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经济法理论的新思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经济法是 2 0世纪法律体系适应社会本位思潮的一大创新。社会整体经济利益是经济法的基石范畴 ,由此决定了其性质——公私交融 ,价值——社会效益和社会公正 ,功能——平衡协调经济运行 ,原则——适度规制与适度自由相结合 ,体系——宏观调控法和市场管理法  相似文献   

2.
土地流转引起的土地增量利益关系包括土地开发主体与国家、社会公众、被征地农民与城市被拆迁人之间的增量利益分配关系.本质为各主体对剩余权及其价值的争夺.剩余权分配法律关系需要经济法来主导调整.应遵循利益最大化之经济正当原则与利益共享之法律正当原则;构建增量利益最大化之产权保障机制、增量利益社会共享之税收分配机制与发展权让渡之征收补偿机制.土地增量利益关系之经济法调整手段具有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之社会价值、防范腐败与经济泡沫之政治经济价值及维护发展的公平、普遍与可持续之法律价值.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济法定义和调整范围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经济法是国家为保障社会整体经济利益,实现经济协调发展而规制经济运行行为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经济法的调整范围渗透到经济关系的各个方面。哪里涉及到社会整体经济利益,哪里存在市场经济的缺陷和"失灵",哪里就需要国家干预,经济法就在那里发生作用。将经济法的调整对象限定在经济关系的这一部分或那一部分,显然是不符合实际的,也违背了经济法的基本属性。  相似文献   

4.
人本主义理念是经济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国家干预经济的基本法律形式,经济法中的"人"是作为整体概念而存在的"社会人",经济法中的"本",则指向权利、义务。"经济法的人本主义"就是以维护"社会人"的权利为核心,以促进社会整体的生存和发展为目标的认知形态。经济法的基本假设、基本原则和价值本位都体现人本化的特征,而这些体征在新颁布的《反垄断法》中有集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论经济法的法益目标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不同的法律部门有不同的法益目标 ,经济法的法益目标应是经济法首先追逐和实现的利益即社会公共利益。这种法益目标 ,以经济基本权为权利外形 ,以实现经济上的“公平”为核心。经济法的法益目标的社会根源 ,是经济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 ,它是以社会公共性为根本特征的经济管理关系。经济法的法益目标依靠社会整体调节机制的作用而实现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以利益共同体为其价值本位,以实现高度和谐的利益共同体为最高价值目标。经济法立足社会本位观,以社会整体利益为价值目标。两者对照,不难发现,经济法的价值目标与马克思主义利益问题的价值本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耦合,因此,现阶段,坚持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对经济法价值目标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为指导,不仅能正确认识转型期中国的利益矛盾问题,加深对经济法价值目标的认识,而且能正确解决转型期中国利益的矛盾问题,实现经济法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7.
经济法价值新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经济法价值是经济法一个重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本文首先对经济法价值研究之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进行了揭示,并在确立经济法价值判别标准基础之上,提出并详尽阐述了在作者看来经济法最基本的两大价值目标,即社会经济福利价值与经济民主价值.  相似文献   

8.
经济法的调整范围是学界多年来最为关注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文章指出划分法律部门的实质标准是利益,而不是调整对象和方法.正是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利益需求,才造就了不同的法律部门.社会整体经济利益是经济法的立身之本.一个法律部门出于对某种利益保护的需要,往往调整不同性质的社会关系.同一性质的社会关系由于承载了不同的利益,也往往需要不同的法律部门共同调整,经济法与民法、行政法的关系正是如此,它们共同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社会整体利益代表机制研究--兼论公益诉讼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社会整体利益是经济法的基本范畴,是社会作为一个系统所具有的独立的利益,区别于社会成员个体的利益与部分社会成员所组成的子系统的利益。国家作为社会整体利益的当然代表,既具合法性、正当性,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应建立社会整体利益的补充代表机制加以弥补。这一补充代表机制无论在立法、执法中均已有所体现,但尚需进一步完善。在司法领域,建立社会整体利益的补充代表机制,有助于奠定公益诉讼的理论基础。正确认识社会整体利益及其代表机制,有助于克服经济法学中的国家主义倾向,正确把握经济法的定位和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0.
经济法的价值问题,一直是法学界研究的重点。学者们对之历来有不同的解读和表达,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角度分别来观察,经济法的价值也必然呈现出多元化特征。然而,就本质而言,讨论经济法的民生价值似乎更能体现经济法的特有属性。从经济法产生的经济、政治及法哲学思潮来看,民生显然应当是经济法的本真价值。保障人的基本生存、平衡人与人之间的强弱差异、追求经济与社会的共同发展是经济法民生价值的三大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