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毛巧晖 《晋阳学刊》2007,(5):121-124
"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之后,解放区掀起了一场新秧歌运动。新秧歌呈现了一个全新的"民间",它的主体为工农兵,内容与主流话语一致。当时的权威话语期望新秧歌既能成为新文艺,同时又不脱离民间,但它的创作者追随意识形态话语,忽视了艺术性和文化内涵,使得它在历史上只是昙花一现,既没有对书面文学产生触动,也没有在民间文学领域留下痕迹。新秧歌运动的历史经验与教训在当今仍具有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徐毅 《理论界》2007,(7):167-168
国际国内经济、政治、文化等发展变化使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面临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出现的新情况和新特点,并据此采取科学的对策,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相似文献   

3.
新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批判理论及其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分析了新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理论的基本内涵,它包括意识形态批判、技术理性批判、大众文化批判、性格结构与心理机制批判四个主题。作者通过将其与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现代人本主义文化批判理论、后现代主义文化批判理论进行比较,对新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理论作了价值学分析,指出新马克思主义者从马克思关于人和实践的基本理解,特别是异化劳动理论出发,对现代人和现代工业社会的深层文化异化进行了深刻剖析,在这一批判中,他们没有走向极端,而是得出了关于人之主体性的积极和建设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现代新儒学的文化之路张能为儒学产生于春秋战国时代,历经数千年。现代新儒家以“反年开新’为主旨,期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中国文化的现代化新开一路。一、现代新儒学的界定与涵义“新儒家思想”、“新儒家运动”等概念,初由冯友兰提出而为贺核明确使用。什么是新儒学...  相似文献   

5.
论新启蒙运动方敏本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出现过一次重要的思想文化运动,它长期以来不为学术界注意。这就是新启蒙运动。这是一次由共产党人发起,广泛吸引其他爱国人士参加的具有民主主义性质的爱国的思想文化运动。它历时不长,但在中国近现代思想史和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  相似文献   

6.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内嵌着意识形态的话语演变与现实表征,表明意识形态作为“观念上层建筑”不是走向终结而是复归社会生活领域。透视全球疫情防控格局及其内在机理,需要理清新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意识形态的基本特质与逻辑范式。以资本逻辑为主导,形式上捍卫自由与人权,实质上造成个体之间、个体与共同体之间的对立,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是西方国家疫情失控的主要思想诱因。充分表达人民意志、重塑个人与国家的共同体思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根本超越西方话语体系,成为推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精神武器”。继续发挥意识形态引导疫情防控的正向作用,理应弘扬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牢牢站稳思想这块阵地,以实现观念上层建筑与政治上层建筑的有益结合,推动建构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与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7.
现代新儒学研究改变了以往将儒学简单归结为封建文化甚至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促使人们一分为二地“同情了解”儒学并认肯了它作为多元文化中之一元存在的合理性,以及现代新儒学作为中国现代三大思潮之一的历史地位。这一研究推进了对传统与现代化的辩证思考,使国人对必须树立民族文化精神主体性的问题有了更为明确的理性自觉,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综合创新”文化理论的发展。广义的新儒学概念有其合理性,内地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决不能归结为是要搞意识形态的斗争,而是因为它是生命的学问。儒学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良性互动及其与西方后现代主义的比较研究是新儒学研究面向未来应当进一步探讨的两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北京大学举办的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致力于洞察国际形势和国内趋势,探讨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进程中,文化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第十七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以"新使命:大国文创与文化小康"为主题,着眼于推进文旅融合和乡村协同,以科技创新助力文化创意,探索文化产业的新业态和商业新模式,以大国文创稳步推进文化小康。  相似文献   

9.
新、马模式:意识形态化的儒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宗贤 《文史哲》2003,(4):109-115
东南亚现代民族国家建立的过程也就是意识形态一体化的整合过程。东南亚国家在意识形态方面具有注重本土和威权主义文化传统的倾向 ,但却是以经济上采取市场经济模式为前提的。它们的意识形态整合 ,明显地具有应对社会转型期的矛盾冲突 ,维护国家稳定 ,引导人民确立国家认同的性质。新加坡的儒家伦理运动 ,以及新、马提出的“亚洲价值观”,都具有这种性质。当今有关亚洲价值观的争论并没有终止。需要回答的是 :在不同地区彼此互异的文化圈里 ,面对文化的多样性 ,人们如何才能在自己文化的认同和其他民族文化之间取得协调、平衡和发展 ?在这个问题上 ,无论是“新马模式”还是儒学的价值观、文化观 ,都可能会从新的角度给我们以启迪。  相似文献   

10.
论意识形态的文化形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文华 《兰州学刊》2008,(6):142-145
人类拓展意义世界的过程,就是在一个无意义的领域中开创自己生活的文化过程,而意识形态则是这一过程的高级状态。文化无意识是意识形态的深厚基础,文化意识是意识形态的必备通路,文化精神是意识形态的思想源泉。以此为文化底蕴,意识形态成为文化发展的核心要素。文化哲学视阈中的意识形态的外部形态和构造,从另一角度诠释了意识形态的形成与发展,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大繁荣提供了意识形态的文化思路。  相似文献   

11.
中国左翼电影运动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焦素娥东西方电影,由于文化传统、时代背景、电影观念等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脉络,构成了世界电影多姿多彩的历史画卷。然而发生在中国30年代的左翼电影运动与发生在40年代的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以其理论与实践上的惊...  相似文献   

