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小说是文学的主要形式之一.维克多,雨果在论述莎士比亚时曾经指出,“当某个人被认为是一位诗人时,他同时就被看成是一位哲学家和历史学家、”亚里斯多德说,“诗比历史是更哲学的,更严肃的:因为诗所说的多半带有普遍性,而历史所说的则是个别的事、”这些论述揭示了文学的重要性和巨大的影响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小说在文学领域已经超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文论的诗性言说,可以归纳为“以诗言诗”——以诗的语言、诗的思维、诗的情感来讨论文学对象。在具体的文论话语中,则主要体现为文论范畴的经验性,以及言说话语的文学性。  相似文献   

3.
哲性诗学:从诗高于史到“史”高于诗西方古典诗学视哲学为人类精神的最高形态,并以相应的哲学形态作为建构诗学体系的理论根据,可以说是一种哲性诗学。在诗(文学)与史(历史)关系的论辩中,它不加论证便预先断定了哲学对文学与历史的优先性。文学与历史的关联性一开始便被置于哲学的言说框架中加以考察和区分。历史由于与哲学的关系较远而被认为低于文学。西方诗学史上最早对诗与史的关系进行考察的是亚理士多德,在亚理士多德看来,史与诗的差别“在于一叙述已发生的事,一叙述可能发生的事。因此,写诗这种活动比写历史更富于哲学意味,…  相似文献   

4.
借助西方哲学美学观念清除了传统诗学中过于浓郁的伦理政治气息,王国维不仅使近代学者诗人那种强烈的现实冲动在哲学分析中平静下来,同时他还在审美独立的基本原则之上为现代学人创造了一种新的情感表现方式。根据王氏旧体诗、词的二分现象,可将学人之诗细分出两种类型,其一即作者以学者身份书写的“学人之诗”,它的主要特点即建立在中国现代学术基础上的“学之别体”;其二即学者以诗人身份而写作的“诗人之诗”,其根本特征则是建立在现代美学基础上的“诗之新声”。这是王国维先生的学术研究与文学创作对学人之诗的最大之现代性贡献。  相似文献   

5.
晚唐诗人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是“思”与“诗”结合的典范。本文择取《雄浑》一品,从其哲学思想渊源及其发用,探析其蕴含的体用哲学思想,从而窥探中国传统哲学对诗歌艺术创作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哲学家、语言学家马佐尼(G iagomo Mazzoni,1548—1598)认为诗的定义因人们观点的不同可以有四种,其中第四种定义是,诗评为一种理性的功能,其目的是产生惊奇感,即诗有认识和美感等社会效用。如此看来,诗与哲学和宗教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它的理性功能就在某种程度上宗师于哲学,它的美感效用亦部分从宗教汲取营养,难怪乎哲学家,宗教家和诗人时而共桌进餐,和睦如一家,时而又分庭抗礼,争论不休。 一、“真’是沟通三者“心灵”的弦。 哲学、宗教和诗歌的共同任务是悉心  相似文献   

7.
哲学问题意识最先产生于古希腊时期 ,经过近代哲学家和现代哲学家的发展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哲学问题意识的基本特征是沉思和分析 ,它是一种面向本体的思和面向前提的思 ,也是一种面向生活世界的思。  相似文献   

8.
哲理、史慧、诗心,具有内在精神相互贯通的特征,无论中西,概莫能外。在中国,“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究性命之原”,乃至“原天地之美”、“称神明之容”的精神追求,贯通于同属人文学科的文史哲诸领域。在西方,柏拉图以“爱”贯通于对不同层次学问的追求,且以爱情的最高境界为哲学的最高境界;歌德则题其自传曰《诗与真》,暗示爱与美的诗情与哲学之慧境的关系而现代的新黑格尔主义者,更大讲:“辩证法是爱情的逻辑”。人文学科内在精神相贯通的特点,使得学者们往往具有哲学家、史学家和诗人(文学家之泛称)等多重身份…  相似文献   

