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关于本族语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在外语界历来是有争议的.一种观点认为:应该肯定本族语对外语学习的有利方面,利用本族语与外语进行适当比较,作为学习或教学的手段.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就是这一观点的代表,他在《中国人学英语》一书中指出:“我相信,对于中国学生最有用的帮助是让他认识英语和汉语的差别,在每一个具体问题——词形、词义、语法范畴、句子结构上,都尽可能用汉语的情况来跟英语作比较,让他通过这种比较得到更深刻的领会.”另一种观点认为:应该重视本族语对外语学习的不利方面,在主观上完全排除本族语在学习或教学过程中的介入,即所谓“外语来外语去”,完全排斥本族语.笔者在长期英语语法教学中体会到,第一种观点是有道理的,起码在语法教学中是如此.中国学生在学习外语时,母语的干扰是避免不了的.中国学生习惯了用汉语来思维与表达思想,因此,他在学英语时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拿汉语来与英语对比,“外语来外语去”的方法,实际上并不能阻止他进行对比.其实,对比的方法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在外语学习中也是如此.只有通过对比,看清两种语言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才能体会出英语的规律,避免汉语式的英语,也才能加深印象,便于记忆.因此,与其硬性排斥本族语,倒不如因势利导,主动对比,使本族  相似文献   

2.
常常有学生或身边的朋友向我提出这样的问题:“怎样才能学好外语?”“我在外语学习上花费的时间最多,为什么收效不大?”基于这些问题,我想利用这篇文章,从学习者的角度研究一下,应该怎样学习英语,即对优秀语言学习者(goodlanguagelearner)的学习策略进行分析。在语言  相似文献   

3.
但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认为语言的本质特征应该是象似性。文章通过对苏格兰诗人彭斯的一首《一朵红红的玫瑰》的分析,来阐述语言在语音层面表现出来的象似性。  相似文献   

4.
男女话语差异一直受到语言学家的关注。语言歧视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话题。长期以来,社会语言学家注重女性是言语歧视的受害者,并结合女性社会地位和女权主义运动,试图寻找可以诠释的原因。此研究方法虽然行之有效,却忽略了语言现象的另外一个对立面:人类语言当中还存在着相当一部分歧视男性的成分。性别歧视不应该囿于女性的范围,更应该从男性的角度重新去审视性别歧视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语言学家们已不满足于语言的“微观”研究,逐渐转向对语言的“宏观”研究。在苏联,直接与俄语对外教学相联系的理论研究有两个方面:俄语作为一种外语的理论研究有两个方面:俄语对外教学法,在这些领域里最引人注目的恐怕就是语言国情学了。六十年代以来,苏联在对外俄语教学中普遍地贯彻语言国情教学原则,并将语言国情学作  相似文献   

6.
有关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象似性本质特征问题 ,两种观点之间的争论由来已久。自从F·deSaussure提出语言符号任意性原则以来 ,国内外的一些语言学家先后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从象似性角度对任意性提出了种种质疑和挑战 ,甚至认为象似性是语言符号的基本特征。本文在简要评介Saussure有关语言任意性本质特征的基础上 ,分析了外界的批评以及象似性在语言中的种种表现 ,并就任意性原则能否继续发展、以及任意性和象似性的辨证关系方面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从而否定了“任意性支配说” ,阐明了“象似性辨证说”。  相似文献   

7.
近几十年来,由于比较语言学的发展,使英汉语言对比成为翻译的核心。翻译实践证明;凡是英汉相同之处,一般比较容易互译,其不同之处,却往往是翻译时困难所在,需要一定的技巧。本文从语言和文化的角度比较英汉两种语言的异同,从而分析互译时的迁移现象,以便更好地提高翻译质量。所谓迁移,是指已经获得的知识对学习新知识的影响。美国语言学家RobertLado指出:“学习者往往将祖国的语言和文化中的结构、词义和词序迁移到外国的语言和文化中去。”这就是说学习者的母语对学习外语有影响。一方面,这种影响起积极的促进作用,叫做正迁…  相似文献   

8.
审美欣赏属于直觉思维、具有直接性、模糊性、不可分割的整体性和不易捕捉的暗示性、跳跃性。因此对它的把握就有一点水中观月、雾里看花的味道。作为一种直觉思维,审美欣赏具有超语言、超逻辑的特征,但对它的研究又不能象参禅那样“不立文字、教外别传”。或潜思苦想、默处听雷,或当头一棒、大喝一声,让人自己去悟。这就使欣赏研究似乎陷入了一种悖论之中:用逻辑去分析一种超逻辑的东西、用语言去阐述一种超语言的现象。然而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之间的二律背反,不应该导致对这一研究的回避和取消。  相似文献   

