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基准线法是碳限额与交易制度中免费碳配额分配的常用方法之一,其实施关键是确定碳排放基准值,即企业所处行业单位产品碳排放量的平均值。假定有政府和企业两个决策体,政府作为领导者以社会福利最大化为决策目标,决策最优碳排放基准值;生产企业作为跟随者以利润最大化为决策目标,决策企业碳减排水平和产品定价。通过构建政府社会福利最大化与企业利润最大化斯坦伯格博弈模型,探讨基准线法下政府最优碳排放基准值设定、企业最优碳减排决策和产品定价策略。研究表明:政府最优碳排放基准值的设定与政府碳减排目标、未减排时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碳排放量和环境影响正相关,与消费者低碳意识负相关。企业的最优碳减排水平决策和最优定价决策,主要受政府碳排放基准值、未减排时单位产品的环境影响成本和消费者低碳意识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2.
面对日益严格的碳排放管制,企业应该加大减排投资还是直接到碳交易市场购买配额,以实现碳成本最低,碳减排收益最大化?这是每一个高能耗高排放企业都必须面对的决策问题。文章拟建立AB两家水泥企业的碳减排策略的博弈模型,通过对此模型进行演化博弈分析,以发现影响企业低碳减排决策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水泥企业是否选择在生产过程中加大减排投入取决于其单位碳减排成本与消费者对低碳产品的偏好程度和碳价之和的大小比较。因此,要实现低成本减排的目标,水泥企业应积极开展低碳生产技术和减排技术的研发,追踪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碳元素流,针对碳排放量较高的重点生产工艺进行碳减排改造。政府则需要加快推进碳交易市场建设,为企业参与碳交易提供稳定的市场环境。同时加大对低碳产品的宣传,强化消费者对低碳产品和水泥企业碳减排行动的认可。  相似文献   

3.
欧盟排放交易机制是欧盟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它以欧盟成员国为交易市场,实现碳排放配额在成员国之间的自由贸易.排放交易机制的制定和执行体现了欧盟超国家、国家和次国家行为体三个不同层次的互动和博弈.欧盟超国家机构在排放交易机制的决策和执行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欧洲的妥协文化、减排压力和现实经济利益促使各成员国最终接受排放交易机制,次国家行为体积极参与并通过各自国家分配计划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自提出倡议以来,欧盟委员会和成员国在政治博弈中不断完善排放交易机制,有效地实现了碳排放的减少,为成员国履行《京都议定书》的承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碳排放权交易的微观效果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13年6月起,我国先后在深圳等七个省市实施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利用这一政策的"准自然实验"性质,以及基于2012—2015年上市公司平衡面板数据的双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碳排放权交易对企业碳减排效果及减排机制的影响。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实施能有效促使企业碳减排,但企业主要是通过减少产量这种短期行为来减少碳排放,而非通过投入减排技术以达到清洁生产来实现长期减排。相关部门可通过将市场碳价维持在有效区间,为企业提供减排技术补贴等措施引导企业减排行为,以促进节能减排的技术投入,实现长期减排效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碳排放影响因素引入供应商管理库存模式中,针对由单一供应商和单一零售商构成的二级供应链,建立考虑碳排放成本的总成本优化库存模型和供应链碳排放测算模型,求出不同情形下的最优补货策略和最低碳排放量,并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实施供应商管理库存对供应链库存总成本和总碳排放的优化效果。通过数值实验验证模型有效性,并进行各参数对不同优化目标的影响灵敏度分析。  相似文献   

6.
在碳排放约束下,利用动态古诺模型,分析厂商如何优化产量、交易碳排放权的规模、净化节约额以实现利润最大化的问题,得到相应的均衡量和各阶段最优量,并给出竞争市场中的企业减排策略以及政府的行为和碳排放权价格对企业减排策略的影响,阐述在竞争市场中减排和碳排放权交易的运行机制。研究发现: 双寡头竞争市场中存在均衡状态;在减排率较低时,制造上获得最高利润,而企业追求过高的减排率将会导致过分依赖碳减排市场而获得较低的利润;制造商应该适时低价购入过量碳排放权,而在高价时卖出多余的碳排放权,以充分利用碳排放权市场以增加利润降低成本;制造商的利润会随着政府碳排放权分配系数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7.
基于激励相容理论,在模糊市场需求和回收产品质量条件下,研究了考虑碳税和补贴的再制造闭环供应链系统总成本模型。为了研究该模型模糊因素,提出模糊机会约束规划方法。作为一个离散优化问题,使用遗传算法和粒子群优化来寻找实例近似最优解。结果表明:在市场需求量和回收品质量水平的模糊环境下,总成本有不同的变化;政府仅设置补贴政策或碳税政策并不利于降低成本、减少碳排放量;当政府采取补贴和碳税双重政策时,废旧产品回收率提高,供应链的碳排放量以及总成本也有大幅度的下降。研究有助于企业在模糊环境中制订合理的生产计划,也有助于政府充分利用激励相容理论,指导企业减少碳排放量,提高回收率和再制造率。  相似文献   

