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元代杂剧中的部分人物,有明显类型化的痕迹,这是学术界公认的事实。社会环境、作家思想是元代杂剧人物类型化形成的现实基础;叙事文学母题的影响、杂剧演出过程中形成的陈词套语是元代杂剧人物类型化形成的直接背景。  相似文献   

2.
杂剧代表着元代文学的最高成就,然而杂剧的创作只集中在北方的大都和南方的杭州等南北杂剧圈范围内,其他地方则鲜有涉及。本文从元代巴蜀的经济、文学大环境以及巴蜀的叙事传统、文学传统四个方面分析了元代巴蜀地区对杂剧少有涉及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经过唐宋两个历史时期的发展,杂剧到了元代进入她的辉煌时期。究其原因不难发现,是元代文人的大规模介入,与杂剧结缘,使杂剧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了向戏剧状态的过度,并达到了创作的颠峰。元代文人与杂剧结缘主要有四种方式:第一,文人与民间艺人共同组建杂剧创作组织———书会,在彼此交流切磋中提高剧本质量;第二,文人与杂剧女演员结成互爱知己,在患难扶持中彼此鼓励,促进了杂剧艺术的繁荣;第三,文人有时粉墨登场,直接接受观众的欣赏情绪和审美愿望,获得了与民众息息相关的情感体验。元代文人中,许多人既是演员,又是剧作家;第四,元代文人凭借杂剧解决口腹之馁、肌肤之寒,杂剧不仅是他们的生存方式,也是他们的谋生手段。文人与杂剧结缘是杂剧的幸事,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幸事  相似文献   

4.
从元代涉商“三角恋杂剧”看作家商业文化心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代涉商三角恋杂剧具有自身的特征.从这类杂剧中,可以透视出杂剧作家商业文化心态:对商业和商人的鄙夷, 面对商业与商人的无奈,以及对商人的愤妒.这种独特的商业文化心态具有深厚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5.
元代文人命运是元杂剧所集中反映的一个题材领域 ,而关汉卿杂剧中所描写的诸多文人形象 ,可谓开其先。关汉卿的杂剧 ,描写了元代文人在现实与理想之矛盾中痛苦坎坷的人生 ,又出于对元代文人凄凉现实补偿心理 ,为他们安排了理想的结局。关汉卿笔下的文人身上 ,既有沉抑下僚而生出的极度怨愤与痛苦 ,又有志不获展而发出的美好梦幻与追求 ,由此构成了元代文人普遍的文化心态 ,展示的是元代文人多命蹇的现实。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文学作品与历史著述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这一说法向为学者定评;以之探讨和论述历史,也为学者重视。然而,以之研讨中国传统法制文化,则不多见。本文试图以元代著名杂剧《窦娥冤》为例,来探讨元代法制的若干问题,以期有补于中国传统法制文化的研究。在方法论上,本文拟以《窦娥冤》文本与元代法律资料相互释证以及叙述与评论结合的方法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7.
自王国维提出"科举废而杂剧兴"的看法,学界对元代戏曲与科举制度间的关系多作反向理解。然而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制度,元代科举与戏曲间的关系也可做正面解读:元代"以曲取士"说可以从国家、民间两个层面的文化活动加以理解,国家科举选人虽未将"曲"作为标准,民间文学社团确曾以"曲"等第高下,是元代前期科举废黜背景下的一种"另类科举",对书会才人、曲中状元等称号的历史文化内涵由此也能有更深刻的理解。梳理元代戏曲中有关科举的知识与理解,可以发现,元代的南戏比杂剧中有更多涉及的科举内容,这一情形与南北二地受科举影响的深浅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8.
中国戏曲艺术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发展,在元代出现了第一个黄金时代。探讨这一奇迹般出现的艺术现象,首先碰到的问题就是元杂剧(北曲杂剧)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能够形成和兴盛?事实上,杂剧的形成既渊源有自,也离不开特定的历史文化条件,并终于在以关汉卿为代表的杂剧艺术家的创造实践中完成。本文旨在分析早期杂剧艺术家对杂剧的创造性发展,揭示他们在杂剧形成史上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宗教戏剧是元代杂剧艺术中一种极为重要的戏剧类型,它数量丰富,艺术水平较高,呈现出兴盛的景象。元代宗教戏剧兴盛的原因有三:元代宗教文化的繁盛,为宗教戏剧的兴盛奠定了思想基础;元代宗教迷信之风盛行,从戏剧接受的角度,为宗教戏剧的兴盛奠定了社会心理基础;元代文人普遍具有宗教情怀,从戏剧创作的角度,促进了宗教戏剧的兴盛。  相似文献   

