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机马克思主义是以怀特海过程哲学思想为视角,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相结合,并积极融入后现代主义世界观而形成的建设性后现代的开放的新马克思主义。有机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的美国学者菲利普·克莱顿其著作《有机马克思主义:生态灾难与资本主义的替代选择》可视为建设性后现代的扛鼎之作,书中提出了有机马克思主义的宣言,宣言抓住了资本主义根本性质和目的,对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政治模式展开了现代性批判,向我们诠释了有机马克思主义关注阶级不平等、摒弃贫富差距悬殊以及人与生态共同福祉的均衡发展的路向。在某种意义上突出了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新思路,在生态灾难和资本主义的替代选择上更是与中国马克思主义以及中国政府倡导的生态文明建设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2.
有机马克思主义是当代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思想家和过程哲学家为了应对现代性危机特别是生态危机,从有机整体概念出发,依据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而提出的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的新阐释、新发展.其从科学到哲学的"有机"认知、从主客对立到主客和解的"有机"理解、从生态马克思主义到有机马克思主义的新思考,佐证了有机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3.
有机马克思主义在特定的现实境遇和理论条件的交互作用下得以出场,其实质在于寻求从过程哲学的视阈建构一种建设性后现代马克思主义。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本质、特征、价值、坚持、应用、发展等问题的阐释,有机马克思主义开拓了一种怀特海式的马克思主义观。作为对中国较有亲和感的英美马克思主义研究新成果,有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另类"的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这种理论定位驳斥了"马克思和恩格斯也是有机马克思主义者"、"有机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怀特海主义"、"有机马克思主义是具有国际风格的新马克思主义"、"有机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形式"等种种不科学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当学界把怀特海的有机哲学嵌入马克思主义并与中国传统智慧相融合的时候,有机马克思主义便应运而生。作为一种包容开放的体系,有机马克思主义既是文化嵌入式的后现代马克思主义,也是迈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崭新的实践形式;它向现代性发起猛烈批判,试图用"有机共同体"思想武器摧毁人类中心主义旗帜,呼唤以人与自然的共同福祉为目标的生态革命,这与马克思的生态思想深度契合,然而却并没有超越马克思的马克思主义。有机马克思主义以维护穷人的权益反对资本主义的贪婪,以解决不平等问题拒斥由剥削面纱掩盖着的民主和正义,对人与自然之间能够建立"有机联系"作出回应,积极探索跨越资本主义生态难题的替代方案,无疑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5.
有机马克思主义是将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智慧和过程哲学有机融合形成的一种新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它吸收、借鉴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精华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有益成分,坚持有机思维框架,注重从整体视角剖析并解决全球生态问题.当前我国发展进程中生态问题日益严重,特别是民族地区更显突出,人与自然矛盾持续锐化,成为民族地区社会发展和治理的一大难题,而有机马克思主义的生态价值理念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宗旨深度契合,故而试着从有机马克思主义立场出发,坚持生态、整体思维;推进有机教育发展;同时大力建设乡村"共同体",尝试着为我国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探寻一条合适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6.
任何理论都是把握在思想中的时代。马克思关注着全球化进程中的每一个重大时代问题,达到对资本全球化的真切反思和批判,从而使自己的思想在场。随着全球化历史境遇的转换和日趋严重的生态灾难,有机马克思主义者应声而起,通过对现代性的批判反思、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新解读、与后现代思潮和中国传统智慧的对话,创造性地建构了以生态原则和人类共同福祉为核心理念的马克思主义的最新出场形态。不管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方面,还是对于当代中国社会的生态文明理论研究和建设实践,有机马克思主义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近两年内兴起的有机马克思主义研究热潮,高度重视了有机马克思主义的出场历程、中美两国学者的共同思想理论贡献等问题。有机马克思主义作为新兴的话题或思潮,其更为关键或本质的问题应是认知方式、思维方法以及观念建构等思想理论的特质问题,试图予以探索。  相似文献   

8.
西方现代女性主义由于自身理论上的缺陷和实践上的偏颇而陷入困境。代之而起的解构性后现代女权主义在"除旧"方面,亦即在挑战西方占统治地位的男性中心主义思维方式和话语模式上多有建树,但在"布新"方面则乏善可陈,几乎没有提出多少富有建设性的替代方案。此外,对"话语"的痴迷和对生态问题的漠然,也使它无力回应生态文明时代所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建立在过程哲学基础之上的建设性后现代女性主义具有前者所阙失的多元、生态、和谐和共同创造的维度,特别因其与中国文化的深度契合,能够成为一股促进世界转变的积极力量,从而在生态文明时代大显身手。  相似文献   