8.
适应低碳经济的企业碳排放成本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低碳经济背景下,制造企业需要规划自身的低碳战略。通过构建短期碳排放成本决策模型,得到了最优碳排放量和碳排放成本组合点;进一步分析长期碳排放成本决策模型后,提出长期碳排放成本将会随碳排放量下降而相应减少。同时,以汽车产业为例进行了"碳排放量"征收碳税分析,也验证了短期与长期碳排放成本决策模型。  相似文献   

9.
碳排放交易市场机制的比较与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排放交易作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有力措施之一,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国际两大碳排放交易市场(欧盟温室气体排放交易体系和芝加哥气候交易所)以其各自独特的运作模式成为全球减排温室气体的典范。我国的节能减排工作应在碳排放交易模式、节能配额制度以及惩罚措施等方面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0.
正义是碳排放权初始额度分配规则的首要德性。因此,碳排放权初始额度分配规则必须接受正当性之检验,使之符合社会正义的要求。我国正在推进碳排放权交易统一市场建设,碳排放权初始额度分配规则是其中一个关键要素。在此背景下,应当结合生态-社会-经济等多元目标,综合权衡,充分照顾欠发达地区、贫困人群生存与发展的需要,选择多元化的碳排放权交易初始配额分配规则,并建构有效的碳排放权初始额度抵扣机制,降低基本民生产品生产企业的成本。  相似文献   

11.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基本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排放权交易将市场机制引入到碳减排工作中,以较低的成本达到减排目标,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我国于今年开展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发布了一系列政策并更新了技术条件,但是却存在较为严重的法律规范缺位现象.因此,我国亟须通过立法来确认和规范碳排放权及相关许可证、交易主体、交易规则等基本问题,明示其合法性与正当性以保护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长期、稳定、健康运行.  相似文献   

12.
京都议定书提出了消减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具体目标及消减方案,由此二氧化碳排放权交易成为关注的热点。目前,我国排污权交易制度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排污权交易与其他环境污染治理方式的比较以及排污权的初始分配问题上,而对于初始分配之后具体的分配规则的讨论和研究较少。基于二氧化碳排污权初始为免费分配这一前提条件下,分析了基于历史排污法,更新排污法,历史产量法和更新产量法四种不同分配方法,并将这些方法应用于电力行业,仿真测度其绩效,得出了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碳排放权交易作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有力措施之一,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从碳排放交易的过程来看,碳排放权具有稀缺性、排他性、可交易性、可分割性等产权特征。欧盟温室气体排放交易体系以其成熟的运作模式成为全球减排温室气体的典范,并有其独特的特点、方式及其制度保障措施。建立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必须提高对碳排放权交易价值的认识,加强碳排放权交易相关人才的培养,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基本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4.
碳限额与交易机制下零售商模糊库存模型优化求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不确定条件下碳交易机制对库存管理中排放控制和成本优化的影响,用梯形模糊数描述各参数和决策变量,建立碳交易机制下模糊经济订货批量模型和排放模型,对比分析不同决策下经济订货量的关系,讨论碳交易机制对模糊成本与碳排放的影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模糊模型能有效降低决策的不确定性;模糊参数满足一定条件时,考虑碳交易机制前后和仅考虑碳排放最小时的经济订货量不相同,适宜进行碳交易;碳限额增大能有效降低成本,对经济订货量和排放无直接影响;碳价与排放负相关,而对成本的作用则取决于给定碳限额的范围。  相似文献   

15.
《京都议定书》和碳排放权分配问题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文章从稳定大气 CO2 浓度 ,碳排放权分配和减排行动的承诺等方面进行分析 ,表明发展中国家应坚持人均碳排放权分配的原则。发达国家对《京都议定书》和《马拉喀什协议》的承诺 ,远不能满足根据人均碳排放权分配原则所应承担的义务。只有在发达国家承诺按人均原则加大削减的力度 ,发展中国家才可以按照有区别的责任采取适当的行动。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 ,CO2 排放量必将成倍增长 ,这是理所当然的。发展中国家逐步降低 GDP的碳排放系数 ,可以实现按人均碳排放分配原则所应承担义务  相似文献   

16.
构建了单个排污行业黟总量控制为核心的排污权交易机制模型以及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博弈模型,以考察排污权交易机制在环境治理方面所带来的社会福利影响。建立低成本的完善的排污监管机制是建立有效排污权交易机制的关键条件,政府部门可以通过降低监管成本,提高治污能力以及提供相应的减排激励或者提供相应的产品技术研发资金来有效地提高治污效率,提高社会福利,而企业同样具有相应的激励来改进生产技术,减少污染物产生量和直接排放量来增加企业福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