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生代”,一个难以界定的概念——以湖南省青玄村为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新生代”这个词 ,学术上有四种用法。一是将其等同于第一代独生子女 (池福安 ,1 998)或曰第五代、“新人类”(沈杰 ,2 0 0 1 ) ;二是将其等同于青年人 (吕杰 ,1 995 ) ,三是指特定人群 ,如出生于一个特定年限的作家群 (金汕、孟固 ,1 997)。四是指称上个世纪 90年代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民流动人口 (王春光 ,2 0 0 0、2 0 0 1 )。罗霞、王春光认为“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有两层含义 ,一层含义是他们年龄在 2 5岁以下 ,于上世纪 90年代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村流动人口……另一层含义就是他们不是第二代农村流动人口 ,因为他们毕竟不是第一代农村…  相似文献   

2.
王星 《职业》2008,(14):82-83
一、农民工的界定及农民工社会保险的立法现状 1.农民工的界定 伴随经济的发展,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并由此形成了一个新的社会群体--城市农民工,又称农民工.本文所称的农民工是指具有农村户口,有承包土地,但不从事农业生产,外出到城市从事非农产业,依靠工资收入维持生活的农村流动人口.  相似文献   

3.
我们将导致留守儿童自杀的原因从个人引向社会,是想让全社会都真正地重视这个问题.我们不能只顾“发展经济”,而罔顾“祖国的未来”,也不能等问题出来后再去“维稳”,这样做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国家统计局最近发布的统计公报,向我们披露了与流动人口和农民工相关的一些数字:2014年,中国的流动人口为2.53亿人;而农民工则为2.74亿人.在农民工中,外出农民工1.68亿人,占61%;本地农民工1.06亿人,占39%.  相似文献   

4.
近日民政部出台《关于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社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中央有关部门就农民工融入社区问题下发的第一个专门性政策文件,首次从国家层面描绘了农民工参与社区生活的“路线图”,为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提供了制度依据和保障。 据统计,当前我国外出农民工有1.64亿人,其中约六成是新生代农民工,是城市流动人口的主要组成部分。他们中的大多数虽然户籍在农村,但长期在城市就业,在社区生活,希望能与城市居民平等享有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5.
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与城乡融合的关系   总被引:359,自引:0,他引:359  
一、问题的由来与研究假设90年代中期 ,有研究者对我国农村外出劳动力的社会群体特征做了如下五点概括 :1 以寻求就业、增加收入为主 ;2 以具有较高人力资本和较强就业能力的农村知识青年为主 ;3 处于常年流动状态 ;4 不为城市所认同 ;5 通过自组织实现流动。还有研究者认为 ,农村流动人口在 80年代以寻求就业为主 ,而到 90年代则转变为以寻求增加收入为主 (杜鹰、白南生等主编 ,1 997)。这些概括显然有一定的道理 ,但是却忽略了其他一些特征 ,比如从城市的角度来看农村流动人口不为城市所认同 ,但是农村流动人口又是如何认同城市的呢 ?…  相似文献   

