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从新世纪开始,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以更重要更科学的角色定位走上中国文学的舞台。如何建构符合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文论就成为摆在民族文学研究学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文章从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理论研究新视野与探索、母语文学之论辩、民族叙事与民族性、学科建构与民族文学发展趋势四个方面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2.
边地文学在近年的异军突起,与其中所潜隐的大国想象的意识形态符码密不可分,论文以边地小说为中心,从边缘化的焦虑和大国的想象、民族文化交融与民族性格重塑以及意识形态的隐秘整合三个方面来具体论述,以期解开边地文学火爆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3.
北方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方民族主要指包括满—通古斯、蒙古、突厥三个语族在内的阿尔泰语系民族,在北方民族文化中,狩猎文化、渔猎文化、游牧文化、农耕文化等各种不同类型的文化曾长期并存。产生于北方文化土壤中的口承文学与作家文学,特别是其中的神话、英雄史诗和戏剧文学,对中华文化与文学的发展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北方民族文化与文学的研究因而在21世纪全球文化对话及中华多元一体文化形成与发展研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关于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当代文学应包括大陆文学、台湾文学及香港与澳门文学三个组成部分;中国当代文学史是19世纪末开始、至今尚未结束的中国文学现代化的漫长而又曲折历程中一个短暂而特殊的阶段。文学史写作应避免“历史补缺主义”、“历史混合主义”、庸俗技术主义的倾向,在整个现代化进程中进行考察,以求准确地把握中国当代文学的基本历史特征。中国当代文学史走了一条“之”字形的复杂道路,有三个贯穿始终、影响巨大的问题,分别为:文学工具化与文学自觉,文学的“民族情结”与文学的世界眼光和启蒙意识,作家的精神状态与人民大众的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民族文学理论界大为活跃,悬而未决的民族文学划分依据问题再度引起民族文学理论工作者的重视。归纳各家之言,可分为作者族属决定论、生活题材决定论、语言文字决定论、综合兼顾论和民族共同心理素质决定论五家之说。分歧之大,一时难以取得一致意见。根据目前的讨论情况,我觉得有必要强调与该课题相关的三个极为重要的理论前提。 一,民族文学的划分依据问题不纯属文艺学问题,它涉及文艺学与民族学双重理论。文学民族性问题的真正解决是民族文学的划分依据这一课题解决的直接的理论前提。所以,有必要把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理论辩正地结合起来,研究面临的问题。 二,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文学处于多层次的系统关系中。系统的关系不同,其意义、性质有别,因而也就可以对文学做出多种具体的规定。文学在这一系统关系中的意义,性质代替不了它在另一系统关系中的意义、性质,对文学在某一系统关系中的具体规定代替不了对文学的总体规定。解决民族文学的划分依据,首先得弄清文学在此处于汁么样的系统关系之中,然后做出其具体规定,把具体规定与总体规定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6.
研究与概括各民族文学及各国文学的特性,应该以民族(国家)文学为最基本单元、以世界文学为广阔平台,进行宏观的比较研究.在宏观比较文学的视域中,可以概括出中国传统文学的三个文化特性:其一,作家的官吏化造成了作家的非职业性、官场风气与官宦价值观对文学的渗透,致使作家思想不自由、写作时间与精力有限、作品数量偏少等缺陷;其二,"现世主义"态度使作家注重现世人生、缺乏宗教热情与来世关怀;其三,"非个性主义"倾向造成作家作品社会描写过剩,个性表现、自我解剖与忏悔精神贫弱,对内心世界与灵魂痛苦的深度探索不足.  相似文献   

7.
古代地中海文化圈是最早孕育人类文明的摇篮之一,这一区域内各主要民族和国家在文化上的交流和相互影响,是古代地中海世界灿烂的文学成就得以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地中海文化圈的文学与文化应划分为"泛美索不达米亚文学与文化"、"北非文学与文化"和"古希腊罗马文学与文化"三个部分,古代地中海文化圈内不同地区文学相互影响,从而为比较文学的影响研究提供了一个具体的实例。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文学向现代转型的激变期"五四",茅盾的现代文学观极为丰富又具有前瞻性。近30年对其研究达到相当高的学术层次,但是对他提出的"民族的文学"与"世界的文学"两个范畴及其相互关系的探究却显不足。早在19世纪20年代歌德提出了"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两个概念,随后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世界的文学"设想;逮及20世纪中国五四文学革命勃发,首倡建构"民族的文学"(即国民文学)与"世界的文学"的茅盾,既对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及其相互关系作了精辟论述,又对先创造国民文学再联合各国建设世界文学的缘由给出充分阐明,也对现代中国民族文学必具的美学特征作出了科学的预测。茅盾的现代文学观不仅具有原创的理论价值,而且它的前瞻性也具有当下的现实意义,对于解决新世纪以来文学创作繁荣背后的"乱象"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9.
邓楠 《江汉论坛》2006,(6):96-98
民族文学的建构与民族文学的独创性密不可分。魔幻现实主义与寻根文学在寻求文学创新性上都有一致之处,但又有迥然的区别。这种差异决定了两个流派艺术价值的高低。  相似文献   

