弃这种介入。这种冲突不一定导致与父母的决裂,也不一定导致与社会价值观的决裂。事…  相似文献   

10.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为了让孩子更好的成长,基础教育很重要。怎样减轻家长负担,降低家长的担心,让新入园幼儿适应新的环境,是孩子在基础教育中的问题,也是幼儿园教师面临的一种挑战。本文根据新入园幼儿的现状,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让新入园幼儿适应新环境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校讯通"作为老师得力的助手,家长的忠实朋友。"我"作为校讯通,使家长和学校沟通零距离,传递着温情。记录孩子成长的每个足迹,让家长能更好地关注到孩子的成长,教育互动的体现,是连接家庭、学校、教育部门、社会的空中彩桥。而我也有自己的故事,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  相似文献   

12.
正国外的中国家长如何养育孩子,孩子们又是怎样成长?本栏目每期邀请四位生活在国外的家长,和大家分享他们的育儿生活。  相似文献   

13.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怎样正确启蒙孩子认识性、健康顺利地走过成年以前的各个阶段,可以说是每一位家长都苦苦思索的问题。笔者结合多年从事教育工作的经验,认为性教育绝不能一蹴而就,要结合成长期各个阶段的特点,循序渐进地对孩子进行性教育。  相似文献   

14.
父亲想让孩子出人头地,母亲想让孩子快乐成长,而孩子,却已经厌学……这个家庭,每个成员都像孤立的岛屿,固守着自己童年的痛苦和寂寞。他们要怎么做才能放下过去,重新向彼此伸出双手?父亲想让孩子出而孩子,却已经这个家庭,每个固守着自己童年他们要怎么做才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改善图书馆的生存状态,增扩建图书馆。新馆建成,更好的环境、更优质的学习资源,深受家长的认可,愿意带孩子在图书馆感受书香熏陶。然而有些家长却在图书馆不知该做什么,甚至影响到孩子的阅读。图书馆尤其是县级新馆,新读者增多,面对的人群文化水平参差不齐,要担负起引导责任,培养他们阅读的习惯,提高自己,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培养他们提高自己后参与、干预孩子的阅读,引导孩子成长。争取通过图书馆的积极教育,让走进图书馆的大人孩子受益,用阅读引领每一个人成长。  相似文献   

16.
<正>想要孩子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就先给孩子一个自己做选择,并对自己负责的空间和机会。说起教育孩子的方式和方法,每个家长都会有自己的心得。但谈到教育目标,绝大多数的家长都会有一个共识:让孩子独立地做出选择,并学会对自己负责。给孩子选择的空间,是达成这一教育目标以及亲子沟通的有效手段。当父母总试图用"命令"的方式要求孩子绝对服从时,孩子会本能地反感和抗拒。如果我们能给孩子几个选项,让他自己做出选择,他就会因为感到被尊重,而更愿意合作。譬如希望孩子去做作业,可以问他:"你  相似文献   

17.
正国外的中国家长如何养育孩子,孩子们又是怎样成长?本栏目每期邀请四位生活在国外的家长,和大家分享他们的育儿生活。美国:了不起的全职妈妈  相似文献   

18.
滥施父母之爱的本质并非是父母之爱过多的结果,恰恰相反,那是父母之爱不足的表现。真正的父母之爱,是有利于孩子享有自己的独立空间,有利于孩子心灵的健康成长的。  相似文献   

19.
<正>如果你的孩子成绩全是优秀,你的心情会怎样?骄傲、满意还是自豪?可是这个美国老师却说因为孩子优秀,他很担心!朋友梅珊举家迁居美国,4年后再次归来,举手投足间带着浓郁的西方味道。"五一"前夕,梅珊一家到我家小聚。席间,两个年龄相仿的孩子凑在一起,玩得很高兴,我们大人东扯西聊,话题却始终绕不开孩子的成长与教育。梅珊说,她  相似文献   

20.
<正>孩子成长的每一步都牵动着父母的心。眼看身边的小人儿就要上幼儿园,离开自己和陌生的世界打交道,父母的心忍不住纠结了:他会快乐吗?他会得到尊重吗?他会健康成长吗?到底什么样的幼儿园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基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