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教唆犯的概念与成立要件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外立法和论著多数是从共犯从属性说的立场 ,来为教唆犯下定义和讨论其成立要件的。我国立法规定 ,也为我国大多数学者所赞同的教唆犯概念是 :教唆犯是教唆他人犯罪的人。两个成立要件是 :主观方面必须有教唆他人犯罪的故意 ,客观方面必须有教唆他人犯罪的行为。  相似文献   

2.
胡江 《南方论刊》2008,(11):39-43
我国犯罪构成理论包括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和犯罪主观方面四个要件。而在德日犯罪论体系中,构成要件该当性(符合性)、违法性和有责性是其核心内容。我国犯罪构成理论与德日刑法中的犯罪成立理论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但是这种差异主要是形式上的,就其实质来讲,二者在许多方面是相通的,在认定犯罪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处。因此,对德日刑法理论的一味推崇和对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无理指责都是不妥当的。不仅犯罪主体应当是我国犯罪构成的一个要件,犯罪客体也不能摒弃,坚持我国传统的犯罪构成理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是妥当的。  相似文献   

3.
长久以来,犯罪客体始终作为犯罪构成的要件之一存在于刑法理论当中。但是近年来,很多学者认为应该取消犯罪构成体系中的犯罪客体要件,认为犯罪客体对于犯罪的认定来说没有任何意义,甚至将其评价为巨大而空洞的价值符号。然而,犯罪客体不仅在司法层面对于认定犯罪来说具有不可忽视和回避的作用,在立法层面,犯罪客体亦是法定刑设置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只有从立法和司法两个维度去审视犯罪客体,才能全面揭示其所具有的功能和价值。  相似文献   

4.
论环境犯罪的构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境犯罪是刑法学和刑事司法领域的新型犯罪 ,环境犯罪构成由环境犯罪主体、环境犯罪主观方面、环境犯罪客体、环境犯罪客观方面四个要件构成。从总体上把握环境犯罪的构成 ,对于准确地确认和追究环境刑事责任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作为新古典犯罪论体系的主要代表,梅兹格的犯罪论体系具有以下特点:首先,梅兹格发现了主观的构成要件要素和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从而使构成要件发生了主观化、规范化的转变;其次,随着构成要件的转变,构成要件成了违法性的存在根据,而违法性也具有了实质化的倾向;第三,由于构成要件和违法性的变化,在责任层面规范责任论替代了意思责任论成为主流。总之,梅兹格的犯罪论体系是新康德主义二元论思想在犯罪论体系中的集中体现,反映了犯罪论体系的实质化倾向。  相似文献   

6.
亲属相盗是一种特殊的盗窃犯罪 ,对于其特殊性质 ,理论上尚存争议 ,各国关于亲属相盗的立法例参差不一 ,致其成立要件也尚未取得一致认同。但亲属相盗的特殊性质及成立要件又具体影响司法实践对其的正确认定和处理。故有必要界定厘清其特殊性质 ,正确建构其成立要件 ,以深化亲属相盗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7.
牛忠志 《江西社会科学》2021,41(10):132-146
适应《刑法》第13条的要求,犯罪构成四要件的每一个要件及其整体都应有定性和定量的测算功能.由此,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的犯罪客体要件是国家预防、控制"甲类"传染病法律秩序及其所承载的法益的统一.其实行行为需有一定的强度,并且能够产生法定的具体的危险状态:其主观要件也具有质和量两个方面的规定性,即以行为人对"妨害行为会产生危险结果"这一因果关系为认识和意志之对象的犯罪过失(即属"不纯正的犯罪过失").司法解释对本罪罪名的概括不准确,应称之为"过失导致'甲类'传染病传播罪".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环境下我国洗钱犯罪存在一定的治理困境,其问题包括对于互联网环境下洗钱罪客体的变迁关注不足、对于互联网环境下洗钱犯罪主观要件的思考缺失、对互联网环境下洗钱犯罪客观要件的理解过于狭窄、对于互联网中跨边界的洗钱犯罪考量不足以及缺乏对于互联网环境下洗钱犯罪的配套规定。完善互联网环境下我国洗钱犯罪立法,需要将洗钱罪纳入"妨害司法罪"一节,扩大洗钱罪的主观方面的成立范围,对于洗钱罪的行为方式进行扩展,重新划定洗钱犯罪的主体范围和确立"构成管辖权"。  相似文献   

9.
对结合犯概念的揭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不能脱离结合犯的初始意义,应反映结合犯的本质内涵和立法目的,不能脱离法律的实证规定,不能混淆规范刑法学与本体刑法学的界限,不能脱离犯罪成立的理论体系.所谓结合犯是指立法者基于特定立法目的的考虑,将两个具有内在联系性的犯罪(构成要件)规定为独立犯罪(构成要件)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中美反洗钱立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中美两国的反洗钱法律体系以及洗钱罪构成要件之主体方面、主观方面、行为方面和犯罪对象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并着重分析了我国反洗钱立法的不足,汲取美国的成功经验,以发展和完善我国的反洗钱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1.
菅从进  刘伟 《山东社会科学》2005,10(10):101-104
自救行为的正当性根据主要不在于其是公力制裁或救济的必要补充,而在于其为权利的充分享有和救济所必须。自救行为构成正当事由,须具备特定的前提要件、主观要件、时机要件和限度要件。鉴于我国特定的刑事立法和司法现状,自救行为应当刑事立法。  相似文献   

