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易丽媛 《经营管理者》2013,(7X):251-251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食品安全领域的惩罚性赔偿。笔者通过分析惩罚性赔偿责任制度存在诸多的弊端,结合国内外惩罚性赔偿制度的立法发展,就如何确定赔偿数额、赔偿金的计算标准问题进行了重点分析。此外,本文对完善我国食品安全领域的惩罚性赔偿制度提出了若干构想,以试图使其系统化、合理化和可行化。  相似文献   

2.
张建东 《经营管理者》2013,(28):253-253
侵权责任法在产品责任中规定惩罚性赔偿制度,这对于完善我国产品责任,维护产品使用者合法权益具有重大意义。惩罚性赔偿制度的适用具有严格的条件。惩罚性赔偿制度的适用范围仅限于产品缺陷造成的责任,在主观要件上要求"明知",即故意和重大过失,在损害要件上要求具有"严重的人身损害",即死亡和健康严重受损,从而排除了财产损害;责任承担上仅要求承担"相应的"惩罚性赔偿金,对于惩罚性赔偿金的确定应当考量受害人的实际损失、加害人的主观过错、获利情况、财产状况以及其他受处罚情况等因素。  相似文献   

3.
产品质量问题日益频发,在产品责任中适用惩罚性赔偿制度为大势所趋。英美国家都采取了惩罚性赔偿制度,因大陆法国家主要采用损害赔偿的原理,因此中国在侵权责任法出台前,仅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第49条涉及到双倍惩罚。在侵权责任法中规定惩罚性赔偿是一项跨越性的规定。本文从产品责任的惩罚性赔偿的起源及立法演变入手,而通过分析赔偿性赔偿的构成要件并提出对中国现有惩罚性赔偿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惩罚性赔偿是英美法上的制度,它的出现改变了美国的侵权法,在美国的知识产权领域也有惩罚性赔偿的规定。在我国目前的知识产权保护中,由于侵权成本低,使得侵犯知识产权行为泛滥。惩罚性赔偿的功能使得一些学者考虑将其引入到知识产权保护领域。在我国《著作权法》第三次修订中公布的几个征求意见稿中都有关于惩罚性赔偿的规定,其积极意义值得称赞,但其中的问题也值得我们深思,本文结合著作权法送审稿的相关规定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5.
贾星星 《经营管理者》2013,(21):251-252
我国对知识产权保护远远不够,知识产权的侵权行为时有发生,并且其侵权容易维权难,赔偿更难。世界知识经济的一体化也逐渐影响着我国经济格局的发展,知识产权越来越受到保护,对于我国的这种局面,必须予以改变。惩罚性赔偿制度具有惩罚与补偿的功能,对保护知识产权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对此,惩罚性赔偿制度必须引入知识产权领域。国外的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比较成熟,借鉴其成熟的系统,对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有莫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鉴于目前商品房买卖纠纷与日俱增,许多购房者的利益受到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不规范操作和欺诈的损害。为解决这些纠纷、维护购房者利益的过程中,2003年4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将惩罚性赔偿引人到解决此类纠纷中。本文以商品房销售欺诈为中心,围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明确规定的购房者可以请求商品房的出卖人承担惩罚性赔偿责任的情形,分析了商品房销售欺诈中适用惩罚性赔偿的依据及冲突。  相似文献   

7.
当下死亡赔偿金数额的差异招致了学界和群众的普遍批评,因此引发了各界对“同命不同价”的激烈辩论.关于死亡赔偿金的赔偿标准应该在确定其性质的情况下,再在充分考虑受害人职业、年龄、收入状况的情况下,确立有差异的赔偿数额  相似文献   

