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5 毫秒
1.
“金陵翼圣堂是明代就有的名肆”这一说法存在诸多疑点,故据此断定李渔与清初翼圣堂属于合作关系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李渔《与魏贞庵相国》书证明其多年雇佣刻工刻书;“门开书库绝穿窬”乃李渔的“诗家语”,书库即指书坊;《资治新书》初集卷首所载李渔的《征文小启》说明等资料,证明李渔自述移家金陵后的书坊名翼圣堂,李渔就是清初金陵翼圣堂书坊的主人。  相似文献   

2.
沈心友作为李渔的传人,得到妇翁言传身教,能诗能文,目前已发现有二十余篇作品传世,首先是编书评书的好手,才成为刻书印书的内行.其先是协助李渔创建并管理翼圣堂——芥子园书坊,后来则独立主持经营杭州与金陵抱青阁书坊.其在经营刻书业的过程中,继承了李渔的特色书策略、畅销书策略、新书预告策略、家族传承策略,为清初刻书业作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是中国出版史上一位颇有作为的书坊主人.  相似文献   

3.
芥子园新探     
本文依据有关材料,确定由李渔始建的金陵芥子园从康熙七年戊申(1668)至同治八年己巳(1869),历经整整二百年.芥子园园址位于周处台东侧或西侧,李渔刊刻自己重要著述的翼圣堂即芥子园书坊之名,但翼圣堂康熙二年已存,时间上早于芥子园,李渔的芥子园家乐虽多次外出,但在清初金陵剧坛上颇有影响,此外,文中对芥子园景观作了描述,对芥子园的变迁以及迄今为止所见芥子园刊刻的书目作了探讨,对已有的某些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明末清初的社会思潮及仕途的不顺催生了一批文士编辑出版家,他们既从事文学创作又跻身编辑出版行业,李渔便是其中的一员。李渔一生编辑出版了数百万字的作品,在编辑出版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李渔力求创新、以读者为本、注重寓教于乐的编辑理念,使他以及他的书坊芥子园编辑出版的作品呈现出鲜明的特色,具有极高的文学、文化价值,在当时为他赢得了较高的声誉和经济收益,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特别是《芥子园画传》(《芥子固画谱》)、《闲情偶寄》以及“四大奇书”等让后学受益无穷。  相似文献   

5.
作为书坊主与编辑家的李渔未曾有文专门论及。本文着重探究李渔从事编辑、出版业成因、特点,详尽阐述李渔勇于开拓、严格精审的编辑精神,同时指出李渔从事编辑、出版业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6.
《芥子园画传》作为传统绘画的教本,是文人画家组织生产的结果,它代表着文人画的价值理念和意识形态,在金陵城里有着浓厚商业氛围的书肆书坊中出售。对《芥子园画传》的批评反衬了山水表达的模式化、雕版印刷的现实性以及绘画学习的方便性,它们将带来传统绘画的普泛化和浅俗化,是新的美学价值生成的契机。和传统的画谱相比,《芥子园画传》提供的学习方法可让初学者在短期内掌握绘画技巧和知识点,为登堂入室打下良好基础,它也有意识地连接到历史上名家的画法、画作,使文化资源的获取变得容易。通过借助李渔和芥子园品牌效应的推广,《芥子园画传》终结了传统绘画学习方面的资源垄断,打破了文化对社会阶层的区隔,开辟了中国绘画走向现代性、平民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本文说明李渔与扬州关系密切的原因,从康熙《扬州府志》、《淮海英灵集》、《百尺梧桐阁集》、《桐引楼诗》等书中辑得有关材料,考索李渔在扬州的游踪、交游以及主要活动,同时探讨李渔的造园技巧对扬州园林的影响,李渔小说戏曲作品中对明末清初扬州盐商和“扬州女”形象的刻画。  相似文献   

8.
李渔四题     
通俗文化大师提起李渔,人们就会联想到戏剧,因为他是著名的戏剧理论家、作家、导演。说到《无声戏》、《十二楼》,人们又不能不承认他是小说家。李渔评过许多文艺作品,有精采的文论,是公认的批评家。他开书铺,四出搜求作品,编印各类图书,又是杰出的出版家。此外,他有《笠翁论古》,是出色  相似文献   

9.
金陵是明代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刻书出版业在明中叶后持续繁荣,出现了很多同一姓氏的书坊主,形成了不同的家族刻书群落,如周姓、唐姓等。根据各家的载录与现存一些文献材料,对明代金陵地区的周姓书坊主及书坊进行了梳理、辨疑和补充,为分析金陵地区文学与文化的传播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考辨李渔的交游与遗迹,拈出他人写给李渔的诗作5首,涉及李渔的资料6则.清人王灏<娜如山房说尤>卷下"李笠翁"条不可能出于袁于令;李渔所改<琵琶记>一出原名<弹词>;朱慎的<菊山词>分别由李渔与张潮鉴定及参订,二人或有交往;翁方纲所咏李渔修葺的园林当是位于北京外城西韩家潭的芥子园.  相似文献   