9.
明代前期的著名哲学家陈献章 (白沙 )也是一位重要的诗人与诗论家。在他的哲学思想与诗论及诗歌创作之间存在着深刻的联系。白沙是明代心学的开创性人物 ,他提出“天地我立 ,万化我出 ,宇宙在我”的著名命题、“静中养出端倪”的方法以及“以自然为宗”的为学宗旨。白沙不事著述 ,却长于以诗表达思想。他不同意“诗为小技”的观点 ,高度重视诗的功能。认为诗应“率情为之”,反对“饰巧夸富、媚人耳目”的人为雕琢之风 ,提倡“浩然自得”,以诗人的独特体验形成自己的自家面目。但他又反对粗豪为诗、“恣意横为”,主张对诗的艺术法则一一理会。白沙诗作出于性情 ,发乎自得 ,在“鸢飞鱼跃”的物象中生发哲思。他的诗论与诗作 ,对于明代前期的复古拟古之风是一种反拨 ,同时对后来的文学解放思潮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李凤亮 《学术研究》2003,(11):134-136
学者小说家金岱的思想言说,构成了当代中国知识界现代性立场之重要一元。由《侏儒》、《晕眩》、《心界》构成的“精神隧道”三部曲,以“哲学心态小说”的形式,直面当代知识分子的精神与人格现状,深刻挖掘其社会历史成因,并提供一个可行的出路;小说形式上的实验与创新也别具一格。金岱思想随笔在对当代人文现状的分析中倡导“重建精神规则”,延展了“启蒙”与“立人”的话题。对文学本体言说方式及其对大学现代精神建设作用的探寻,体现了金岱现代性言说的建设性立场。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与世界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同全球化的历史进程是互动的,它们之问存在着历史的渊源关系和深刻的内在联系.当代世界全球化的主导者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但历史终将证明全球化的尽头是资本主义的历史终结,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灿烂辉煌.  相似文献   

12.
莫骅 《社会科学家》2005,(5):165-168
本文通过对中西方贪污贿赂犯罪主体、惩治犯罪的法律机构设置及财产登记申报制度、监督方式等方面的比较研究,分析其不同特点,学习借鉴西方国家经验,提出新形势下建立和完善中国贪污贿赂犯罪立法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高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维修与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教学资源投资力度的加大,使多元化模式的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成为广泛关注的问题。当前,我国部分高校仪器设备维修工作是一个薄弱环节,存在着仪器维修体制不完善、维修队伍不健全、实验室管理体制没有完全落实等问题。各高校应当根据自己的办学规律,建立一个仪器设备维修与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4.
汤志钧 《河北学刊》2005,25(4):168-173
儒家经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主体,步入近代,仍为学者所信奉。在社会变革迅速、动荡加剧的时候,不同学派会有共同的改革要求,又有着彼此不同的差异。同一学派既有治学方面的一致性,对新生事物的接受又有所不同。它们之间的异同、分合,反映了社会变革时期知识分子的心态。我们不能只看到暂时的同,而忽视学派之异;也不能因是同一学派,而视为一切皆同。关键在于实事求是,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当前闽台高校科技交流与合作的现状为线索,分析了两地高校科技交流和合作的发展趋势,为闽台高校科技交流合作进一步深入,共同推进闽台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魏红 《学术探索》2001,(Z1):118-120
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世界观假借科学和民族文化的旗号重新泛起,损害着中华民族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明辨新的有神论的种种伪装,坚持不懈的进行科学无神论世界观的宣传教育;高举科学旗帜,崇尚科学精神,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崇尚科学精神,坚定理想信念,是我们新时期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7.
陈建中 《中州学刊》2005,(6):102-10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不仅为我国的科学文化事业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更重要的是推动了新时期的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改革开放,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为我国的改革开放提供了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确定提供了理论支持,为我国的各项具体改革提供了正确决策的科学依据和政策建议.正确认识哲学社会科学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将会有力地促进21世纪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学科、专业建设的内涵出发,结合民办高校特别是浙江树人大学的办学实际,提出了加强学科、专业建设的若干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9.
德里达的"解构"一词来源于海德格尔的"摧毁"概念,二者都是针对传统形而上学.然而海德格尔的摧毁通过追问"存在的意义"却固执于一个问题的意义.但德里达的解构策略作为一种游戏式反讽形式却允许形而上学解构自身.  相似文献   

20.
英语委婉语是人们为谋求最佳交际效果而创设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委婉语表述内容一般是人们在言语交际中禁忌的事物、现象或者是敏感的话题,是语言中最富文化内涵的一个部分。本文从文化研究的角度解读委婉语,阐释了委婉语强烈的英美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