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本文简要地分析了胡适在《新月》杂志上提出的人权主张,这些主张表现出了胡适的一些法治和民主自由精神,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其根本缺陷在于,他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认识不清,对广民众最起码的生存权缺乏认识。  相似文献   

2.
五四新文学运动初期,在对于胡适文学改良主张形成之缘起上,就已经有"外来说"昭示于众,而随着"本土主义"文学观的反弹,以及对于20世纪初期新文学和新文化运动的检讨,上述"外来说"甚至一度被贬斥为"舶来品".与此同时,也有观点指出,将胡适文学改良主张仅仅依附于西方思潮的影响,事实上忽略了胡适文学思想和改良主张中的本土语境和本土要素.而在对上述两大派观点形成过程的检视中可以发现,无论是所谓"外来说"还是"本土说",都与言说者所处时代语境以及言说者个人对于胡适之态度存在着或隐或显的关联.而正是这些关联,影响到对于胡适文学改良主张的全面细致考察.重新检视胡适文学改良主张中三个一度存在争议之问题,可以让我们进一步澄清这些对五四新文学运动产生了一定影响的观点主张形成的过程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3.
胡适及其诗歌在中国文学史的地位自不必说,胡适主张新诗"诗体大解放""作诗如作文""口语入诗",并穷毕生之力创作和实践白话新诗。文章拟从胡适诗歌中的叙事性因素探究胡适新诗的思想观念及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胡适是希望通过参加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来继续他争取人权的事业,但他不主张将争取人权变成反政府行为。胡适与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总部的分歧导致了北平分会的解散。胡适的主张,不但影响了北平分会,还影响了同盟总部的中坚人物蔡元培及林语堂,这在同盟最终解散过程中,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
五四时期傅斯年在胡适、陈独秀文学革命主张的基础上,对文学革命理论作了进一步的充实和发展。他的见解更具理论性和说服力。胡适从进化论的观点出发阐述问题,而傅斯年更多地从不同时代文学现象的比较中来说明问题。在对封建文学的揭露批判上,傅斯年与文学革命发难者和一些响应者不同,没有停留在一般的愤激怒骂之中,而是作具体的深入的分析论述。傅斯年有关文学教育作用的认识,是对陈独秀认为文学“除达意状物外”不能“加以他种作用”的观点的明显纠正。在向现实学习语言的问题上,傅斯年的见解,得到胡适的首肯,认为是对他(胡适)的主张的“最中肯的修正”。  相似文献   

6.
胡适是一位政治上不甘寂寞的学者。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其政治主张是与反动统治阶级对立的,起码是不一致的,只是在三十年代初期,才发生重大变化。本文就胡适政治主张的变迁,略述管见,就教于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7.
胡适倡导白话诗,源于他对中西诗歌传统的继承和创造。但就诗歌理论而言,白话诗更多地是与以华兹华斯为代表的英国湖畔派诗歌等西方资源有着明显的关联。在诗歌语言上,华兹华斯主张“散文的语言”,胡适强调“自然的音节”。文章通过对前述两条诗歌主张的对比分析,论证了胡适白话诗与华兹华斯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8.
胡适的西学思想具有深刻的内省精神、弹性的西化主张、模糊的主体意识、可悲的虚无主义等特质。胡适一代的知识分子正处在中西学碰撞、交融历程之中 ,他的西学主张在理论上不一定全部可取 ,但他的反封建思想和为之探索精神不可全盘否定  相似文献   

9.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胡适的对日主张是其政治思想的重要内容。伴随日本侵华的推进 ,到全面抗战爆发前 ,胡适的对日主张大致经历了外交解决、反对作战和备战与交涉并行等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0.
“九一八”事变后,战与和问题,是胡适对日主张中的核心问题。胡适率先力主与日本直接交涉,反对对日作战;继而又主张和战并举,以外交掩护备战;接着又只言和不言战;最后放弃和平幻想,走上拥护抗战之路。因此,胡适的对日主张,并非简单地以主战或主和来论定。其避战求和思想导源于他思想上的民族虚无主义;其求和主张不仅有妥协性,也有一定的原则性,并非对日投降。胡适最终放弃和平幻想,走上拥护抗战之路,是有深刻的主客观原因的。一方面,是客观形势变化促成的;另一方面,则因为他是一个反对日本侵略、维护民族利益的爱国者。  相似文献   

