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4 毫秒
1.
网购一大堆课程,奔波于各种讲座,行走于形形色色的咨询机构,这是许多父母忙碌的身影,他们希望通过了解更多的知识,来提高自己的育儿能力。但层出不穷的理论和方法,又让他们无所适从,常常陷入疑惑、纠结:养孩子到底有没有标准答案?高岚说:"其实,教养孩子没有标准答案。如果有,那就是—真诚做自己,才能好好做父母。"父母做好自己,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如果父母了解自己,对于自己的未来是确定的,知道自己接纳什么、拥有什么样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同时也了解自己的孩子,才能把一份属于孩子的未来交到他们手上。  相似文献   

2.
城市父母对孩子性教育实践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对北京、上海和西安三个城市的841位有青春期孩子的父母做问卷调查,探讨他们对青少年孩子进行性教育的实践。调查发现,85%的父母自称,他们从来没有对孩子进行过性教育;在家庭里,母亲比父亲在对孩子的性教育方面承担了更多的责任;性知识水平和对性及性教育的态度与性教育实践相关;那些具备更多的性知识和对性及性教育持更积极态度的父母对孩子的性教育做得更好。  相似文献   

3.
自古以来,中国的父母无不将子女视为自己的人生希望,哺以美食,穿以锦衣,将自己未实现的美好理想加于儿孙辈身上,希望他们能考入高等学府,希望他们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成就一番事业."再苦不能苦孩子"是许多父母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宁可自己节衣缩食,也不愿委屈孩子,无怨无悔,夜以继日地付出.于是在"望子成龙"或者"逼子成龙"的过程中各个角色你方唱罢我登场.  相似文献   

4.
飞翔 《当代老年》2011,(7):26-26
现在,隔代抚养现象很普遍。就在人们为隔代抚养出现的教育问题而争论时,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又浮出水面:很多老人照顾孙辈时,对孩子有强烈的依赖倾向,他们渴望孩子时时事事“黏”着自己,以“除了我谁也带不好孩子”为荣,甚至认为自己在孙辈生命中扮演的角色远比孩子的父母重要,而由此产生了“孙辈依赖症”。  相似文献   

5.
青春期亲子冲突一直是发展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经典课题.以往国内相关研究多采用青少年为被试,忽略了冲突是一个双向的人际互动事件,“亲”与“子”应获得同样的关注。本研究对来自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年级的青少年家庭进行了问卷测试,试图通过比较不同家庭成员对青春期亲子冲突的感知差异来更深入地了解这一阶段青少年的家庭互动。结果表明:整体上父母感知到的亲子冲突比子女感知到的更为频繁和激烈,但当冲突内容与子女的隐私相关时除外;父母比子女更倾向于认为亲子冲突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从家庭报告的各方面亲子冲突频率和强度来看,似乎整体上父亲比母亲更易高估与子女的冲突状况。但当亲子冲突的内容涉及子女隐私时除外;总体上父母都倾向于低估子女的亲子冲突动机。父母在对子女亲子冲突动机进行猜测时与子女报告数据差异最大的三项是“维持关系”、“独立自主”和“求取公平”。  相似文献   

6.
成长与发展:中国独生子女青少年(摘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跨世纪的中国独生子女青少年,他们的成长和发展面临着三个问题:1.高等教育的机会。独生子女父母对子女的教育程度的期望既高于同年龄的非独生子女父母,也高于他们自己的父母。这种高教育程度的期望与我国目前一时还难以改变的“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现实之间,存在着必然的矛盾。残酷的现实将对这一代独生于女青少年和他们父母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进行无情的检验。2.老年保障问题。当这一代独生子女父母进入老年时,仅有一个子女的现实将对他们老年时期的家庭交往提出挑战。而这种挑战的严重程度,又依据子女与老人是否同住一地而有所不同。3.养老形式问题。广大父母在未来居住形式方面,具有强烈的与子女不分离的愿望。这无疑会造成一种两难的境地:~方面,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国家的建设少不了正常的人员流动.离不开合理的人才布局,成年独生子女因学习、工作而流动将不可避免;但另一方面,未来社会中大量老年人口的出现,尤其是当大批成年的独生子女远离他们的父母,大量的独生子女家庭成为仅剩老年夫妇的“空巢”家庭的时候,又会要求我们从社会保障的角度去考虑家庭养老的需要,尽量减少这种流动。如何统筹兼顾,如何尽量减少可能出现的问题,是在这一批独生子女父母进入老年之  相似文献   