9.
生态学的后现代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学作为一门处在自然科学边缘的学科具有明显的后现代意蕴.生态学被看作是建设性后现代科学的代表.生态学思想的有机整体论对机械还原论的超越、关系本体论对实体论的超越以及它具有的科学的"返魅"特征都是其后现代意蕴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0.
《东岳论丛》2017,(4):30-36
有机马克思主义是国外马克思主义领域中冉冉升起的耀眼新星,它试图以一种互补的结合性方式来实现马克思主义与过程哲学的双重超越,使二者彼此融合对方的基本哲学原则,最终走向马克思主义的有机化和过程哲学的马克思主义化。它针对"现代性"所带来的生态危机,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借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生态文明实践,以共同福祉为目的,探讨生态文明建设的途径,形成了具有实践性、批判性和带有中国元素化的后现代主义思潮,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和人类文明方向的探索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以机械论为形上基础的现代性科学,因崇尚二元论、还原论和终极粒子的实在性而使自然"祛魅"了.<后现代科学>依据科学自身的发展,以强调内在联系、意义世界和习性进化等揭示出现代性科学范式的后现代转向.这种让世界"返魅"的科学及其淹渗其中的有机整体论,不仅有其历史渊源和科学依据,而且符合科学发展整体走向的要求.尤其是后现代科学所倡导的生态思想和身份意识对于纠偏我与他者、事实与价值、物役与伦理的对立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生态后现代主义:一种崭新的生态世界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态后现代主义是后现代文化思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建设性的后现代的一支理论劲旅,它将现代性的思想基础即机械自然观、单一性的男性精神、经济主义意义观等视为现代性危机和生态危机的深层根源,并对之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检省。在深入发掘这些作为现代性的深层思想基础的各种理念、因素与生态危机之间的内在联系的同时,它倡导有机自然观、恢复女性的文化象征,标举后现代的生态世界观,提倡后现代的生活方式,从而消除现代性的危机,重建人与自然、人与自身、人与地方的关系。其目的,是想探寻恢复生态、救赎人类的理想之路。这无疑是一种既有极强的实践意义,又有深度理论价值的探索。生态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本体论和崭新的生态世界观,在价值取向上体现了一种新的文化精神,是建设性的后现代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以大城市为基调的现代城市化是一种西式的"城进农退"的城市化。这一根基于与自然对立,以及牺牲乡村的基础上的城市化是不厚道的、无根的、不可持续的。解构性后现代主义对现代城市化的全方位解构不乏深刻之处,但激进的否定主义立场又使它在城市化问题上无力提出任何建设性的替代方案。建设性后现代关于发展一种具有浓郁人文色彩的有机、有根、有情的审美城市的主张,有助于当下正热火朝天地投身于现代城市化建设的中国打破对现代西式城市化的迷信,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之路。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创造性地提出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的科学命题,这一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经验的传承发展,体现了对现代治理理论的守正创新,源自于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实践的深度延伸,展现了"人民主体思想"的价值考量.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为未来党的建设和国家治理提供了根本遵循,顺应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之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5.
有机整体论文学批评思想在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中主要用来批评古希腊的戏剧,经古罗马的文学批评家贺拉斯和朗吉努斯继承与发展,有机整体论的内涵扩大,主要体现在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结合上,即"合式"与"合理"原则。经过漫长的中世纪和文艺复兴后,在17世纪的法国由于新古典主义戏剧的兴盛,有机整体论批评思想出现了新的特点。有机整体论的内涵进一步扩大,主要表现在语言与思想的一致,情节结构要符合理性的要求等方面,但同时也出现了对有机整体论曲解现象,即主要表现为严格遵守"三一律"。  相似文献   

16.
有机马克思主义认为,正义包含个人自由、平等和参与性三大因素。它主张从整体视角建构多元正义理论,强烈批判资本主义的"不正义",关注全球化时代穷人和女性群体遭受不公正对待的现象,坚持马克思"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正义思想,主张与可持续发展紧密相连的生态正义,推进全球正义进程,强调以共同体方式实现地球和人类的共同福祉。有机马克思主义从全球化进程中越来越多的不正义现象出发,试图挖掘资本主义不正义现象背后的个人主义意识形态根源,有机马克思主义立足共同体利益立场来思考正义问题,主张建立一种基于人们真正生存需要的分配体系,把正义和可持续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探讨,向往全球正义与地球和人类共同福祉的实现,其正义思想在当今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既结合现代科学又尊重传统的建设性后现代有机思维出发,结合美国现代农业的失误,本文从全球视野论证了中国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解决方案。在作者看来,发展生态农业的最大障碍是现代思维方式,该思维方式是基于简单、线性的因果关系的,因此只适用于机械系统,而在处理复杂的生态与社会系统方面往往导致混乱。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则推重全局性的和长远的考量,因此它挑战我们在研究生态农业时注重非线性或间接的因果关系;正视大型系统如何影响小系统的行为,寻找复杂的因果关系网络,关注众多不同的知识体系,特别是农民的传统认识。作者质疑了现代农业中许多根深蒂固的假定,其中包括"土地私有化是灵丹妙药"的观点,认为农田私有并不会明显增加粮食产量,反而会导致更多的土地所有权集中和社会不平等。作者主张寻找第三条道路,即寻找使土地使用权既不完全属于公共也不完全落入私人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理论界》2017,(1)
为了应对资本主义世界的生态危机,"有机马克思主义"试图融合马克思主义哲学、怀特海的过程哲学和中国哲学的智慧,从而以一种"有机"的视域去解决生态危机。但是"有机马克思主义"有着极大的局限性,它没有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哲学,也没有看到当代中国生态文明的理论高度和实践成果。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命运共同体"比"有机马克思主义"具有更加丰富的生态学意义,成为拯救生态危机的救赎之道。  相似文献   

19.
有机论是利维斯主义的核心观点,贯穿利维斯的文学批评和文化研究理论。文学批评方面表现为将文学文本视为一个整体,而文化研究的核心理论则体现为文化共同体,以此来挽救当时英国文化面临的危机。而当下后现代思潮的特点是解构人的理性的优越地位,反对中心权威和一元阐释,无整体性和有机性。笔者将分析利维斯的有机论思想,并把它与当下后现代主义环境进行对照,试图通过有机论来弥补当下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20.
后现代生态学世界观视域中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怀特海的有机整体宇宙创造进化论,构成了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以及后现代生态学世界观的哲学基础。科布和格里芬等一些后现代思想家强调应淡化人类的主体性,主张以全部生态自然为整体,形成包括人类和其他物种及生存环境在内的整体生态伦理。这种后现代生态学对解决日益突出的自然资源和地球环境问题,规整和协调人类社会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选择可持续发展战略,借鉴东方智慧,倡导自然界的和谐发展,具有建设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