10.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在其当代六十年的建构史中,被给予了"社会主义民族文学"、"民族的民族文学"以及"后殖民弱势文学"三种身份定位。它们都是不同语境下话语的主体性生产的结果。通过历史的梳理与西方相关理论(尤其是后殖民身份话语、德勒兹等的"弱势文学"理论)的深入对话,我们既可能有效地破除困扰于中国少数民族文学领域中的简单性、本质化的认识误区,同时也可能从此一特定角度出发,推动中国文艺理论建设与世界对话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东岳论丛》2019,(6):126-136
比较文学界围绕"世界文学"话题的讨论时来已久,然而却在很多问题上聚讼纷纭、莫衷一是。作为文学批评家及文学史家的勃兰兑斯也曾表达过自己对世界文学的看法。他认为:相较于优势民族语言,使用弱国语言的书写在进入世界文学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翻译并不能作为民族文学进入世界文学殿堂的工具;优秀作家必须要做到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融合。在全球化语境的时下,我们有必要深入探讨民族文学如何传播、翻译怎样起作用以及世界文学是否可能这些百年前曾让勃兰兑斯焦虑的话题。美国比较文学专家达姆若什分别从民族文学的椭圆折射、翻译的可行性及作为一种阅读模式等三个方面来重新定义世界文学,这有助于我们重新思考勃兰兑斯提出的问题并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12.
台港文人的归属意识及文学的归属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植于悠久的中国文学传统 ,并由中华民族文化孕育、滋润产生、成长的 ,反映炎黄子孙人生的台港文学表现出集中、鲜明并具有明确指向性的归属主题 ,显现出台港文人强烈、坚韧的归属意识。本文试对其从乡土、民族、文化三个方面以及情感、灵魂、神志三个层次上作以论述。  相似文献   

13.
郭昭第 《理论界》2010,(6):134-136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中国化,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强调文学的革命化,但很大程度上否定了民族文化,这是中国化的准备阶段;第二阶段提倡文学大众化,但很大程度上用阶级分析方法区别了民族文化,这是中国化的形成阶段;第三阶段提出文学民族化,但很大程度上主要着眼于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这是中国化的成熟阶段。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中国化应该与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尤其艺术精神的有机结合起来。但许多人并没有真正认识到这一点。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新文学的基本立场是俯视式的启蒙,这使它对文学接受持比较轻视的态度.虽然它也做出多种努力,也取得过一定成绩,但未能真正融入社会大众中.文学接受有着复杂的社会文化心理,其本质是作家与读者的心灵互动.其中包括三个层面:人性和民族文化、情感认同以及趣味的需求.所以,文学接受并非如许多人想像的那样关联着低俗,并且,它还是文学进行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是检验文学与社会文化关系的试金石.因此,新文学需要在坚持自己独立精神的前提下,重视文学接受.一是强化自己的民族个性,二是加强对现实大众的热爱和关注.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分析三部具有代表性的美国文学史,论述美国文学史作为一种国家叙事,参与并反映了美国民族身份和文化特性的建构过程.美国文学史家将文学主体意识构建往往等同于民族主体意识建构.通过对美国民族起源、民族身份和美国文学的界定,通过不同的编写体例和内容安排,这三部文学史反映了当时的文化风格,强化社会的主导意识形态,表现美利坚民族不断变化的整体形象.  相似文献   

16.
<正> 中外文学史的经验证明,文学的发展和繁荣固然离不开对别国、别的民族的优秀文学的学习与借鉴,但起决定作用的却从来是对本民族优秀文学遗产的吸收和采用。一个缺乏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民族,一个只会照抄照搬别国、别的民族的文学经验的民族,是不会有独立的文学的,更不会有本民族文学的健康发展和繁荣。文学的独立和成熟是以文学的民族化为条件的,没有文学的民族化,也就没有文学的独立和成熟。古的和外国的姑且不论,单是我国“五四”以来的新文学和近几年的文学创作实践,就为我们探讨文艺民族化问题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教训。“五四”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文学的历史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北方各民族积极参与了中华古代文明的创造,为中国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大地上新石器时代的考古文化分为三大系统,中国古代民族的空间分布与之相应,亦可分为北方民族系统、中土民族系统和南方民族系统。这三大文化—民族系统分别为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文学、中土汉民族文学和南方民族文学的源头和土壤。三大文学系统由北而南,组成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古代文学总体结构。北方民族文化、文学往往为主体民族文学输入新鲜血液,激活其内在运行机制,使其得以充实和重振,呈现出新的风貌。北方民族文学与汉族文学的互动,不但使中华古代文学保持了活力,也是北方民族文学的基本特征之一。汉语文学的发展,既体现了其他民族的“汉化”,也体现了汉民族的“胡化”。  相似文献   

18.
新西兰毛利英语文学是较为晚近产生的一种文化现象,它是毛利文学从部落口头传统到毛利语书面文学、再到毛利英语文学发展演变的产物。毛利英语文学生成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肇兴于70年代。肇兴期的毛利英语文学大致经历了田园抒情与文学重构、激进抵抗与多元探索以及走向全球本土化三个阶段,每一阶段的关注重点和书写内容都与时代大潮紧密联系在一起。新崛起的毛利英语文学对新西兰国内的民族关系、新西兰文学乃至世界文坛都产生了一定影响。剖析毛利文学提出的诸多问题有助于推动世界原住民文学文化研究迈向纵深。  相似文献   

19.
民族作家在进行创作时,总会面临一个民族书写的问题.文章从沈从文、老舍和田耳的创作实际出发,提取出民族文学中民族性的三种基本表现形态,即彰显、潜隐与淡化.  相似文献   

20.
赫哲族文学永恒的魅力主要源于其民族特色。本文从一部描绘民族生活的大书,一曲民族英雄的赞歌,一幅生动的古代渔猎民族的风俗画卷三个方面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