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王世光 《中州学刊》2002,(2):125-129
戴震猛烈批评程朱理学理欲观 ,从学术批评的角度来说 ,戴震的推理过程存在误读现象 ,他并没有完整把握朱熹的心性论思想以及朱熹对“心”、“欲”等概念的具体规定。虽然程朱理学具有内在歧义性 ,而且程朱理学本身具有禁欲主义倾向 ,但混淆学术批评与政治批评是造成戴震误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戴震的理欲观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一反程朱理学的理欲对立说,提出了一种新的理欲观——理欲统一观。 戴震认为,理是人们对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是一种必然之则。他说:“理者,察之而几微必要以别之名也,是故谓之分理;在物之质,曰肌理,曰腠理,曰文理;得其分,  相似文献   

3.
戴震哲学思想新论葛荣晋,屈桂英戴震是我国十八世纪一位著名的唯物论哲学家,本文拟就如何揭示他的唯物论思想体系及其内在逻辑结构,发表一孔之见.一“万物本于气”的天道观戴震的唯物论哲学思想体系,是以他的“一气分化论”为基石.在回答宇宙万物本原这一根本问题时...  相似文献   

4.
肖孟夏 《兰州学刊》2012,(11):34-38
一本论与二本论之争是戴震对程朱理学之批判的思想实质。戴震所谓"理"实则是流行不已的"气",这与程朱所谓"理"已经截然不同。虽然文章篇幅所限没有分析程朱理学可能存在的问题,但可以肯定的是戴震用以反对程朱的"气"一本论所将会导致的命定论,事实上无法应对他的时代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十八世纪,中国学术史上虽然有“乾嘉汉学”,但思想界却是一派萧杀沉闷,文字狱的刀光血影冻结了自由精神的驰骋;就在这种万马齐喑的压抑气氛中,却涌现出了一位高呼理学“以理杀人”的著名思想家,他就是戴震——戴东原。关于戴震在思想史上的地位,梁启超曾作过这样的评价:“稍为研究过中国近世学说史的人,都应该认识戴东原先生的位置和价值”(《饮冰室文集》,第65册,“戴东原生日二百年纪念会缘起”)。  相似文献   

6.
去年,我写了《戴震与国保书法家》,戴震与13位清代乾嘉时期的国保书法家的关系(载于《徽州社会科学》2003年第一期)。这些书法家均为戴震的朋友、熟人和弟子。因当时资料未收集毕,还有清末民初的三位国保书法家未写。他们是戴震的再传弟子、三传弟子或私淑弟子俞樾、章炳麟、梁启超。戴震的这三位门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都在戴震的私淑弟子阮元创办的浙江“诂经精舍”、广东的“学海堂”从教、学习过。他们深受戴震思想影响,继承了戴学,并为清末民初掀起戴学研究热潮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苏正道 《理论界》2014,(5):137-140
戴震《孟子字义疏证》采用经学训诂的形式对义理内容进行建构,在学术思想史上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对戴震的义理旨趣、考据特征以及对《孟子》的创新阐释及其缺陷作了分析,认为其过度目的性阐释导致了《疏证》在接受方面的诸多困局。戴震义理学表面上对程朱理学持批判立场,但双方在动机、旨趣和义理内容的建构上不具同源性,戴震把程朱理学瑕疵当成程朱理学本身加以攻击,对原始儒意的理解并没有超越宋儒而进行。戴震对于《孟子》的把握仍有未达,但《疏证》所展现出来的批判精神却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8.
徐道彬 《云梦学刊》2006,27(6):53-55
学术界一般认为,戴震受新安朱熹的影响,其早年便是程朱理学的信徒,表现为唯心主义者。戴氏早年之《屈原赋注》与朱熹《楚辞集注》及戴氏晚年著述比较表明,他对程朱思想的态度始终如一。可见,早年的戴震与其晚年一样,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9.
张盈盈 《学术界》2024,(2):148-155
戴震以批判程朱“气质之性”为基础提出气质之性是人的本然之性。程朱以“理”为人之性善的本体论根据,将人性“恶”的来源归于“气质之性”。戴震论性的思想模式不同于程朱,力主“气质之性”为善。天道观上,他在“天道—天德”中建构“气”与“善”之间的内在联系;性命论上,他从人性结构内部推导出由“血气”之自然到“善”之必然;心知论上,他以“血气心知”为人性的基本实体,通过对“心的本质为气”“心能扩充”的诠释,揭示心知觉道德的能力来源于气,“心”通“事物之则”不惑乎所行。他强调“气质之性”不仅为“善”而且有创造善的能力,彰显了道德主体在道德实践上的能动性。  相似文献   

10.
黄生训诂学方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生,字扶益,别号白山,生于明天启王成年,徽州教县人,与后之妻源江永、休宁戴震皆为徽州同乡。黄生毕生致力于汉学,著述颇丰,《徽州府志)载黄生文稿十八卷,另有“三礼”、“三传”和杜诗方面的撰述,但均已散佚,唯《字估》、《义府》二书,燕族从孙黄承育刊印,而流传至今。《宇治)和《义府》,极务提倡比堪文字、以音求义等训估理论和方法,对清代学者特别是乾嘉学派中人如戴震、王念孙、王引之等人产生过直接影响,训信学史上的地位不可低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字祛》一书日:“于六书多所发明,每字皆有新义,而根据…  相似文献   