7.
信箱     
胡玉顺 《现代妇女》2005,(12):30-30
填平代沟记得儿子曾给我看过一篇报道,说有一项对500名中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其中44.5%的学生认为父母不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他们说,父母的观念和我们的观念有很大差异,我们穿的、用的他们看不惯;我们说的、唱的他们听不惯,觉得我们变坏了,弄得我们什么都不愿对父母讲。就家庭教育的实际而言,孩子与父母之间就是有“代沟”,两代人在认识问题上确实存在“差异”,对此,我也有同感,但不知怎样填平这个“代沟”?四川南充读者李树林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父母忙于自己的事业,很少与孩子沟通、交流,还有的父母不善于与孩子交流,也有的父母与孩…  相似文献   

8.
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最新公布了一项全国性的调查结果:中学生5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曾经考虑过自杀,而为自杀做过计划的占6.5%。我国有3000万青少午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自杀成为青少年人群的头号死因。而绝大多数的父母对孩子是否有过自杀的念头一无所知。“自杀?这个词离我的孩子很遥远,他还那么年轻呢。”这是许多父母的想法,他们不知道自己的掉以轻心是多么的可怕,一旦发生悲剧,一切都将无法挽回。如本刊第一个案例中的父母,对不小心犯了过错的孩子,百般斥责,给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在不知不觉中把他推向了死亡的深渊。还有很多孩子不了解死亡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父母对孩子总是忌讳提及“死亡”这个字眼,当有亲人离去的时候,总是告诉孩子“他们去了天堂,去了一个幸福的国度”。而这些对死亡概念模糊的孩子受一些网络或嫫体宣传的影响,容易去模仿或去体验死亡的感觉,却不知道生命只有一次,是一次永远的单行线,无法回头和重演,单纯的晓梦就是这样将自己的生命终结在卫生间里的。一个人的自杀会给亲朋好友带来巨大的伤害,将成为他们永远无法愈合的伤痛。一个孩子的自杀,将直接导致一个家庭希望的破灭。是什么促使他们亲手将自己年轻的生命扼杀,选择这样一条不归路?我们在震惊和扼腕叹息的时候,是否该警醒和反思,去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将他们从死亡的悬崖边拉回来呢?  相似文献   

9.
在南京市中华门外20余公里的那座峰峦叠翠的祖堂山南麓,有一个“不幸者”的乐园——南京市祖堂山精神病院.这里常年收治着200余名重症精神病患者,有的人有着各类恶性犯罪史,有的人则被现代医学诊断为无法治愈,他们中的许多人将在这里度过余生.他们把这里当作救助自已的圣地和重返社会的阶梯,他们又象孩子依赖母亲那样,与呵护着自己的120余名白衣天使牵手同行.近日,我们来到这里采访,许多病人的不幸遭遇让我们深感同情,而这里的医护人员深厚的爱心,也让我们深受感染.希望这一组故事,能对生活在紧张节奏中的现代人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0.
元旦过了又是春节,做父母的对儿女有什么企盼?本刊的一次问卷调查显示:希望儿女常回家看一看、干一干、谈一谈。  民间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伙子深爱着的姑娘害了心痛病,巫婆对小伙子说,把你母亲的心取来让她吃,病就会好的。做母亲的得知后,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心挖了出来。小伙子捧着母亲的心赶紧往姑娘家跑,路上不小心摔了一跤。这时,传来一声熟悉的问候:“孩子,你没摔疼吧?”说话的,正是母亲那颗滚热的心。  故事显然是虚构的,可只要静下心来想想我们自己的父母亲,谁又会怀疑父母给儿女掏心掏肺的那份无私真情呢?  …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是我们未来的接班人,承载着祖国的希望和建设的重托。可是青少年由于年龄比较小、知识相对较少、生活阅历和社会生活经验不足,对社会又具有强烈的探索欲望。作为孤儿,又没有父母在身边,在适当的时候及时教导他们,引领他们。所以作为一名特殊教育工作者,对孤儿的教育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2.
父母的爱情     
父母的爱情逯宇18岁以前,我眼中的父母是一对不可思议的奇怪组合。母亲安静而优雅,父亲则好动,是位“持续噪音制造者”。在我看来,这一静一动的性格差异足以抵消所有他们在事业、生活上的共同追求而导致冲突,然而他们一直保持了稳固的婚姻关系。这真令人不可思议。...  相似文献   