12.
论自救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伟  菅从进 《兰州学刊》2006,10(1):193-196
自救行为的正当性根据主要不在于其是公力制裁或救济的必要补充,而在于其为权利的充分享有和救济所必须。自救行为构成正当事由,须具备特定的前提要件、主观要件、时机要件和限度要件。鉴于我国特定的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现状,自救行为应当刑事立法。  相似文献   

13.
叶名怡 《兰州学刊》2003,(6):133-135
随着破产现象的日益增多 ,侵犯债权人利益和破坏破产秩序的违法行为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破产犯罪 ,作为世界各国破产法上的通行概念 ,实有引进之必要。我国在此方面立法简陋 ,缺乏系统严密的规定。本文试图对破产犯罪的概念、要件等基本问题进行探讨 ,并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为适应社会发展变化,《刑法修正案(六)》对重大责任事故罪做了重大修改。文章针对修正后的重大责任事故罪从犯罪主体、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进行了系统阐述,认为本罪的犯罪主体由修正前的特殊主体变为一般主体,客观方面则将强令他人违章作业的行为从重大责任事故罪的客观方面剔除出来,仅仅将符合重大责任事故罪本质特征的行为作为其客观要件,使得本罪进一步精细化和科学化。本罪的主观方面则只能由过失构成。  相似文献   

15.
行贿罪的保护法益是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不可收买性,本罪的构成要件要求行为人具有以利用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或便利的犯罪意思,这是区分此罪与彼罪以及罪与非罪的关键因素。应从二元行为无价值的观点出发,探讨犯罪意思作为一种主观的违法要素在犯罪论中的地位和价值,即特定的犯罪意思应当在犯罪目的和故意之外限制解释构成要件,发挥补充定罪的功能,应当完善行贿犯罪的相关立法,使犯罪意思理论和司法实践相协调。  相似文献   

16.
开放的构成要件范畴三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开放的构成要件与封闭的构成要件、空白的构成要件及修正的构成要件是三对容易混淆的构成要件概念。开放与封闭的构成要件在构成要件的规定是否完整、违法性的判断是否自足、是否需要法官的补充等方面均存差异。开放与空白的构成要件都存在着构成要件规定的不完整性,然而二者在不完整性的内容和意义、补充方法等不尽相同。开放与修正的构成要件区别是,前者是以基本的构成要件为对象,针对构成要件能否提供行为成立犯罪的完整判断所作的分类,它既是抽象的也是具体的;后者是对基本的构成要件的修改变更,是在犯罪已成立的前提下根据犯罪的不同形态所作的分类,它只能是具体的。  相似文献   

17.
陈庆安 《中州学刊》2008,2(1):123-126
超法规排除犯罪性行为是符合犯罪构成,但具有社会相当性或者社会危害性轻微,为法秩序的整体精神所宽容,从而排除犯罪性的行为.超法规排除犯罪性行为不具有实质违法性,是刑法谦抑的产物,与罪刑法定的精神暗合,维护了法秩序的整体统一.刑事法律漏洞的不可避免和刑法典的滞后性以及司法实践中的判例,为超法规排除犯罪性行为提供了理论和现实根据.我国四要件的犯罪构成理论无法解决超法规排除犯罪性行为的罪与非罪问题,因此,超法规排除犯罪性行为理论与构成要件理论并列存在于我国刑法的犯罪成立理论之中.  相似文献   

18.
洗钱是一种国际性犯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及其修正案的有关内容 ,参考有关的国际公约和国外立法 ,对洗钱犯罪的概念、构成要件进行研究 ,并对我国立法关于洗钱罪的修改和完善提出立法建议 ,很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陈庆安 《中州学刊》2006,2(5):104-106
公务犯罪的主体除了自然人之外,还应当包括单位。单位虽然在犯罪意志产生的形式和罪过形式上与自然人不同,但仍然具备作为公务犯罪主体的资格和行为能力。单位作为公务犯罪的主体应当具备一定的法律要件,而准确划定单位的范围则是司法实务中认定公务犯罪的单位主体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江西社会科学》2014,(10):173-178
在我国司法实务中对犯罪论体系的适用存在着自行其是的倾向,究其原因是由于该领域的理论研究与司法实务不合拍所致。为此,我们需要转向实然的司法实务之所用,从学科体系上明确我国犯罪论体系之主流地位;从处断思路上借鉴德日体系从客观到主观分析事案之逻辑结构;从研习路径上打破部门法藩篱进而实现刑事一体化之研究态势,从而树立司法者处断中国案件适用中国犯罪论法律体系的理论和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