10.
元代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文化交融互动的重要时期。考古发现揭示,北方地区元代壁画墓以长城为界分为南北两个区域。长城以北的元代墓葬壁画中的游牧、狩猎图等呈现出蒙古族游牧生活特征,长城以南地区的壁画内容以备宴图、杂剧图、孝行图等汉文化特色为主体。但各地墓葬壁画装饰在图像组合及图像细节表现上都表现出蒙汉等多元文化交融的特征,体现出不同区域迥然不同而又交错共存的文化面貌。墓葬图像中的人物服饰、饮食等生活图景均体现出多民族杂居混融的时代特征,反映出多样杂糅的社会文化风貌。  相似文献   

11.
生命自救与元杂剧的艺术法则中文系九○级研究生段庸生,熊笃指导教师本文选自硕士学位论文《论元杂剧的主体心态与生命自救特征》的第四部分。全文包括“元代社会与杂剧主体”、“元代思想与杂剧主体”、“元杂剧的观念和目的”、“生命自救与元杂剧的艺术去则”四部份,...  相似文献   

12.
元代蒙古族统治时期,草原文化与中原文化相互碰撞,以孝为核心的传统家庭伦理观念受到冲击,社会秩序遭到破坏,引起了杂剧作家们的关注。他们怀着强烈的使命感,在杂剧创作中塑造了一大批身份各异的孝子形象。从孝子形象的塑造中,可以看出剧作家的理想,他们希望以此来捍卫传统伦理道德,恢复良好的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13.
元代蒙古族统治时期,草原文化与中原文化相互碰撞,以孝为核心的传统家庭伦理观念受到冲击,社会秩序遭到破坏,引起了杂剧作家们的关注.他们怀着强烈的使命感,在杂剧创作中塑造了一大批身份各异的孝子形象.从孝子形象的塑造中,可以看出剧作家的理想,他们希望以此来捍卫传统伦理道德,恢复良好的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14.
浅论尚仲贤的杂剧孟祥照王国维的《宋元戏曲考》中指出,元代杂剧繁荣的中心除大都以外,就要数山西的河曲了,那里活跃着七名作家。其实真定(河北正定)也是当对杂剧活跃的中心之一。就在王国维这一著作中列在真定的杂剧作家也有七名之多,尚仲贤就是其中颇有成就的作家...  相似文献   

15.
元代以青楼女性生活为题材的杂剧作品有近20种,其内容不外三类:反映青楼女性曲折的从良经历;从良后家庭的变故;皈依宗教的历程。元代以青楼女性生活为题材的杂剧作品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16.
一说到杂剧,我们就会想到元代曲家中最杰出的代表,北曲杂剧体哉的创始人——关汉卿。 关汉卿杂剧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特别是妇女形象,更是光  相似文献   

17.
以北曲演唱的杂剧,在元代达到它的鼎盛时期,不仅北方人以北曲撰写杂剧,南方人也染指于此。但到了明代,因历史条件与现实生活要求不同了,不仅杂剧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异。甚而连北曲演唱也渐渐沦没了。周贻白先生《明人杂剧选·后记》一文指出: “到了元代末年,元杂剧的作者,已多为南方人;戏文的演唱,也为北方勾栏所兼习,院本则南北皆  相似文献   

18.
元代文学中关于元杂剧的教学 ,有几个问题需要注意。一是客观认识杂剧繁荣的历史背景 ,二是了解杂剧的产生和演进过程 ,三是注意元杂剧兴盛的重要原因 ,四是全面把握杂剧的总体成就  相似文献   

19.
元杂剧代表元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杂剧的创作、演出空前繁荣,有许多兄弟民族的作家、演员投身其中,为杂剧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本文集中讨论了参与元杂剧创作、演出的回回作家、演员及反映回回生活的作品,对他们所取得的成就和为杂剧所付出的努力给予肯定,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回族形成前就具有汉文化渊源的民族本质规定性特征。  相似文献   

20.
中国戏曲艺术自宋金元代形成以来,走过了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清末"花雅之争"等黄金时期,之后又形成了国粹京剧。新中国成立后戏曲艺术为时代和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戏曲这一极具代表性的优秀传统文化却进入了窘迫的历史阶段。为此,中国戏曲工作者必须充分发挥文化自觉,解脱窘迫的困扰,振兴戏曲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