13.
圆子信箱     
提醒父母圆子:我是个正在中专就读的女孩。在我11岁那年,我的母亲因病去世。现在,我有了一个继母。继母生性善良,关心我,与我父亲相处得也很好。新妈的孩子归他前夫抚养。她曾说起过她前夫家的人不大通情达理,担心以后还会找她的麻烦。爸爸也受过生活的打击,变得沉默寡言。呆在家里,他们常常愁眉苦脸,唉声叹气。我多么希望能有一个活跃的家庭气氛呀!既能得到父亲和继母的关怀和鼓励,又能给他们做女儿的能够给的欢乐。圆子,请你帮帮我。我怎样才能快乐起来呢?我能为父母分担些什么呢?湖南衡阳迷人迷人:你能关注父母的心情,倾…  相似文献   

14.
在人类进人21世纪的今天,青少年正在遭遇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严峻的性健康风险,包括性无知、性冒险、不负责任的性行为、意外怀孕堕胎、性暴力侵犯、性病艾滋病肆虐等等。为应对这种挑战,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在为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尽责。而家庭在青少年的性健康成长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父母以各种直接和间接的方式影响孩子的性态度、性价值观和性行为。但面对巨大的升学压力,很多父母更关心孩子的学业成绩,而忽略了孩子对性产生的兴趣,不能承担起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责任。在一项针对大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各种书刊、杂志等媒体是他们获取有关性信息的最主要来源,而只有2.8%的人认为父母能在这方面提供有用的信息。探索家庭性教育的有效途径将有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本研究主要探讨城区父母对性知识掌握的程度和对性及性教育的态度,为专业工作者帮助父母有效地对青少年孩子进行性教育指导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城市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每个有独生子女的城市家庭的幸福,而且是迈向21世纪的中国社会的一项战略任务。一、当前中国城市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教育观念缺乏理性望子成龙这一传统文化观念深深扎根于广大父母的心中。这种心态使他们的教育观念往往带有浓厚的个人感情色彩。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为他们的将来设计,希望孩子按照自己所设计的发展道路成长,很少考虑到孩子的智力、性格、兴趣、爱好、家庭环境以及学校和社会教育的实际情况。据一项调查显示,如见的家长希望孩子能读大学,田叽的家长希望孩子能读…  相似文献   

16.
悲伤母亲,儿子出生就有眼疾遇到王文澜时,倪萍已经38岁。自小父母离异,从小跟着姥姥长大的她,格外希望自己能拥有一个幸福美满家庭,然后生一个健康的孩子,让孩子在温暖中长大。但现实一直没有给她这样的机会。  相似文献   

17.
|策划人小语|每一位父母都会对自己的孩子抱有各种各样的美好期待,希望孩子健康,期望孩子快乐成长,期盼他好好学习、平安顺遂……父母的期待就是对孩子最美好的祝福,也是孩子头上的明灯、脚下的路标,无声地指明孩子前进的方向。但如果父母不能正确对待这份期待,也可能一不小心就让它变成伤害孩子的利剑。“期待太过反成棒杀”的悲剧也常常令人痛心。  相似文献   

18.
你是个怎样的父亲?请你问问自己以下的问题:1.你常抽空陪孩子吗?在美国,只有50%青少年还生活在传统的大家庭里,一次令人吃惊的调查发现,父母离异的孩子中有42%已有一年没见到他们的父亲。智商低、成绩差以及青少年犯罪等都与缺乏父爱有关。经常出差,在军中服役或在外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烦恼期”孩子的心理特点,并根据父母与子女进行沟通的现状及其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父母应多参与孩子的活动,设法了解孩子;重新认定父母角色;多赞美孩子;及时传递“家书短信”;由于“烦恼期”阶段的孩子的大脑处于人生发展中的第二个高峰期,应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等一些可行性的建议,希望能够帮助父母提高家教水平,促进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0.
<正>"六一"儿童节又到了。所有的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快快乐乐地成长,但是现实生活中,孩子的课余时间甚至是学龄前都被各种兴趣班所充斥,没有了自由玩耍的时间。到底有多少父母为孩子报了兴趣班?他们又是基于什么心理呢?更好地了解,才能成就更幸福的家庭。本期,《婚姻与家庭》杂志社联合新浪女性频道共同推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