6.
王西 《现代交际》2014,(10):1-3
农民工返乡创业是农民工外出务工时资金、技术、经验、管理、信息、理念等创业要素积累到一定程度时的一种理性行为,返乡创业不仅可以解决其自身的就业问题,还可以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本文在分析吉林省城镇化背景下青年农民工返乡创业现状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返乡创业农民工在创业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大量农民工涌入北京、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希图通过辛勤劳动改变自己的生活。近年来,农民工问题成为中国社会的热门话题,而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更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随着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许多农村儿童伴随外出打工的父母流入了城镇。我国现有流动人口1.2亿,其中农民工的学龄子女估计有240万—360万,这些孩子的就学问题日趋突出。目前,教育费用过高是流动儿童家庭所面临的最大困难,而基础教育中的弊病加剧了农民工子女的困难。为了实现教育公平——这项最基本的社会公平,政府、教育机构以及一些专家正积极行动起来,努力为同在一片蓝天下的打工子弟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8.
张雪筠 《城市》2014,(2):33-37
正农民市民化是中国城市化、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不同于其他国家的"一步转移",在国家制度、政策的影响下,中国农村人口的城市化被分割成两个子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农民(农村剩余劳动力)到城市农民工的过程;第二阶段是从城市农民工到产业工人和市民的职业与身份的变化过程。随着农民第一阶段城市化转移的实现,存量农民工的市民化已经成为目前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焦点,也是学术研究必须面对和关注的重大实践与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9.
探析“农民工”称谓及其科学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政府文件、大众传媒、学界术语和百姓常语关于"农民工"的各种称谓众说纷纭,诸如"流动人口"、"农村转移劳动力"、"移民"、"农村剩余劳动力"等称呼和称谓。有关于"农民工"称谓双重性、歧视性等的反对意见,也有关于"农民工"称谓客观性、阶段性等合理性的理由。根据我国学术界和全社会对农民工问题的相关研究,力求从理论、政策和统计等多角度、全面而科学分析"农民工"的各种定义、概念及其科学内涵,以便于深入探析关于"农民工"概念界定的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一项对442个县以及北京和珠江三角洲的调查中,外出劳动力受过高中和初中教育的都高于农村一般人口,由于年龄和教育的优势,他们具有较强的经济活动能力。因此,我们可以断言,城市农民工是我国农民中素质较高的一个群体,是农民工的一个特殊群体。但是,按照帕累托的精英理论,如果精英群体长期居于社会底层。那就会引发社会的失衡,造成秩序混乱。城市农民工在农村中。基本上还属于中上层,精英  相似文献   

11.
宋冉  赵子乾  孙玥 《职业时空》2008,4(6):139-140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民进城务工,同时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倾向将子女带到条件更好的城市上学。在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成为一个必然趋势时,由此产生的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是无法回避的。一、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的现状目前,我国流动人口规模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我国的流动人口已经达到1.21亿人,比1990年增长4.67倍,其中74%为农业户口,  相似文献   

12.
农民工如何融入城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政府对人口流动和迁移政策的逐步放宽,我国出现了规模越来越大的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大潮。据统计,2003年我国实际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已达到9900万人,且主要集中于城市地区,为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但尽管大量农民工在城市工作、居住及生活,却由于种种原因不仅没有融入到城市中去,反而成为城市的“边缘群体”。近1亿的农民工不能融入城市,这不利于城市社会的和谐稳定,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3.
农村发展是中国现代化的瓶颈。如何理解农村 ,是当前社会科学研究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的课题。以阅读和理解转型期中国乡村社会为主题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和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联合主办的“转型期乡村社会性质研究”学术研讨会于 2 0 0 1年 7月 14日 - 16日在湖北荆门召开 ,来自全国的 6 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展开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 ①。现将会议内容综述如下。一、研究转型期乡村社会性质的意义针对学术界更多从国家与农民关系的视角和制度的视角来研究农村社会的现状 ,本次讨论会强调立足于乡村社会本身 …  相似文献   

14.
农村发展是中国现代化的瓶颈 ,如何理解农村社会变迁与现代化的关系是当前社会科学研究中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的课题。 2 0 0 2年 5月 3- 6日 ,由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日本神户学院大学大学院人间文化研究科、华东师范大学农村社会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中国农村社会变迁与现代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 ,来自日本神户学院大学大学院人间文化研究科、日本大阪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及北京、上海、江苏、浙江、河北、湖北等地的 5 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部的丁宁宁部…  相似文献   

