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针对渤海油田辽中北洼锦州A 区东二下段不同类型浊积扇内部反射结构及其地震响应特征认识难度大的问 题,开展了浊积扇地震描述研究。从浊积扇形成机理出发,根据围区钻遇浊积扇体不同部位探井的相应井段的岩性及 组合结构等典型特征,对不同浊积扇沉积亚相的沉积特征、岩性结构、测井和地震响应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描述。 在此基础上,建立不同类型浊积扇模型进行地震正演模拟,并对其地震响应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最后利用地震多属 性预测技术对浊积扇的内幕进行了精细地刻画。预测了辽中北洼锦州A 区东营组浊积扇有利储层发育部位,研究结 果对该区浊积扇岩性油气藏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解释断层下降盘浊积砂体横向不均一的控制机理,从河125断层几何特征入手,剖析了断层形态与浊积砂体的关系,发现弧形断裂平行于断层走向剖面上为断槽、断脊组合;在垂直于断层走向剖面上断层可分为竖滑段、倾滑段和平滑段三段。生长指数规律为弧中大于弧翼;H/L指数为弧中小于弧翼。断裂的几何学特征与动力学、运动学特征具有相关性,断裂不同位置几何学特征的不同反映了断裂动力学、运动学特征的差异。断层对浊积岩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弧中对应浊积扇最发育区,弧翼为不同浊积扇的分界线;断槽为浊积砂体的补给通道;断脊为扇体不同补给区的分水岭,形成了典型的弧扇对应现象。  相似文献   

3.
通过研究渤海湾盆地黄河口凹陷沙河街组沙三下亚段岩芯岩性、 沉积结构、 构造特征以及测井曲线特征和地震反射特征, 认为研究区含油砂岩体为半深湖—深湖环境形成的滑塌浊积扇, 可分为内扇、 中扇和外扇 3 个亚相。内扇主要由滑塌堆积和碎屑流沉积组成, 中扇主要由碎屑流和浊流沉积组成, 外扇主要由浊流沉积组成。结合区域地质背景, 探讨了滑塌浊积扇的形成机理和主控因素。浊积扇砂岩体往往被形成于深湖—半深湖相还原环境的深灰色、 灰黑色泥岩包围, 易形成岩性圈闭, 有利于油气的运移和聚集成藏, 是断陷湖盆陡坡带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4.
华庆地区长6深水沉积低渗透砂岩储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量岩芯、铸体薄片、扫面电镜及物性资料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长6段砂岩的沉积特征、岩石学特征、孔渗特征、成岩作用类型、孔隙结构及孔隙类型等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表明,以深水浊积砂体为主的长6储层具有沉积物粒度偏细、成分成熟度较低、结构成熟度中等的岩石学特点;储集空间主要是原生粒间孔隙和次生溶蚀孔隙,孔隙结构以中、小孔细喉型为主。研究区孔隙度与渗透率具有较好的正相关性,为一套典型的低孔、低渗到特低孔、特低渗的储层。  相似文献   

5.
通过大量岩芯观察,结合构造背景研究,在松辽盆地白垩系青山口组中识别出震积岩。将震积岩变形构造划分为固结地层震积变形构造和未固结地层震积变形构造两大类。研究区所见固结地层震积变形构造主要有裂缝、微型断层、龟裂式地层破碎及内碎屑角砾岩等,未固结地层震积变形构造主要有液化砂岩脉、石香肠构造、同沉积塑性变形构造、环状层理、震积枕状及伴生构造等。总结震积岩的沉积特征并讨论了其油气地质意义:由地震活动引发三角洲前缘砂体垮塌沉积而成的滑塌浊积岩、高能波浪带形成的滨浅湖滩坝砂体都为良好的储集层;震裂缝附近发育溶孔和微裂缝。溶孔的发育程度无疑对改善储层的储集性能起到建设性作用;已固结地层中发生地震的断裂系统为油气运移提供通道;强烈的地震活动会造成固结的致密泥岩盖层的破裂,大量裂缝会导致油气的快速散失。  相似文献   

6.
曲流河、辫状河、网状河和若干三角洲的沉积模式目前已成为对比和解释古河流岩石层序的标准框架。但是,近来的野外资料和钻井资料证明,应该把末端扇模式加入上述沉积模式表中。末端扇的作用、地貌、有关的沉积物及沉积学特征相比河流体系及三角洲体系差距较大。通过大量的岩芯观察和描述,结合测井资料、区域地质资料及各项分析鉴定资料等进行综合分析,对东濮凹陷濮城油田沙二上亚段1砂组的沉积特征与沉积相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认为该地区主要为末端扇沉积体系,在对末端扇的岩性、沉积相序、沉积微相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末端扇的识别标志并建立了末端扇的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7.
针对川东南地区嘉陵江组储层横向变化大、非均质性强、勘探难度较大的特点,以嘉陵江组一段为例,在地层对比、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储层物性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开展波阻抗反演工作,并结合储层的地质特征和地球物理响应特〖JP〗征确定波阻抗反演结果解释方案,进行储层解释,预测有利储层的平面展布特征。依据储层地质特征研究成果,优选相关地震属性,采用多元回归的方法建立地震属性与储层孔隙度的关系,预测储层孔隙度平面展布。最后综合地质、储层预测、孔隙度预测的结果提出有利勘探目标区。结果表明,该套方法比较适合对研究区的地质解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地震属性分析在河流相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由河道砂岩体所形成的岩性油气藏的勘探越来越受到勘探家们的重视。但由于河流相储层形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依靠钻井是很难对其分布规律进行有效控制和预测的。必须充分发挥地震资料信息的横向连续性优势,在井资料的标定下,进行储层的横向预测与研究。通过地震属性分析,对渤海湾盆地冀中拗陷霸县凹陷文安斜坡古渐系沙一上亚段—东营组河流相储层进行了预测。研究表明:(1)地震波的波峰和波谷强振幅分别反映了河道边、心滩砂体的分布及河道水系的发育情况;(2)地震资料四阶导数振幅属性对振幅的微弱变化敏感,能较好地识别河道砂体分布,尤其是对整体河床分布的刻画非常逼真;(3)河道沉积以低频反射为特征,尤以小于 10 Hz 的频率分布区与河道砂体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4)基于神经网络的波形分类技术,可以极大地克服单一地震属性参数所带来的多解性或不确定性,当用井资料标定后,其分类预测结果与地质认识具有很高的符合率。  相似文献   

