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有关克隆人的争议围绕“能做”与“应做”展开 ,“能做”与“应做”的问题实质上是科技与伦理的矛盾在克隆人身上的凸显。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论证表明 ,克隆人即使在技术上能做 ,在现实的伦理秩序层面也不应该做。这一结论并不是外界的强加 ,相反 ,它是关于克隆人“能做”与“应做”本身的伦理蕴含  相似文献   

2.
人类生殖性克隆技术带给人类的伦理争论与焦虑是多重的。首先,克隆人问题表征人类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尖锐对峙;其次,克隆人问题反映了功利与道义之间的拮抗;再次,克隆人问题体现了科学自由与人道责任之间的空前紧张;最后,克隆人问题暴露出人类在科技进步与伦理变革之间的焦虑,这一点尤其值得我们冷静思虑。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科学技术进步与传统伦理之间矛盾的论述,指出“克隆人”是一种无法阻挡的事情,并在此基础上就人类如何对待“克隆人技术”的问题给予了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4.
生物技术特别是克隆人技术对建立在神秘感基础上的人类尊严构成了严重冲击;以至必须以理性来维护人类生命的独特价值和尊严。目前,围绕克隆人技术的伦理争论已经广泛地展开。然而,任何对具体技术的伦理争论,必须建立在一定的伦理准则之上,这样的伦理准则可以概括为两个,一是决不像制造机器一样制造人,二是决不像对待机器一样对待人。以这样的伦理准则,有关克隆人技术的几个伦理问题便可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5.
自从1997年“多利羊”问世以来,世界各国反对克隆“人”的声音从来没有停止过,支持与反对克隆“人”的科学家们对此问题展开了直面交锋。很多国家纷纷加速了反克隆“人类”的紧急立法进程。在我国,克隆技术也在飞速发展,对克隆问题的立法迫在眉睫。“克隆人”对生命伦理及法律的冲击体现,就是本文关注的问题。本文将针对我国的具体国情,对我国在“克隆”领域内的立法与管理工作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对“克隆人”问题的立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日裔英国作家石黑一雄的科幻小说《别让我走》讲述了一群克隆人的生活经历.作为克隆人,凯茜等人具有强烈的身份焦虑,一直在试图发现“我是谁”这个问题的答案,渴望寻找自己“可能的原型”,以图建构起自己的真正身份.石黑一雄试图揭示出克隆人的身份的暧昧与焦虑以及由此带来的认同危机问题.从凯茜等克隆人内在的身份焦虑之缘由和身份建构过程入手,研究克隆人的心路历程、成长困惑及其命运归宿,试图揭示这部小说本身所蕴藏的哲理上的普遍意义和重要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7.
理性与人性存在密切的联系。儒家人性论的“性善论”决定了儒家的“理性”注重价值判断,是一种价值理性;基督教的“性恶论”决定了经济学“理性人”假设的“理性”注重功利计算,是一种工具理性,具有自身的局限性。经济学的合约理论是建立在经济学“理性人”假设基础之上的,但合约本身并不足以保证签约各方某项权利或义务的成立。为了保证合约中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的执行,需要当事人之间进行沟通;同时,合约理论还必须假定一个道德原则的有效性,儒家“理性人”为经济学“理性人”假设提供了这个道德原则,也就是忠信原则,这就是儒家“理性人”对经济学“理性人”假设边界的拓展。  相似文献   

8.
克隆人研究的可能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第一例克隆绵羊诞生之日起,关于克隆人的争论就从未停止过。但不可否认,克隆人可以防止人类的退化,克隆人能治疗人类的疾病,对人之本性、生成等各方面的学理分析也有一定的意义,这都是克隆人给人类带来的益处,在技术许可的前提下,“克隆人”具有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克隆人"热点问题的社会反思,初步分析了在现代技术社会中,当一项新技术刚出现时,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它,创造出什么样的社会环境来促使它健康发展,使之更好地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0.
“文化生产力”的内涵之一是凝练价值理性,这是文化生产力的思想态因子。“文化生产力”理论在当下中国的直接意义不仅在于理论上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创新和发展,而且其现实诉求还在于实现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内在统一,并将其价值理性的主旨内化于现实飞速发展的高技术实践之中。纳米制药技术在保障人类健康的事业中越来越发挥重要作用,而从价值理性的视角审视纳米制药技术设计者的使命意识,客观上必然需要将其置于“文化生产力”这一现实和深远的语境之下,因为只有从价值理性的高度,人们才会更加清晰地看到纳米制药技术设计者所关涉的使命意识即生命伦理意识、环境伦理意识和社会伦理意识。  相似文献   

11.
克隆技术的出现打破了人类靠自然繁衍规律支配的时代,给人类社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它的根本完善在于对人类稳定的自然秩序、社会秩序和伦理道德秩序的破坏,它将严重威胁着人类的自然繁衍和生态平衡状态,使传统的价值观念和道德理想受到强有力的挑战,给人类提出了许多值得认真研究的重大课题.然而,克隆技术一出现就成为无法否认和忽略的客观事实,作为一种全新技术,它的应用终将会导致对人类自身现状的挑战.为了在这一科技领域里不至落后,为了探索未知世界而不造成对现实世界人伦秩序的破坏.国家在战略中可以分别制定相应的研制计划、法律和道德规范.在总体上严格禁止将克隆技术用于人类的繁衍,同时,出于对这项技术未来发展可能带来负面影响的防范,在极有限的范围内应该允许做克隆人的实验,以便了解可能会发生的一切情况和规律,防患于未然,也就说,不必一概否定和制止克隆人.  相似文献   