11.
<正> 李渔对戏剧美学的建树有目共睹。但他的园林美学也有很丰富的内容。他与明清许多文人一样,“牢骚寄声伎,经济储山林”,自诩生平有“辩审音乐”和“置造园亭”两绝技。他出身于一个“园亭罗绮甲邑内”的富有之家,“生平锢疾,注在烟霞竹石间”,泉石经纶满腹。他的《闲情偶寄》模仿明代高濂《遵生八笺》的格局,也分八部,其中《居室部》、《种植部》、《器玩部》体现了其造园艺术的审美理想。李渔还是一个园庭建造艺术家,亲自营造过伊园、芥子园、层园,并帮助龚鼎孳设计过绿野堂  相似文献   

12.
试论陶庭学父子及其与黄丕烈的关系翟冕良苏州在明清时期,书坊甚多。1983年《吴门版话—宋元明刻书小史》中初步提到包括明代苏州书坊的刻书盛况。1985年古旧书店江澄波等编写的《苏州古旧书店志》、1992年《江苏出版史志》第三期叶瑞宝写的《苏州书坊刻书考...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列目的《古今全史》与李渔的《古今史略》系互有联系的两部通俗史书。《古今全史》本为明人舒弘谔纂辑,记事至万历四十七年,李渔续辑熹、怀二庙史事并附《殉难录》。此后李渔又独力撰辑《古今史略》一书,并将《古今全史》中并非出自于他手的部分批语移之于《古今史略》,故不能完全认定《古今史略》中的批语为李渔的史学观点  相似文献   

14.
李渔是清初著名的曲家。芥子园主人《弁言》说:“海内文人,无不奉为宗匠,鸡林词客,孰不视为指南。”包璿《李先生一家言全集叙》甚至说:“天下妇人孺子,无不知有湖上笠翁矣。”李渔既然如此为当时文人乃至妇孺所推崇,当然不会只是由于他在戏曲理论方面的建树,而主要是由于他在戏曲创作方面的成就。但是近几十年来,人们只是专力于他的戏曲理论的研究,而对他的戏曲创作则几乎无人问津,偶尔论及,也只是以庸俗肤浅而嗤之以鼻;“创作是蹩脚的”似乎已成定论。究其原因,主要是过去我们习惯于只是简单地在古  相似文献   

15.
李渔“抹倒”汤显祖辨闻而畏李渔在《闲情偶寄》“演习部·选剧第一”中说:“汤若士之《牡丹亭》、《邯郸梦》得以盛传于世,吴石渠之《绿牡丹》、《画中人》得以偶登于场者,皆才人侥幸之事,非文至必传之常理也。若据时优本念,则愿秦皇复出,尽火文人已刻之书,止存优...  相似文献   

16.
骆兵 《南都学坛》2004,24(3):65-68
李渔的戏曲理论主要体现于其所作《闲情偶寄》中。《闲情偶寄》的传播渠道首先是刊刻印行销售,包括翻刻与伪刻;其次是朋友之间的分送赠阅、作序评点或阅读交流。李渔戏曲理论在社会上传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对后人的戏曲理论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后人心目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这从朋友或者一般读者,同时代人或者后人的序跋和戏曲理论著作当中可以得到证明。  相似文献   

17.
一、关于当前“李渔热”的基本情况 李渔(公元1611~1680年),是明末清初重要文人,祖籍浙江兰溪,出生并成长于如皋,成年以后迁移各地,主要生活在江苏浙江地区。李渔在文化方面有很多成就,长期以来,人们主要把李渔看作一个文学家,重视他在小说戏曲创作和文艺理论方面的成就,但是随着现代社会文化的迅速发展,李渔在指导戏曲演出实践、建立戏班培养演员、外出旅游、休闲养生、营建园林、养植花卉、布置居室、美食烹饪诸多方面的成就受到全面重视,他已经被看做一个全方位的综合性文化人。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新发现的《尺牍初征》、《古今史略》中的有关材料和其它材料,就李渔短篇小说集《无声戏》研究中的若干问题进行考辨。肯定日本尊经阁伪斋主人序本《无声戏》是《无声戏一集》的原刻本,伪斋主人也即为此书作评的睡乡祭酒杜浚。对清初引人注目的《无声戏》案提出了看法,考证出李渔与此案主要人物张缙彦的直接交往,认为张缙彦编刊的“无声戏二集”应兼指《无声戏》初集和二集。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已佚的《无声戏二集》的基本面貌。  相似文献   

19.
清代著名戏剧家李渔也是一位小说家。他的短篇小说集《十二楼》被推崇为“清代小说之冠”。本文从作品的求变创新、大团圆结局、通俗感人等方面,探讨了李渔小说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20.
明代的内府刻书是明代官府刻书的杰出代表,以往学者大多以为司礼监经厂就是内府刻书的唯一机构,偶有持论不同者,亦语焉不详,没有对内府刻书的具体承刻机构进行系统考究。根据《明实录》及内府刻本等一手资料考察,明代内府刻书除了司礼监经厂之外,在中央,尚有工部、礼部、秘书监、内官监等机构,在地方,则有寺庙和地方书坊。据此提出,明代内府刻书是皇家的刻书,受皇帝敕命刊刻是这一版本类型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