9.
摘要:如何预测碳酸盐岩裂缝储层一直是裂缝型油气藏勘探开发关注的重点。针对裂缝储层,目前常用地震反射倾角、相干和最大曲率属性进行裂缝识别。地震反射倾角、相干属性通常用于检测大的断裂,最大曲率属性用于描述微断裂体系。单一地震属性分析具有多解性,裂缝地震相分析技术将三者融合,通过聚类分析计算, 提取出与断裂、裂缝相关的特征,对断裂–裂缝进行识别,并在地质尺度上进行分级,预测裂缝分布规律和发育程度。钻井、成像及动态资料验证分析表明,该方法能识别出中东某油田目的层段 80% 的裂缝带,有效地解决了该油田裂缝型储层预测难题。  相似文献   

10.
对单一地震属性采用神经网络技术进行分类,在低信噪比地区很难准确进行地震相分析和砂体预测。根据地震波形理论,基于Seisfacies的多属性体分类、PCA主成分分析、混合聚比法和自组织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对层段内多种地震属性体按照相似性原则进行统计聚类分析,并在区域内进行地震相自动划分,得到地震相三维数据体。结合钻井资料,借助三维可视化技术在三维空间中预测储层砂体的空间分布,大大减少了地震相划分的多解性,提高了储层预测的精度和工作效率。对华北油田万庄地区扇三角洲砂体进行预测,在三维空间中精细刻画了沙三中段扇三角洲砂体的边界和空间展布,预测了有利储层的发育区,发现并落实了3个有利的岩性圈闭,部署钻探的T12X、T47等井均获工业油流,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1.
松辽盆地梨树断陷西丁家地区下白垩统为深水环境下发育的沉积地层。通过对研究区地震剖面的精细地层解释,发现在不同层系中,如沙一段和营三段,存在多种地震反射异常体且数量可观。这些异常体多数为浊流及生物沉积作用下形成的,在地震剖面上呈长条状、下切状和透镜状等外部反射特征。在对这些地震异常体特征识别和分类的基础上研究发现,本区的地震异常与岩性油气藏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联,且大部分地震异常体还未进行钻探。通过对异常体的地震追踪和解释对其进行识别和分布研究,为西丁家地区下一步岩性油气藏的勘探和开发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导致深层勘探与开发程度低的因素很多,其中储层问题是主要技术瓶颈,对深部储层开展多种地球物理技术研究,准确描述储层空间展布特征是急需解决的问题。针对深部储层预测的难题,以车镇凹陷深水浊积扇为例,建立了一套以储层段岩性组合为出发点,确定其优势地震响应,并根据优势地震响应进行储层预测的综合分析方法和技术流程,并在油气勘探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探索出了一套深层砂砾岩体储层预测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由于辽河盆地东部凹陷深水浊积岩油藏勘探程度较低,应用粒度判别函数及成因图解两种方法分析该套砂岩的沉积类型。应用粒度分析数据,依据设定的判别函数可以对沉积碎屑岩做出初步的沉积环境鉴别,而成因图解方法分析可以反映碎屑岩沉积过程中能量以及流动性的变化规律,二者结合则能较为准确地判断沉积碎屑岩的沉积环境。应用此方法判定了欧利坨子沙三中段厚层砂砾岩沉积为浊流沉积产物,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该套砂岩的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14.
Authorware 5.x开发地震勘探多媒体教学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多媒体制作平台开发地震多媒体教学系统,简要介绍了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过程中的一些技巧、策略和该系统的主要特点,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准噶尔盆地腹部中浅层次生油藏受古油藏位置及规模控制,为揭示车莫古隆起形成演化对古油藏、油气调整及次生油藏的控制作用。从井、震、油气水资料入手,利用流体包裹体GOI 值,确定古油藏油水界面,在古构造恢复基础上,按背斜油藏类型确定古油藏范围;根据古构造范围内砂体展布和厚度,参考已探明油藏参数,确定古油藏规模。准噶尔盆地由南向北掀斜后形成单斜背景,古油藏遭受破坏,综合考虑构造、断裂、不整合、砂体等因素,从古油藏出发确定油气运聚方向、路径和次生油藏发育区,提出腹部中浅层岩性地层油藏是主要勘探对象,由以前“沿梁”勘探走向斜坡带,改变了以寻找岩性–构造油藏为主的勘探思路,指导了莫17 等井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