12.
在发达工业社会,人对技术的依赖形成了近乎崇拜的“技术拜物教”,在此思想背景下,人变得越发“单向度”,虚假需求遮盖了真实理想。技术作为资本增值的手段,理当守护人的“革命的本钱”,因此,应当抵制虚荣的发展观,正确处理人与技术、经济利益与沟通理性之间的关系,拯救正在或将会步入单向度的人。  相似文献   

13.
人权是人类具有理性思维之后的选择性产物,人权的发展以理性为主轴而形成相对完整的人权之链。进入现代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高度自主化和经济全球化的频繁交涉,理性轴承功能逐渐消退,人权发展的理性图景呈现出模糊性情境。为此需要超越传统抽象理性假定思维模式,通过实践性和关系性的商谈理性达成理性基础上的人权系谱共识,并通过自治论据、共识论据与民主论据等予以证成和推进,以迭致破解现代人权迷途理性之策。  相似文献   

14.
由于克隆人在总体上违背了生命伦理原则,科学家的主流意见是坚决反对的。世界卫生组织及各国政府都明确表示反对克隆人。如果生殖性克隆得到允许,它对人类社会的破坏将是毁灭性的。应订立一部禁止克隆人的单行刑事法;在禁止克隆人的立法中也要注意对其它合法的有关人体胚胎的克隆进行约束,防止其向克隆人的方向转化。  相似文献   

15.
小说《圣洁百合》中到处渗透着电影等现代科技的痕迹。在这个技术主宰的时代里,人在一定程度上都被工具化了。由此带来的信仰的缺失、社会关系的冷漠和家庭内部的裂痕,预示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厄普代克对此作出了深刻的伦理反思,辩证地对待技术理性这一问题。哈贝马斯的技术哲学理论能够为厄普代克小说中的社会交往行为的结果做出合理的解释:只有从他者的角度出发,在平等交往、真诚对话的基础上,才能达成“共识”。小说中克拉克最后的选择就是站在他者的位置上作出的道德判断。厄普代克的小说传达的正是社会的发展应该是技术理性与人文理性的辩证统一。技术与人文之间需要保持这样一种平衡。  相似文献   

16.
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机械论的片面性造成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分裂,使得人类面临更大的生存困境,工具理性彰显而价值理性衰落.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融合是解决当前人类生存困境的重要途径,当代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医学应用使这种融合成为可能,生命伦理学的诞生与发展是二者融合的表现之一.坚持以价值理性规范工具理性、以工具理性支撑价值理性来进行生命伦理学研究,就要坚持在现代生物技术的具体应用中分析其应该遵循的规范和价值标准,用归纳出的生命伦理学的基本原则来引领现代生物技术的研究.以生命伦理学统一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融合模式为其他学科领域内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融合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式.  相似文献   

17.
法兰克福学派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包括文化心理批判、技术理性批判和大众文化批判三个维度。文化心理批判维度主要是在坚持唯物史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原理的基础上,援引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对极权人格、法西斯主义兴起的文化心理根源展开分析,探索了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中介机制;技术理性批判维度主要揭示了启蒙理性和工具理性的本质与缺陷,探讨了科学技术在当代西方社会异化使用的哲学世界观基础与现实根源,强调科学技术已经沦为一种控制和支配人的意识形态工具;大众文化批判维度主要揭示了以科学技术进步为基础的“文化工业”和大众文化的意识形态功能。法兰克福学派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不仅揭示了当代西方社会统治方式的变化,而且反驳了资产阶级学者所宣称的西方社会是一个物质丰裕、无矛盾的理想社会的观点,认为当代西方社会基本矛盾依然存在,不过其危机的表现形式已经从古典资本主义时期的经济危机或者转化为社会发展日益总体化和个人自由发展要求之间的矛盾,或者转化为合法性危机,因而西方社会仍然存在着革命的可能性。革命的前提就是通过对当代西方社会采取“大拒绝”的革命方略,并通过文化意识形态批判唤醒人们内心深处的政治意识和革命意识。法兰克福学派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价值在于把唯物史观的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有机结合起来,揭示了当代西方社会统治方式的新变化和革命的可能途径。其理论的弱点在于不能把经济批判、政治批判、文化意识形态批判有机结合起来,体现为在寻求西方人自由和解放的现实途径上的浪漫主义和乌托邦色彩。  相似文献   

18.
克隆技术是20世纪人类社会的突破性技术革命成果之一,这种技术的出现使得人们在传统两性生殖方式外多了一种选择,即无性生殖方式。这种技术一旦运用于人类社会就会打破人类几千年来形成的伦理观念和法律制度,会引发众多的伦理和法律问题:生殖性克隆会打破传统生育模式,造成社会关系的混乱,损害人的尊严,造成对人和社会的伤害。因此从伦理和法律上否定生殖性克隆技术的运用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人类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技术,也离不开指导人类技术实践活动的技术理性。技术实践是一个动态历史过程,因而技术理性也是动态发展的。技术理性的历史进路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农业文明时期的技术理性和价值理性两者之间保持了某种程度的原始张力;近代工业文明以来,技术理性的膨胀与价值理性的缺失导致技术价值观的工具化倾向;从现代工业文明反思传统技术理性观的结果就是张扬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和谐,使技术成为追求多元价值的一项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