11.
"人权运动"时期,胡适制定约法的主张与汪精卫关于建设民主政治的口号不谋而合。1930年的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扩大会议,让胡适看到了在中国实践"宪政"的希望。为促进中国民主主义的实现,他参与南北之间的政治博弈。胡适的目的是站在党外的政治立场上,促成"一个政府"的实现,不希望中国重新陷入军阀混战的局面 积极促成约法起草,给蒋介石集团造成舆论压力,尽快实现民主政治。虽然最终没有取得积极成果,但胡适借助国民党内部的分裂机会,进一步宣扬了自己的自由主义和改良主义主张。  相似文献   

12.
胡适关于党际关系的言论是少而低调的。胡适的党际关系主张存在较大的内在一致性,同时也存在着明显的内在紧张。在自由和保守之间胡适慎重地思考着现实政治中的党际关系问题,努力寻找实现政党政治的现实推动力,但结果使他失望。  相似文献   

13.
“诗须要用具体的做法”是胡适在新诗的初创时期提出的一个新诗写作的纲领性美学主张。这一主张的形成,既缘自于胡适对于白话新诗写作中所出现的现实问题的敏感,同时又与他业已形成的中西诗歌经验背景密切相关。它的内涵虽难于确切认指,但仔细分梳,却自有其意义流向。其从正负两个方面对于胡适和整个新诗写作给予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系统阐述了朱光潜与胡适在新诗发展道路上的不同主张,进而指出朱光潜文化保守主义与胡适文化激进主义、功利主义的对立,最后尝试对中国诗学的未来发展前景作一勾勒.  相似文献   

15.
试析美国现代诗人庞德对胡适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适在其《文学改良刍议》中所提出的文学改良的“八不原则”是在庞德意象主义诗歌主张、特别是在他的《一个意象主义者的几个不作》的影响下提出的。胡适和庞德的八点两者在形式上显然有相同之处,在内容上也有共同之点。但是,“八不原则”并非是对庞德主张的抄袭,它们在范畴上,却有广狭之分。胡适“八不原则”的最终目的是致力于中国思想启蒙和“五四”文艺复兴。  相似文献   

16.
胡适的文学革命纲领深受其翻译实践和世界文学观的影响,同时,其文学革命宣言也为现代翻译指明了方向.胡适主张翻译"欧西名著"为新文学创作树立典范,以白话翻译代替文言翻译以利于向国人进行文学启蒙,主张自由流畅、严谨有度的直译以达到对原文的忠实.胡适的文学革命观、翻译思想与策略,无疑是建构现代翻译规范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17.
由于政治主张相悖,陈独秀、胡适分道扬镳,但这并没有影响他们之间的友谊。陈独秀一生遭绑架1次,4次被捕。遭绑架那时他与胡适还不相识。后来的4次被捕,胡适均不遗余力地积极营救他。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30年代胡适的国家统一主张是其政治思想的重要内容.胡适强调国家统一的重要意义,坚持政治统一,反对武力统一.他提出以国会制度和均权方式维系国家的团结,反对国民党奉行的"剿共"政策,主张通过内政改革消弭政敌,造就国家统一.  相似文献   

19.
胡适是中国资产阶级在文化界的代表人物,主张用资产阶级学术思想体系对中国文化进行重新估价,要再造文明,推倒封建传统。胡适的历史观是实验主义和进化论的,主张“实验”、而不是“实用”;坚持偶然论、多元论;提倡“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治史方法。在他的影响下,学术界出现了一个阵容强大的新疑古派,成为向封建势力发起猛攻的一支劲旅。胡适思想是时代的产物,曾有朝气蓬勃的一面,又先天不足。随着历史进程,经历了由进步到没落、保守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胡适侧重于从文学自身谈文学革命,周作人则侧重于从社会、政治方面谈文学革命;胡适文学理论源自进化论,周作人源自人道主义理论;胡适提倡“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的文学研究方法,周作人主张文学研究应“宽容”,否认研究的原则、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