15.
社会转型与工人阶级的再形成   总被引:58,自引:0,他引:58  
从波兰尼所谓“大转变”、特别是布洛维所谓“第二次大转变”的观点来看待当代社会主义国家的市场转型,形成了“新古典的社会学”与“社会学的马克思主义”两条不同的学术路线。前一条路线关注精英,后一条路线关注工人阶级和底层社会在社会转型期的历史命运。在中国社会,由于转型起点上社会制度安排的不平等,市场社会意义上的中国工人阶级可能沿着两条不同的道路被塑造成型,社会学的“劳工研究”的理论传统中现存的两大理论模式,即“马克思模式”和“波兰尼模式”,分别对“农民工”和原国有企业工人如何形成为市场社会中的工人阶级提供了有效的理论透镜。借助于这些理论透镜,可以重建对“农民工”的整个研究问题并将之纳入阶级形成的框架中。最后,布洛维的“工厂政体”概念,可能为对转型期工人阶级再形成过程进行具体的、以生产过程为中心的民族志研究,提供一个理论和方法论的立足点。  相似文献   

16.
寄居大都市:京沪两地流动人口住房现状分析   总被引:50,自引:0,他引:50  
近年来 ,中国的人口流动浪潮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快速城市化的一个表现。从 1 983年开始 ,以循环流动为主要方式的流动人口数量显著增加。根据 1 997年进行的流动人口调查结果 ,目前在北京和上海两个城市中大约各有 30 0万暂住人口 ,① 其中大多数为农民工 ;调查还表明 ,两市各有大约 50万名流动人口在城市中已居住 3年以上。现阶段中国人口的流动主要是以两种方式实现的 :即通过正式的户口变更而实现的迁移和并不具备户籍从原籍到流入地的官方变更的临时性流动 (这部分人口称为“流动人口”) ,其中后者为目前人口流动的主要形…  相似文献   

17.
流动人口适龄子女教育弱势地位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一、相关理论流动人口适龄子女指年龄在6-16岁之间的流动儿童以及留守儿童 ,不同于人们常用的6-14或7-15岁标准是考虑到流动儿童在流动中耽搁学业或留级等因素 ,所以将年龄标准延长一岁。他们的教育问题主要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就学问题。从社会学角度看 ,流动人口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是社会弱者所产生的问题之一。社会弱者是社会分层的必然结果 ,他们是在社会性资源分配上具有经济利益的贫困性、生活质量的低层次性和承受力的脆弱性的特殊社会群体。根据社会弱者的成因不同 ,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生理性弱者 ,由生理素质差而造成 ,…  相似文献   

18.
新生代农民工指的是初高中毕业后就外出工作的年龄集中在18-25岁的90后,处于成年早期的他们发展阶段任务是要和行探索和剖析,一是从宏观角度将江西省本土特色的文化心理学的内涵与国内外一些较为成熟的择偶理论研究相结合;二是从个人心理层面来这一择偶模式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业大学最近召开了一场学术研讨会,话题是"农民为什么离开土地".来自机关、院校和新闻单位的专家学者30多人,围绕在中国迅速城镇化过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农村劳动力转移后农村老龄化程度以及对未来农业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和见解. 农业部农研中心党组书记陈建华: 现在的社会舆论关注的不是农民为什么离开土地,而是如何把农民从土地上转移出去,发展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不能排斥农民.全社会需要认识未来农业怎么发展,中国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建设究竟还需不需要农民,需要多少农民,需要什么样的农民?这些问题都摆在我们面前. 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流动人口司司长苏荣掛: 我们部门的工作与农村有很大联系,我本人也是从农村出来的,对农村也很有感情.现在目前政府更关心在城镇化过程中,如何转移农村劳动力,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目前,在农村有不少农户是单女户或双女户,女孩从事农业生产比男孩面临更多的困难,要关注纯女户家庭农业生产情况和可能存在的问题,通过制度创新和完善社会服务解决他们面临的生产困难.  相似文献   

20.
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与形成中的农村劳动力市场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通过对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的调查,作者分析研究了形成中的中国农村劳动力市场。研究发现: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城乡差异和地区差异形成了对跨地区农村劳动力的需求,但需求存在着结构性偏差;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的信息主要由亲缘、亲缘关系者提供,但包工头也起了一定作用;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在数量上保证了供给,外出就业者身体素质较好,文化素质较高,但职业培训不足;外出就业者收入可以,但缺乏保障。因此,作者就如何克服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完善和培育农村劳动力市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