12.
新意见群体作为新兴的网络信息传播者,是伴随着Web 2.0技术的兴起、从普通网民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意见生产者。新意见群体的产生有其内在的现实逻辑,在传播性媒体时代,新意见群体逐渐取代网络意见领袖的地位而变得愈加重要,对主流意识形态在传播性媒体中的传播效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它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具有遮蔽权威性、消解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效果等负面影响,同时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有正面作用,能够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叙事能力和传播能力。如何引导新意见群体配合官方主流媒体,扩大和巩固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优势是意识形态工作中的难点,为此,应加强对新意见群体的规范与引领,做好对新意见群体的统战服务工作,优化对传播性媒体的监管,积极宣传主流价值观,引导新意见群体走出拟态环境,推动主流意识形态的良性传播。  相似文献   

13.
杨雅华 《理论界》2007,(7):161-162
新保守主义是当今西方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和理论思潮。近些年来,新保守主义传入我国,其意识形态和理论主张对我国学术界和理论界的影响不可小视。认清新保守主义在中国的影响,寻找解决之对策,对于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4.
新历史主义批评强调从政治权力、意识形态、文化霸权等角度对文本实施一种综合性的解读,将被形式主义与旧历史主义所颠倒的传统重新颠倒过来,把文学与人生、文本与历史、文学与权力话语的关系作为自己分析的中心问题,从而使历史意识的恢复成为文学批评与文学史研究的重要方法论原则。本文将从新历史主义批评的产生背景、新历史主义批评的理论特征和新历史主义批评在操作中的方法特征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1936-1940年的中国新启蒙运动虽部分由马克思主义新哲学者所发动,而其性质则是一场以自由民主为取向的思想文化运动。这主要基于该运动系应建立文化救亡的最广泛的联合阵线和自由民主政治而生,新哲学者在运动中为使联合面尽可能广泛而不得不严防组织领导的宗派性并主张自由竞争,新启蒙者自己给运动的定性也是爱国主义、自由民主主义和理性的综合运动。国共两党对该运动的最终取缔或放弃,昭示着其自由民主的第三条道路方向。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儒”在先秦不过是百家争鸣中的一家之言,到汉代开始演化为一种具有强烈政治色彩的意识形态。五四批孔,终于斩断了儒学与古代封建政治自西汉建立已历时二千余年的历史联系,儒学作为一种政治意识形态的历史随皇帝制、复辟梦的覆灭而一去不复返,它被重新恢复了其哲学——文化的本来面目。五四批孔于儒学是一次不可或缺的洗礼,而现代新儒学则是五四批孔的一个产儿。现代新儒学之“新”,首先就“新”在这里,而且,一切“新”意都从此发源也必须从此发源。  相似文献   

17.
在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的中国封建社会,以儒家为代表的伦理文化对于社会稳定和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社会的发展需要以儒家为代表的伦理文化不断自我更新,一旦儒学自我陶醉,走向教条、僵化,将对社会发展起消极作用;当儒学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作为意识形态的儒学也就终结了。中国新文化的建构,应立足于以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指导,从现实的社会运动出发,尤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动中寻找新道德、新文化的生长点,同时吸取一切人类文明成果,包括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来构造社会主义中国新文化。  相似文献   

18.
论新启蒙运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启蒙运动是20世纪30年代左翼文化人发起的一次思想文化运动。本文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新启蒙运动的兴起、内容及影响 ,指出新启蒙运动之“新”在于其提出了“扬弃”五四的新方针 :(1)提出把马克思主义和理性主义、民主主义、自由主义及爱国主义相结合的新理性主义 ;(2)提出对文化采取辩证和理性态度 ,以中国与西方、传统与现代、国际性与民族性的文化综合为建构新文化的方针 ;(3)提出以大众启蒙代替市民启蒙 ,通过新思想新文化的普及而达到民族的自觉和思想的解放。由于国难当头的严峻历史环境 ,新启蒙运动未能发生五四新文化运动那样深远的历史影响 ,但仍可谓与五四一脉相承的现代中国启蒙思潮的又一波澜  相似文献   

19.
"中国道路"是对正在生成中的人类文明新秩序的承载,对新历史理性精神的承诺。一百多年来中国历史的变迁与实践变革进程,始终受制于西方现代性文化的思想逻辑。作为对此种文化宿命的超越性努力,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社会改革实践,一代中国人秉承新"中华性"的文化期望和观念预设,基于权利政治、公益政治以及人本政治的治理与善治理念,循着合法性论证与主体认同之"道德意识形态-政治意识形态-文化意识形态"的自主轨迹,始终致力于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之内在公共性特质,旨在实现普适意义上的国民普遍福祉,表现出力图超越狭隘的"发展主义"模式,重建新历史理性,自主探寻能够引领中华民族朝向公正、民主、和谐、共享之自由公义社会前行的文明进步新路的恢弘气度。  相似文献   

20.
欧盟国家长期以来都是比较纯粹的民族国家,20世纪90年代新的国际迁移浪潮打破了这一局面。在这一浪潮中有一股逆流,即反移民情绪和运动,其极端形式就是种族主义运动。这一逆流的思想基础是“新民族主义”,“新民族主义”发展到极端就演变成为种族主义。同时,欧盟也出现了反民族歧视的多元文化主义,这一思想已经成为反种族主义的最有力武器。当前欧盟的种族主义具有许多新特点更有组织性,更讲究战略,政治企图更明显,斗争更策略。认识这些特点对反种族主义具有重要意义。欧盟国家在对付这一逆流方面已经采取了一些较积极的措施,尽管不同国家和不同利益团体还没有达成一致,但是多元文化主义在与种族主义逆流的反复斗争中必将排除障碍,继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