11.
关于刘大櫆哲学思想的思考周中明方苞、刘大櫆、姚鼐被称为桐城派“三祖”。他们的哲学思想是什么?权威的《中国文学史》答曰;“是从维护封建统治的儒家思想出发的”,①“究其根本是要维护程朱理学的反动思潮的统治地位。”②事实果真如此么?我们且以“三祖”中承上启...  相似文献   

12.
戴震是我国十八世纪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杰出的反理学战士。主要哲学著作有《原善》、《孟子字义疏正》和《答彭进士允初书》等。安正辉的《戴震哲学著作选注》(中华书局一九七九年版,以下简称《选注》)就是对这几种哲学著作的注解。这本《选注》有总论戴震哲学思想的前言,有记述选注工作的后记。卷(篇)首有提要,正文是逐字逐句注释。选注是很周详的。但有的解释似与原著不合,甚至相反。姑且举  相似文献   

13.
戴震是18世纪我国著名的考据学大师。他的研究对象不仅包括历史上的各种经典文献,还涉及到古代的许多文艺作品(如《诗经》、《楚辞》等)。加上戴震本人是一位哲学家,因此,他的考据学理论很自然地具有重要的美学意义。如果我们进一步考虑到戴震考据学思想与西方解释学理论之间的某些相通之处,其美学意义表现得更为明显。本文试图从上述见解出发,对戴  相似文献   

14.
王船山是明清之际的一位大思想家。他的唯物论的思想体系和辩证法的方法论,其完整性和系统性,超过了那个时代所有的思想家;但他是以维护儒家道统的姿态出现的,因而其思想理论的保守性和落后性,不仅比他晚出的思想家颜元和戴震,比他同时的思想家黄宗羲和傅山,突出又突出。就是比他早出的思想家何心隐和李贽,也要突出又突出。笔者曾写过以《儒家正统的阴影》、《再谈儒家正统的阴影》和《也谈傅山与船山》为题的几篇文字,揭示过船山思想理论的保守性。本文拟再以《再论王船山与傅山》为题,进一步揭示他这一点。  相似文献   

15.
“知即善”是戴震哲学中一个十分著名的命题。戴震提出这一命题,旨在为性善说寻找理性论的根据,以对抗程朱理学以“理”说善的观点。知何以是善?知何以能使人为善?这是戴震“知即善”性善说的中心议题。本文将就这些问题略作讨论。  相似文献   

16.
王杰 《齐鲁学刊》2003,(1):92-95
作为一名思想家 ,戴震在批判、借鉴、总结前人思想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新的伦理价值观。戴震赋予天理、人欲不同于程朱理学的新内涵 ,认为天理就存在于人欲之中 ,并从自然与必然的层面 ,进一步深化了其理欲思想。戴震的新伦理观是通过对程朱理学主张的“存天理 ,灭人欲”的无情批判而得以阐释的 ,它一方面表现了戴震新伦理观的进步倾向 ,另一方面也显示了戴震新伦理观的现实价值和启蒙意义。  相似文献   

17.
清代学问家戴震提出有名的学者成才律:“大国手门下,不能出大国手,二国手三国手门下,反能出大国手”,从一个独特视角反映了传统社会杰出人才的非集群分布,笔者姑且将其命名为“戴震定律”。  相似文献   

18.
卓汴丽 《船山学刊》2009,(4):144-146
在程朱理学仍占统治地位的清代中叶,戴震(字东原)站在“新理学”的立场上。分析并揭露了宋儒与佛教,道家道教的思想渊源关系,深刻地批判了程朱理学“以理杀人”的唯心主义本质,从而大大地推进了我国封建社会反理学的进步斗争。  相似文献   

19.
姚鼐,字姬传,是继方苞、刘大櫆之后,“桐城派”古文运动鼎足而三的另一位大师。《清史稿·文苑传》称,鼐“所为文高简深古”,“辞近于方,理深于刘”。这个评价大抵是公允的。姚鼐不独诗文创作风格卓荦,自成家数,且饶有理论勇气和美学眼光。在风格问题上,姚鼐在我国古代文艺理论和美学理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提出以“阳刚美”和“阴  相似文献   

20.
徽学新说     
《徽州社会科学》2008,(2):40-42
徽州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近些年来.徽学研究不仅在我们徽州“热浪滚滚”,就是世界各地,也已研风日盛,成为一门“显学”。我们徽州先后成立了戴震学术思想研究会、程朱理学研究会和胡适思想研究会(绩溪),并且年年有活动、岁岁有宏论,可谓成绩卓著,硕果累累。我有幸参加了朱子、戴学的有关研讨活动,学习了不少知识。但也感到有点困惑,即:朱熹的学术思想和戴震的学术思想是“反其道而行之”的,往往开朱子会时不免要“扬朱抑戴”:而开戴研会时,又得“扬戴抑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