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反倾销:维护公平竞争秩序抑或是贸易保护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直以来有一种误解,即认为反倾销的宗旨是维护国际贸易中的公平竞争秩序。然而,随着WTO的成立,各国关税大幅度降低,反倾销被频频运用,已经严重阻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实质上成了一种实施贸易保护的手段。中国作为一个贸易大国,是国际反倾销的最大受害者,更应看清反倾销贸易保护主义的真面目,勇敢应对国外反倾销,同时主动运用反倾销来保护国内产业。  相似文献   

2.
一直以来有一种误解,即认为反倾销的宗旨是维护国际贸易中的公平竞争秩序.然而,随着WTO的成立,各国关税大幅度降低,反倾销被频频运用,已经严重阻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实质上成了一种实施贸易保护的手段.中国作为一个贸易大国,是国际反倾销的最大受害者,更应看清反倾销贸易保护主义的真面目,勇敢应对国外反倾销,同时主动运用反倾销来保护国内产业.  相似文献   

3.
本文追溯美国、欧盟和中国的反倾销立法的发展及GATT/WTO反倾销法律制度的演变过程,对各国反倾销法和国际反倾销法的源流演变进行分析,论述了各国反倾销法和国际反倾销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公共利益问题是近年来关于反倾销法讨论的热点问题。尽管世界贸易组织《反倾销协议》也有关于公共利益的规定,但是其在立法上的缺陷仍然是比较明显的。应该进一步完善《反倾销协议》的公共利益条款,扩大相关利害关系方的范围,强调倾销产品工业用户的利益,从而避免《反倾销协议》成为纯粹的国内产业的保护手段。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建立反倾销应对体系的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WTO成立以前,世界各国均以关税为屏障对进口货物收取高关税,WTO成立后,要求会员国之间取消对进口货物征收高关税,实现货物的自由流通,因此才有了所谓用反倾销的方式来保护国内产业的非关税形式的贸易壁垒。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加深,反倾销已经成为反对不公平竞争和保护国内产业的重要手段。我国在国际贸易迅速增长的同时,也面临着被反倾销的严峻挑战,这既不利于我国出口企业的发展,也不利于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本文从政府、企业以及反倾销立法等角度探讨我国应如何应对国际上一浪高过一浪的对华反倾销浪潮,以期从维护国家利益的角度提出反倾销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反倾销属贸易救济措施,是WTO允许的维护国内产业安全主要手段。入世后,越来越多的中国涉案企业初次面临国外反倾销调查。本文主要通过对涉案企业参加反倾销应诉相关的企业发展战略、出口产品价格、竞争力、调查国状况、律师费用等因素进行初步分析,为涉案企业应诉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作为反倾销方面的专门法规 ,填补了我国反倾销方面的立法空白 ,且为遭受外国产品倾销损害的国内工业提供了寻求救济的办法。其规定与WTO要求基本一致 ,但立法体系不尽合理 ,立法内容较为原则。市场经济的发展与WTO的加入需要一部系统而完善的反倾销法。因此 ,该文提出WTO体制下如何完善中国反倾销法律制度的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8.
论WTO与我国反倾销法中的司法审查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的司法审查制度基本符合WTO协议的规定,但亦存在需要完善之处,尤其是与WTO《反倾销协议》相联系的司法审查制度十分薄弱。我国应该改革反倾销法的立法体例,由全国人大制定反倾销基本法并在基本法中专章规定反倾销司法审查制度。不仅要设立反倾销司法审查的专门管辖法院,明确司法审查的诉讼主体,拓宽司法审查的受案范围,而且要将正当程序纳入司法审查标准之列,从而建立起完善的反倾销法体系与独立公正的反倾销司法审查程序。  相似文献   

9.
加入WTO的反倾销问题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反倾销是关贸总协定和世贸组织赋予进口国适当自我保护的一项合法权利.我国应在符合世贸组织反倾销法律框架内构筑反倾销机制一方面,利用世贸组织法应对外国对我国出口产品的反倾销,努力消除外国对我国的歧视性待遇,以促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另一方面,建立、完善反倾销法,并据此对外国产品在中国的倾销采取反倾销措施,以保护我国的民族产业.  相似文献   

10.
倾销和反倾销是国际经济的一种现象,中国出口企业在过去深受国外反倾销之苦,损失了很多应得的贸易利益。入世后,中国企业要熟悉WTO《反倾销协定》的规定,反思以前遭到国外反倾销的原因及经验教训,运用WTO基本规则,尽量避免遭到反倾销。同时要制定应对国外反倾销的措施,在遭到反倾销指控后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