9.
外语课堂中的焦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第二语言习得中,焦虑越来越成为关注的焦点。很多理论学家都认为焦虑是人类的基本情感之一,是个性的重要表现形式。尽管理论学家和语言学家对焦虑的划分不一,且其表现形式多样,但大量的研究都表明,焦虑对语言学习有着负面的影响。在国外,焦虑研究受到相当重视;在中国,尽管焦虑在英语学习者中比较普遍,焦虑研究仍被忽视。笔者在教学及考试中屡屡发现不少学生高度焦虑(如声音发颤等现象)。这种紧张必将影响学生们的外语学习成绩,值得语言教师和外语研究人员的关注。文章综述国外外语课堂中焦虑研究的发展、外语习得中焦虑产生的原因及其后果,为中国语言教师和外语研究人员研究焦虑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0.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象似性之争由来已久。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来阐述语言的任意性与象似性,见仁见智。但也出现了一些不正确的观点或不正确的研究方法。有人不在同一个前提或语言结构的同一层面来讨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象似性,导致了一些偏激观点的产生。文章认为,应该正确地理解索绪尔关于语言的任意性与可论证性(象似性)的观点,辩证地看待任意性与象似性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所讨论的僵化现象(Fossilization in Foreign Languge Learning)指的是学生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难以进一步系统掌握所学语言的现象。著名语言学家塞林克(Larry Selinker)经过反复调查研究后指出:“在成年人学习外语的过程中非常有可能会在某一阶段出现”。实践证明.塞林克先生的结论是完全正确的。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外语学习上所花的时间不少,但进步甚微,处于一种学习高原(Rest at a plateau)。有些语言点,语法规则,无论老师怎么讲解,无论采取什么措施,总有一部分学生似懂非懂,更确切地说是一听就懂,一用就错,而且是一错再错。这就是本文要讨论的“僵化现象”。  相似文献   

12.
多少年来,心理学家、语言学家在解释儿童习得第一语言过程中,由于人们看问题的角度和研究的方法不同,得出的习得理论也不同。近年来,更多的人把注意力集中于研究外语学习上。本文主要通过对第一语言习得理论———行为主义论、先天论和认知论的了解,找出第一语言习得和外语学习上的不同点,从而更好地搞好外语学习  相似文献   

13.
语言符号是语言学家研究的重点,而语言符号所具有的性质更是语言学家所关注的焦点:本文对索绪尔提出语言符号任意性(绝对任意性和相对任意性)进行全面分析,并且与现今认知语言学家所提出的语言符号象似性进行比较,认为语言符号任意性或象似性处于绝对支配地位是片面的,二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辨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一、问题引出外语学习中,语言错误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因此,对外语教师来说,错误纠正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本文以一次问卷调查为出发点,讨论了大学英语教师在纠正学生错误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问卷调查笔者曾于1996年底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对象为大学英语教师30名,非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6O名。现将部分调查的问题及结果整理如下:对教师的问卷调查1)在回答“您是怎样处理教学中学生的语言错误的?”时,79%的教师认为应该认真地、及时地纠正;13%的教师认为可在合适时候给予纠正;8%认为错误是语言学习中的正常现象,可置之不理…  相似文献   

15.
0.“主语”(subject)这个词是语法分析中极常见的一个术语.它随着传统语法的诞生而诞生,到今天仍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在学习一门语言的时候,尤其是学习一门外语时,语法分析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辅助手段,而在用这种传统的办法划分句子成分的时候,就要用到“主语”这个概念.根据西方传统语法中最早的对主语(相对于“谓语”而言)所下的定义,主语是说话人用来指明他正在谈论的人或事物的成分(而谓语则是表明说话人关于那人或那事所要说的话的成分).这种意义上的“主语”,精确地说,就是“语法主语”.随着现代语言学的诞生和发展,随着它同心理学、逻辑学、信息科学等学科的结合并产生出许多边缘学科,随着语言学家的视野的扩大,人们可以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探讨和解释语言现象.这时,就句子成分而言,单用“语法主语” 的概念已不足以应付各个不同角度下所产生的诸多新问题,不足以拓宽语言研究的方向.因此,语言学家们便在“语法主语”的基础上又区分出了“逻辑主语”和“主题主语”.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语言学家索绪尔的理论为依据,讨论了在外语学习中如何正确处理好“语言”与“言语”的辩证关系。认为外语学习中不仅要重视语言能力的提高,还要加强言语能力的培养,在区分语言和言语两个不同概念的基础上,遵循语言发展的基本规律,通过培养学习者的语感,提高外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7.
“过程”是韩礼德在他的系统功能语法中对及物性系统描述时使用的一个概念,在阐述及物性系统时,韩礼德没有对这一概念做详细地说明。学者们在学习和应用及物性系统作语篇分析时一般对“过程”概念都印象颇深,但对它的含义却了解不多。本文通过与日本语言学家时枝诚记的“语言过程说”的对比研究,来解读蕴含在“过程”概念中的诸多含义,以便帮助我们深化对系统功能语法的研究和对韩礼德语言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语境”即语言环境,虽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但在语言学研究中却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本世纪,特别是近二、三十年来,国内外语言学家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语言环境对于语言表达和理解的重要性,因此语境问题就越来越被语文研究者所瞩目。研究语义联系语境是语言科学研究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当代语言研究方法的新趋  相似文献   

19.
象似性是英语的重要特征,包括距离象似、顺序象似和数量象似。对象似性的研究可以加深人们对语言与认知以及形式与意义之间关系的认识,还可以使语言理解和习得更加有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加以运用以提高学生对外语的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20.
在祖国的时候,我做了10年的国语教师,学生都是小我10多岁的高中生。来到日本後,我也幸运地当上了国语教师,不过学生大多是有了孙子孙女的爷爷奶奶们。这些“大学生们”恭恭敬敬地称我“老师”,我亲切地叫他们“某某同学”,很快我们就成了忘年的好朋友。於是有了许多关於他们的故事。我的学生们个个都对中国有著友好的感情,并对中国略通一二。野本隆同学自豪地告诉我他去过8次中国。当有人说打算去欧美旅游时,他却直率地说:“除了中国,我哪儿都不想去。因为中国太迷人了,即使去100次也不会够。”他最钟情的是中国多彩而神秘的石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