8.
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由此引发的环境侵权问题时有发生。但我国目前的环境侵权救济理论中盛行的补偿性赔偿原则,却无法为受害人和受损环境提供全面充分的救济。将惩罚性赔偿原则引入我国环境侵权领域,有重要的法律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之际,《食品安全法》中引入的惩罚性条款是顺应规律的必然性结果,但是该惩罚性赔偿条款,由于先天不足,很可能成为纸上权利。为了使它真正发挥惩罚、威慑、实质正义的优势,需要对其补充完善,才能更好地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0.
杨金书 《决策探索》2010,(20):80-80
一、处理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案法官自由裁量权的具体运用 一是在赔偿范围、数额上。如转院无证明,后一医院的治疗费用是否认定,外购药品是否合理?法官认定赔偿具体数额,不同的案情,不同的理由,可能导致法官认定或者不认定。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重点从立法的角度进行了思考与探讨两个方面的原因,知识产权法中举证责任规定的不科学性与赔偿范围、赔偿数额的难以确定性。  相似文献   

12.
现代社会中工伤损害填补机制由一元化逐渐向多元化发展,形成多种制度并存的局面。如何合理地填补工伤所带来的损害,尤其是如何确定工伤民事赔偿与工伤保险的适用关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对于公务人员公车私用肇事的,适用惩罚性赔偿,又何尝不是重塑国家干部、国家机关形象的机会呢?  相似文献   

14.
我国死刑案件适用民事赔偿的必要性可从现实价值、实践操作层面和诉讼经济角度考量;其可行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与我国当前死刑政策目的相一致、与我国目前司法环境现状相适应、与我国死刑量刑体系相适应;对民事赔偿在死刑案件中适用的前瞻性构想有:完善死刑案件附带民事调解制度;建立被害人民事赔偿先行起诉权制度,明确死刑案件民事赔偿的具体适用规则。  相似文献   

15.
惩罚性赔偿制度源于英美法系国家,大陆法系国家对这一制度较陌生。但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产品质量面临严峻挑战。本文将从四部分对惩罚性赔偿制度进行阐述。首先,概括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概念和构成要件,对惩罚性赔偿制度有初步的了解。其次,对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功能进行论证,得出构建惩罚性赔偿制度的重要性及意义。再次,分析现阶段我国法律对惩罚性赔偿制度的立法规定及其不足。最后,对如何完善惩罚性赔偿制度提出建议,从而更好地保障公民人身、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16.
死亡损害赔偿并非是生命本身的赔偿,而是对死者预期利益收入损失的赔偿.死亡赔偿金的性质决定了法律意义上"同命"不可能绝对的"同价",死亡赔偿金尽可能体现死者的收入损失才是理性的回归.  相似文献   

17.
死亡损害赔偿并非是生命本身的赔偿,而是对死者预期利益收入损失的赔偿。死亡赔偿金的性质决定了法律意义上“同命”不可能绝对的“同价”,死亡赔偿金尽可能体现死者的收入损失才是理性的回归.  相似文献   

18.
目前,在知识产权损害赔偿领域已全面建立了法定赔偿制度。随着知识产权案件的逐年增加,法定赔偿的适用比例也随之攀升。本文结合司法实践中的困惑,对知识产权侵权损害法定赔偿的司法适用中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交通事故强制险有其特殊的意义,应当正确理解.这种责任不仅具有法定性,同时具有特殊性.法定性表现在赔偿数额并非由合同当事人约定,完全由法律法规直接规定;不实行过失相抵;不以被保险人有责为前提.机动车一方享有强制缔约权,有强制三者险经营权的保险公司不得拒绝机动车的投保,因此,在受害人的损害超过责任限额情况下,商业保险公司,将根据商业保险合同向被保险人承担理赔的责任.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交往越来越密切,在繁杂的交往中各种矛盾和摩擦也日益增多。近年来,关于著作权的纠纷也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伴随网络出现的网络著作权问题也日渐频繁和复杂,给我国的著作权保护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难题。本文即从中选取网络著作权侵权案件管辖地的确定和著作权侵权法定赔偿数额的确定这两个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